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森霸传感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215.84万元,同比上涨126.3%。基本每股收益0.68元/股,较去年的0.3元/股增长126.67%。 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产品实现营收1.18亿元,同比增长67.39%,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七成以上。 对于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森霸传感表示:“报告期内受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市场对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及相关组件的需求量剧增,公司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了生产计划,积极安排相关产品的生产和扩产工作,使得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及相关组件的收入和利润增幅较大;另外公司其他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也有所增长。” 森霸传感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的光电传感器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系列和可见光传感器系列两大类,主要应用于LED照明、安防、数码电子产品等领域。 森霸传感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完善研发机制,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努力拓展公司的产业结构,取得市场先发优势,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中芯国际(行情688981,诊股)之后,科创板再迎红筹芯片龙头。近日,格科微有限公司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此次申请在科创板上市,公司计划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3.97亿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或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15%。 三年前,苹果iPhone X推出了3D结构光方案摄像头,标志着3D 摄像头成为了新的技术发展方向。从几年前开始,多个摄像头在手机上的使用就已经慢慢流行了起来,去年后摄四摄的发布到现在一部手机可能搭载了6个甚至更多。但随着多摄技术的发展,CMOS图像传感器需求急剧增加。在业内,格科微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性价比,在全球市场中遥遥领先。 1、全球市场业内领先者,年营收超10亿 格科微电子是我国芯片行业有名的企业,从PC camera起步,07年进军手机领域,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紧跟时代脚步的战略,迅速占领市场。2019年,公司实现13.1亿颗CMOS图像传感器出货,占据了全球20.7%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二;以销售额口径统计,2019年,公司CMOS图像传感器销售收入达到31.9亿元,全球排名第八。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到2019年,格科微营业收入分别为196,695.05万元、219,347.97万元、369,018.3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71.70万元、49,974.81万元、35,937.12万元。在202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24,765.31万元,净利润为19,651.26万元。公司主要产品包括CMOS 图像传感器和显示驱动芯片,在主营业务收入中,CMOS图像传感器金额三年内占比均超过80%,剩下的由显示驱动芯片构成。在今年的第一季度,CMOS图像传感器金额占比更是达到了92%。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3月,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0.13%、22.88%、26.05%及29.39%。 数据显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水平都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不过,从整体来看公司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但报告期内数据同时显示,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4,906.41 万元、21,568.38万元、35,716.03万元及6,719.96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2.66%、9.83%、9.68%及5.39%。这说明公司不断进行现有产品的升级及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各期研发费用投入保持在较高水平。本次募资目的主要也是用于主营业务的产品研发。 2、创始人家境贫困拼命读书,获全球奖项保送清华 公司的创始人赵立新,在自述的时候说自己的成功与运气好脱不开干系,但幸运的前提,是他拥有足够的实力。因生活艰辛,他小的时候就曾与父亲一起出摊维持家里的生计,也因此从小就接触了生意这方面的事情,并且父亲勤奋、正直、诚信等良好的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延续到赵立新身上。虽然家境贫困,但他的家庭一直很看重成绩,对赵立新和他的妹妹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告诉他们读书要活学活用。1985年,赵立新获得了全球物理、化学竞赛奖项,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创新发明一等奖,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后来妹妹以县状元的身份也考入了清华。 本科毕业后,赵立新加入了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工作了三年之后又回到了校园攻读研究生,在清华大学又生活了3年后走出了国门。他先后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美国ESS公司、UT斯达康从事传感器相关工作。 3、发现公司问题辞职回国,国内外市场差距大从低端领域做起 工作期间,赵立新在美国获得了多项高端图像传感器领域专利,但有着敏锐直觉的他,察觉到当时工作的UT斯达康公司存在问题,他便辞职准备带着自己的专利在北美开创出新天地。但由于当时的赵立新缺乏团队,只有自己一个人,没办法为自己的专利招来更多的目光,在北美没能拿到投资。于是在2003年,他决定带着这些专利回国创业。当时国内市场环境和国际相比差距较大,于是赵立新转做基带研发,再次遭遇挫折,决定切入低端传感器领域。 赵立新创业的第一笔启动资金是来自于高中同学主动投资的200万美元。有了同学的资助,招到了第一批员工,开始了艰苦的创业。他白天见客户,谈合作伙伴,到工艺线上和工程师沟通,晚上回公司带徒弟、帮助年轻人解答技术问题。 4、获中芯国际集中投资,硬核竞争力争取垄断地位 赵立新的努力很快迎来了一个机会,中芯国际当时想做图像传感器,试图和一些厂商合作,技术优势让格科微入围候选合作伙伴之一。格科微帮助中芯国际建立硅片生产工艺线,中芯则负责其研发费用。在中芯国际的平台上,格科微试验了40 多次的MPW,做出了成功的产品,其他在中芯国际投片的图像传感器公司都失败了。因此,中芯国际将研发资金集中投入了格科微。 从此,格科微电子就开始了“野蛮”生长,在性能与同行几乎无差的情况下,成本是其他人的一半,这样的竞争力让格科微很快就处于垄断地位,销售额直线上升。除了格科微电子,赵立新还成立了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我查查”,是国内首家商品条码扫描比质比价的工具。在2014年,“我查查”成功研发了彩虹码专利技术,升级了传统的黑白条码,实现了条形码一物一码的管理功能。 作为一名创业成功的人,赵立新坦言自己是偏技术方面的管理者,他个人是更享受钻研技术和创造的过程,他创造格科微电子也是为了打破国外人对中国产品创新不足的印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赵立新不仅仅立足在公司的视角上发展着产品,更立足在整个中国半导体行业上,他希望能够培养更多半导体行业的一流人才,所以格科微电子为优秀人才设置了期权激励计划,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才可以勤勤恳恳的钻研技术,用自己的努力发展好国内的芯片技术。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之一,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作为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强劲推动力量。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自2012 年以来处于稳健发展的状态。 未来,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发展与应用领域的延伸,全球半导体市场将延续增长态势,预计2024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215.1亿美元,自2020年至2024年实现4.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我国,伴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浪潮,高端芯片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至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5,805.9亿元,自2020年至2024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7%。 对于格科微来说,CMOS 图像传感器是公司主营业务中占比极大的部分。从目前来看,手机是CMOS图像传感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其销售额占据了全球73%的市场份额。其它还主要引用与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其他电子消费终端。 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建设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5G应用的普及和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未来手机市场将继续增长,格科微的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需求也会随着进一步上升。此外,后置三摄及以上的多摄智能手机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多摄的搭载直接带动了CMOS图像传感器市场的发展,格科微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拥有不错的发展。
怎样才能让一个机器人更像人类?或许你会回答,是能够感知这个世界,能够看、能够听、能够说……。但我们都忽略了“感知”的字面含义,它应当是包含触觉的。人类的感官如同机器人的传感器一般,只有视觉、听觉,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把人类物理感官接收到的信号设为100%,其中集中于眼球的视觉大概占据着70%、集中于耳朵的听觉仅占据着不到5%、而触觉信号由于遍布全身实际上会占到总信息量的20-25%”,“由于视觉的重要性和技术的成熟度,今天我们看到人工智能基本都是基于视觉的研究及应用,同时,听觉作为重要的补充手段,而触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远远滞后前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潘挺睿教授相信,虽然目前触觉传感技术尚未完全达到全面工业化应用的阶段,但是“挑战即是机遇,未来触觉传感器给予的信息和人类需要用到的触觉信息,将会很快超越一个技术临界值,届时,触觉可能会成为人类基于视觉之后的下一个智能研究重点。”这或许也是钛深科技(000021)诞生的缘由之一。 首创离电式传感技术的研究型团队 潘挺睿教授娓娓道来的离电式传感技术的发明,更像是进行了一场科学的邂逅,能够获得成功得益于潘教授本身的学历背景:他曾经在加州大学攻读机械学专业,之后在明尼苏达大学分别获得电子工程博士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交叉学科的背景,在这场发明柔性离电式传感技术的冒险中给予了他诸多助益。 潘教授指出,早在2010年他们就进行了离电式传感技术的发明。彼时,潘教授已在美国加州戴维斯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作长达4年之久。在研究荷叶效应时,他突然获得了灵感:为何不从微风拂来时荷叶上水滴的震动中去研究力的反馈呢?从水滴的颤抖到力反馈再到具备高度灵敏性的传感器,其中经历的过程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常见的传感器,中间存在弹性元器件,当进行挤压时会产生形变,通过电磁光热效应可以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借此将力信号与电信号结合,获得直观的解读。钛深科技的独特之处在于全球首次采用液体作为弹性体,形成了柔性的离电式触觉传感器。中间也涉及到分子界面的双电层电容原理,即液体中离子与固体中的电子相遇,会产生巨大作用力,产生非常强的电容信号。潘教授自豪地表示,“我们惊讶的发现,这将传统电容传感器件的灵敏度一下提高了一万倍”。 或许是基于潘教授在离电式传感技术上的研究贡献,2015年,他成为了所在系最为年轻的终身正教授,同时,他和团队获得了全球首个基于离电传感技术的专利授权。而后的多年中,他领导团队一直努力探索着离电式传感技术的应用,从材料、设计、生产到加工工艺的各个角度层面进行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并最终研制成功了基于全固态材料的柔性离电式触觉传感器。经过不懈的努力,国际主流学术界在2018年达成共识,将离电传感列为新一代(第四代)柔性力和触觉传感机制。 实际上,看到巨大潜力的潘教授,并不甘于让技术仅仅停留在研究层面。在2015年,潘教授便在美国旧金山大湾区成立了钛深科技。但是由于团队更注重研究,产业化落地不够理想。2018年,潘教授在昔日同窗搜狗CEO王小川的帮助下,重新与自己另一位同窗、身为职业经理人的汪晓阳博士建立联系,并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达成合作,最终在国内成立了钛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如今,钛深科技将深圳作为总部,在北京、成都设立办事处,将美国的钛深科技作为研发中心,三者协同运转。 离电式触觉传感器:灵敏、轻薄、无感 钛深科技的柔性离电式触觉传感技术,想象空间显然不止于医疗领域,还涉及消费电子、机器人及智能汽车等。要真正理解离电式触觉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我们还是得回到技术特点上去。 潘教授基于对以往的传感器研究指出,一代电阻式传感器灵敏度低但是成本也低,仅几毛钱;二代电容式传感器,灵敏度高的同时,解决了动态响应的问题;三代压电式传感器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形变可以产生电压,给予电压也可以产生形变,相比前两者有着更高的灵敏度。但存在的问题是“当你用手抓杯子,它可以测到抓握瞬间的压力,却无法确认你是持续拿着杯子还是把杯子放了下来。”由于只能检测相对变化,在使用场景上会大幅受限。而且有着较高的生产成本。 潘教授首创的离电式传感技术,实际上也历经了多次迭代。最初,他们采用了采用液体式传感器,“虽然好玩好看但是不适用。而且加工比较麻烦,每一个液体传感器中还要加入液滴。还需要解决受力限制、体积大小、液体挥发等技术性问题。”随后,逐渐从开发液体传感材料转变到全面固态材料的传感器。考虑到测量中可能需要分布式接触面的测量,他们随后也将传感器从单点式扩展成了阵列式。 相较于前三代触觉传感技术,钛深科技的离电式触觉传感器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第一个优势在于其离电材料的高透明度,它使得设备模组可以覆盖在很多物体表面,保持以前材料性能以及视觉上的协同;第二个优势在于传感器中接触界面和功能层,仅需1-2纳米的厚度,材料可以设计得相当轻薄,实现纳米级别的材料覆盖,制造成本会急剧下降。离电式触觉传感还拥有超高的器件灵敏度,而相较于同样高灵敏的压电式传感器,其独有的自滤波特性,又使其具备相当强的抵抗环境噪音的能力和绝对压力检测的功能。可实时感知受力状况的离电式传感器,允许接入到更多的使用场景中。 模组获FDA认证,发力人体数据监测 潘教授认为离电式触觉传感器将会基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和发展:1. 实现电子皮肤和数字化的触觉感知;2. 实现对人体内部生理信号的数字感知;3. 赋予传统物体新的触觉感知功能。钛深科技也在这些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的研发与尝试。 潘教授指出,数字感知和触觉感知主要涉及对身体内外的压力,血压、眼压以及脉搏搏动等生理数据的感知。比如,在肠胃不顺的时候,数字感知观察胃肠蠕动效果。在以往这是无法进行测量的,但钛深科技通过运用离电式传感技术,跟国际领先的胶囊机器人厂商合作,正打造新一代的胶囊机器人,监测胃肠蠕动;在心血管手术领域中,大部分手术需要进行插管,但只能凭借医生的经验进行操作,可能带来一定的损害。如果拥有触觉反馈具备数字化的触觉感知能力,就可以减少损害的发生;再比如将其运用于女性分娩产后的康复监测等等。 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钛深科技可以提供一系列生理数据的监测。与以往通过PPG模组监测的传感器对比,钛深科技的离电式传感触觉传感技术有着更好的精准度,且采用该技术的可穿戴产品在佩戴时往往无感。钛深科技在CES展上推出的智能鞋,是全球首款可以测心率、呼吸、血压变化及运动状态的产品。鞋内的触觉反馈模组已获得FDA认证。因为腿上相关筋络控制了脚步的动作,通过阵列式传感器甚至可以十分精准地获得步行的姿势、状态。脉搏方面,钛深科技也做了很多,可以很好地监测脉搏波。血压方面,以往通过阻断方式进行测量,但钛深科技允许在施加低压的方式下对人体血压进行连续监测。 汪晓阳引用华米科技CEO的话强调,“如果真正对大健康认真的话,一定会从传感器做起”。“目前钛深科技测量到的数据有着更高的精准度。有人可能会认为是多余。但是你并不清楚高精度的数据中哪一项是否就跟疾病有关。”钛深科技则通过它小型化、无感化、精准化的传感器模组不断收集着这些数据。 赋予传统物体新的触觉感知功能,可以以残疾人康复为例。比如部分盲人在学习盲文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触觉反馈,将触碰到的文字读给他听。更为重要的是,将周围环境变成一个可以提供触觉反馈的环境,让部分感官受损的人获得便利。实际上,在假肢方面钛深科技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目前如何去解决电信号与神经信号的联接,仍旧是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此外,在情绪感知方面,潘教授表示可以通过采用了离电式传感技术的智能眼镜判断用户目前的专注力、疲劳度和生理信号等,同时还可监测神经信号。针对无法进行自我表述的少年、老人,可以通过情绪计算十分精准地识别到他们的情绪波动,更好地帮助到患者,并在出现危急的情况下实现预警。 产业化落地需要企业协同发展 实际上,目前钛深科技也在与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合作,比如深圳先健医疗。部分健康级的产品已在发货过程中,而医疗级的传感器产品也处于临床三期的状态。对于钛深科技来说,它们在其中扮演的是底层技术平台的角色。 钛深科技希望通过落地的应用,吸引其他公司达成合作。在合作方面,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比如,当用户想要研究自闭症或者狂躁症时,钛深科技会选择从学术角度出发,先寻找相应判断指标,通过技术分析确定是否可以对指标进行连续数据监控。随后,会进行小规模的测试,而后再继续大面积的临床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准确性。 钛深科技目前在医疗领域进行了一定尝试,也在探索除了胶囊机器人外,是否可以结合心血管手术器具、内窥器具,为其赋能。潘挺睿教授表示,“在手术过程中光有影像是不够的,要真切感受到组织的软硬还是需要传感器进行一定的力反馈。”而像针对抑郁症、自闭症等,厂商需要为其赋能,能够为病症提供更多的数据监测信息,才能够最终地跑出赛道。 汪晓阳表示,虽然目前钛深科技作为医疗传感器联盟发起单位,有一定技术实力以及影响力,但是要让整个产业的落地,并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实现的。这仍旧需要上下游的企业的共同参与,也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行业内公司,共同将市场做大。目前钛深科技正在准备A+轮融资,计划对钛深科技做好推广的同时,筹建自己的生产线,保障量产的质量与工艺,搭建方案团队完善自身的产品。 潘挺睿教授表示,“未来从医疗传感到健康数据,并不会仅基于传统的医院和病人,而是基于智能和每一个个体之间每时每刻的强关系。”这也意味着,未来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