据工业和信息化部9月9日消息,2020年7月,全国焦炭产量3997万吨,同比增长0.3%,今年以来首次单月同比增长。1-7月焦炭累计产量26895万吨,同比下降2.0%。分省市看,2020年1-7月,山西省焦炭产量6029万吨,同比增长3.7%;河北省焦炭产量2824万吨,同比下降5.6%;陕西省焦炭产量2619万吨,同比下降2.7%;焦炭产量前五省份产量合计1.58亿吨,占全国产量58.8%。
KGHM2020年最新铜产量目标保持不变,为71.34万吨。其中KGHM Polska Mied铜产量目标为56.3万吨,Sierra Gorda为7.87万吨,KGHM INTERNATIONAL为7.17万吨。 KGHM2020年二季度铜产量为17.67万吨,同比减少1.40%,环比增加1.44%。其中KGHM Polska Mied2020年二季度铜产量为14万吨,同比下降3.45%,环比下降0.71%,主因冶炼铜精矿效率降低。KGHM Polska Mied的Gogów 冶炼厂6月开始检修,关停十周。Sierra Gorda2020年二季度铜权益产量为2.02万吨,同比增加39.31%,环比增加6.32%,主因矿石处理量增加,铜品位增加;KGHM INTERNATIONAL2020年二季度铜产量为1.65万吨,同比减少16.24%,因Sudbury Basin、Robinson、Franke矿山产量降低,环比增加16.20%。
最近有几则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日前,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8月12日,央视新闻点名批评部分“大胃王”吃播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有的人居然是吃了再把食物吐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8月17日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这些文字,将国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了粮食安全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凡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市场情绪。而近期的种种迹象,又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呼吁,一些紧张的人甚至开始担心“粮食危机”的渐行渐近。 难道粮食真的不够吃了吗?我们来好好扒一扒这件事。 1 从全球范围来看,粮食供给的确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外疫情的不断蔓延。 尽管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早已持续向好并趋于稳定,但其他不少国家的疫情依然没有得到较好控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18日,海外累计确诊病例多达2225.7万人,当日新增病例一直在20万人以上(见图1)。受此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受冲击,不少地方仍处在停工停产状态。 在此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度迎来了严峻考验。 需知,粮食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而供应链又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既涉及到农场主、农民、工人等劳动者,又需要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还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重创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进而抬升粮食生产运输的压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会同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疫情或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增一倍,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将超过2.5亿;同时,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如果不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到2020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会有约2.6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境况,比2019年的1.35亿增加1.3亿,近乎翻倍。 然而,如果从全局角度看,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量是比较充足的。 根据中国农村农业部的数据,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而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还有将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接近30%。 Wind数据则显示,2019年全球小麦、大米、玉米和大麦的供应过剩率分别为62%、46%、41%和29%(见表1),这意味着即便是全球粮食完全无产量,各类粮食储备也能满足70多亿人近半年的需求。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处在“严重粮食不安全”的边缘呢?只因全球粮食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 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在2019年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群,主要来自那些受到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动荡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最严重的国家有10个,分别为也门、刚果、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其人口总数占全球粮食危机总人口的66%,约9000万人;其中,南苏丹有61%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状态,其他国家如也门、中非、津巴布韦、阿富汗、叙利亚和海地也有至少3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疫情冲击之外,蝗灾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尽管目前印巴地区的蝗灾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非洲之角地区和南美的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依然面临着蝗灾的威胁。按照FAO的统计,蝗灾爆发以来已有超过4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若不能尽快防治,蝗灾恐将继续威胁当地的粮食安全。 正因上述种种,出于优先保障国内需求的考虑,自今年3月份起,很多主要的稻米、大豆、小麦出口国家都采取了部分粮食出口限制的举措(见表2),这对于那些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非好事——出口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其粮食短缺程度,进而让本就处在粮食不安全境况之下的人们更加不乐观。 2 相比于海外,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就要明朗多了。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始终都将粮食问题视为头等大事,历届政府更是一直把粮食安全作为发展议程的重中之重,比如自2004年起每年的一号文件都绕不开“三农”主题、反复强调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等等。 得益于此,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34万吨(合13277亿斤),比2019年增加了594万吨(119亿斤),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见图2)。 从结构上看,虽然我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是除了大豆等个别品类之外,作为主粮的大米、玉米和小麦几乎不需要进口,且当年总产量基本都能覆盖总需求。从库存上看,当前我国大米库存1.165亿吨,在完全没有产量的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9个月的消费需求;玉米库存和粗粮库存都在2.04亿吨左右,无产量的情况下能满足全国8个多月的消费需求;小麦库存1.52亿吨,无产量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14个月的消费需求(见表3)。 因此,我国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也不存在粮食短缺之忧,即便是其他国家采取了粮食出口限制举措,对我国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虽然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但得益于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的生长期天气与墒情的良好态势,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单位产量同比增长1.6%、总产量同比增长0.9%,奠定了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基础。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夏粮只占全年粮食生产总量的1/4左右,占比约75%的秋粮才是关系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大头。对于秋粮而言,眼前最直接的威胁来自南方洪涝灾害,自今年入汛以来,席卷南方的洪水对粮食生产的局部影响较大,甚至不排除个别地区粮食产量暴跌的风险。不过根据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的研究报告,目前洪灾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局部地区,而我国秋粮产区60%位于北方,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南方受灾严重区域也及时采取了抢种扩种晚稻等措施加以补救。 另外,由于近些年我国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使得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洪涝灾害给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供给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抵御了不少,所以预计今年洪灾不会对全年粮食产量带来太大的挑战。 一言以蔽之,我国的几大主粮自给率较高、库存较为充实,洪灾风险整体相对可控、影响范围有限,这些便是我们判断短期内不会发生粮食危机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3 既然国内形势要好得多,为什么还会有本文开篇的几则消息出现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尤其是当前这一特殊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海内外形势,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更应该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然而,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并非始终都是万无一失的,至少还有两方面潜在的隐患需要重视起来: 一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并不算高。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至今已达成“十六连丰”的壮举,当前粮食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均摊到14亿人的头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业内普遍认为,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是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如果剔除饲料消费、工业用粮消费等,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会进一步下降。相比之下,美国则超过1300公斤/人,巴西也超过了560公斤/人。这便意味着,粮食生产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出现供需紧张的局面。 二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偏少,中低产田比重较大。 纵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占比却不高,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开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其中,中低产田占比超过70%,不少优质耕地都在城镇化过程中被占,反映出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稳定度不够。同时,伴随着人口总量的渐增与城镇化的深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概率还将继续下降,再加上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务农人员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我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靠政策和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确保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此笔者尝试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农业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研资源整合,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及产量; 第二,着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市场意识、有生产技能、有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务必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并强化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解决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以此来增进粮食的生产质量。 如今,国家正式定调“内循环”的经济发展主线,而粮食问题恰恰又是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着力于修炼内功以提升经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免疫力方为明智之举。粮食生产更是如此,无论是节约食物、杜绝浪费,还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 毕竟,没人能依靠老天爷赏饭吃,饭碗端牢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自己。
最近有几则消息格外引人注目: 日前,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8月12日,央视新闻点名批评部分“大胃王”吃播存在浪费严重的现象,有的人居然是吃了再把食物吐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8月17日发布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这些文字,将国人的注意力聚焦在了粮食安全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都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但凡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触动市场情绪。而近期的种种迹象,又引发了全社会对于“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呼吁,一些紧张的人甚至开始担心“粮食危机”的渐行渐近。 难道粮食真的不够吃了吗?我们来好好扒一扒这件事。 1 从全球范围来看,粮食供给的确存在着不稳定因素,首当其冲的便是海外疫情的不断蔓延。 尽管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早已持续向好并趋于稳定,但其他不少国家的疫情依然没有得到较好控制。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18日,海外累计确诊病例多达2225.7万人,当日新增病例一直在20万人以上(见图1)。受此影响,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受冲击,不少地方仍处在停工停产状态。 在此背景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再度迎来了严峻考验。 需知,粮食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而供应链又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既涉及到农场主、农民、工人等劳动者,又需要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还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重创这一庞大的网络体系,进而抬升粮食生产运输的压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会同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疫情或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增一倍,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将超过2.5亿;同时,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如果不立即采取应对行动,到2020年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会有约2.65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境况,比2019年的1.35亿增加1.3亿,近乎翻倍。 然而,如果从全局角度看,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量是比较充足的。 根据中国农村农业部的数据,2019/2020年度世界粮食(不包含大豆)供给量为34.7亿吨,而总需求量为26.7亿吨,期末库存还有将近8亿吨,库存消费比接近30%。 Wind数据则显示,2019年全球小麦、大米、玉米和大麦的供应过剩率分别为62%、46%、41%和29%(见表1),这意味着即便是全球粮食完全无产量,各类粮食储备也能满足70多亿人近半年的需求。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处在“严重粮食不安全”的边缘呢?只因全球粮食供给存在结构性不足。 2020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在2019年遭受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群,主要来自那些受到冲突、极端天气和经济动荡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最严重的国家有10个,分别为也门、刚果、阿富汗、委内瑞拉、埃塞俄比亚、南苏丹、叙利亚、苏丹、尼日利亚和海地,其人口总数占全球粮食危机总人口的66%,约9000万人;其中,南苏丹有61%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或更严重状态,其他国家如也门、中非、津巴布韦、阿富汗、叙利亚和海地也有至少35%的人口处于粮食危机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疫情冲击之外,蝗灾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尽管目前印巴地区的蝗灾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非洲之角地区和南美的巴拉圭、阿根廷等国家依然面临着蝗灾的威胁。按照FAO的统计,蝗灾爆发以来已有超过4000万人陷入粮食危机,若不能尽快防治,蝗灾恐将继续威胁当地的粮食安全。 正因上述种种,出于优先保障国内需求的考虑,自今年3月份起,很多主要的稻米、大豆、小麦出口国家都采取了部分粮食出口限制的举措(见表2),这对于那些粮食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并非好事——出口限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剧其粮食短缺程度,进而让本就处在粮食不安全境况之下的人们更加不乐观。 2 相比于海外,国内粮食安全形势就要明朗多了。 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始终都将粮食问题视为头等大事,历届政府更是一直把粮食安全作为发展议程的重中之重,比如自2004年起每年的一号文件都绕不开“三农”主题、反复强调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等等。 得益于此,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创纪录的“十六连丰”,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384.34万吨(合13277亿斤),比2019年增加了594万吨(119亿斤),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见图2)。 从结构上看,虽然我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是除了大豆等个别品类之外,作为主粮的大米、玉米和小麦几乎不需要进口,且当年总产量基本都能覆盖总需求。从库存上看,当前我国大米库存1.165亿吨,在完全没有产量的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9个月的消费需求;玉米库存和粗粮库存都在2.04亿吨左右,无产量的情况下能满足全国8个多月的消费需求;小麦库存1.52亿吨,无产量情况下足够满足全国14个月的消费需求(见表3)。 因此,我国粮食储备非常充足,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也不存在粮食短缺之忧,即便是其他国家采取了粮食出口限制举措,对我国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虽然今年夏粮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但得益于夏粮主要作物小麦的生长期天气与墒情的良好态势,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单位产量同比增长1.6%、总产量同比增长0.9%,奠定了稳定全年粮食生产的上半程基础。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按照我国农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夏粮只占全年粮食生产总量的1/4左右,占比约75%的秋粮才是关系到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大头。对于秋粮而言,眼前最直接的威胁来自南方洪涝灾害,自今年入汛以来,席卷南方的洪水对粮食生产的局部影响较大,甚至不排除个别地区粮食产量暴跌的风险。不过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目前洪灾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局部地区,而我国秋粮产区60%位于北方,受洪涝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南方受灾严重区域也及时采取了抢种扩种晚稻等措施加以补救。 另外,由于近些年我国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使得防汛减灾工作一直处于可控状态,洪涝灾害给农业发展与农产品供给带来的负面影响被抵御了不少,所以预计今年洪灾不会对全年粮食产量带来太大的挑战。 一言以蔽之,我国的几大主粮自给率较高、库存较为充实,洪灾风险整体相对可控、影响范围有限,这些便是我们判断短期内不会发生粮食危机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3 既然国内形势要好得多,为什么还会有本文开篇的几则消息出现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尤其是当前这一特殊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海内外形势,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我们更应该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然而,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并非始终都是万无一失的,至少还有两方面潜在的隐患需要重视起来: 一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并不算高。 虽然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起至今已达成“十六连丰”的壮举,当前粮食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均摊到14亿人的头上,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业内普遍认为,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是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201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474公斤,如果剔除饲料消费、工业用粮消费等,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还会进一步下降。相比之下,美国则超过1300公斤/人,巴西也超过了560公斤/人。这便意味着,粮食生产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出现供需紧张的局面。 二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偏少,中低产田比重较大。 纵然我国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占比却不高,人均耕地面积更是大幅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开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其中,中低产田占比超过70%,不少优质耕地都在城镇化过程中被占,反映出我国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稳定度不够。同时,伴随着人口总量的渐增与城镇化的深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大概率还将继续下降,再加上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务农人员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我国未来粮食生产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 解决这些问题,除了靠政策和投入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确保和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有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此笔者尝试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农业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农业科研资源整合,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及产量; 第二,着力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市场意识、有生产技能、有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条件,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务必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并强化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解决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以此来增进粮食的生产质量。 如今,国家正式定调“内循环”的经济发展主线,而粮食问题恰恰又是内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着力于修炼内功以提升经济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免疫力方为明智之举。粮食生产更是如此,无论是节约食物、杜绝浪费,还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都需要你我他共同的努力。 毕竟,没人能依靠老天爷赏饭吃,饭碗端牢的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自己。
北京(亚洲金属)2020-8-10 作为内蒙古主流硅铁生产商之一,位于伊金霍洛旗的浩领能源有限公司将在本周对2台12,500kVA炉子进行检修,预计8月份硅铁产量将环比减少一半,该公司消息人士向透露。 “由于当前硅铁厂整体开工率上涨,供应充足,8月份底之前硅铁价格难有反弹,我们本周后半段将对2台12,500kVA炉子进行检修,预计9月初复产该两台炉,8月份硅铁产量将环比减少一半,”该消息人士上周五说到。他们当前硅铁72%min 10-50mm报价为5,450元/吨出厂现金。 该生产商硅铁年产能近50,000吨,7月份产量近4,000吨,预计8月份产量降至2,000吨,目前有约300吨库存。该生产商共有4台12,500kVA炉子,目前4台均在产。浩领能源是巨鼎煤炭物资有限公司子公司,他们于2020年7月1日起取代锋瑞通能源有限公司租用鑫巨铁合金的4台硅铁炉,租期20年。 当前硅铁72%min 10-50mm主流价格维持在5,400-5,600元/吨出厂现金,较上周后半段持平。鉴于钢厂采购依然活跃且供应充足,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周该产品价格将保持平稳。
本周看点:①全聚德“自救”:菜价下调15%、取消服务费;②紫燕百味鸡拟A股上市,夫妻肺片卖16亿;③可口可乐二季度营收下降28% ;④呷哺呷哺上半年预亏2-3亿。 行业资讯 上半年白酒产量同比下降8.59% 2020年6月,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产量643.95万千升,同比增长8.79%。 其中,白酒产量67.45万千升,同比下降2.45%;啤酒产量455.36万千升,同比增长7.61%;葡萄酒产量2.62万千升,同比下降21.15%;发酵酒精产量87.87万千升,同比增长40.96%。 1-6月,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酿酒产量2718.53万千升,同比下降3.29%。 其中,白酒产量350.15万千升,同比下降8.59%;啤酒产量1714.17万千升,同比下降9.48%;葡萄酒产量12.71万千升,同比下降30.15%;发酵酒精产量504.91万千升,同比增长37.19%。 茅台集团将清理11家微利、亏损、僵尸子企业 7月22日,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在茅台会议中心主持召开专题会。会议指出,加快清理余下的11家微利、亏损、僵尸子企业,目的在于实现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持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企业头条 全聚德“自救”:菜价下调15%、取消服务费 7月24日,全聚德总经理周延龙在全聚德156周年敬匾仪式现场宣布,将下调全聚德部分菜品价格,且全面取消服务费。 全聚德所有门店的菜品和价格将进行统一调整,约有50%的菜品价格将下调,大部分调价菜品和鸭子有关,菜价整体下调10%到15%。同时,全聚德将取消所有门店的服务费。在此之前,到全聚德就餐的消费者需要支付10%到15%的服务费。 近日,全聚德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称今年上半年预亏1.52亿元—1.39亿元,去年同期盈利3227.83万元。 紫燕百味鸡拟A股上市 近日,上海证监会官网披露了上海紫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燕食品”)的上市辅导备案情况报告材料,广发证券为其辅导机构。 紫燕食品代表产品包括百味鸡、夫妻肺片、藤椒鸡、紫燕鸭(鹅)等,同时涵盖鸭脖、鸭翅、豆干等,已实现全国布局超4000家店。 紫燕食品相关负责人在2019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透露,现在光夫妻肺片这一道菜,2019年就会实现近16个亿销售收入。若紫燕食品顺利上市,将成为继绝味食品、煌上煌后,第三家A股上市的卤制品企业。 呷哺呷哺上半年预亏2-3亿 7月23日晚,呷哺呷哺公告称,预计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9%,预计录得净亏损约2亿-3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1.64亿元。 公告称,亏损主要由于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中央及各地政府陆续实施的防疫措施以及消费场所限制。该集团逾30%的门店位于湖北省及北京市等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对其自1月以来的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重庆啤酒整合嘉士伯,规避同业竞争 7月22日,重庆啤酒发布公告,就此前收到的上交所《关于对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的信息披露问询函》予以回应。重庆啤酒方面表示,此次采用共同增资合资公司的方式,可将嘉士伯在中国的优质资产和全部业务单元,统一整合在重庆嘉酿平台,丰富上市公司品牌矩阵、提升上市公司业务管理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本次重组完成后,将解决嘉士伯控制的中国大陆啤酒资产和业务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的潜在同业竞争,嘉士伯2013年就同业竞争提出的承诺也将履行完毕。 郎酒汪俊林再提目标:5年后实现500亿营收 近日,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在一次活动中再次提出郎酒的发展目标。汪俊林表示,到20205年郎酒要至少要是实现500亿元的销售额。汪俊林还表示,未来10年将继续对标茅台。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就是汪俊林上一次为郎酒提出发展目标的期限之年。2018年,郎酒曾立下目标“到2020年,郎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主营业务突破200亿元”。 西凤酒董事会换血,新任二股东入驻董事会 7月23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陕西西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凤酒”)董事会和监事会发生重大变更,近四成主要人员退出。 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周虎从监事调整为监事会主席,陕西红西凤酒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闫红斌退出监事职位。 除了闫红斌之外,伍滨、郑晓明等6名董事,陈顺、冯怀远共3名监事退出。 新增加的6名董事和3名监事中,董事霍建峰、任书强,监事石光分别为西凤酒股东陕西地电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电”)董事长,上海海兆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总经理,盈信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联公司监事。 ST椰岛终止与博克森的资产重组 7月22日晚间,ST椰岛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筹划发行股份收购北京博克森传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博克森”)不低于80%股权。 公告显示,ST椰岛与博克森实际控制人未能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业务整合、交易价格等核心要素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署终止协议书,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通葡股份2.36亿债务逾期遭起诉 7月21日晚间,中国第二家葡萄酒企业上市公司通葡股份发布涉诉公告。公告称,公司及公司实控人尹兵已被起诉,原因是尹兵以公司名义借款2亿元逾期未还。 该笔借款通葡股份此前并未进行公告,因此公司还收到了交易所发出的《监管函》。通葡股份在最新公告中表示,尹兵以公司名义对外借款,相关款项没有进入公司帐户,所以公司没有进行帐务处理和信息披露。目前通葡股份尚未回复《监管函》。 通葡股份表示,目前相关诉讼案件尚未开庭,暂时无法判断对公司本期和期后利润的影响。不过有律师认为,如公司实控人尹兵无法还款,最终其所持股权可能被拍卖抵债,而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市场动态 可口可乐二季度营收下降28% 7月21日,可口可乐公司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71.50亿美元,同比下降28%;可口可乐表示营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来自海外渠道的压力,这部分渠道约占该公司营收的一半。 国窖1573全国停货 7月21日,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下发通知,自7月21日起,公司将对国窖1573经销客户、各大区、各片区、各子公司停止接收国窖1573订单及暂停货物供应。 此前,泸州老窖在西南大区和华北大区将52度国窖1573经典装产品零售价调整至1399元/瓶。 郎牌郎酒再推纪念版,投放减量25% 7月23日,郎酒股份发布消息,将推出郎牌郎酒2020纪念版,作为郎牌郎酒的第四款纪念酒,该款产品酒体继续采用小批量勾调,限量一次性生产,市场投放量相比2019年减量25%。其中500mL装建议零售价为289元,1L装建议零售价为589元。 王致和今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增幅均超10% 今年上半年,王致和营收、利润增幅均超过10%。疫情期间,王致和推出了单块腐乳、黄酒型料酒、复合调味料等一系列新产品,并给予销售政策和渠道资源倾斜。今年上半年,王致和营收和利润额增幅均超过10%,其中电商渠道一季度销售额翻番。 (综合搜狐酒业、搜狐财经、酒业家、云酒头条等整理,编辑/李之泽)
6月9日,长安汽车公布了2020年5月产销快报,当月合计生产汽车183341辆,同比去年增长57.41%;合计销售汽车174012辆,同比增幅达54.28%。2020年1月至5月,公司累计产销汽车分别为625707辆和636586辆,同比降幅收窄至10.58%、6.29%。 数据显示,这是继今年4月长安汽车产销量均首次同比增长以来,连续第二个月实现正增长,并且增幅进一步放大。环比4月,公司产销分别增长10.37%和9.06%,延续了4月的强劲反弹势头。 销量方面,5月份,重庆长安销量达48023辆,同比增幅41.11%;河北长安销量9478辆,增幅12.30%;合肥长安销量21718辆,增幅达200.68%。合资品牌方面,长安福特销量24402辆,增幅228.96%;长安马自达销量14326辆,增幅50.45%。 产量方面,5月份,重庆长安产量达56059辆,同比增幅62.89%;河北长安产量9831辆,同比增幅12.12%;合肥长安产量19157辆,同比增170.39%;长安福特产量24912辆,同比增196.64%;长安马自达产量13581辆,同比增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