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已经从新冠疫情最初引发的暴跌中抬起头来,但是这场复苏将是温和,不平衡且脆弱的,并且很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如此。 让我们先来听一些好消息:世界商品贸易已出现强劲反弹,这与许多经济体内家庭商品需求复苏的迹象一致,尽管仍有好些公共卫生限制规定和消费者忧虑问题困扰着相关服务需求。 此外金融市场也有惊人表现,许多国家的股市已经恢复甚至超过了疫情前水平。尽管利率处于近零水平,但银行和金融体系似乎基本稳定。消费者和工业需求提振了大宗商品价格,甚至连石油价格也有所回升。 但正如最新的布鲁金斯学会-金融时报全球经济复苏跟踪指数显示的那样,许多经济体基本上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了萎缩。随着私人部门信心日益枯竭以及遏制病毒的斗争旷日持久,导致实质性和持久性经济破坏的风险正在上升。 即便美国这类业已恢复增长的经济体也是如此。在某些方面美国似乎已经转危为安。工业活动和劳动力市场都收复了一些失地。失业率下降,就业水平上升。 但是与疫情前相比失业率仍显著增加,而就业率则明显降低。长期失业状况的增多再加上服务部门所受到的持续困扰预示着要实现更强劲和持续的复苏将相当艰难。 鉴于财政刺激措施已经大部分失效,而围绕新一揽子救助方案的谈判屡屡破裂,情况只会变得更糟。由于家庭可支配收入下降,私人消费增长也遭到削弱。商业投资也同样继续收缩——这种趋势可不利于持续增长。 甚至连今年早些时候展现了大幅反弹的股市似乎也要停下来喘口气。这可能反映出人们对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所采取的病毒遏制策略(或是缺乏策略)的担忧。无论如何,随着下月总统大选临近,政治和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剧可能会使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保持低迷。 而欧元区的状况甚至更糟。疫情不仅削弱了短期增长;通货紧缩也日渐临近,增加了经济出现深度和长期收缩的风险。尽管德国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有所反弹,但服务业的持续下滑以及现行公共卫生限制措施完全抵消了其积极影响。 相比之下,英国的服务业出现了复苏。但在摇摆不定的封锁政策以及围绕英国脱欧的深远不确定性的双重打压下经济依然持续萎缩。而在世界另一端的日本也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尽管它目前依然避免了重新陷入到通缩之中。 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也表现表现。印度正在遭遇经济活动的急剧放缓,而在放宽封锁措施助推下的新冠感染病例毁灭性增长可能加剧这一趋势。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农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但是饱受不良贷款困扰的银行体系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极大制约因素。 巴西和俄罗斯的情况略有改善。两者都经历了大规模的经济收缩,并且手中几乎没什么政策杠杆来协助恢复增长。 而实现强劲复苏的唯一一个国家则是中国,该国的工业生产和服务业均出现了反弹,这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该国在控制病毒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零售和制造业投资也有所回升。从许多指标来看,该国目前的经济表现甚至要强于疫情前。但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期不同的是,中国的强劲表现不太可能在支撑世界其他经济体上发挥很大作用,尤其是在去全球化的强大推力之下。 让情况变得更糟糕的是各央行当前能调动的力量也远低于2008年危机后期。虽然自新型冠状病毒危机开始以来各主要央行已经动用了所有政策,实施了规模空前的货币扩张来支持经济活动以及(某些情况下)抵御通缩。一些央行——其中最重要的是美联储——甚至调整了政策框架以展现对更高通胀的容忍度。同时一些规模较小的发达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央行也采取了各类非常规措施。 但是货币政策在促进增长方面的局限性正日益显现。同时对企业和政府债券的大规模采购以及企业直接融资正在孕育严重风险,尤其是在央行的独立性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只剩下一个不错的选项:进一步采取积极的财政刺激措施,最好是采取足以刺激私人投资的高针对性政府支出形式。无论公共债务的增张可能产生什么风险,它们都不会大于各国因缺乏刺激措施而面临的长期经济痛苦,尤其是在当今的低利率环境下。 但是要想各项财政措施发挥作用,就必须辅以连贯性的病毒遏制策略来可靠地实现经济安全放开。如果缺乏这样的策略,那么需求和信心将继续低迷,而全球增长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举步维艰。 康奈尔大学本科生达伦·张和伊森·吴对本评论文章亦有贡献。
前两个交易日,股指虽有所回调,但“长生不老药”NMN版块却逆势高开。龙头企业五连板,做原料的二连涨,甚至连做烟酰胺的公司也纷纷跟涨。热衷“长生”的股民已经将这个板块疯狂拉升市值数百亿。直至昨天NMN生产商基因港在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其余姚100吨NMN工厂已投产,相关个股应声跌停。 号称“长生不老药”的NMN是不是智商税? 这次被股民热捧的NMN,是NAD+一种直接前体,直到2013年才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David Sinclair逆转衰老的作用。彼时,虽尚无安全研究,但狂热的Sinclair教授已开始带领全家服用,包括两只狗。50岁他在《波士顿杂志》采访时表示,通过服用NMN,他的生理年龄只有40岁,逆生长了10岁。 Nature、Science上更多的研究几乎将NMN神话成了青春分子。Sinclair教授也凭借对NMN的研究,被《Time》杂志评为最有影响力的人。NMN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日本9000mg剂量甚至卖出了2万的高价,可谓红极一时。富商巨贾也纷纷入局,中国香港李姓富豪服用后 “感觉回到18岁”,旗下公司大肆入股2500万美元。 基因港回应100吨产能将释放 自NMN功效被发现以来,David Sinclair的实验室经常接到名人和富豪电话,询问如何获取NMN分子。David Sinclair一直不置可否,只是回应:测试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十几个样品,只有一个样品通过了有效性和纯度检测。 也许因语焉不详,一些商家蹭大肆宣传其原料与哈佛的“神秘”关系,宣传材料里David Sinclair的名字也频繁出现。直到今年Sinclair教授在最新文章中表示,其实验室原料来自Geneharbor,也就是基因港的中文名。 而在昨天光大证券交流会上,基因港透露,其2017年在余姚投建的100吨NMN工厂已完成试产,纯度和产率远超预期,将于近期正式投产。这无疑给爆热的NMN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而资料显示,其艾沐茵已经连续获得京东数个购物节营养保健品类的冠军。会上CEO王骏还透露,余姚NMN工厂后续产能将达1万吨,这个天量产能的消息似乎导致了几家企业的大跌。 市场鱼龙混杂,多为皮包公司 事实上,股市一片繁荣的背后,NMN行业早已乱象横生。众多企业饱受其害,一些不良商家以廉价、副作用极大的烟酸、烟酰胺打着“艾沐基茵”“港基茵”的名义,仿冒艾沐茵。而所谓的“国际大牌”背后都似乎有中国人的影子,所在国并无销售,似乎专门为围猎中国人而来。有媒体报道,许多NMN只是从中国购买原料,然后国外贴牌,再以“洋产品”的身份返销国内,有的公司地址甚至在设在仓库。 而在政策法规上,许多公司更是在政策边缘试探。澳洲的政策并不允许NMN作为食品补充剂,但不乏澳洲大批商家蹭这一热门概念。而根据美国的DSHEA法案(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美国所有膳食增补剂原料都需要先取得NDI 或者GRAS 认证才能使用。然而,目前似乎只有基因港取得了美国的GRAS认证,近期爆炒的美国各个品牌并无认证。严格来讲,这些“国际大牌”在所在国属于三无产品,无法证明其安全性,有几家NMN的企业甚至因为虚假宣传被FDA警告过。 相较于一日成名的公司,基因港略显沉寂。虽然它已经在NMN领域耕耘了数年,线下旗舰店以开出了三家,余姚100吨NMN工厂更是投资数十亿。炒作概念的公司收获大涨,而专注研发的企业却略显寂寂无名,股市的疯狂令人啼笑皆非。 市场终将回归理性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抗生素、疫苗、公共卫生以及现在医药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将近2倍,技术对寿命的延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华尔街三大投行之一的美银美林去年发布报告称,基因组科学、大数据和逆龄(amortality)技术的创新,可能很快会将人类的健康寿命延长至远远超过100岁。现在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6000亿美元。庞大的市场前景是NMN市场疯狂的因素之一。 抛开股市的疯狂不谈,NMN仍是非常有潜力的抗衰老物质。 去年,在《Nature》在创立120周年的特刊中,回顾了过去100多年的抗衰老研究,提出了7种抗衰老手段,其中三种与NAD+补充剂有关。而NMN是NAD+的直接前体。只是NMN的乱象与疯狂,也许要等基因港100吨,甚至后期1万工厂的投产才能回顾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