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7日讯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各地加快推进除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2021年底前,各地区设立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并在地方接听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一个号码服务,各地区归并后的热线统一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下简称12345热线),语音呼叫号码为“12345”,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 据了解,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是反映问题建议、推动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对于有效利用政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加强监督考核、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一些地区率先探索,对本地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进行归并,依托一个号码开展服务,在为企为民排忧解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号码仍过多、记不住,热线服务资源分散,电话难接通、群众办事多头找等现象还较为普遍。 为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提高政府为企便民服务水平,《意见》提出,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一个号码服务企业和群众为目标,推动地方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优化,进一步畅通政府与企业和群众互动渠道,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见》中提到,要加快各地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其中,企业和群众拨打频率较低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取消号码,将话务座席统一归并到各地区12345热线,对于话务量大、社会知晓度高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保留号码,将话务座席并入12345热线统一管理。对于不具备归并条件的热线,可以保留话务座席,与12345热线建立电话转接机制,按照12345热线标准统一提供服务,具体由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热线号码在一些地区已经取消的,原则上不再恢复。 《意见》中对于12345热线运行机制进行了优化,各地区要建立健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统筹协调机制,负责本地区12345热线工作统筹规划、重大事项决策以及重点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明确12345热线管理机构,负责本级热线平台的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指导和监督本地区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作。同时提到,要支持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区建立区域内12345热线联动机制。 《意见》中指出,要健全12345热线社会监督机制,推动开展12345热线服务效能“好差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广泛宣传12345热线的功能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更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记忆和使用。
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营商环境应如何科学定义? 31省区市、七大区域、九大区域发展战略(或倡议)的营商环境,谁居榜首? 营商环境“东西之差”“南北之别”究竟不同在哪里? 同一区域的不同省份,如何找差距、补短板?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张志学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外聘研究员、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三保副教授等共同完成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2020》近期正式出炉。报告评估了中国内地31省区市的营商环境,比较了“全国整体”和“不同区域”的营商环境,还形成了31份分省报告,就下一步“如何积极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出详细、具体的建议。 这也是该团队关于全国营商环境评估的第二份报告(第一份报告《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 “本项工作完成于新冠疫情最肆虐的时段。那时我们虽地处北京和湖北,但彼此精诚合作、互相勉励,以勤奋甚至忘我工作克服内心的不安。我们期待本研究能助力中国各级政府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励精图治,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个人和企业的创造精神;为企业选择乃至创造合适的营商环境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可能路径;为学界同仁开展宏微观连接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张志学教授表示。 以下内容摘自报告,有删减 01 评价指标构成与主要发现 这份报告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营商环境建设的4个方面“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确定为一级指标,分别以“公平竞争、高效廉洁、公正透明、开放包容”为效果目标;在此基础上,参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吸纳多个国内外主流评级体系的相关指导,形成了“融资、创新、竞争公平、资源获取和市场中介”,“政府效率、政府廉洁与政府关怀”,“政策透明、司法公正”,以及“对外开放、社会信用”等12个二级指标;最后,基于既有参照指标体系和数据可获得性,确定了二级指标的24项三级指标;由此,构建出中国内地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主要发现: -各省营商环境呈现层次化特征,子环境的均衡度存在较大差异。 -营商环境从低到高分为C—A+共7个等级,处于中等(B)和落后(B-)两档的省份最为集中,数量占了1/2强。 -经济发展水平并不简单等同于营商环境水平,一些省份的营商环境排名与地理禀赋或者行政级别不匹配。 -吉林、黑龙江和辽宁分属中等和落后档,东北三省亟待改善营商环境。 -部分省份“子环境均衡度”与“整体营商环境”严重倒挂。 -不同区域的营商环境差异显著:地理上的七大区域中,华东地区遥遥领先,西南、华北、华南跟随其后,这四个地区高于全国均值;华中、东北和西北则低于全国均值。 -九大区域发展战略均衡度不一,一半区域营商环境高于全国均值,另一半低于全国均值。 政策建议: - 各省政府可对照得分与排名,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营商环境。 - 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继续深化改革,持续引领。 - 浙江、安徽和贵州,保持整体优势的同时,着力优化排名较低的子环境。 -整体排名靠后的省份,可以聚焦优化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子环境,从而提升整体水平。 -省份间应形成互动学习机制,以平衡省际发展差异,实现高质量发展。 02 中国省份营商环境“前十强” 根据前述评价体系,全国各省级行政区营商环境的指数排名中,前十强为: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江苏、重庆、浙江、安徽、山东、贵州。 更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将各省营商环境从高到低划分为A+、A、A-、B+、B、B-、C等7个等级,分别对应的水平为:标杆、领先、前列、中上、中等、落后和托底。 “A+”级的北京和上海,营商环境都是“标杆”,但是,两地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上海着力于关注“企业感受”,而北京最注重“市场环境”建设,两地的经验正在全国推广。 广东和四川处于“领先”的“A级”,与行政级别和地理禀赋比较匹配。 但是,天津和湖北的排名都低于全国省份的中位数,显然与行政级别和地理禀赋不匹配。于天津而言,最大的短板在于政府的廉洁指标得分较低;而湖北的法律政策环境得分和排名都低于平均水平,影响了整体排名。 东北三省问题明显,吉林属“B级”(中等)、黑龙江和辽宁属“B-级”(落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刻板印象亟待转变。 03 整体优,不代表局部优 怎么衡量营商环境的均衡度?要看“市场、政务、法律、人文”这四个“子环境”排名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小,营商环境的均衡度就越高;标准差越大,均衡度就越低。 通过各省的排名,可以看出: 整体营商环境的前四名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子环境均衡度的表现也很卓越,不愧为营商环境优化的标杆。 整体营商环境的前十名中,浙江、安徽和贵州子环境均衡度较差,与整体排名严重倒挂。 子环境均衡度的前十名中,山西、陕西、新疆和西藏整体营商环境差强人意。 再来分类看看各省营商环境的子环境情况: “市场环境”:全国各省的平均分为40.26,12个省份高于平均分。占据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第一名北京(80.03),远高于第二名的广东(56.61) 。 “政务环境”:31个省的平均分为53.1,上海、贵州、北京、四川、广东排名前五。贵州力压北京位居第二,除了政企关系,还得益于出色的政府电子服务能力。 “法律政策环境”:各省平均分为66.92,前五名是上海、安徽、北京、四川和云南。 “人文环境”:全国的平均分为55.5,前五名是上海、浙江、北京、广东和江苏,可见沿海省份的人文环境得分普遍较高。 在四项子环境中,上海三项第一;河北和天津排名靠后,同为沿海省份的河北,对外开放程度低,没能发挥环京津地区的优势。 04 区域排行榜:谁第一,谁垫底? 如图,七大区域的整体营商环境中,华东位居榜首,西南、华北和华南紧随其后,这四个地区都高于31省53.86的均值;华中、东北和西北则低于全国均值。 更进一步,九大区域发展战略或倡议下的营商环境排名又如何?简言之,“长三角”最强,“丝路带”较弱。 具体分析,长三角一体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部率先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战略的营商环境,高于全国均值;而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区域的营商环境低于全国均值。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65.0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途经上海、广东、浙江、海南、福建等五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63.19。 东部率先发展战略涵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十省,营商环境均值为62.23。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涵盖北京、天津、河北三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61.3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等10省份,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59.41。 中部崛起战略涵盖湖北、湖南、河南、山西、江西、山西六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52.6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涵盖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50.88。 东北振兴战略覆盖黑龙江、辽宁与吉林三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48.87。 西部大开发战略涵盖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重庆、广西、内蒙古、宁夏、新疆和西藏等12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48.74。 丝绸之路经济带圈定重庆、云南、宁夏、吉林、黑龙江、辽宁、陕西、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广西、西藏等13省,营商环境指数均值为46.60。 05 31份“分省报告”,对症施策 我国省份营商环境存在三大特点:层次化特征明显;各省营商环境的子环境均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区域的营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立足于以上指标体系的量化结果,各省政府可以对照自身得分与排名,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辖区营商环境。比如:北京、上海、广东和四川应继续深化改革,持续引领;整体排名靠前但子环境均衡度较低的浙江、安徽和贵州,应在保持整体优势的同时,着力优化排名较低的子环境;对于整体排名靠后的省份,则应基于当地资源禀赋,通过聚焦优化某些具有比较优势的子环境,从而提升整体营商环境水平,之后择机弥补其他子环境的短板。 各省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对症施策? 结合以上评价指标和研究结论,我们完成了针对31个省份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形成了31份分省营商环境报告,每份报告都包括营商环境评价的基本概况、相关省份营商环境的横向和纵向对比、优化该省营商环境的政策建议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建议。 以下为部分省市内容摘选: 北京: 营商环境指数78.23,全国第一(A+级),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与人均GDP排名持平;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份中居首,四个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1),政务环境(第3),法律政策环境(第3),人文环境(第3)。未来应保持整体领先优势,并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人文环境。 天津: 营商环境指数为51.76,全国第18,处于中等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7);子环境均衡度全国第24,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律政策环境(第11),市场环境(第22),政务环境(第25),人文环境(第29)。未来应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提高整体营商环境水平。 河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3.93,全国第16,处于中等水平(B级),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5);子环境均衡度全国第20,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11),市场环境(第17),法律政策环境(第17),人文环境(第25)。除政务环境外,其余三项子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均处于全国中下游,尚存较大提升空间。 山西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6.74,全国第23,处于落后水平(B-级),略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6);子环境均衡度全国第8,处于上游。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18),市场环境(第21),法律政策环境(第24),政务环境(第24)。未来应着重优化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从而提升整体营商环境排名。 内蒙古自治区: 营商环境指数为44.97,全国第25,处于落后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11);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5,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19),市场环境(第26),法律政策环境(第26),人文环境(第30)。可见,人文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是未来需要着力优化的领域。 辽宁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7.43,全国排名第22,处于落后水平(B-级),远低于其同年人均GDP排名(第14);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25,四个子环境指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9),市场环境(第10),政务环境(第23),法律政策环境(第27)。未来应保持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的相对优势,大力优化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 吉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1.21,全国排名第20,处于中等水平(B级),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8)。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6,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9),人文环境(第17),政务环境(第17),法律政策环境(第20)。未来应保持市场环境的相对优势,着力优化法律政策环境。 黑龙江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7.98,全国排名第21,处于落后水平(B-级),高于人均GDP排名(第30);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1,相对均衡,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19),人文环境(第19),法律政策环境(第19),政务环境(第27)。这种较低水平的均衡表明,黑龙江各项子环境均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应着力优化政务环境。 上海市: 营商环境指数为76.95,全国排名第2,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持平(第2),是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标杆城市(A+级);营商环境的子环境均衡度全国排名第一,四个子环境指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1),法律政策环境(第1),人文环境(第1),市场环境(第3)。未来上海应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水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 浙江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60.68,全国排名第7,位居全国前列(A-级),略低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第4);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份中排名第22,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2),市场环境(第5),政务环境(第6),法律政策环境(第18)。未来应保持人文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优势,着力优化法律政策环境。 安徽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9.27,全国排名第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B+级),高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第13);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中排名第27,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律政策环境(第2),人文环境(第12),市场环境(第12),政务环境(第26)。政务环境是拉低安徽子环境均衡度的首要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力求补齐短板。 江西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4.54,全国排名第13,远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1),处于全国中游(B级);子环境均衡度在31省份排名第12,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法律政策环境(第12),人文环境(第14),市场环境(第18),政务环境(第21)。未来应稳步优化法律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补齐市场环境、政务环境两个短板。 山东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9.26,全国第9,略高于其当年人均GDP排名(第10),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B+级);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0,四种子环境指标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7),法律政策环境(第10),政务环境(第14),人文环境(第15)。未来应继续保持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的前列水平,着重优化政务环境和人文环境。 河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7.15,全国排名第11,处于中等偏上水平(B+级),高于当年人均GDP排名(第17);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6,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8),人文环境(第11),政务环境(第12),法律政策环境(第14)。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排名相对落后,是未来优化工作的重点。 湖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3.17,全国排名第17,处于中游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8);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21,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9),人文环境(第10),市场环境(第15),法律政策环境(第22)。其中,法律政策环境相对落后,与中部地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相比处于劣势,有较大优化空间。 广东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68.69,全国排名第3,高于人均GDP排名(第6),是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领先省份(A级);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第4,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2),人文环境(第4),政务环境(第5),法律政策环境(第7)。其中,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与营商环境排名接近,政务环境和法律政策环境的改善空间相对更大。 海南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5.27,全国排名第12,高于同年人均GDP排名(第16),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B+级)。子环境均衡度排名第18,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环境(第13),法律政策环境(第13),政务环境(第15),人文环境(第24)。人文环境为短板,有较大改善空间。 重庆市: 营商环境指数为60.95,全国排名第6,高于人均GDP排名(第9),是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前列的省份(A-级)。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第14,远低于其整体排名,四个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7)、人文环境(第8)、法律政策环境(第9)、市场环境(第16)。未来应保持政务、人文和法律等优势指标稳中有进,大力优化市场环境。 四川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67.53,全国排名第4,远高于人均GDP排名(第19),是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领先省份(A级)。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第3,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4),法律政策环境(第4),市场环境(第6),人文环境(第7)。政务环境、法律政策环境排名与营商环境整体排名相同,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则有一定改善空间。 贵州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58.11,全国排名第10,处于中等偏上水平(B+级),远高于人均GDP排名(第27)。子环境均衡度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2),法律政策环境(第15),人文环境(第21),市场环境(第28)。未来应保持政务环境优势,推动法律政策环境稳中有进,着力优化人文环境尤其是市场环境。 陕西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6.27,全国排名第24,处于落后水平(B-级),远低于人均GDP排名(第12)。子环境均衡度排名全国第4,四个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人文环境(第20)、政务环境(第22)、市场环境(第23)、法律政策环境(第25)。可见,四个子环境均有较大优化空间。 甘肃省: 营商环境指数为41.22,全国排名第29,处于落后水平(B-级),略高于人均GDP排名(第31)。子环境均衡度排名全国第28,四种子环境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务环境(第8),人文环境(第16),市场环境(第25),法律政策环境(第31)。未来应保持政务环境优势,推动人文环境稳中求进,并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尤其是法律政策环境。 (以上区域排序不分先后) 后记:本研究尚存改进之处。例如,数据来源未必都是最新的。由于不同省份数据在一年内出现巨变的可能性较小,这种状况不大可能影响本报告的主要结论。考虑到各省会因地制宜地改善具体环境指标,我们会在未来研究中具体展示这种变化。本报告是团队协作的结晶。康璧成贡献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本报告作者为:张三保、张志学(通讯作者)。按贡献度排序,其他成员包括:康璧成、赵可心、陈晨、徐艾琪、戚雅婷、李坷歆、赵文涵、邓佳祺、石庆涵、盛心、张雪倩、张一驰。 最后,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632002)和面上项目(72072137)的资助,在此一并致谢。 张志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教授、行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创新交叉学科平台召集人。在香港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访问学者,美国伊里诺依大学Freeman访问学者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教授。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国际学术组织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当选主席、2021年学会主席。研究领域包括企业领导与文化、谈判与冲突处理、团队过程等。
“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使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实。”李克强总理在12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李克强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是反映问题建议、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推动解决政务服务问题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在为企为民排忧解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要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针对目前政务服务热线号码多、群众办事多头找等问题,推动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化。”总理说。当天会议决定,对涉及企业和群众的非紧急政务服务热线,压实地方特别是市县责任,地方设立的政务服务热线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并在地方接听的政务服务热线,号码能归并的尽量归并,尽可能使用一个号码,方便群众记忆和使用,体现一个窗口服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指导支持地方热线优化工作。李克强说:“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企业和群众办事方便,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和办理,要注意分级处理,分清职责,主要是在市、县一级,部门要加强指导。”他强调,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不仅要方便群众拨打,更要优化流程和资源配置,强化技术支撑,实现热线受理与后台办理服务紧密衔接,健全接诉即办和督办问责机制。“不能让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变成不方便拨打的‘冷线’,更不能变成总也打不通的‘空号’。通过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确保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处置和办理,畅通下情上达渠道,进一步提高为企便民服务效率和水平。”总理说。
近日,由网信办主办的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采访团一行来到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跟随办事群众的步伐,体验“渝快办”政务服务系统的高效与快捷。 重庆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政务大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记者走进政务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屏幕上反复滚动播出的“渝快办”二维码。政务大厅依托“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窗综办”,落实“好差评”评价制度,优化提升微信政务平台,实现993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可查可办。 大厅一层中央是网上自助区。两江政务提出“帮你跑,让你一次都不跑”,推出免费帮办服务,在这个区域设置专业帮办团队1对1服务群众。目前,已为企业群众提供帮办服务7000余次,语音咨询电话25万余件。现场,一位市民来到网上自助区,立刻得到了工作人员的接待。 大厅一层还设置了24小时自助服务厅区域,自助服务终端设备可以查询社保、公积金、违章、暂住人口信息、高考成绩等44类便民信息业务,打印出生证明、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等9类证明、许可证和凭证,实现899个事项的业务办理。 进入大厅二层,各窗口业务办理井然有序。数字化监控平台对办税服务、咨询服务、纳税信用、投诉维权等指标进行监控,对实时排队情况、线上线下业务量等实现实时监控。如果现场排队人较多,系统将提示动态调节窗口。大屏显示,当天平均办税时长和等待时长在5分钟左右。 在办税前台,26台平板电脑环形排开,纳税人可通过平板电脑在录入简单数据后一键生成相关表单,压缩填表时间近90%,感受云上办税体验。 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刘茨向记者们介绍,截至9月,两江新区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审批办件47101件,平均单件实际完成时间1.72天,比法定时限提前22.17天。 市民在政务中心办理相关业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重庆两江新区政务中心是“渝快办”典型应用样板。“渝快办”于2018年11月上线,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一站式”掌上咨询、掌上办理、掌上查询、掌上评价的全流程在线服务,是重庆市按照国家推行网上审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要求建设的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也是重庆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成果。 据重庆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副主任李宗磊介绍,2017年,重庆政务服务为400多项,一次不跑服务只有88项,只跑一次服务为311项,平均审批服务用时14.2天,网上办理率只有22.67%。而到2020年,一次不跑服务则有765项,只跑一次服务为394项,平均审结用时压缩到3.6天,网上办理率达到89%。 “截至目前,渝快办的政务服务平台的注册用户数超过了1400万,累计办件总量超过了1.3亿件,移动端上线的事项达到了1060项,市级1166项行政许可事项中有97%的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95%的事项网上可办。”刘茨表示。 为加强政务服务效能监管,重庆还建立了“渝快办”效能监管中心,上线“渝快办”效能监管系统,对审批事项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在线跟踪监管。对网上办事大厅、移动端、实体大厅等渠道开展办事评价的“好差评”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覆盖率、评价对象覆盖率、服务渠道覆盖率和差评整改率、差评回访率实现“五个100%”,建立政务服务“评价—整改—反馈—监管”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渝快办”网上办事好评率达99.99%,差评整改率达100%。 24小时自助服务厅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摄 参观现场,李宗磊通过监管系统拨通了某县服务中心的电话,询问近期出现超期件的原因。原来,由于该服务中心更换了管理员,此项许可证审批的承诺期为一天,新管理员在工作交接过程中,未能在承诺期内完成审批导致超期,当地服务中心已在系统的督办之下,完成审批并对承诺期间进行了合理调整。“随着这几年大家的共同努力,超期件已经很少了。” 李宗磊表示。 据了解,自2015年起,浪潮承担了重庆市以“全渝通办”为目标的政务服务改革工作,提供了平台建设、系统培训、配合事项、审查要点梳理等数字政府建设的全维服务。其相关负责人表示,浪潮将以自身长期以来服务于国家及地方电子政务网平台的深厚经验,进一步完善“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创新服务供给,优化服务方式,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一网通办”,让“互联网+政务服务”利企便民。 “下一步,渝快办将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让老百姓能够体验更好服务,重点推动政务服务的跨省通办。“刘茨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
为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近日印发《海南省创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0—2021年)》,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从11个方面提出31项年度改革举措。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探索建立“自贸港建设体验官”制度,以市场主体评价倒逼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提升。 根据该行动计划,在开办企业方面,海南将进一步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对省级及省级以下层面承接的部分行政许可事项,由“优化准入服务”调整为“备案”和“实行告知承诺”。在获得施工许可方面,探索社会投资中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清单制+承诺制”改革,制定简易审批流程。在保护投资者方面,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海外侵权损失补偿保险。在办理破产方面,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破产立法,规范企业破产程序,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围绕跨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海南提出全面推广进口货物“两步申报”,进一步压缩申报准备和通关办理时间;完善洋浦港集装箱码头无纸化系统并推广应用,提高通关效率;实行进口商品零关税“一负三正”清单动态管理。 为吸引国际人才参与自贸港建设,海南将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评估人力资源类别,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机制;对外籍人员赴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许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扩大外国高端产业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对象范围、放宽免签入境渠道;允许具有港澳台执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专利代理等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在琼执业,无须参加内地执业考试。 行动计划提出,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探索建立“自贸港建设体验官”制度,强化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运用,以在琼市场主体评价倒逼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提升。同时,加快“一码通”在政务服务领域贯穿应用,推进行政案件跨行政区域异地管辖改革。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WeCity未来城市论坛上,腾讯宣布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全面迭代,并发布WeCity2.0版本,解读当前在新基建政策推动下,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需求与新变化。 IDC预测,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263亿美元,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支出将达389.2亿美元。智慧城市依然是一片蓝海,也是各大互联网厂商不可忽视的领域。 腾讯WeCity推出仅一年,不但在全国落地开花,并深入政法、人社、税务、医疗、教育、农业等细分产业。如今,在新基建政策推动以及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WeCity也在不断迭代。 据了解,在助力数字政府的发展中,腾讯从民生服务、企业服务和政务协同三个领域出发。在民生服务领域,腾讯联合广东省推出了全国首个微信政务服务小程序——粤省事,累计7200万用户实名注册、27亿查询办理量。同时,技术支持了首个全国性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当前已拥有1.1亿实名注册用户,30亿访问量。腾讯健康码目前已有9亿用户,访问量达420亿。在企业服务领域,腾讯已支持粤商通、深i企等平台上线,累计服务1500万企业。 “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未来城市2.0,要兼顾治理与增长,城市要从聚焦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到经济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腾讯云副总裁罗朝亮解读了WeCity2.0中智慧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WeCity2.0提出了“新空间、新治理、新服务”理念,并对政务产品能力进行升级。新空间,即将服务的目标场景细化到服务社区、城市、都市圈、乡村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服务;“新治理”则是通过跨区流动、一网统管,帮助政府部门从之前的常态化治理手段,升级为面对突发事件和不确定事物时,也能灵活处理,以数字化能力提高城市韧性,做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新服务”则是进一步加强“一网通办”的服务范围和效率,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探索产业服务新模式,实现产城融合,带动数字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