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扶助中小企业的“春雷计划”半年成绩单。作为“春雷计划”重要板块的助农领域,阿里在半年内对超过1800个农业特色产业带进行了数字化赋能,总共助销了80万款农产品。 半年来,阿里举办了超200万场农产品直播活动,孵化了超10万个淘宝新农人主播,淘宝直播成为中国农村最大的人才市场。仅今年9月的丰收节期间,阿里就举办了100万场助农直播,提供了30亿元助农补贴,助力近9亿件农货上行。 在“春雷计划”的推动下,近1000个地域农产品的单月销售额增速超200%。记者从阿里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阿里不仅助销农产品,还致力于提升农货附加值进而打造农产品品牌,“春雷计划”的目标是,要打造100个价值超10亿元的地域品牌,推动“中国农产品”向“中国农业品牌”升级,助力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转变为数字农业大国。 “春雷计划”的助农板块主要覆盖四大领域:原产地农产品上行、农业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农业地区电商能力培育、农产品销售模式升级。这四大领域的目标是,让中国农业实现“四个新型现代化”——数字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 疫情期间,“春雷计划”依托阿里搭建的数字农业新基建,恢复了多地农产品上行供应链。就在今年9月,阿里第六次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改变世界的企业”,位列榜单第二。榜单称,淘宝直播平台在农村供应链受疫情阻断后,帮助农户触达到了新用户。 在数字化新基建方面,阿里云发挥云计算、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等技术优势,帮农户智能种植、养殖;菜鸟网络推出农村智慧物流共配项目,打造1000条农产品上行“高速公路”;蚂蚁及网商银行为农民填补信用空白、提供授信贷款。 “春雷计划”聚合阿里经济体涉农业务力量,在云南、广西、四川、陕西、山东等中国农业重点省份打造五大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简称产地仓),让更多农产品可以更新鲜、快速地走出原产地,为农民带来价值,也给消费者带去鲜美生活。目前,位于广西南宁、云南昆明、四川成都的产地仓已全面运转。 农产品上行的基础设施畅通后,淘宝村在疫情期间率先复产复工,淘宝村数量逆势增长至5400多个。全国淘宝镇数量激增近八成,强劲拉动中西部省份乡村经济。 据了解,“春雷计划”还创新了脱贫方式。“目前,每天5000万人在芭芭农场化身网络农民种地、种果树助农,每天售出50万份水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称,此外,阿里还派出多名司龄超10年的老员工,以脱贫特派员身份奔赴国家级贫困县,用数字技术助力当地脱贫致富。 在“春雷计划”之前,阿里还启动了“亩产一千美金”助农计划,最新数据是,截至今年9月,该计划启动三年来,阿里助销初级农产品超过54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助农平台。
“真的没有那么复杂”,他哈哈一笑。 6月5日晚间,中梁控股(02772.HK)公告称,黄春雷辞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去年年底,黄春雷辞去了中梁控股旗下中梁地产的法人。随着这一消息的落实,黄春雷以及他所创办的公司苏州启策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策房地产)浮现。 随之浮现的还有各种猜测。 面对纷扰传言,黄春雷在6月24日接受专访时表示,“这是很自然的结果”,主要原因一是与中梁签订的合作期就是到2018年,因为年轻团队还需要一定的历练,个人离开的时间往后延迟了一年;二是自己想做一些事情,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没有规模的枷锁。三是,为职业经理人未来趟出来一条路。 “其实,我和杨董事长之间很信任,这是在任何公司都达不到的,他赋予了我们很大的权力,他基本不管业务,只管组织机制,我们在前方做事。现在用两个年轻人也是基于这样的认可。”黄春雷说。 外界所知的是,2015年底在中梁控股创始人杨剑的盛情邀请下,黄春雷携温州启源全体骨干和销售精英正式并入中梁。两年时间将中梁控股的规模从100多亿量级迅速发展到近800亿量级,并于2018年正式跻身“千亿房企俱乐部”。2019年7月,中梁顺利登陆港股。 目前,他和老部下、志趣相投的人创建的启策已经运转半年,手上有了七八个项目,主要以华东区域为主。对于新的公司他没有多大的规模期待,计划是明年完成100亿元销售额,能有10%左右的净利润,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 对于为什么给自己微信起名“将军”,又有什么寓意时? 他说,“我是一个喜欢冲锋陷阵的人,希望再打几场胜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我骨子里也还有当老板的愿望。” 最近,他又赶赴黄山看了一块地,为自己的新梦想亲力亲为。 中国房地产报:为什么选择自主创业?此前所在公司也处于发展上升起,共同风雨多年,离开或者说放弃不觉得可惜吗? 黄春雷:不可惜。出来主要还是因为我个人骨子里还有当老板的愿望,也希望做些小而美的事情,试着做些改变。 这几年我在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很多,从创业到进入中梁集团;从经历市场高杠杆化发展到现在的平稳态势,总体来看行业已经发生着本质上变化,2015年至2017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是“三高”,即高周转高杆杠高利润;到了2018年,变成了“三高一低”,即高周转高杆杠高风险低利润;原来是规模越大越好,但现在达到一两千亿元规模的企业都很难,现在企业的利润看上去还可以,但那是前两年拿的项目,这几年项目将面临利润有限的问题,也很难保证业绩闭环。 综合考虑之后再加上与中梁集团的签约到期后决定出来做,身边也有些资源与团队,希望在小规模企业中可以实现利润闭环。 中国房地产报:现在新公司运作情况如何?是合伙人机制还是其他? 黄春雷:从1月份注册至今公司运作也有小半年了,目前进展还好,手上有七八个项目,大多是收并购来的,也有勾地过来的,基本以华东区域为主。 现在一起同行大多是老部下,大家适合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有的适合营销,有的适合投融资,彼此间很信任,做事也比较透明,再加上我们身后有温商资金,这几个月运转下来还比较顺利。 中国房地产报:这次重新出来独撑大局想做一家什么样的企业?为什么? 黄春雷:就想做一家小而美的企业。从自身来看我们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我们有投资定位优势,二是高周转但适度的杠杆化,三是成本与产品,计划组建自己的工程公司。这样做下来我们计划的利润能够在10点左右。 现在的市场是一个利润比规模重要、产品品质比开发速度重要的市场,规模与杠杆都要降下来,但产品力与利润要做起来,希望回到行业的本质上来。 中国房地产报:在发展方面未来有什么具体计划?比如业绩目标?未来业务会不会跟中梁有交集? 黄春雷:我们明年计划是做到100亿元,能否做到200亿元要看投资运营能力。但我们不以规模增长为目的,看重的是利润增大。对于中梁来说我们现在就有一些业务方面的合作。 中国房地产报:在经营过程中你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样的风险要把控? 黄春雷:个人认为主要是宏观政策与企业竞争面风险。企业自身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团队都是企业可以掌控的。但来自政策方面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以2011年温州房地产市场为例,当时这个民营经济重镇的房地产因民间借贷资金和银行的贷款大批流入,2011年初本属三线城市的温州房价就已经超过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后来房地产泡沫逐渐破灭,市场土地价格均跌了一半,很多企业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这种风险与教训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我在原来做大平台时建立了很多标准、模型、指标,比如希望区域公司实现10个点的收益,但很多时候中间都折冲了,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说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人是最重要的,有些大的公司为什么稳健,是因为团队的稳健与文化的稳定。前几年这个行业太容易赚钱了,人也浮燥,造成了很多的问题,现在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这些问题在未来都要解决,最终将是人与机制的竞争。 中国房地产报:如何评价目前的市场?在拉动内需方面,您认为房地产行业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黄春雷:从长中期看市场销量会往下走,价格暴涨的可能性也在变小。特别是在市场走访时发现,此前一些镇一级市场流速很大的,但现在一些镇一级市场已经出现萎缩,特别是一些边远区域如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工业化都很难完成更别说城市化了;再加上核心的几个都市圈城市化率也接近70%,市场已出现变化,能够稳住目前的份量与利润将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