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药厂进军上游 “公司的产品布洛芬制剂没有参与第三批集采,这与公司及产品的定位有关。”陈明表示,该产品主流渠道是药店,临床医院的渠道销量仅占四分之一。 在陈明看来,即便公司暂时未受到集采影响,但由于临床医院是主流市场,占总体市场份额60%,公司未来将积极布局临床医院市场,参与集采。“这需要具备自产原料的能力。现在很多制剂厂在向上游原料延伸,要么通过合作,要么自己建厂,实现原料制剂一体化,是将来存活下去的必备条件。我们公司也想往这方面突破。” 众多药企正在布局这一领域。11月,博瑞医药发布公告,拟在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原料药项目、高端制剂项目,总投资约13亿元;广生堂此前发布公告,计划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5.5亿元,用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江苏中兴制剂车间建设项目”等。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原料制剂一体化是大趋势,仿制药最后就是比谁成本低。” 华金证券研报预计,集采品种和地区将进一步扩大,自费药物和生物药将来也有可能纳入集采范畴。 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立臣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国药企未来的两大发展方向:一是成为研发型企业,类似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具备持续研发能力,不断有研发新产品出现;二是成为规模化生产企业,布局原料制剂一体化,如此参与集采就具备报价优势。
近期,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保健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通告(第三批)。 同仁市惠一民大药房销售的巨日牌铁锌钙硒氨基酸口服液(生产厂家:江西巨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日期(或批号):2019-08-06/20190806;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41371;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产品硒(以Se计)项目标准规定:71.6~119.4μg/100mL,由初检机构中谱安信(青岛)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检验,检验结果:54.8μg/100mL;生产企业在接到产品检验报告后提出硒(以Se计)项目的复检申请;经复检机构谱尼测试(300887)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验,检验结果:54.9μg/100mL;硒(以Se计)项目不符合Q/JRSW 0020S-2017《巨日牌铁锌钙硒氨基酸口服液》要求,复检结论为不合格。 根据江西巨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官网简介,该公司号称是“江西省保健食品首家GMP认证单位”,另外该公司旗下“巨日”商标通过审核被认定为“江西省著名商标”、“南昌市知名商标”。 然而,根据2019年12月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对12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情况的通报(文号:赣市监局特食字〔2019〕4号),在2019年10月11日对江西巨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查时,发现以下问题: (一)在进货查验方面:大包装食品原料“复合氨基酸粉”的食品标签内容不全,缺少配料表(原料表)、营养成分表,“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文字误写为“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文字。“希诺泰口服液”保健食品注册证书上载明原料之一是“白蛋白多肽粉”,实际采购使用的是“清蛋白多肽粉”,但均为武汉市同一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以鸡蛋清蛋白为原料经酶水解而制成的多肽粉,无实质差异;缺少2019年4月份采购的1批次“清蛋白多肽粉”的采购证明和该批次的检验报告。进货查验记录缺少保质期、供货商名称和地址以及联系方式项目;2019年5月24日至8月1日进货原料记录未记录生产批号。黄芪进货查验记录不完整,验证报告单(20180930)批号与台帐不对应。原料冷藏库中除了存放企业原料,还存放了茶叶等食品。黄芪等物料标识卡缺少生产批号、有效期、供货商和生产商名称项目;“马鹿茸”原料的标识卡上误写为“鹿茸”,“黄精(酒黄精)”原料的标识卡上误写为“酒黄金”。 (二)在生产过程控制方面:提供的空气系统净化检测报告最近一次为2017年8月17日江西省食检院出具的检测报告,未定期进行检测。 (三)在产品检验方面:PH值、可溶性固形物、功效性成分指标的原始检验记录未记录检验依据。 (四)在贮运及交付控制方面:未提供2019年3月份之后的销售记录。 责任编辑:陈思
7月28日至29日,河南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现场培训会在舞钢市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河南省将完成创建5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创建要实现“加速度”。 近年来,河南省着力推动农业由数量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等农业品牌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全省有效期内绿色食品已突破1000个。“我省有效期内绿色食品总数还不够多,养殖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在绿色食品中占比较低,原料基地建设滞后是主要制约因素。”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余新华认为。 余新华介绍,原料基地创建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创建申请、省级初审、国家中心核准创建,到创建期管理、自查自验、省级初验、国家中心复验批准,再到建成后管理、年检、到期续展,以及全链条绿色食品开发与产销对接等,都有具体而严格的标准。 根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今年河南省将力争新增1000个绿色食品和申报创建50个原料基地。“各地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时间节点要求,抓紧完成2020创建申请工作,抓紧落实在创原料基地验收,持续抓好已建成原料基地管理。”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耕表示,下一步,河南省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将着眼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六化”发展方向,统筹推进绿色食品发展,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前两个交易日,股指虽有所回调,但“长生不老药”NMN版块却逆势高开。龙头企业五连板,做原料的二连涨,甚至连做烟酰胺的公司也纷纷跟涨。热衷“长生”的股民已经将这个板块疯狂拉升市值数百亿。直至昨天NMN生产商基因港在光大证券(行情601788,诊股)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透露,其余姚100吨NMN工厂已投产,相关个股应声跌停。 号称“长生不老药”的NMN是不是智商税? 这次被股民热捧的NMN,是NAD+一种直接前体,直到2013年才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David Sinclair逆转衰老的作用。彼时,虽尚无安全研究,但狂热的Sinclair教授已开始带领全家服用,包括两只狗。50岁他在《波士顿杂志》采访时表示,通过服用NMN,他的生理年龄只有40岁,逆生长了10岁。 Nature、Science上更多的研究几乎将NMN神话成了青春分子。Sinclair教授也凭借对NMN的研究,被《Time》杂志评为最有影响力的人。NMN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日本9000mg剂量甚至卖出了2万的高价,可谓红极一时。富商巨贾也纷纷入局,中国香港李姓富豪服用后 “感觉回到18岁”,旗下公司大肆入股2500万美元。 基因港回应100吨产能将释放 自NMN功效被发现以来,David Sinclair的实验室经常接到名人和富豪电话,询问如何获取NMN分子。David Sinclair一直不置可否,只是回应:测试了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十几个样品,只有一个样品通过了有效性和纯度检测。 也许因语焉不详,一些商家蹭大肆宣传其原料与哈佛的“神秘”关系,宣传材料里David Sinclair的名字也频繁出现。直到今年Sinclair教授在最新文章中表示,其实验室原料来自Geneharbor,也就是基因港的中文名。 而在昨天光大证券交流会上,基因港透露,其2017年在余姚投建的100吨NMN工厂已完成试产,纯度和产率远超预期,将于近期正式投产。这无疑给爆热的NMN市场泼了一盆冷水。而资料显示,其艾沐茵已经连续获得京东数个购物节营养保健品类的冠军。会上CEO王骏还透露,余姚NMN工厂后续产能将达1万吨,这个天量产能的消息似乎导致了几家企业的大跌。 市场鱼龙混杂,多为皮包公司 事实上,股市一片繁荣的背后,NMN行业早已乱象横生。众多企业饱受其害,一些不良商家以廉价、副作用极大的烟酸、烟酰胺打着“艾沐基茵”“港基茵”的名义,仿冒艾沐茵。而所谓的“国际大牌”背后都似乎有中国人的影子,所在国并无销售,似乎专门为围猎中国人而来。有媒体报道,许多NMN只是从中国购买原料,然后国外贴牌,再以“洋产品”的身份返销国内,有的公司地址甚至在设在仓库。 而在政策法规上,许多公司更是在政策边缘试探。澳洲的政策并不允许NMN作为食品补充剂,但不乏澳洲大批商家蹭这一热门概念。而根据美国的DSHEA法案(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美国所有膳食增补剂原料都需要先取得NDI 或者GRAS 认证才能使用。然而,目前似乎只有基因港取得了美国的GRAS认证,近期爆炒的美国各个品牌并无认证。严格来讲,这些“国际大牌”在所在国属于三无产品,无法证明其安全性,有几家NMN的企业甚至因为虚假宣传被FDA警告过。 相较于一日成名的公司,基因港略显沉寂。虽然它已经在NMN领域耕耘了数年,线下旗舰店以开出了三家,余姚100吨NMN工厂更是投资数十亿。炒作概念的公司收获大涨,而专注研发的企业却略显寂寂无名,股市的疯狂令人啼笑皆非。 市场终将回归理性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抗生素、疫苗、公共卫生以及现在医药技术的发展已经将人类平均寿命延长了将近2倍,技术对寿命的延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华尔街三大投行之一的美银美林去年发布报告称,基因组科学、大数据和逆龄(amortality)技术的创新,可能很快会将人类的健康寿命延长至远远超过100岁。现在市场规模已达110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6000亿美元。庞大的市场前景是NMN市场疯狂的因素之一。 抛开股市的疯狂不谈,NMN仍是非常有潜力的抗衰老物质。 去年,在《Nature》在创立120周年的特刊中,回顾了过去100多年的抗衰老研究,提出了7种抗衰老手段,其中三种与NAD+补充剂有关。而NMN是NAD+的直接前体。只是NMN的乱象与疯狂,也许要等基因港100吨,甚至后期1万工厂的投产才能回顾理性。
2019年,颜值经济在国内创造了超3700亿的消费,大健康产业奔向10万亿规模。2019年也是玻尿酸引爆资本市场的一年,前有华熙生物(688363)、昊海生科(688366)科创板上市,后有鲁商发展(600223)收购焦点生物,加码玻尿酸市场。 被冠以“玻尿酸第一股”的华熙生物,在4月29日发布了2019年年报。财报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营收18.86亿元,同比增长49.28%,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长38.16%。 华熙生物所在的科创板近期也迎来了首份年报成绩单,据相关统计数据,科创板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71亿元,同比增长14%;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25%。从营收增速和净利润增速来看,华熙生物此次年报的表现已经远超大盘。 玻尿酸强劲风口下,华熙生物到底靠什么实现了傲视行业的增长? 高速增长的“秘诀” 华熙生物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秘密就在于极富活力和增长冲劲的几大主营业务。 根据财报,2019年华熙生物三大业务的营收增速分别是16.81%(原料业务)、56.34%(医疗终端业务)、118.53%(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原料业务是华熙生物的基础业务,在现有存量市场基础上,华熙生物依然保持增长实属难能可贵。据年报显示,华熙生物仅透明质酸原料拥有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近200个规格品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同时提供多种复配满足客户多元化、定制化需求。尤其是科技含量最高、毛利最高的医药级原料业务,华熙生物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垄断地位,具备极强的行业话语权。 医疗终端业务在2012年就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市场垄断,旗下“润百颜”推出了国内首个获得CFDA批文的国产交联透明质酸软组织填充剂。目前在医疗美容领域,华熙生物具有丰富的产品群,并受益于原料优势、技术优势、新品优势,以及医疗美容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跑出了远高于行业发展的速度(据业内人士透露2019年医美行业增幅在20-30%)。但同样具有玻尿酸医美业务的昊海生科2019年年报显示,“整形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业务却萎缩出现了超11%的负增长。 当然,最抢眼的莫过于“最年轻”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201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持续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9年中国化妆品类零售总额为2992亿元,同比增长14.24%。与此同时,随着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改变及国货化妆品的品质提升,化妆品消费的国货潮也在不断兴起。 受益于化妆品行业整体趋势,去年国货护肤品牌业绩普遍向好。如:丸美股份(603983)去年实现营收18 亿元,同比增加14.3%;珀莱雅(603605)2019年总营收达31.24亿元,同比增长32.3%。 与上述传统大日化护肤品牌稳增态势不同,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板块118.53%的大幅跨越更让行业为之兴奋。 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主要面向C端市场,目前华熙生物已经发展出诸多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比如润百颜、米蓓尔、BM肌活、夸迪等。2019年该业务板块表现突出的原因,可归结于企业自身的产品力、科技力及营销发力几大因素。 第一,产品力强,爆品精品策略完善,新品开发能力强。一方面,2018年底引爆文创潮的“润百颜·故宫口红”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另一方面“杀手级”精品俘获了市场,比如荣获“天猫金妆奖年度修护单品”的“润百颜水润次抛原液”。“次抛原液”品类由华熙生物率先在国内研发推出,采用B.F.S.吹灌封一体化技术开发生产,这一创新品类在2019年销量大幅提升,旗下品牌润百颜也成为这一品类的行业开创者和领导者。 第二,产品底子好,有强大的研发技术和高质量原料共同加持。20年的技术进化使得华熙生物能够高效生产高质量的透明质酸原料,这让华熙生物的终端产品本身站在了一个更高的产品起点上,在质量和需求针对性上更能抓住消费者。凭借傲视行业的发酵法和酶切法生产透明质酸,华熙生物的产品在配方上具备较强优势。例如其自有专利miniHA®透皮吸收率可达69.5%。 第三,线上渠道和品牌建设上的不断加码。2019年,华熙生物的终端品牌在线上渠道同天猫、淘宝、京东、美团等平台进行了广泛合作,同时重视品牌建设,不断占领终端消费者心智。 始终维持强大的行业地位 作为透明质酸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华熙生物对于其行业地位的维持和经营非常重视。而自身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水平的不断进化,则是华熙生物行业头部地位得到持续巩固的关键。 技术方面,华熙生物一直保持着非常高的投入强度。根据财报,2019年华熙生物总计投入研发费用9388.62万元,同比增长77.59%。 2019年,华熙生物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发进展,比如旗下医美品牌润致再次推出了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单相含麻透明质酸填充剂,成为目前市场上首个同时拥有单相和双相交联含麻产品的玻尿酸品牌。基于微生物发酵技术平台成功研发出生物活性物质新产品——麦角硫因,在医药、护肤等领域都有广泛运用。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申请专利180项(含发明专利146项),已获授权专利52项(中国发明专利35项,国外发明专利4项)。其中,“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专利技术获得第21届中国专利金奖。 产业化水平方面,华熙生物持续优化改进。2019年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到12-14g/L(文献报道最优发酵产率为6g/L-7g/L),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继续保持自身的成本领先优势和壁垒。同时实现产能的不断放大,透明质酸产能从2000年0.8吨到2019年底达到320吨,产业化规模位居国际前列。 产率的大幅领先意味着,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华熙生物能够用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品质更大产量的原料,从而能够保持一个很好的利润率。财报显示,2019年华熙生物综合毛利率达到了79.66%。 此外,华熙生物产业化水平提升还重点体现在原料生产的定制化上。作为国际上首个采用“酶切法”大规模生产寡聚透明质酸的企业,华熙生物能够非常精准地控制分子量,从而可以做出近200多个透明质酸原料的SKU,具备向下游合作者输出高度定制化服务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工业原料级的定制化能力,是实现工业4.0的核心标志,目前环顾整个工业领域,能够实现原料级定制化服务能力的产业并不多,主要还是集中于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这意味着,华熙生物的原料级定制能力,让玻尿酸成了第一批步入工业4.0时代的先行产业。 灵敏的创新嗅觉和市场转化能力 “润百颜·故宫口红”系列产品证明华熙生物不仅能做爆品,还有很强的创新嗅觉。 2019年,华熙生物在原料产品和终端产品上的创新成果依然丰硕。原料产品上,新上市6个,包括宠物用透明质酸、计生用透明质酸等,新增产品规格共11个。此外,在华熙生物的年报中,在研项目中还出现了动物饲料(宠物)有关的项目。 此次疫情期间,华熙生物还推出了国内首款以玻尿酸为基质的消杀产品——“润百颜医用免洗消毒凝胶”,成功解决了酒精含量过高的消杀产品的安全性及频繁消毒造成的皮肤干燥等问题。 不论是终端新品,还是原料新品,华熙生物的开发逻辑都是基于市场的真实需求,然后依托于核心技术和自有核心材料(透明质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大量研发,最终面向市场推出针对性产品。 可以说,是市场需求和用户在倒逼华熙生物的产品创新。从“润百颜·故宫口红”的国潮领先,到“次抛原液”品类的开拓首创,再到2020年的消杀产品,华熙生物显然已经掌握了新品开发的完美法则,使其占到了更多的竞争先机。 成长上限还未出现 资本市场总是喜欢用未来前景估值一家成长型企业。按照这样的逻辑,再结合2019年华熙生物的综合表现来看,20岁的华熙生物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成长上限。 首先,在人体健康领域,透明质酸及其相关生物活性物质渗透率低、应用前景很大。业内人士指出,根据经验,每扩大一个应用领域,透明质酸的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未来两到三年,透明质酸应用可能将在计生、口腔、胃肠等领域出现更大的爆发。因而对华熙生物而言,在透明质酸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原料及应用方面,未来依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其次,华熙生物目前最具成长性的业务——功能性护肤品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整个行业目前有两个明显的趋势,一是化妆品的研究焦点不断转移到原料和成分上,其中透明质酸依然是前三的成分物质,二是消费者的注意力向产品原料和功效看齐,作为率先在国内提出“功能性护肤品”概念并付诸行动的企业,华熙生物在透明质酸的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上,有很大的角色优势。 从基因和成长逻辑看,华熙生物其实和华为很像,都是从 to B做到to C,都是技术起家,都有很强的全球化能力,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都是红利的弄潮儿(华为有5G红利,华熙生物有大健康、医美、化妆品综合红利)。也难怪自华熙生物登陆科创板被人熟知后,社会开始关注这家“毛利堪比茅台”、“玻尿酸中的茅台”的企业,甚至有些媒体在说到国货之光时会形象比喻“男士用华为、女士用华熙”。 放眼未来十年,透明质酸行业的成长性依然很可观,始终保持行业龙头地位的华熙生物,会成为这场红利持久战里的最大赢家。 刘旷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