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必须转变思路,不要抱有幻想,要从开发人过渡到手艺人,未来不再是上规模、铺摊子、上杠杆的时代,房企要做到提高单体项目的融资能力、盈利能力。“ 结构分化成为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主要的特点,未来房价、房企在地区之间的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金融整顿已转移至房地产行业 2016 年 7 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抑制资产泡沫,中国金融整顿的政策基调基本确立。2017 年,针对金融机构业务的实质性整顿开始。 从2017年开始,监管的思路已经发生变化,很多举措也陆续实施,包括资管新规、整顿影子银行和同业业务等,这对许多金融机构已经产生了直接影响。虽然房地产行业在此期间也或多或少受到了间接影响,但许多企业并没有迅速行动,这是由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逻辑所决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逻辑发生巨变,它从建筑、建材业变成了金融业,谁在这个过程当中抓住了高成长、高杠杆的机会,谁就能快速发展起来、快速膨胀起来。“ 当然,2017年以后监管态度、方式变化也意味着这个行业的发展逻辑再次发生变化。” “回过头看,如果说房企在2017年以后能够头脑清醒、认识清楚、行动迅速,现在就会相对从容一些。但如果认识这个问题比较晚或调整比较慢的话,现在的处境就相对尴尬一些。” 中国房地产行业金融整顿的标志,是今年8月针对房企融资所提出的 “ 三道红线 ”。“ 过去从金融的维度,没有给房企直接设定指标,因此这种监管方式的变化,实质上就是把房地产金融直接当作金融业和金融机构来监管。对于这一点,无论在企业,还是在相关产业链上的从业人员一定要认识清楚。” “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监管的基本态势可能会持续相当长时间,以至于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逻辑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头部房企还是中小房企,降杠杆、去杠杆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 从个体企业来讲,一定是非常痛苦的,但从宏观视角来看,这让我们避免了一次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他指出,中央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手段也是非常有力的,企业的应对不要抱有幻想,这是一个常态化的监管方式。 中国刚需人口开始出现净下降 事实上,房企当前面临的境况不仅是监管方式发生了变化,从需求端来看,情况也开始悄然改变。 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在 2013 年以后开始出现净下降,刚需人口也开始出现净下降。“ 需求的变化,再加上监管对需求本身的限制,比如对房贷首付、资格的限制,也迫使整个房地产行业发生变化。监管、需求这两端逼迫供给端要发生变化,在供给端作出调整是必然趋势。” 2019 年 1 月,时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李希如就表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处于重大转折期,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自 2012 年起,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连续 7 年出现双降,7 年间减少了 2600 余万人。受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的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下降,2018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总量也首次出现下降,预计今后几年还将继续下降。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现在已经从 “ 住得开 ” 逐渐转向 “ 住得好 ” 和 “ 住得起 ”。 “ 什么是住得开呢?中国现在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概是 37 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大概是 20 平方米。整个房地产行业市场化 20 年,其中过去 10 年是金融化的过程,我们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户均 1~1.5 套的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基本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住得开的目标。” “ 中国的房地产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速度上都是世界一流,但是从居住环境、建筑质量上来讲,我觉得还没有达到世界一流。” 中国老百姓的改善性需求仍然非常强烈 中国现在人均建筑面积大概 37 平主米,人均使用面积只有 20 平方米,这也就是说,人口密度和中国差不多、甚至比中国高的国家,他们的人均使用面积都比中国要高。中国人习惯了住单元房、筒子楼、鸽子房、公寓房,但是人口密度比我们大的像日本,他们很多住房的形式都是一户室、一户居。 “ 我们单元房和别墅之间没有中间过渡产品,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有我们住房类型比较多、比较杂,以及历史路径依赖等原因。从现在的住房结构看,从我们的统计口径来讲,商品房在整个住房的供给当中面积刚刚超过 1/3,也就是说,在城市更新、老旧住房改造这些方面空间仍然是比较大。” 房地产行业或变为制造业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或将从过去的金融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制造业发展模式。“ 很多人都说房地产开发商主要是靠房价上涨赚钱,过去在金融业发展模式中,开发商赚钱主要不是靠房价上涨,而是靠资金高周转,实质上它一个杠杆游戏。” 这种游戏从企业角度来讲,抓住了就抓住了,发展起来就发展起来了,但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商业模式、融资模式已经发生变化。 “ 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清楚一点,不管你主观上愿意还是不愿意,目前不是政策友好型的环境。此外,中国大城市的房价,无论从绝对价格还是相对价格,在全球主要城市当中确实处于世界一流地位,大城市的房价确实非常高。还有,央行现在非常明确,即便在今年疫情调控降准降息的背景下,房贷利率仍然是被隔离在降准降息之外。” 不过,房地产行业不是没有发展前景,因为房价还有支撑,改善需求依然存在,土地供应也相对稀缺。 中国城镇化的速度还在加快,且从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限制大城市发展、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到现在集中发展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这是一个重大变化。除了北上广深这几个超大城市以外,中国的城市发展现在基本上都在逐渐降低门槛。我们看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中国还有2亿人没有真正进城,也就是实际城镇化率和名义城镇化率的差异,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最大的支撑。 中国的土地供应也相对比较稀缺,同时未来的政策住宅用地的供应仍然是严格限制的。“ 从统计上来看,最近几年,住宅用地的占比已经下降了15%左右,这也是导致过去十几年时间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 整个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逻辑发生了变化,房价的走势我觉得也发生了变化。过去20年时间里,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走势,从价值趋势来看基本是涨多跌少,越调越涨。‘房住不炒’提出后,特别是2017年以后,整个房价步入到了高位整理期,未来的房价走势,因为地区、板块和不同,以及项目的不同分化会越来越严重。” “ 未来很难再出现过去十几年那种各地同涨同跌、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扩展到三线城市的现象。同时,一线、二线城市房价波动周期开始错位,且错位越来越大,同一城市不同项目之间价格的差异会越来越大。” 房地产企业要调整开发思路,要从开发人过渡到手艺人,“ 房企将不再是通过上规模、铺摊子、上杠杆的模式,而是要提高单体项目的融资能力、盈利能力。从复盘的角度来讲,最晚从2017年开始,房企就应该这么做,但是很可惜,许多房企并没有这么做。结构分化,将成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特点。”
9月26日,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上表示,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资管行业正逐渐迎来健康发展新局面。具体来看,出现以下四方面变化:一是监管的监管标准正在逐步统一,二是刚兑有所打破,三是风险存量得到有效抑制,四是资管领域服务实体经济进一步加强。 刘明康表示,长期以来,资管领域存在如下问题:市场长期分割化、直接融资间接化、私募基金公募化、市场主体被行政化。四大变化的出现,说明这些问题正逐步缓解,但相关推进工作仍在路上,具体包括: 第一,统一监管的原则得到共识,但相关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市场上各类机构之间的关系,供应链当中的服务支持、运营等环节,都是细节,而“魔鬼”往往藏在细节之中。 第二,行业公平竞争任重道远。随着科技手段的出现和推进,金融和资管领域出现新的服务业态,如何实现公平竞争、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还有很大需求。 第三,正向推动信息公开,让大家更好共享数据,减少风险,避免因孤岛效应带来决策的误判和误导。 第四,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健全的资管行业,让原来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有很好的资本市场载体,借助多层级资本市场,真正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第五,互联网短平快的模式,在市场上大行其道,但也对现有监管造成重大挑战。 第六,引入独立投顾业态,提高其服务质量和专业性,从卖方向买方转换,且对该类机构必须有限持牌,通过多样化的业务形式和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帮助投资人实现最佳利益,而非最大利益。(梁银妍)
技术变革日益深入生活的毛细血管,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日常消费到尖端产业,华映的投资逻辑始终紧扣数字技术的进化更迭。 9月17日,在2020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发表了主题演讲《双循环与新基建》,管清友表示,在双循环、新基建的背景下,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新时代: 1.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未来发展方式转变不是“要不要干”,而是“怎么干好”的问题。 2.在货币政策常态化、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很难出现高估值、高溢价情况,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和方式要发生改变,避免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情况。 以下为在管清友在2020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的演讲实录: 非常荣幸接受华映资本的邀请。 无论是今年还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我们有生之年,遇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不只是“喊喊口号”的新时代,而确实是一个可以在历史教科书里看到的变化之年。 双循环、新基建与每个人密切相关 我今天想着重从《双循环与新基建》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最近几年的观察。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充满了紧张感、焦虑感。无论你是来自于政府、投资机构,还是创业企业,过去只是在电视上看看而已的一些因素,现在要作为企业经营或者是投资当中的一个考量了。 新基建,就是现在必须要认真学习、认真思考、认真考量的一个事情。 中国领导人在5月份,正式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样一个构想。这个事非常重要,大家不要觉得这个宏大的命题或者是发展跟你没什么关系,其实跟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 “双循环”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呢? 5月23日,中国领导人做了比较精确的阐述,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落脚点,特别强调的是“逐渐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短期来讲,双循环是“十四五”规划重要的关健词;长期来讲,这意味着我们过去的国际大循环格局肯定会发生变化。 做这个事情的必要性、可行性,在领导人的讲话里大概可以看出端倪。从背景来讲: 第一,国际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无论是LP、投资机构还是被投企业,特别是被投企业,过去不太关注这个事,一般是“我们都搞自己的研发、销售就可以了,这些跟我没关系”。但是这次张一鸣事件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你不去关注它,它会关注你。 第二,国内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我们面临着发展方式变化,同时疫情对我们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外部环境压力下,发展方式转变也不是“要不要干”的问题,而是要干好的问题。如果不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未来5到10年国际竞争中,我们会落下一大截。 第三,在货币政策常态化、注册制改革背景下,资本市场作为主要的退出通道,很难再出现高估值、高溢价的情况。而退出逻辑的改变,势必会促使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和方式要发生改变,避免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情况。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六个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可不可以搞成?可以,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径。 那么在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下,有哪些关键问题呢?我个人初步总结了一下,大概有6个关健词。 第一,平行世界。未来的世界,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角度来讲,很难再回到全球化最繁荣的时候。 投资机构在全球的投资,对外币基金的管理,还有创业企业的“产业链布局”,可能都要考虑“目的地”,特别是跟中国关系发生变化的这些国家或者是经济体,了解他们对于投资和并购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的国际投资风险增加了。 第二,内需主导。内需主导,简而言之,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为过去的需求拉动主要是靠外需,这种局面确实要改变。但如何去启动内需?启动内需不是简单的刺激消费,启动内需需要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生产要素改革,跟今天的主题最密切的生产要素就是数据。 数据的应用者,是不是要分享整个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红利呢?政府是不是要进行监管?这种新的产权形式如何构成?这些都是关键问题。其他拉动内需所需要改革的生产要素,还有土地、劳动力等等。 第三,统一市场。简而言之,在加入WTO之前,“统一市场”主要是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但在当前的内外形势变化下,我们对市场统一性的要求更高了。这里面确实有大量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商业机会,比如说社保统一、市场行业管理统一、监管更加透明等等。 第四,数字基建。我相信我们这一轮的新基建或者是数字基建堪比美国90年代初期所谓的数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中国最大的意义,就是基础设施的升维。 那么这些带来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第五点,区域变局。很多城市的经济功能,要面临重新定位或者是区域上面临大的洗牌。 另一个结果是:第六点,产业链重构。国际分工变化,倒逼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竞争日益激烈。 所以新基建特别重要,最大的一点是基础设备升维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对于投资、创业机构来讲,这是确定无疑的赛道,从政策上来讲,支持力度也比较大。 三类代表性企业逐鹿新基建 我们简单帮大家梳理了一下500多家新基建的代表性企业,其中70%以上是上市公司。这500家公司,2019年营收是12万亿,横跨大概七大领域,这里面有的大,有的小,我们大概把它划分成三类公司: 一类是实力雄厚的综合巨头,业务横跨七大领域当中至少三四个。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全面布局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核心领域,并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充分发挥先发优势。这一类企业有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 第二类是赛道升维的老牌强者,他们基于比较深的护城河,持续深耕核心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会因新基建技术的加持出现赛道升维,在新的赛道上实现新的跨越。二级市场上来讲,最大的增量来自于第二类公司。由于赛道升维,他们的估值逻辑发生变化,原来可能是把它当做制造业企业,现在把它当成新基建企业。联想、新东方、紫光股份等归于此类。 第三类公司是快速抢跑的垂直新锐。他们从新基建关键细分领域快速切入,在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断丰富内涵,绽放新光彩。宁德时代、科大讯飞、汇川技术等都是优秀代表。 帮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个人持乐观态度,不用太焦虑; 第二,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尽管全球化逆转,中国增长的潜力确实还是最大的; 第三,双循环大的格局下,我们今天所处的赛道也是确定无疑的,对投资机构来讲,我们要在确定的赛道上,选到好的运动员。
香雪制药表示,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阻击战打响以来,公司全体员工自觉服从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治和生产中。同时,面对医药行业的政策调整、环境变化和产品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制定的发展目标,将年度经营计划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经营单位与部门,聚焦主业、加强协作,突出创新,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见习记者/林娉莹)
启迪古汉、启迪环境同日公告,公司实控人清华控股拟通过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其持有的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启迪控股1.08亿股股份(对应持股比例约14.84%)。若此次交易实施完成,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化。
美联储会议纪要:与会者一致认为,鉴于过去10年来经济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包括低利率和“持续的”反通胀压力,修改声明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