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94家原新三板公司在A股完成IPO。其中,104家公司市值超过50亿元,13家公司市值超过200亿元。“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日前在港交所上市,最新市值站上1000亿港元。泡泡玛特原是新三板公司,2019年摘牌时市值不足10亿元。此前在港上市的电子烟龙头思摩尔国际也曾在新三板挂牌,2019年摘牌时市值仅85亿元,最新市值达2919亿港元。东财Choice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近200家原新三板公司转至A股上市交易。其中,45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元,4家公司超过500亿元。估值提升明显转板后,挂牌公司的估值均大幅提升。如转至创业板的原新三板企业安可创新最新市值为735亿元,其在新三板时的最高市值不到80亿元,提升近10倍。9月下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的新洁能,2018年11月从新三板摘牌时总市值不足20亿元,而最新市值为220亿元,提升了逾10倍。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5日,共有194家原新三板公司在A股完成IPO。其中,104家公司市值超过50亿元,占比超过五成。新产业、康泰医学、西部超导等13家公司的市值超过200亿元。业内人士指出,A股在流动性方面较新三板市场优势明显,这也是不少新三板公司选择转板的重要原因,提升流动性会给交易、估值、融资等方面带来改善。以思摩尔国际为例(新三板时叫麦克韦尔),转板前,在有交易的490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额为10.46亿元;转板后,109个交易日(7月10日至12月15日)合计成交额达863亿港元。随着规模不断壮大,企业需要在更大的舞台施展身手。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摘牌IPO的方式,新三板企业有了另一条转板上市路径,即在精选层连续挂牌满一年,符合条件的企业便有机会转至科创板或创业板。11月,沪深交易所分别就转板上市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转板上市工作即将步入实际操作阶段。“这进一步打开了优质中小企业成长空间,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挂牌公司在新三板融资发展的路径更加清晰,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策略更加多元,新三板服务中小企业由小到大全链条、一站式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市场预期也更加明确。”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近日表示。探索解决路径在徐明看来,流动性问题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具体体现,需要不断探索解决路径。资本市场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新三板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会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到市场,流动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徐明指出,从流动性的基础条件看,中小企业的股本规模、股权分散度以及市场知名度等,对流动性的支持都不如大中型企业。从市场设计看,引导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投融两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各国资本市场都有探索,但还没有一个可通行的非常成熟的路径。徐明介绍,新三板正处于“成长+蜕变”的关口,市场的诸多现象是这一阶段的特殊产物。所谓“蜕变”,就是在新证券法框架下实施的本次改革,夯实了新三板“场内、公开、集中”的市场性质,补齐了公开发行、连续竞价、公募基金投资等制度空白,完备了股票市场的共性功能,为持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善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融两端平衡、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品牌和特色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全国股转公司将持续强化市场融资交易功能,提高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如完善交易机制,推出混合交易,发挥做市商提高交易效率的重要作用,推进融资融券制度落地,丰富市场指数。推动和引导各类资金入市,优化投资者结构和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吴科任)
□ 下半年以来,多家挂牌公司陆续公告获得所在地有关部门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这些公司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较强。 多家公司表示,获得认定有利于公司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机制,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对业务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专注核心业务 信而泰9月28日公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组织开展了2020年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荐申报、审查和评审工作。公司于近期进行了申报工作并获得认定。 唐年股份9月初公告,公司荣获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的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这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荣誉。 今年下半年以来,红枫高科、文龙中美、易二零、盛世量子、易讯通、自由能、网高科技等挂牌公司均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家挂牌公司坦言,获得“专精特新”荣誉称号是对公司致力于技术研发、技术创新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公司持续推进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的战略目标。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有利于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服务及精细化管理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信而泰被认定为“瞪羚企业”及“瞪羚重点培育企业”。公司专注于通信网络测试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优服务、低价格的网络测试产品及测试解决方案。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26.27万元,同比增长85.92%;实现归母净利润523.60万元,同比增长505.13%。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在通信测试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了丰厚的技术优势、市场口碑以及客户认可度。 网高科技定位于数字经济领域综合服务商。公司围绕云通讯业务、军民融合业务板块、互联网平台业务板块、产业园业务板块等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相关领域开展经营。上半年,公司战略获得突破性进展,拿到“双执照”(互联网数据中心、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作为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资本平台,新三板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作用凸显。全国股转公司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公司,共有1011家在新三板完成1746次定向发行,融资金额合计596.24亿元。其中,累计融资1亿元及以上的公司142家,累计融资次数在2次及以上的公司436家。共有138家公司在新三板完成了146次并购重组,交易金额合计200.56亿元。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基础上遴选出来的,工信部计划利用三年时间(2018-2020年),培育6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门槛不低,评选涉及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四项指标。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例,上年度企业营业收入要在1亿元至4亿元之间,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或净利润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2019年6月,工信部公布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新三板有34家挂牌公司入选。 全国股转公司此前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产业特征明显。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后备公司集中于装备制造、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体现了“发展战略专一化、管理及生产精细化、产品或服务特色化、技术或经营模式创新化”的特征。 截至今年8月底,新三板挂牌公司中的高技术产业公司共计3057家,占比37.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1014家、高技术服务业2043家。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保证了高技术制造业挂牌公司在产业链中的获利能力,这类挂牌公司上半年净利润率为8.21%,较制造业挂牌公司整体高出1.88个百分点。
全国股转公司总经理徐明昨日在“2020中国国际金融年度论坛”上表示,新三板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本轮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三板践行服务中小企业初心和使命的又一次实践。全国股转公司将从持续完善市场基础制度、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持续加强多层次市场有机联系等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推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提高中小企业和市场各方的获得感,增强市场活力。 徐明在论坛上表示,深化改革首先要持续完善市场基础制度。如在融资并购方面,新三板推出精选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推动可转债、优先股等制度的落地与完善;创新挂牌公司并购支付手段,引导企业利用优先股、可转债开展并购。在股票交易方面,加快启动实施混合交易、融资融券制度,丰富交易与双边风险管理工具。在公司监管方面,坚持提高挂牌公司质量,细化监管要求,健全多元化退出机制,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生态。 其次,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在企业端,全国股转公司加大培训和市场宣介力度,对标的企业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挂牌一批,弘扬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扩充精选层企业资源,研究缩短优质企业晋层时长,为全面实施注册制打下基础。在投资端,推动便利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者入市的政策落地,建立社保、保险、QFII、RQFII入市配套制度。在中介端,将证券公司服务中小企业参与新三板纳入常态化专项评价,引导证券公司积极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最后,持续加强多层次市场有机联系。徐明表示,将加快推进转板上市业务规则实施进程,稳定市场预期。积极推动建立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公司到新三板的“转板”机制,构建“转板通、信(息)披(露)通、监管通、账户通、技术通”模式。同时,研究支持特殊股权结构企业和红筹企业在新三板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新三板对补齐金融服务创新型民营中小企业的短板、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短板、补齐北京金融要素市场的短板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明表示,目前新三板市场投融资生态修复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企业发展预期更加明确,市场功能进一步增强,引领效应逐渐发挥。 徐明表示,新三板将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按照“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总要求,秉持“四个敬畏、一个合力”,持续改革创新,推动出台资本市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增强市场吸引力、辐射力和覆盖面,服务京津冀经济腾飞,助力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从广东证监局获悉,广东证监局日前联合广东新三板公司协会、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在广州举办了“广东新三板公司创新发展交流会”,广东证监局副局长聂旺标出席会议并讲话,辖区92家新三板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负责人130余人参加会议。 聂旺标介绍了以设立精选层为核心的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主要举措、实施成效,广东证监局推进改革在辖区落地情况,以及新证券法涉及新三板公司的主要条文内容,分析了新三板市场发展和监管形势,并对辖区新三板公司提出了要求。 会上,广东证监局有关业务负责人具体讲解了新证券法有关规定、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机制和新三板公司规范运作知识,全国股转公司专家讲授了精选层挂牌政策及审核要点,辖区首家精选层挂牌公司永顺生物负责人分享交流了精选层挂牌经验。 自2019年10月证监会全面启动新三板深化改革以来,广东证监局认真贯彻落实证监会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多措并举,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改革在辖区落地实施。 一方面,切实加强改革政策宣传,积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建言献策,配合广东省政府制定2020年广东资本市场重点工作计划,明确提出支持新三板精选层改革的相关举措,指导广州、东莞、佛山等多地政府制定出台了企业挂牌精选层扶持政策。 另一方面,加大精选层挂牌资源培育力度。协同地方政府、广东新三板公司协会和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组织多期线上、线下新三板公司专题培训交流活动,积极引导推动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公司到创新层、精选层挂牌发行,累计参训企业189家次、300多人次。 广东辖区新三板精选层挂牌资源培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7月,辖区永顺生物成功公开发行股票,成为首批32家精选层挂牌公司之一。目前,广东辖区还有创新层公司107家,较改革启动前增加了1倍,占全国比重达8.9%。其中,2家创新层公司正在申报精选层公开发行挂牌,14家创新层公司正在接受精选层挂牌辅导。
7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正式开板交易。但是,从首个交易日的市场表现分析,精选层企业除了开盘那一瞬间有过亮眼表现外,其余绝大多数的时间内,新三板精选层的表现都让人大跌眼镜。截至收盘,首批开板交易的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只有10家企业上涨,另外一家平盘,21家出现下跌破发走势。 在开盘后三十分钟的时间内,不少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出现了惊魂一跳的走势。其中,N泰祥一度跌幅达到了63.28%。与此同时,还有不少新三板精选层企业在短短半小时内一度出现了30%以上的跌幅。赚钱效应未有出现,却迎来了最快的亏钱效应,从首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新三板精选层企业或多或少让投资者感到了失望。 虽然精选层较之前500万的准入门槛大幅下降,且开设精选层交易权限的投资者显著增加,有超过150万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但是,对这一个新鲜的市场,依旧缺乏了散户资金的参与,最终却沦为了大中户以及机构资金博弈的场所。 在机构资金激烈博弈的过程中,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难免会产生出不少的考验,若缺乏了通道优势以及信息优势,那么就很容易在这个市场中吃亏。 实际上,与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板块不同,一方面新三板精选层作为一个全新的市场板块,但对企业的定位与功能设计有所区别,新三板精选层往往服务于中小微企业,为它们提升融资的效率以及打通融资的途径,转板机制则是为这类企业打开了晋升的通道,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则在于新三板精选层更像是一次企业定增,从申购价格来看,基本上较企业停牌前的价格有所折价,但因存在老股东抛售的需求,且在限售期的设置上,显得非常宽松,便于老股东以及机构资金的首日抛售,因此新三板精选层的开板会存在各方面的抛售压力,这也是与科创板、创业板以及主板的IPO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作为精选层首批企业的开板,虽然首日交易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但总体上还算平稳过渡。但是,通过了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估计下一批次新三板精选层的申购热情会大大降低,这可能会促使精选层的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的趋于下行,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未必会是一件坏事。 本以为捞一把金,最终却让不少投资者吃了亏。在实际情况下,无论是精选层的申购,还是精选层企业的卖出,归根到底还是比拼手速以及券商通道的速度。换言之,假如投资者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抛售的操作,那么大概率还是会存在亏损的风险。不过,对多数投资者来说,普遍中签数量在100股,即使首日精选层价格表现不佳,甚至出现20%以上的跌幅,但对投资者来说,整体损失也不会很大。 随着首批精选层企业的顺利发行,在亏钱效应的影响下,对下一批次的新三板精选层企业的发行,难免会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影响。但是,经过了首批精选层交易的经验教训后,估计会对下一批次的申购热情有所降温,未来的定价可能会趋于合理,如果没有足够的诚意适度让利给投资者,恐怕投资者的信心短期内很难得到修复。
还在股市突飞猛进上涨的时候,就有一些朋友不听劝,非要去参与什么新三板打新。当时老齐就在星球里面,反复劝大家,先看看再说,新三板这种东西根本没有流动性。之前短短几年,发了几万家公司上来,绝大多数公司每天成交都非常低。导致早期的新三板投资者损失惨重,有的基金都已经赔了7-8成。如今又在这里面搞了一个精选层,用转板来诱惑大家。没想到还是有人愿意上当。 在大家的印象里是新股不败的,所以打新股基本都能赚钱,但是新三板昨天就打破了这个神话,32只个股上市,最终21只个股破发,只有同享和永顺涨幅较大,其他表现都很一般,还有16只个股跌幅超过10%,9只个股跌幅在20%附近。这可把不少打新股的朋友给坑惨了,属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股市最后一周的大涨没吃到,打了新股还巨亏。即便有侥幸赚钱的,估计总体收益也很低。因为大家打新通常都不是打一只,即便你买到了大涨的那两只,也会被其他的新股给拉低收益。 之所以新三板打新收益差这么多,就是因为流动性实在是太低了。原来500万门槛,现在100万门槛,但是要知道90%的股民其实都是50万以下的资金规模,100万的门槛,应该已经干掉了95%的投资者,当时科创板50万门槛的时候,就有人做统计,说一共也就300万投资者符合要求,那么现在新三板100万门槛,估计也就对应100万投资者,那也就意味着新三板这个市场,基本都是大户和机构,全都是镰刀,没有韭菜。所以上市第一天,也就发生了镰刀互砍,血流成河。 之前我们有个比喻,新三板就好比垃圾堆,你在垃圾堆里翻吃的,能不能找到食物,有可能!但是更大的概率你会吃坏肚子。如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了,大家满怀期待的去新三板精选层打新,期望这次不一样了,但结果告诉你,没什么不一样,新三板还是那个垃圾堆。 有人问了,为什么新三板会这样?未来会不会好点?首先,新三板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他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他在北京,远离上海和深圳,没有交易所的基础,所以好的资源根本就吸收不到。人家好公司,以后真的上市,肯定还是会选择上海和深圳,而不会先到北京,以后再转去上海和深圳,这属于任督二脉就没打通,深圳和上海也不可能会让北京做大,再来抢饭碗。真正的好公司肯定直接就科创板或者马上就是注册制的创业板。还选择上新三板的,压根就是人家都不要的。 其次,新三板一上来就没管好,发了太多的垃圾公司,直接把水给搅浑了,你再想过滤就不容易了,已经发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当年只有你一个注册制发行,你都玩不转,现在有科创板和创业板再来抢生意,你就更玩不转了。 第三,明明资质最差,起点最低,口碑最差,但是偏偏还门槛最高。虽然500万降到100万,但也基本过滤掉了散户。再加上之前投资新三板的基金都损失惨重,所以现在机构投资者也募集不到资金,根本就没有了流动性。 所以在这三点原因之下,什么精选层,基本都是忽悠人的,大家打新吃了一次血亏,下次还会上当吗?这就回答了第二个问题,未来新三板精选层也会越来越沉寂,再次回到无人问津的位置上。一方面,打新的人少了,首日卖出的也就少了,破发的幅度也就小了。另一方面,流动性会进一步降低,精选层的估值也将继续下降。更加吸引不到好公司。人家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上科创板和创业板,就绝不会去新三板。 所以,基本上新三板就是被练废了的那个号,人家也又新练了两个号出来,所以新三板很难再有机会,老齐也继续之前的观点,非常不看好新三板。永远别忘了流动性才是投资的基础,一个市场都没有流动性了,那么所有的市值也就都是假的,你觉得好像很值钱,你卖一下试试就知道,看能不能用当前价格卖掉就知道了。沪深股市是没有问题的,但新三板就问题很大了。等你要抛售了,可能几百万你都卖不出来。底下没人接盘,你一卖价格就崩了。 这次新股不败神话被打破,也给大家了一个教训,未来科创板和创业板也肯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新股不败只是中国市场特有的现象,也是不合理的现象。早晚会被打破。另外,打新股这个事,其实本身也赚不了多少钱,好像上市首日涨了很多,但是你打新股是有中签率的,有肉的签,中签率极低,中签率高的,基本没肉,所以你只有很少一部分资金能够参与上涨。那会有人统计,打新股全年收益其实很低,大概也就是全年5-6%的水平。你想想,如果打新股很赚钱,早就有基金专门干这个事了。之所以没有机构这么干,就是因为放到整体收益里就露馅了。所以你的资金,还是要以配置为主,收益要比打新股,打新债高的多的多。
2020年7月27日,新三板精选层首批32只股票正式挂牌,市场运行非常平稳,并未出现挂牌首日大涨的迹象,相反,有22只股票开盘“破发”。这体现了精选层的理性与淡定,展示了新三板的包容与韧性。精选层的推出,意味着一年后将可能在这32家挂牌公司中诞生首例转板上市公司,可以被称为新三板开板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制度创新与改革。 本轮新三板改革始于2019年底,其主要亮点有四个:第一,在原有基础层、创新层的基础上,增设了“精选层”。第二,将投资者准入的资产门槛从500万元降至精选层100万元、创新层150万元、基础层200万元。第三,允许精选层挂牌企业公开发行及转板上市。第四,连续竞价交易首次引入新三板,并仅限于精选层采用。 本轮新三板改革,大幅降低了投资者准入门槛,使得投资者参与人数及账户数量猛增,赋予了精选层公开发行和转板上市的功能。此前,新三板运行已近7年,到本轮改革之前,新三板合格投资者开户数仅为20万户左右。但改革不到半年,新三板合格投资者累计开户数于6月2日首次突破百万,较本轮新三板改革启动前增长近4倍。 另一方面,精选层公开发行将明显提升新三板企业融资能力及挂牌积极性。精选层将成为新三板与沪深交易所互联互通的桥梁与纽带,并为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低成本晋级上市的新通道。新三板挂牌企业可以绕过IPO,通过精选层转板直接上市,这将极大地提升新三板的市场地位及影响力,并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 此次挂牌精选层的32家企业,是从新三板“优选”出来的。从地域分布来看,32家企业分属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民营企业28家,占比87.50%,中小企业27家,占比84.38%。从行业分布来看,这32家公司涉及19个行业大类,集中在软件信息、医药制造、计算机设备制造以及污染治理、农药研发等科技创新与民生结合的细分领域,其中25家属于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占比78.13%,这将为精选层转板科创板和创业板提供源源不断的上市资源。 从32家挂牌公司财务指标总体情况来看,2019年末净资产平均3.71亿元,营业收入平均4.89亿元,净利润平均5047.32万元,净资产收益率平均13.59%。营业收入增长率平均5.12%,净利润增长率平均18.68%;研发投入平均2462.39万元,研发强度平均5.03%。 数据显示,精选层首批32家挂牌公司合计募集资金总额94.5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募集2.95亿元;共计发行8.37亿股,平均每家企业发行2614.53万股。 在股票公开发行阶段,投资者认购积极。平均网下申购倍数为23倍,平均网上申购倍数为434倍,平均每只股票参与申购投资者数量超过35万户,约占精选层合格投资者总数的四分之一。 在定价方面,有29家企业选择以询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3家企业选择直接定价;发行价格区间为4.70元/股48.47元/股,发行市盈率区间为11.81倍-77.59倍,发行后企业平均市值为21.98亿元。 但在此次精选层挂牌的32只股票中,仅有4只发行价高于原停牌价,而且在精选层挂牌首日,仅有10只收盘价高于发行价,并未出现沪深交易所“逢新必涨”、连拉多个涨停板的畸形现象。与此相反,共有21只股票在精选层挂牌首日就出现了“破发”现象,这正是新三板作为“准机构市”的理性与淡定。新三板是一个“准机构市”,达到百万开户门槛的个体投资者及各类机构投资者有着较强的风险意识及风险承受能力,这使得新三板的包容性与开放性更强。 新三板分层是基于差异化的信息披露要求及监管要求而划分的,它也同时决定了投资者准入门槛的高低。基础层基本上没有量化的挂牌门槛,其信息披露要求最低,投资风险最大,因此,投资者准入门槛要求最高(200万元);创新层有着明确的挂牌门槛,其信息披露要求较高,监管更严,投资风险低于基础层,投资者准入门槛略低(150万元);精选层的挂牌门槛明显高于创新层,其信息披露要求远高于创新层,监管更严苛,投资风险也低于创新层,因此,投资者准入门槛相对较低(100万元)。 截至2020年7月28日收盘统计,新三板现有挂牌公司8518家,其中,基础层7330家,创新层1156家,精选层32家。这是一个典型的“晋级型”金字塔结构。基础层是新三板金字塔的底座,它必须宽阔厚实,并具有足够的体量。基础层应无缝对接区域性“四板”市场(地方股权交易中心)。 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34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全国四板市场挂牌、展示企业数量突破10万家。在这10万家四板企业中,只要有5万家“转板”至新三板,就可以迅速做大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规模,创新层与精选层就会有更大的挂牌资源可供筛选。到那时,精选层也会有上千家挂牌公司作为科创板及创业板的上市资源以供筛选。不难预料,这其中也会诞生出同样伟大的大批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