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点:据中国海关总署1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4607.2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出口增长21.1%,进口增长4.5%。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逆势增长,呈现出显著复苏态势。 在此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迎难而上、积极应对,为稳定中国对外贸易贡献了一份独特力量。 逆水行舟 增速再创新高 浙籍希腊华商何国清从事进出口贸易行业已逾20年,战胜过无数危机与挑战,在此次疫情中却陷入了艰难困境。年初,他根据去年的的销量,从义乌采购了一大批百货商品。疫情期间,订单数量大幅下降,导致商品滞销积压。 “往年,旺季每天的销售额在好几万欧元,但是疫情期间几乎都是零,相当于没开张。”何国清说。同时,网络购物在希腊并不普及,民众的消费习惯多以线下为主,让何国清的生意更是雪上加霜。 针对这种情况,何国清迅速调整销售策略,由客户到仓库采购,转变为送货上门。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有效地弥补了一部分损失。同时,对于较为熟悉的大客户,何国清会通过平台发送视频和照片,客户能直接在线上看到货物,完成订单交易。 第六届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会长徐小林定居罗马。他告诉本报,疫情对家用商品销量的影响较小,但他公司今年的销售额也下降了约20%。为了保障企业的生存,他缩减了公司规模,积极开拓线上业务,渡过了疫情最严峻的时期。今年下半年,销售情况有了明显的回升。 智利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代理会长陈晓岚从事家居装饰品出口贸易行业,公司于今年3月中旬开始停业,直至9月份才逐步复工。她告诉本报:“意料之外的是,从9月份开始,公司的营业额一直在创新高,当地很多侨胞的货物都已售空,供不应求。” 今年下半年,中国国内进口数据也实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何国清表示,今年的进口红酒销量反而比去年更好,展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消费能力。“较之去年,今年的侨博会规模更大,对参与商的资质要求也更高。”这也表明,中国市场消费复苏的信号已经越来越清晰。 稳中求进 风险机遇并存 据陈晓岚分析,外贸出口呈现逆势增长的强劲态势,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临近圣诞,民众容易进行报复性消费。其二,为了应对经济下滑局面,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其三,当地商场无法到中国采购商品,不少订单重新流向华侨进口商。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国内生产供应链体系的迅速恢复。“在全球疫情反弹的情况下,我们之所以能恢复得这么快,是因为祖国在背后为我们保驾护航。”陈晓岚说。 面对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外贸易合作贡献了许多信心和力量。但从国际形势上看,外贸行业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风险和挑战。 “如果国际经济形势不好,其他国家可能会抱团取暖,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现在义乌有很多做外贸出口的工厂,外贸订单一旦减少,我们的供应链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陈晓岚说。 同时,受美元贬值影响,海外华商也面临着极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陈晓岚表示:“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都不能独善其身。美元汇率的波动,对我们物料成本和海运费用的控制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然而,风险与机遇向来都是并存的,懂得把握和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转劣势为优势,才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发展模式。 “现在中国是最安全的国家,外商采购都盯着我们,他们急于复工复产,这无疑是国内外贸的机遇。”徐小林说,“跟本地企业相比,华商企业的优势在于商品价廉物美,对外商来说吸引力很大。” 何国清分析,西方国家的制造业在疫情中深受打击,一旦疫情好转,人们对于日常用品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日用商品将成为下一个风口。“华商储备的物资特别多,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展望未来 做足长期准备 为应对第二波疫情,西方国家可能将出台更严厉的管控措施,海外华侨华商应做好再次过冬的准备,互帮互助,充分做好风险预案,对成本、进度和供应链进行严格把控。 据陈晓岚判断,明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趋势。“我们在义乌的分公司有很多供应商,每一个供应商的生意都特别好。由此可见,明年上半年很可能会延续今年下半年的势头,预计到后年才会逐渐回归到正常水平。” 面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陈晓岚一直在思考公司商业模式的升级换代,如何以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式优化经营手段和管理手段,防范未来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风险。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如何使一个产品场景化地呈现在网络上,让客户仅仅看见产品描述就可以信任我们。”陈晓岚说。 国内5G、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她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国内淘宝、拼多多等平台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海外华商借鉴和学习。”陈晓岚表示。 陈晓岚还分享了作为一名成功华商的经验:“在国外打下一定的基础后,在国内也要有一定的投资。不要自我封闭,要借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宝贵资源和所在国的现有资源,将自己的企业从深度和广度上更新迭代,把根扎得更加坚实。” 2021年,随着新冠疫苗的陆续上市,全球疫情有望迎来曙光。海外华商要做足准备,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延伸,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双方资源优化组合,积极推动中外多领域的经贸合作,向全球展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强大韧性。
运输带供应商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机股份)拟冲刺IPO。 从最近两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看,运机股份的业绩有下滑趋势。2018年、2019年,运机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7.82亿、7.75亿,净利润分别为9890.15万元、9420.2万元。 运机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吴友华、曾玉仙夫妇。在首发反馈意见书中,运机股份的一家关联方自贡市沿滩区华商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商小贷)被问到。证监会要求运机股份补充华商小贷的业务合规性,是否存在逾期兑付或暴力催收等违规情形。 对于上述问题,运机股份在1月18日的预披露更新中并未进行相应补充。反而从工商资料可见,华商小贷“悄悄”改了名,且其经营范围去掉了“发放贷款(不含委托贷款)”。 客户回款周期较长 运机股份拟冲刺IPO,公司主营业务主要涵盖输送机械装备领域,比如砂石运输带、矿石运输带、水泥运输带等。 运机股份的毛利率高于同行。2017~2019年,运机股份的毛利率分别为28.28%、25.02%、27.27%,而同期相近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分别为18.29%、18.91%、17.15%。对于毛利率高的原因,运机股份解释为产品细分类别差异。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运机股份的客户群体既包括中国交建、中国中材等央企,也有地方钢铁、水泥厂。2017~2019年,运机股份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较高,分别达到53.67%、68.32%、43.81%。其中,大客户之一的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煤科工)一直是运机股份的重要应收账款客户。截至2018年12月31日,运机股份对中煤科工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2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17.21%;截至2019年12月31日,这一金额为1.17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12.15%;到了2020年上半年末,这一金额为1.17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为11.82%。 实际上,中煤科工仅仅在2018年位列运机股份第二大客户,销售金额为1.18亿元。奇怪的是,2017年和2019年,运机股份对单一客户销售金额过亿的只有两家——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以及中国交建下属子公司。 运机股份对中煤科工的高应收账款和账龄有关。2018年和2019年,运机股份账龄在2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83.59%、82.31%。 运机股份表示,根据行业特点,客户向公司付款普遍受到项目投资规模、建设工期长短等因素的影响,故会形成客户回款周期较长的情况,公司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较大。 华商小贷涉借款纠纷 运机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吴友华、曾玉仙夫妇。吴友华在自贡商界颇有名气。他还兼任友华集团执行董事和总经理、自贡银行董事。 运机股份的主要资产来自四川省自贡运输机械总厂(以下简称运机总厂)。运机总厂原是1966年成立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后因经营不善破产重组。尔后,运机股份收购取得了运机总厂破产资产。2011年,破产财产成交价格经法院批复,确认调整为3667.03万元。 2019年12月IPO前夕,运机股份进行了一次股权转让,吴友华以11.395元/股的价格受让了湖南军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1000万股。据更新后的招股书(申报稿)披露,此次转让的背景是,转让方的实际控制人尚同军当时涉嫌刑事犯罪,为避免给运机股份股权结构造成不稳定,吴友华提出收购计划。据此计算,运机股份彼时的估值(1.2亿股×11.395元)约为13.67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吴友华还是华商小贷董事长,吴友华及其家庭成员持有后者40.87%股权。 随后,证监会在首发反馈意见中要求运机股份说明华商小贷是否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企业,该公司的盈利模式、业务规模。反馈意见还问及,华商小贷是否具备业务开展所需经营资质、业务的合规风控情况、风险管控措施是否健全、是否存在逾期兑付或暴力催收等违规情形、与运机股份是否存在资金往来;同时,证监会还要求保荐机构及发行人律师核查并发表意见,并核查发行人实际控制人最近3年是否存在受到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情况,是否构成重大违法行为。 运机股份是否在更新后的招股书中回应相关事项?记者并未在1月8日新披露的招股书中找到对应回答的内容。有意思的是,1月15日,华商小贷把企业名称改为了“自贡市华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经营范围去掉了“发放贷款(不含委托贷款)”,增加了企业管理咨询;会议及展览服务;市场营销策划;社会经济咨询服务等。 而裁判文书网也能查到华商小贷涉及的借款纠纷,有同四川弘鑫农业有限公司、自贡市宏任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的,也有同自然人廖万明的纠纷。 从时间上看,证监会于2020年11月27日披露其首发反馈意见,2021年1月18日,运机股份进行预披露更新。显然,华商小贷的名字更迭时间耐人寻味。而在预披露更新后的申报稿,运机股份仍沿用华商小贷的名字。 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王怀涛律师表示,披露信息要真实、准确、完整、简明易懂,不能误导投资者。如果没有及时使用新名称,所披露的信息就不准确。 1月28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就此问题向运机股份致电并发送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时尚未获回复。 首发反馈意见还提到,运机股份关联方四川省自贡工业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工业泵)存在借用公司车床加工、友华地产存在委托公司采购钢板等业务。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上述关联企业的主营业务、主要财务数据,说明是否与公司存在重叠的销售渠道、客户和供应商等。 工业泵是由吴友华的弟弟吴德华,以及吴德华配偶李昭霞100%持股。工商资料显示,工业泵旗下多家公司的经营状态显示为吊销,比如嘉兴市高峰工业泵销售有限公司、四川省自贡工业泵公司川南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川贡水泵有限公司。不过,部分吊销公司的历史有些久远,北京川贡水泵有限公司吊销日期已是2006年。 运机股份多个董监高都有工业泵的从业背景。比如董秘罗陆平,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任工业泵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监事陈益发,2006年6月至2010年9月任工业泵子公司财务负责人。
7月16日盘后,中滙集团(0382.HK)发布2020财年首三季度的业务进展报告。截至2020年5月31日止的九个月(“回顾期”),中滙集团实现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毛利率49.1%,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实现毛利2.99亿元,同比增长19.5%,显示各项核心财务指标保持稳步攀升态势,同时新增了江门新会校区及澳洲中汇学院(EIA)(本科+硕士),业务继续多点开花。 一. 华商学院转设争取在2020年底前完成,全年毛利率不受疫情影响 截至目前,中滙集团旗下正在运营的有华商学院、华商职业学院、澳洲国际商学院(GBCA)以及新加坡NYU Language School四所学校。凭借着自身不断提升的办学环境及办学质量,以及身处大湾区的经济和人口优势,华商学校在招生及定价方面的实力一直较为强势。 招生方面,2019/2020学年前9个月,中滙集团的在校学生人数达到35,444人,同比增长8.0%,维持着健康的内生增速。其中,华商学院和华商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24,126人及10,662人,同比分别增长6.4%及11.7%。于即将开始的2020/2021学年,中滙集团表示华商学院计划的本科统招人数为5,300人,专插本统招人数至少为1,800人,华商职业学院的专科统招人数则为7,500人,即华商学校的本专统招人数同比增速将在14.5%以上。在招生人数的支撑下,2020/2021学年华商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同比增量有望达到约3,500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同比增量则约为8,000人,内生持续增长有保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华商学院2020/2021学年计划的本科统招人数增幅较2019/2020学年力度稍有下滑,这主要是教育厅为顺利完成教育部对独立学院转设的相关要求,将广东省独立学院的统招生计划进行了统一调整,所以仅会影响2020/2021学年本科统招生的招生计划,而中滙集团当年所受影响将会由全日制专科及职业教育业务的发展中补回。同时,中滙集团表示华商学院的转设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预计2022财年及之后,交付给广财大的学籍管理费会分4年逐年下降,对集团的盈利能力将形成显著的利好。 收费方面,2019/2020学年前9个月,华商学院和华商职业学院的在校学生平均学费分别为24,324元及15,633元,同比分别增长11.5%及3.9%。可以看见,拥有本科办学资质的华商学院,在学费定价权上相较来说也会更强,其在2020/2021学年本科课程的最高收费已经可以达到43,800元。而由于高等院校的提价是针对新录取学生而言的,所以这样的学费水平也将在未来4年逐渐充分释放。 回顾期内,中滙集团的毛利率已经达到49.1%,同比去年显著增长1.8个百分点。针对疫情的影响,中滙集团表示鉴于学生无法按时返校,所以需要退还学生半个学期的住宿费,预期全年退还总额约为3,600万元。但是,也是因为疫情,集团因师生未返校而大幅节省了营业成本包括物业管理相关开支及教学相关开支等超过了3,000万元,因此抵消了前面返还住宿费的影响,全年毛利率依然会高水平运行并不会受影响。 目前,集团旗下的四所学校均运营稳健,回顾期内,华商学院已经结束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华商职业学院也将于2020年7月20日结束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海外院校方面,澳洲国际商学院(GBCA)和新加坡NYU也均处于在线上课状态,并且NYU已搬至面积更大、地理位置更优的新校址,未来教学体验及可容纳的学生人数均有望得到改善。 二. 新增江门新会校区、携手百度深化产教融合等,长期发展看点繁多 今年疫情的大规模爆发,促使国家迅速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社会就业压力。2月28日,国务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32.2万人。同时,广东省2020年专插本计划招生由原来的21,987人增至43,432人,扩招近一倍;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5月28日,教育部则通知将鼓励高校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无疑显示了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展拥有确定性。 为保证华商学校内生足够的成长空间,中滙集团新的四会校区即将按原计划于2020年9月份投入运营,整体进度不受疫情的影响。该新校区的面积共约为533,300平方米(800亩),可容纳学生数约16,000人,投用后中滙集团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都将得到有效扩充。 除了新的四会校区外,中滙集团已于今年6月3日在江门市的新会区获得一块约683亩的土地用于兴建华商职业学院新校区的第一期,预计可容纳12,000名学生,预计2021年9月投入使用。在第一期投入使用后,未来仍有2期建设会陆续进行安排。该校区规划占地总面积共约为1,333,400平方米(约2,000亩),预计可容纳逾3万名学生。至此,中滙集团在中国合计已拥有三个校区,分别为现有的增城校区、在建的四会新校区以及新规划的新会新校区,三个校区所在地理位置优越,均位于具有经济和人口绝佳优势的广东省,对高等教育资源有着强劲的需求驱动力。 海外方面,除了现正运行的澳洲国际学院(GBCA)和新加坡NYU外,中滙集团还于回顾期内新增了澳洲中滙学院(EIA)。据悉,这是一所已于2020年第一季度经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与标准署(TEQSA)认证和许可且拥有自主招生资质并提供及颁发本科和硕士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计划于2021年第一季季度开始招生,届时集团于澳洲的业务布局网络及品牌影响力都有望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促进公司的海外业务加速成为下一个业绩爆发点。 校企合作方面,近日,中滙集团还与百度旗下子公司---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完善从专业课程到实习培训的各级教育。这次合作也是中滙集团继携手中兴新云、商汤科技及金蝶等知名企业后的又一强强联合,显示出集团持续积极响应国家“1+X”证书制度,并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全方位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多方共赢。 最后,看到集团的外延业务职业教育。虽然目前职业教育业务尚是是中滙集团的非主营板块,但集团表示职业教育未来将会是高增长与高毛利率的业务,包括原有的丰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CFA、初级会计师、计算器等级等)以及与知名企业、高校展开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及不断推进的成人教育。目前,中滙集团已于深圳万象天地等高端课程的授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课点,并且已于2020年5月投入使用,业务围绕着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持续多点开花。 小结 综合来看,中滙集团不仅拥有自身充分的内生增长潜力,且依附于华商的品牌力及运营经验不断展开外延业务,并携手多家知名企业强强合作响应国家“1+X”的证书制度,国内外新校区(学校)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当中,长期而言发展看点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