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丰、京东及“三通一达”占据中国快递市场超80%市场份额的背景下,一家来自东南亚的快递公司极兔速递异军突起,近期却遭遇“通达系”旗下营业网点联合抵制。 7月30日,通达系某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极兔速递的抵制是旗下营业网点自发的行为,“从快递派件来说,大部分是靠商家来自主选择快递公司,极兔速递主要是靠低价策略,确实抢走了通达系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据记者了解,通达系抵制极兔速递的行为最近表现更加明显,对此,极兔速递方面则公开回应“不予置评”。 通达系抵制升级? 有消息称,近期,不少地方通达系一级网点发起联合抵制极兔快递的行为,要求网点禁止为极兔快递代派送件,一经发现将给与取消代理资格之类的严厉处罚。 近几日,这一抵制行动也由网点上升到总部层面,有快递公司总部发通知明确要求,全网收派两端禁止代理极兔快递业务(无论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并鼓励全网举报,违者最高罚款3万元,严重者将被退网。 有商家在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与通达系相比,极兔速递的每单费用总会低几毛钱,不同地区价格情况不同,不过每单比通达系少2毛钱、3毛钱,如果商家订单量大的话,确实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从服务质量上来看,除了个别地区网点不如通达系的情况下,服务质量也还可以。 对于是否存在通达系快递公司从总部层面联合抵制极兔速递,前述快递业内人士表示了否认,“极兔速递的模式与通达系模式差不多,都是直营+加盟,极兔速递有一个优势是oppo等手机店的线下商店就是他们的加盟商,这也是极兔速递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铺开的原因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极兔速递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东南亚,董事长李杰是oppo印尼的创始人,当初成立极兔速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oppo手机在东南亚的运输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东南亚排名第二的快递企业。 在今年“6.18”之前,极兔速递在甘肃、青海、宁夏等三地实现全境覆盖,目前除西藏,新疆、内蒙古外,极兔速递中国大网基本搭建完毕。 据悉,目前极兔速递已经接入拼多多、当当、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业务正稳步推进。据极兔速递方面透露,截至3月末,公司网点数量已经超过1500家,员工数量超过15000人。 觊觎行业TOP3 天眼查显示,目前极兔速递的实际控制人名为樊苏洲,其通过“上海龙邦速运有限公司”(简称“龙邦快递”)间接持有极兔速递99%的股份,极兔速递另一股东则为吴蓉眉。 龙邦快递持有国邮级许可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经营,极兔速递利用龙邦快递解决了在国内从事全国快递业务的资质问题。随后,它便悄然地开始了组建全国快递网络的计划。创始人李杰曾表示:“公司的愿景是成为健康、长久的企业。如果有一天我们在中国进入行业TOP3,我们会很骄傲和自豪。” 快递业飞速发展离不开电商的支持,目前中国电商龙头都在搭建自己的物流网络。阿里巴巴有“三通一达”等组成的菜鸟网络,京东不仅自建京东物流还筹划了众邮快递,苏宁收购了天天快递,也有苏宁物流。 相比之下,电商新势力拼多多在物流方面一直存在短板。外界纷纷猜测,极兔速递将与拼多多合作,助力后者对战其他电商巨头。 这一猜测很大一个原因是基于极兔速递创始人李杰与拼多多创始人黄峥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对于上述消息,拼多多与极兔速递均未明确回应。 具体业务方面,有消息称,极兔速递快递业务负责人出自阿里系,此前曾在圆通总部担任运营中心高级总监等职,还曾任顺丰速递大区运营总监,在DHL也工作过。 前述快递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极兔速递目前正在大手笔招兵买马,大部分都是从原先的“通达系”挖人才。 一家新起网的快递企业遭到抵制,对于快递行业来说并非没有先例。有接近极兔快递的内部人士表示,今年年底极兔快递的目标是实现日均1000万票。 “‘通达系’营业网点抵制对极兔速递的配送范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极兔速递想要完成这一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前述快递内部人士表示,以中国的市场情况,要杀入一个已经如此成熟的市场,需要的资金量是非常巨大的,极兔速递目前抢占市场仍是靠烧钱。从目前来看,极兔速递缺少阿里系和京东系的支持,在接下来的“双11”等电商活动中的订单量没法爆炸式增长,且低价背后还存在盈利难题。
Facebook这次摊上的事儿越来越严重了。 据美国媒体今日凌晨的报道,Facebook和广告“金主们”的谈判崩了,包括可口可乐、星巴克在内的400多家品牌将从周三开始撤出,停止时间为整个7月份或更长。 这家广告界的巨头万万没想到,他会绊倒在美国“不同的声音”的理念之下。 1、为什么Facebook被抵制? 5月份美国黑人平民乔治·弗洛伊德遭到警察的暴力执法致死,引发了全国性关于种族歧视的抗议示威活动,社会舆论开始发酵,作为全球社交媒体巨头的Facebook不可避免地成为两极言论的主要阵地,但和Twitter、INS这些平台不同,Facebook没有对歧视、仇恨等相关言论进行审查、处理。 尤其是特朗普引发社会争议的“当抢劫开始时,枪击就开始了”的“暴徒”言论,Twitter将其贴上了一个“注意暴力言论”标签,用户需点击确认之后才能查看特朗普的推文,还禁止了用户“喜欢”或“转发”这条推文。 图片来源:网络 但扎克伯格选择了不作为,并称Facebook的立场是“尽可能允许人们发表言论,除非有明确的政策认为它们会造成迫在眉睫的危险或具体的伤害”。 这种行为引发了社会和民权组织的不满。6月17日,美国六大非营利组织发起“Stop Hate for Profit(停止以仇恨牟利)”活动,号召所有企业不要在Facebook上做广告,到7月1日,已有包括联合利华、Verizon、可口可乐、福特、阿迪达斯、惠普、星巴克、宝洁和本田等大型企业在内的530个品牌宣布暂停在Facebook上投放广告。 图片来源:联合利华官网 舆论和商业的双重压力下,扎克伯格选择了低头,但“金主们”对此却不买账,导致日前的谈判失败,400多家广告商表示至少还要再抵制一个月。 这对Facebook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2、经济损失不大,公共问题才是关键 一直以来,广告都是Facebook的“摇钱树”,2019年该公司营收707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高达697亿美元,占比98.53%。 数据来源:同花顺 但其实这400多家广告商的退出仅还不至于动摇其根本,因为Facebook的广告收入大部分来自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对任何单一广告商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Facebook的广告主约为800万家。 研究结构Pathmatics 的数据显示,2019年广告支出最高的100个品牌为Facebook贡献了42亿美元,约占该平台广告收入的6%。其中,联合利华广告投入超过4200万美元,位居第30位;可口可乐为2210万美元。 问题在于,包括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在内的400多家广告上的退出一方面起了个不好的开头,后续可能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的跟风撤退,另一方面对资本市场的信心造成了冲击。 上周五,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相继公开抵制脸书后,Facebook股价应声大跌8.32%,市值蒸发约558亿美元。次日扎克伯格就调整了此前的广告策略并宣布禁止平台中的歧视言论,股价才回升2.11%。 行情来源:IFind 可见,广告商的联合抵制虽然对Facebook的收入不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市场却不这么认为。 近年来,Facebook的公众形象危机愈发明显。 侵犯用户隐私、泄露平台数据、霸王条款、垄断被罚……消费者、广告主甚至是投资者也因此愈发不满,而这些越来越多的问题不断累积,必然会迎来某个爆发点,也许就是此时此刻。 所以,Facebook面临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公共问题。 3、越不过的护城河 当然,对广告主来说,抵制Facebook的代价也不小。 2019年Facebook所有产品的月活量为28.9亿,接近全球总人口的40%,日活量为22.6亿,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月活量为5.5亿的微博、3.3亿的Twitter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抵制方损失的曝光量可想而知。 对一家社交媒体来说,这样强大的护城河已经使得他立于不败之地。 但凡是想做大的企业,就不可能不做广告。不提那些本就没什么那些没什么名气的品牌,你看可口可乐这么多年就卖那几种产品,广告还不是照样打的飞起。 中小企业广告投放注重性价比,大企业打广告在乎的是覆盖范围,而Facebook正是最佳选择。前者不必说,大多基本都没得选,而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大企业离开Facebook后还有电视、广告牌等等大众媒体,并且还有Twitter、INS这些网络平台,但放弃了全球最大社交媒体这块阵地,并不是什么好事。 还是以可口可乐为例,“快乐水”2019年打广告花了42.46亿美元,占当期总营收372.66亿美元的11.39%。其中在Facebook上仅投入2210万美元,却能覆盖全球近4成的消费人群,要不要彻底放弃脸书,这笔账其实很好算。 当年通用汽车放弃Facebook一度引发市场对全球第一流量变现的怀疑,但事实证明再好的“马”也要吃“回头草”,时隔一年后扎克伯格还是在对抗中获胜。 因为就目前而言,与Facebook体量相当、广告投放精准度类似的替换选项并不存在。 如果说,广告主们的抵制是为了提高对话权,或者是竞价能力,听起来似乎要更为可信一点。 4、结语 7年前Facebook就赢了一次,7年后广告主更加离不开这家巨头,“金主们”的回头只是时间问题。 广告主的抱团迫使Facebook让步,同时也是告诉后者不能为所欲为。靠用户流量和广告赚钱,扎克伯格不至于逆势而动,但脸书的垄断地位其实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就像扎克伯格说的:我猜所有这些广告商用不了多久就会回到平台上。 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广告抵制风波的结局早就写好了。 Facebook俨然已经“大而不倒”。
由于这次中印边境爆发冲突,造成印度方面的人员伤亡。这让印度民间的“排华”情绪持续高涨。据印媒News18India当地时间18日报道,印度西部港市苏拉特一处公寓的居民将家中的中国产电视机丢下楼。电视机从二楼的高度被砸下,围观群众一拥而上脚踩棒打,将电视机彻底损毁。 而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支持此举的印度网民,也在呼吁更多的人来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甚至还叫嚷着要以此削弱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多印度人还表示,中国要为此付出代价,是时候抵制中国产品,和我们的勇敢的士兵站在一起。不光民间呼声高涨,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CAIT)也加入了抵制中国制成品的号召,该组织声称代表印度7亿贸易商和4万个协会。 据印媒Business Today在17日报道,该联合会当天公布了一份包含500多种中国制成品的抵制名单,其中有快消品、耐用消费品、玩具、家具面料、纺织品、建筑五金、鞋类、服装和厨房用品。一份声明表示,这些商品不需要先进技术制造,因此可以由印度自主生产。另据联合会秘书长称,呼吁抵制这些中国制成品,目的在于在2021年12月前减少进口130亿美元的中国制成品。其实,印度方面早就对中印之间贸易顺差过大心存不满,想要缩减双边贸易顺差,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实际上,印度“抵制中国产品”的事情过去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2016年他们抵制中国的LED小灯泡、文具,2017年印度政府又称42款中国手机应用有“安全风险”,会影响国防安全,呼吁军方查证删除。到了2019年,由于中印之间贸易顺差过大,引起了印度一些团体不满,该年3月,CAIT就曾发起抵制中国制成品的全国性运动,呼吁印度人在3月19日焚烧中国商品,这场运动蔓延到了印度全国1500多个地方。 现在很多国人担心,印度人又是砸中国电视机,又是砸中国制造手机,他们抵制中国制造能否得逞呢? 我们觉得印度人只是在发泄一下心中的怒火,实际上印度人要想抵制中国制造,肯定是自找罪受: 第一,印度抵制中国制造,对中国影响并不大,也打压不了中国经济。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仅占其出口总额的2%。即使印度抵制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也不会对中国产生多大影响。在印度制造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发动贸易战,不会对印度有利。 第二,印度的工业基础过于薄弱,生产制造业极为落后,连自己生产的军工产品都事故频繁。仅凭印度自己国内有限的生产制造能力,根本满足不了印度国内民众对日用商品的需求,如果从东南亚其他国家购买,那在性价比方面也不如中国制造划算便宜。 毫不夸张的讲,印度生产制造业在十分弱小的情况下,如果盲目与中国方面叫板,只能是跟自己过不去。不进口中国的商品,只能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印度人买不到任何日用品,或者是买到的日用品价格远高于中国制造。 第三,印度人习惯于“嘴巴上坚决抵制中国制造,但身体却不老实,非常接受中国的商品”,这叫身不由已。 举个例子,印度刚开始也很抵制中国手机,认为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但实际上,大部分中国的手机品牌都在印度建厂组装手机,为印度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且,中国手机又便宜又好用。在印度中国手机虽然屡禁不绝,但却成了印度人的抢手货。印度市场的手机销售数据反映,仅小米、vivo、OPPO、realme4家厂商就占印度2019年市场份额的65.5%。 印度这次掀起了新一轮抵制中国商品的浪潮,以及中印在边境地区爆发冲突,这都是莫迪政府想转移民众视线,化解国内尖锐矛盾的伎俩。 由于疫情在印度国内蔓延,印度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如果从战略上考虑,即使印度停止进口中国所有商口品,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很少的,但是印度民众的会买不到所需要的商品,因为印度的工业实在太落后,多数商品生产无法达到自给自足。 更何况,现在印度人只是发泄一下不满情绪,真正到了花钱的时候,还是会选择中国制造,印度人往往都是身不由已。真正要抵制中国货,印度人恐怕很难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