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这是艾芬女士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但谁成想,她的一只眼睛很有可能无法去寻找光明! 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事件,将爱尔眼科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爱尔眼科1月4日对艾芬右眼事件的回复,更是推动了舆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爱尔眼科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希望与艾芬一起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鉴定和检查,给出更客观公正的答复。 爱尔眼科是一家上市公司,对于爱尔眼科的回复,市场显然是不予认可的。作为阳历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爱尔眼科开盘就呈下跌之势,最大跌幅超过9%,跌去了超过百亿元的市值。 是艾芬的影响力太大吗?这是肯定的。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 其实,即便不是艾芬,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患者,遇到这种“医疗之后事故”,爱尔眼科也是应该认真对待、谨慎对待的。 但是,从事情发生以来,爱尔眼科所持言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高高在上”。 比如,爱尔眼科在1月2日的通告中称:“集团对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关心和同情,愿意为艾芬女士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这种表述,好像爱尔只是一个同情者,而不是一个涉事者、参与者。这种定位,并不妥当。 而在1月4日,爱尔眼科又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即便有数据证据支撑,可这种结论依然让人狐疑。更何况,艾芬对此也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 其实,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手术,眼科手术出现医疗事故是可以接受的,医疗纠纷也不少见。根据报道,在2012年,爱尔眼科高层就表示过,当时“近两年的医疗纠纷事故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但医疗风险仍不可避免。” 时过境迁,医疗纠纷事故率应该更低。退一万步说,艾芬可以成为那个更低的事故率中的一员。但是,医疗机构的态度很重要。 艾芬,应该也不想成为医疗纠纷事件中的主角,正如她所言:“我是个医生,从没想过当医闹。我只是希望能够以亲身经历来曝光爱尔医院在诊疗过程之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希望我的眼睛以后还能正常地从事医疗工作。” 只是,艾芬女士的眼睛与爱尔有没有关系应该由谁来认定,这才是主要问题。还有,爱尔眼科的态度,本不应该这样。 目前看,二者的分歧依然不小。未来结果,很难预料。那么,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很有可能如此。 首先,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 疫情的影响,让爱尔眼科业绩下降不少。 根据爱尔眼科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由于疫情对其主营业务的冲击,导致爱尔门诊量264.11万人次,同比减少16.53%;手术量23.63万例,同比减少21.13%;实现营业收入416,396.21万元,同比下降12.32%;实现营业利润91,993.70万元,同比下降11.07%;实现净利润70,498.90万元,同比下降3.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7,613.04万元,同比下降2.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7,901.01万元,同比下降16.69%。 爱尔眼科,急需业绩恢复。 第二,2020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业绩有显著提升。 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与上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加47.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6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85.49%。 而在2020年上半年业绩减退的情况下,三季度的业绩直接推动了1-9月业绩的增长。 这种态势,很不错。 第三,艾芬事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医疗机构的口碑形象,很重要。 在业绩向好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妥当解决艾芬右眼近乎失明的问题,那么一个不太好的形象会对爱尔眼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很说明问题。 艾芬事件涉及的白内障手术业务,在爱尔眼科业务总板块中所占比例,从2019年年报看,该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62%;但白内障业务毛利率目前不是很高,由2019年年报中的40.10%,降低到2020半年报中的31.06%,在各业务中已经处于后几位。 不能妥当处理这次事件,或者拖得很久的话,那直接影响到白内障业务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对其他业务的影响,尚有待观察。 从以上三点看,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至少,业绩正在恢复期的爱尔眼科,其恢复之路很可能戛然而止。 不过,还是希望这件事情有一个较为妥当的结果。希望,艾芬女士无恙!
8月26日,爱尔眼科盘中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4%,最高触及53.06元/股,复权价创下历史新高,半年报体现出公司良好发展趋势,这是催化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8月25日晚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4亿元,实现净利润6.76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元,同比增长0.72%;实现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大增50.37%。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3家民营眼科医院申请创业板IPO被受理,分别是华厦眼科、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眼科行业新入局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当年闯出上市这条路,就是希望更多眼科同行跟上,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中国眼科事业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季度业绩“回血”超预期 半年报显示,尽管一季度业绩受到疫情影响,但爱尔眼科二季度业绩迅速“回血”,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7月份,公司境内、境外营业收入双双回归高速增长通道,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7.92%、35.81%。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向记者透露:“在疫情严峻期间,公司旗下部分医院阶段性暂停了门诊和手术,仅保留了部分急诊服务。但在暂停期间,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为之后复诊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已累计上线网上医院57家,大大提升了医院诊疗效率。据了解,自3月中下旬起,爱尔眼科境内各分公司和子公司陆续复工;境外方面,欧洲地区、美国及东南亚地区也在5月中上旬陆续复工。报告期内,公司位于西班牙、新加坡、美国等主要境外资产均实现正向收益,合计实现利润超过3000万元。 “公司旗下医院陆续复工后,门诊量迎来报复性反弹。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门诊量,公司专门针对患者需求开设了特色服务,如开放夜间视光门诊、节假日正常门诊、专家在线问诊等。”吴士君介绍称。 在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实现“弯道超车”的基础上,爱尔眼科有望在第三季度迎来下半场的“开门红”。据了解,因受疫情影响,国内高考日期推迟,6月份的传统高考季医疗高峰相应延迟至7月份,导致7月份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增速达到47.92%。 眼科市场前景仍持续向好 医疗行业素有“金眼、银牙”黄金赛道之说,爱尔眼科作为一家民营眼科连锁医院,于2009年登陆创业板,在资本市场占据了绝对的“卡位”优势。 半年报显示,爱尔眼科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已形成较强核心竞争力,拥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 但其他眼科企业的追赶步伐也不慢。近年来,光正集团、江河集团跨业经营进入眼科领域,希玛眼科、德视佳相继在香港挂牌上市,上游产业链的爱博医疗、欧普康视、昊海生科、康弘药业、众生药业等也陆续在A股上市,眼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相关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吴士君认为:“非公群体日益壮大,成为推动眼科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近期,创业板受理了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的IPO注册申请,一度引发部分投资者对爱尔眼科A股稀缺性的担忧。不过,竞争者林立,尚未影响到爱尔眼科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的现状。相关数据显示,爱尔眼科目前门店数量超过400家,医疗网络遍布全国。与之相比,华厦眼科门店数量超过50家,在全国17个省设立了51家医院以及18家视光中心;何氏眼科门店数量在13家以上,主要集中于东北各市;普瑞眼科门店数量在18家以上,拥有18家医院和3家门诊部;新视界眼科门店数量在12家以上,主要分布在上海。 财信证券分析师王绍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少年常患近视、散光等眼科疾病,老年人常患白内障等眼底疾病,眼科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依然良好。“随着民营眼科企业品牌认知度和口碑的树立,患者将逐渐从公立医院流向民营医院。” 王绍玲认为,爱尔眼科的龙头地位短期仍将维持。“在眼科专科医院中,爱尔眼科目前所占市场份额超过30%。与之相比,华厦眼科市场份额为9%,新视界为4%,存在的差距仍较大。近年来,爱尔眼科通过合伙人模式吸引了更多优秀医生,实现医教研平台一体化,在地县级开设眼科专科医院,实现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8月25日晚间,爱尔眼科(300015)披露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4亿,净利润6.76亿。其中,第二季度,公司迎来强势复苏,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同比增长0.72%;实现净利润5.97亿,同比大增50.37%;扣非净利润5.53亿,同比增长30.73%。 报告显示,在一季度经受疫情冲击后,爱尔眼科于二季度迅速“回血”,单季净利润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境内外营收于7月双双回归高速增长通道,同比增幅分别达47.92%、35.81%;在重要战略基地湖北和几个省区经营深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公司依然迅速实现业绩“逆袭”。 年初疫情期间,爱尔眼科积极配合政府抗疫指引,多次进行国内外精准捐赠,旗下部分医院阶段性暂停门诊、手术,尽可能为急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同时,公司危中求机,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强线上线下联动。 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已累计上线网上医院57家,显著提升了医院诊疗效率。 自3月中下旬起,爱尔眼科境内各分子公司陆续复工。在后疫情时期,公司作为品牌眼科医院率先迎来“报复性”回升。公司紧跟患者需求开设特色服务,如开放夜间视光门诊、节假日正常门诊、专家在线问诊等,二季度业务向上拐点日益显著。 此外,由于疫情影响国内高考推迟,境内6月的传统高考季高峰相应延迟,7月,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增速达47.92%,下半年业绩“开门红”。 全球化的网络布局,让爱尔眼科抗击疫情既打国内上半场,又打国际下半场。5月中上旬,欧洲地区、美国及东南亚地区陆续复工。报告期内,公司位处西班牙、新加坡、美国的主要境外资产均实现正向收益,合计超3000万元。 公司董事长陈邦表示,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各地时有反复,公司不早言全胜,不掉以轻心,时刻保持清醒,努力于危机中抓新机、变局中创新局,让危机成为升级转型的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公司顺利完成了对奥理德视光、宣城眼科医院等30家医院的股权收购,随后实施完成了募集配套资金非公开发行。 本次定增最终确认8个发行对象,共募集资金7.1亿元,外资参与比例超过70%,高盛、瑞信、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赫然在列,显示出国际资本对眼科行业及爱尔眼科的看好。 此外,本次收购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全国网络战略布局,加固了公司行业地位,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公司的“二次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8月8日,光正集团公告透露,莆田系重要人物林春光已辞去光正集团副董事长、董事职务。此外,光正集团从林春光手中收购而来的新视界眼科也免去林春光总经理职务,后者的经营权已从创始人手中完全交接给光正集团。据悉,林春光如此退让,实际上是已经有了新征程。 据查,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集团由林春光于2004年创办于上海,之后在成都、郑州、济南、无锡等地开设12家眼科医院,成为中国眼科十大连锁品牌之一。2018年5月10日,光正集团宣布以6亿元的价格收购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2020年3月20日又完成了剩下49%股权的收购,从而实现全控。 光正集团因此项并购,市值暴增,新视界眼科就此曲线登陆资本市场,也获得发展良机。在这皆大欢喜的结局之后,作为新视界创始人的林春光,此时却宣布因个人原因离职。 据悉,除了新视界眼科,林氏家族还拥有众多医疗产业,据2020年1月5日光正集团披露,林春光及其关联人控制的企业数量多达25家。据接近林春光的人士透露,为了让光正集团能够更顺利地发展眼科业务,创始人林春光作了很多让步。 上海证券报记者辗转联系到林春光本人,问他为何作出此等退让?“借力资本、夯实实体,这是新视界眼科选择被并购的初衷。只要是对企业有利,有时候创始人控不控权就没那么重要了,对孩子放手也是一种爱。”林春光如此回复。 对于“让步”一说,林春光表示:“在我看来,所有的商业合作都是在碰撞和协商中达成目标的。因此,只要不忘初心,记得我们出售新视界眼科的初衷是为了让它能够插上资本的翅膀、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发展,以企业发展为先,以股东、员工的利益为重,在这个原则下很多困难都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无可回避的是,交易时,新视界眼科承诺2018至2020年度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和1.52亿元。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新视界眼科要完成业绩对赌恐怕有难度。 对于离任后下一步的安排,林春光表示:“我是做实业出身的人,崇尚严谨务实,习惯做到了、有结果了再说。未来如果有具体内容,我会第一时间分享。” 但市场纷纷猜测,林春光的此次辞任应该是为了新征程——“拯救”莎普爱思。 今年1月初,莎普爱思已经发布易主公告,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德康与上海养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和投资”)签署协议,拟将持有的莎普爱思2336.56万股股份(占比7.24%),转让予养和投资或其指定关联方。5月29日晚,莎普爱思再度公告,自28日起,公司的控股股东由陈德康变更为养和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陈德康变更为林弘立、林弘远兄弟。后者正是林春光的后辈。 莎普爱思近几年惨淡经营,业绩每况愈下。2020年是国家相关部门要求3年内完成“莎普爱思滴眼液”一致性评价的“大限之年”,如不过关,莎普爱思或将面临“山崩地裂”。不过,随着莆田系林氏家族的入主,这家公司有望迎来新生机。
8月8日,光正集团发布公告称,新视界眼科创始人林春光辞去光正集团副董事长职务,并从新视界眼科集团卸任。 从2018年5月份到现在,光正集团先是逐步收购新视界眼科全部股权,接着将新视界眼科资产过户,最后新视界眼科创始人林春光全身而退,最终实现了对新视界眼科的实际控制,后者的经营权已从创始人彻底移交给光正集团。在收购新视界眼科后,光正集团的业绩不断好转,开始从一家能源企业向大健康行业转型。 “在这个广袤的市场前景下,虽然行业里有像爱尔眼科这样的巨头存在,但行业整体的集中度并不高,仍有很大机遇。”林春光向记者表示。 并购新视界后 光正集团扭亏为盈 2020年3月20日,光正集团发布公告称,新视界眼科已完成资产过户,交易金额为7.4亿元。这意味着,历时两年多,光正集团对新视界的收购尘埃落定,最终获得圆满结果。 2018年5月10日,光正集团宣布,以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市盈率的价格收购新视界眼科51%的股份。当时,新视界眼科位居民营眼科的三甲之列,2016年和2017年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4.08%和46.78%,处于行业中等偏上水平。交易对方承诺,收购后的新视界眼科2018年、2019年、2020年的扣非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和1.52亿元。 并购新视界之前,光正集团早期主营钢结构业务,后来成功转型为主营能源板块,但业绩并不理想。2014年至2018年,光正集团连续5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分别为-9913万元、 -1900万元、-4584万元、-4330万元、-7949万元。 2019年7月31日,光正集团收购新视界眼科剩余49%股权,并宣布向大健康转型。在眼科业务的护航下,2019年光正集团实现扭亏为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66.5万元。 并购新视界后,不仅业绩好转了,股价表现也给力。对此,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回应,光正集团股价一路飚升,最高时达14.75元/股,市值从原先不足30亿元涨至最高75亿元。 近年来,眼科领域已成医药行业公认的黄金赛道。随着老龄化加重、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过度用眼增加、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眼科疾病的治疗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领投智库发布的《眼科行业深度报告》预计,未来5年的眼科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有望保持在13%-15%左右。 “眼科医疗是一个覆盖全年龄段的诊疗服务,青少年常患近视、散光等疾病,老年人常患有白内障等眼底疾病。”财达证券分析师王绍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中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3.6%,近视患者总人数多达6亿人。在目前的近视患者中,实际通过屈光手术治疗的数量在5%左右,随着屈光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认可程度的不断提高,屈光手术的渗透率有望相应提高。 创始人全身而退 把希望留给新东家 在并购案中,市场最关注也最担心的就是并购后的整合会否导致核心团队的离职。在疫情期间,并购双方顺利完成了股权交割,新视界眼科赖以立身的眼科专家团队和十年以上的核心骨干团队大部分依然在职。 “面对中国眼科广袤的市场空间,新视界眼科思考的是借力资本加快发展速度,并为长期跟随的骨干谋求资本红利。”林春光在《致新视界眼科员工的内部信》中称,“曾经为了品牌独立性,我们谢绝了行业龙头的高价要约,为了实体的夯实,我们谢绝了医疗界重磅投资机构的橄榄枝,最终选择了与光正集团合作”。 2018年,光正集团开启了从以能源和钢结构为主业向以眼科医疗为主业的转型之旅。截至2019年底,公司的医疗板块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38亿元,占集团收入的比重超过六成,转型颇有成效。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医药板块受到格外关注,近期的疫苗相关个股更是表现惊人。但排除短期抗疫物资需求带来的业绩增长,医药板块也常出现长牛股,其中医疗服务类板块的爱尔眼科(300015.SZ)更是走出了十一年累计涨幅4739.57%,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2.29%的惊人成绩。 那么十年增长超十倍的爱尔眼科有何秘诀?在如今的市场上是否存在下一个“爱尔眼科”? 图表一:爱尔眼科股价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整理 长牛股 背后的 投资逻辑 牛股常在医药板块,备受投资者关注研究。 曾有人指出不同经营属性的医药企业依赖的核心竞争力不同,总结出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特征,以此演化出牛股进化论的“九宫格”。该理论把医药企业按经营属性分为了: (1)产品型: 企业前期靠差异化产品力,靠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带来管线收获以及销售体系重塑带来的强渠道转型突破拐点,后期靠高效的研发和销售综合平台优势; (2)服务型:企业前期靠模式创新快速迭代,靠管理体系的重塑突破拐点,后期靠品牌和管理优势; (3)政策壁垒型:服务型政策型龙头全生命周期都受益于政策壁垒,靠治理机制的改革来突破拐点,后期依赖研发和管理创新。 那这个理论能否在爱尔眼科身上验证呢? 图表二:医药Tenbagger牛股进化论“九宫格”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整理 回顾爱尔眼科的发展历史,它前期靠引进高端设备和提供更优服务态度与公立医院进行差异化竞争,利用模式创新带来的先发优势迅速提高市场渗透率实现3年使下属医院数目翻倍。在增长放缓的拐点期及时进行管理体系的重塑,业内首创“合伙人”机制就人才激励体系的优化升级来拉高企业净利率。在成功建立品牌价值之后爱尔眼科开始借助并购基金+合伙人机制发挥管理优势推动医院快速布局,使公司利润增速重回30%以上,带动股价昂首至今。 图表三:爱尔眼科2009年至2019年股价走势复盘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 整理 长期持有爱尔眼科确实已经收获长足的回报,然而从当前的时点来看,这只牛股也并不便宜,超过150倍的静态估值,暂时受疫情影响的营收,都增加了股价短期的不确定性。 在历史的后视镜中已经验证了前文筛选牛股逻辑的有效性,那么有没有可能使用该选股逻辑发掘在单项领域同样优秀、股价尚在增长途中、总体估值更适合潜伏布局的个股呢? 爱帝宫 : 能否成为下一个月子中心界的“爱尔眼科”? 笔者在逐项分析细分领域时发现月子服务这么一个有趣的板块,该板块行业集中度极低,差异化竞争能迅速带来先发优势。同时行业在当前人口政策及经济条件下存在明确的增长条件,对标发达国家未来能长时间维持行业快速发展。从行业分析的角度来看月子服务这个细分领域是一个值得投入商业竞争的蓝海领域,而这片蓝海之中是否已经有可见的头号玩家存在呢? 在月子服务这个细分领域,唯一主板上市企业爱帝宫(0286.HK)也仅占据全国市场的4.3%的份额,可见市场集中层度之低,企业未来增长空间之大。 在市场混乱竞争的初期,爱帝宫专注于高端月子服务,在选址及提供个性专业化服务上做出有别于同业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存量上市月子中心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企业。爱帝宫凭借差异化服务抢出的先发优势推动企业进入高速扩张的初期阶段,积累了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加速布局“爱帝宫”品牌能力,预计建设月子房目标总数超 5,000 间。 当前企业处于发展前期,企业已拟定了管理转型计划,将通过“爱帝宫月子产业基金”,以体外孵化的方式进行行业整合发展,输出技术及管理体系,待实现经营提升后,适时收购成熟店,从而实现全方位地占领月子服务市场,将爱帝宫的品牌与高端月子中心画上等号。 爱帝宫通过这种相对前瞻性布局改进管理方式的方法模糊了服务型企业发展的前期与拐点期之间的节点,压降了企业发展相对停滞的时长,做到了管理有创新且可复制的境地。种种特征结合起来合力创造了一种可能性——企业做好品牌及管理优势便能带动企业持续高速增长。 图表四:细分领域行业状况汇总 数据来源:WIND,整理 小结 2020年,是个不甚平凡的一年,市场中升起了不少耀眼的新星。而闪耀在高处的总是那些常亮的明星牛股,让人总是不禁想找出牛股背后的秘密、发展的逻辑。前人的总结总是能够给后来者些许启示,我们在长牛股爱尔眼科上面校验过股票长牛的逻辑,也用该逻辑在存量市场中发现了爱帝宫这种具有潜能的标的。在月子中心行业的赛道上,超高速增长空间,品牌管理优势之下,同样具有强大的扩张与周转能力,这些独特的印记,也将为爱帝宫的未来带来长牛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值得关注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