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592,较上一日升19点。到目前为止,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较年初升值超过5%,较5月29日的中间价低点7.1316升值超过8%。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研判人民币汇率走势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美元指数的走势,二是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三是政策方向。 从美元指数来看,12月3日美元指数跌破91关口,创2018年4月以来新低。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表示,近期美元跌势趋于收窄,随着美国政治格局逐渐清晰,市场可能会回归基本面分析,不过美元中枢难有明显上行动力,预计美元指数仍将疲弱运行。 自5月末以来,人民币汇率一路走高,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影响,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正增长。对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进一步走升,曹源源认为,中美利差再度走阔吸引全球资本加大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构成近期人民币延续升值趋势的主要原因。 从债券收益来看,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3.2%以上,企业债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于240个基点高位附近。今年以来,随着中国债券陆续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外资投资中国债券的热情持续增强。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买入债券4991亿元,卖出债券3763亿元,净买入1229亿元。IMF预测中国是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曹源源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预计未来境外投资者还将继续增配中国债券。 近期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特点,一是人民银行退出常态化干预,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决定;二是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三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受住了多轮冲击考验,汇率弹性增强,较好发挥了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四是社会预期平稳,外汇市场运行有序;五是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促进了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词就是市场化。”谢亚轩说,在汇率水平的决定上,常态化干预退出,让位于市场供求。曹源源也认为,这进一步印证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预计未来人民币波动幅度有可能更为明显一些。据统计,2019年到2020年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在427个交易日中有216个交易日升值、211个交易日贬值。2020年前9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化波动率为4.25%,与国际主要货币基本相当。 同时,央行适时调整宏观审慎措施,主要包括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调整为0、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逆周期因子的淡出。近期,外汇局再次启动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对外投资额度的扩容,并扩大合格境内有限合伙(QDLP)和投资企业(QDIE)的试点规模与试点范围。谢亚轩表示,这些措施使得外汇市场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在作出选择和决策时,都能够更多从自身基本面出发,更为自由。 外汇市场预期方面,央行表示,近年来,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但人民银行加强预期引导,外汇市场预期保持平稳,中间价、在岸价、离岸价实现“三价合一”,避免了汇率超调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外汇市场深度逐步提升,市场承受冲击能力明显增强,银行结售汇基本平衡,市场供求保持稳定。曹源源表示,当前市场主体呈现“逢高结汇、逢低购汇”的理性交易模式,有助于汇率预期保持稳定。短期内,如果美元指数下探不足并低位反弹,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一定边际下行,但整体态势较为稳健。 央行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将继续坚持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一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二是继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更好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三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四是把握好内外部均衡的平衡,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26亿美元,较8月末下降220亿美元,降幅为0.7%。 “9月份,我国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上,受境外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主要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上涨,资产价格涨跌互现。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当月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解读称。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告诉《金融时报》记者,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变动主要与汇率折算因素有关。9月份,美元汇率指数上涨1.9%;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下跌,其中,欧元下跌1.8%,英镑下跌3.4%,日元上涨0.4%,由此造成非美元部分外汇储备资产账面上有所减少。 “从资产价格看,全球主要资产价格涨跌互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具体看,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0.4%;股票指数整体下跌,标普500指数下跌3.9%,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下跌2.4%,日经225指数微弱上涨0.2%。综合考虑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效应,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下降。 在真实贸易和跨境资本流动方面,温彬表示,9月份,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指数为55.4%,环比回落0.6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53.7%,环比回升2个百分点。海外经济虽整体有所恢复,经济景气指数较高,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地缘政治等因素仍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而受近期资本市场波动影响,9月份,北向资金总体呈现流出态势。因此,跨境资本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9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回落。 当前,海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王春英强调,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总体稳定。 谢亚轩预计,未来美元指数整体上还会延续此前回落趋势,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仍会稳步小幅上升。 “在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跨境资本流动更易频繁的情况下,外汇储备规模月度间的涨跌波动属于正常现象。”温彬认为,下个阶段,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将继续保持稳定。随着我国经济逐渐企稳回升,更多积极因素不断出现,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奠定基础。同时,国内各项改革措施稳步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将为贸易、投资便利化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这些都有助于促进跨境资本流动平衡,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稳定提供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要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
近期,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强势运行态势。8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9079,较前一交易日升104个基点,中间价升至今年2月3日以来的高位。 26日午后,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破6.90,与此同时,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午后也一路走高,连续升破6.90和6.89。8月26日16时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盘报6.8919,上涨98个基点。 美元指数方面,本周美元指数继续在93附近的低位区间疲弱运行。5月份以来,美元走势出现疲弱,截至目前,美元指数与年中高点相比下降幅度约为10%。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义举认为,在美联储宽松政策背景下,美元指数难以出现大幅反弹,人民币汇率有望温和升值。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8月份以来,美元指数逐渐终结了下跌势头。短期来看,由美联储货币宽松带来的美元下行或已阶段性调整到位。如果美元后续出现反弹,或将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压力。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以及中美关系仍将对人民币波动构成影响;长期来看,多重因素将驱动未来人民币汇率持稳运行并稳中有升。 6月初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出明显的升值行情。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为例,5月下旬,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曾一度跌至7.18的水平,但8月26日已上行至接近6.90水平。 新加坡交易所外汇分析师Macro Hive认为,即便出现如此走势,离岸人民币仍处于低估行情,表明离岸人民币未来仍有上升空间。部分原因在于美国实际收益率偏低,为人民币汇率继续上探提供了更大的背景。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数据稳步向好,PMI数据、工业生产和投资一直在稳步上升,领先于全球大部分其他经济体。 8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延续升值趋势,且市场上对于人民币汇率存在继续升值的预期。数据显示,7月份结汇率为64%,较上月提高7个百分点,而售汇率为66%,与上月持平。李义举表示,这体现出市场主体的结汇意愿提升,售汇意愿较为平稳,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的升值预期。 从经济基本面看,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一季度的下降6.8%反弹至3.2%。而全球经济发展遭受重大冲击,6月份,IMF预测全球GDP在2020年将萎缩4.9%,美国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更是达到-32.9%。中国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经济已由一季度疫情带来的“供需冲击”演进为二季度的“供给快速恢复、需求逐步改善”,市场预期总体稳定,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李义举认为,下半年,随着各类调控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中国经济将持续好转,基本民生保障将持续改善,这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了支撑。 另外,从资产比价角度来看,中国国内资产吸引力不断增强。截至8月20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为235个基点,与年初相比扩大了108个基点。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股票和债券分别增长了49.14%和27.23%,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9.96个和2.0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国内金融资产的吸引力不断上升。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总监曹源源表示,在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境外资金积极涌入的状况下,人民币汇率将持稳运行。
海南日报记者12月9日从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集团成功落地海南自贸港首单FTN账户(Free Trade Non-resident,非居民机构自由贸易账户)美元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由光大银行海口分行向海南橡胶下属的境外子公司—R1公司提供美元授信信贷业务。 据了解,该笔业务是海南自贸港FTN项下首笔授信业务。该笔FTN项下美元信贷业务,精准解决海南橡胶境外子公司融资需求,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打通了海南橡胶境外子公司FTN账户境内融资渠道,为后续支持海外企业发展拓宽了道路。 海南橡胶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紧抓海南自贸港建设机遇,紧跟创新步伐,密切关注金融政策和内部需求,依托FT账户体系政策和离岸美元窗口期,积极对接联系金融机构,帮助境外子公司通过FTN账户获得美元融资款项,获得了多方的高度认可。
12月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拉升40个基点,报6.5280,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直线拉升逾30点,逼近6.51关口。截至9点33分,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分别报6.5304、6.5149。 同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较上一交易日调升9个基点,报6.5311。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首席分析师李刘阳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升穿6.55关口,维持在6.53水平,总体涨幅居于G20货币的中游水平。 李刘阳表示,从技术上看,6.50是下一道支撑。短期看,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波段已经基本告一段落,此后出现回调或是横向整理的概率并不低。
连续上涨6个月以后,在强势出口表现和资金流入提速的合力推升下,进入12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继续上扬。昨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突破前期整理区间,盘中一度升穿6.50关口,最高报6.4983,连续创出2018年6月以来新高。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稳步走高,盘中最高触及6.5198。 业内人士称,除了美元指数持续走弱直接带动人民币走强以外,中国出口表现亮眼、资金强势流入也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近期人民币升值,主要受贸易盈余推动。”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受海外假日消费与疫情反复的双重影响,中国出口在过去几个月加速上涨。同时,中国工业复苏动力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导致近期各大机构上调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 最新数据显示,11月我国出口1.8万亿元,增长14.9%,增速创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实现4月以来的连续8个月正增长;贸易顺差达5071亿元,创下新高。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近日发布报告称,对全球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由5.2%上调至5.3%,中国由7.7%升至8%。惠誉认为,随着疫苗推出、放松限制措施,明年中期开始,全球经济复苏会更加稳固。 “预计明年资本流入中国还会提速。”王丹称,一方面,经济复苏给市场带来信心;另一方面,明年将有更大力度的金融开放措施落地。 随着中国债券陆续纳入全球主要债券指数,境外投资者加码中国资产的热情持续被点燃。中央结算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已连续第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预计人民币后续将温和升值仍是市场主基调。“短期人民币仍有上涨动力,但不会显著升值。”一家外资行市场交易员对记者表示,元旦春节假期逐渐临近,但海外旅游继续停滞,因旅游和购物的购汇需求显著减少;同时,春节前的季节性结汇需求,亦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此外,美元跌势已有缓和迹象。数据显示,彭博美元即期汇率指数的14天相对强弱指数于上周五跌破30,表明自7月份以来,美元首次超卖。 “自离岸人民币升破6.5关口后,外汇市场的美元买盘明显增多,导致人民币汇率在升破前期高点后有所回落。”上述交易员称,这样的市场力量虽然不会改变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但会影响人民币升值曲线的斜率。 截至昨日18时发稿,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分别报6.5370、6.5139,双双自日内高点回落近200点。
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11月我国官方外汇储备31784.9亿美元,环比增加约505亿美元,这是自2014年初外储存量规模见顶回落以来,单月环比最大增幅,我们认为其中有约+300亿可用估值因素解释,剩余部分或与央行短期流动性调控有关,后续仍需继续观察并配合其他数据验证。11月美元指数震荡下行至92附近,而人民币汇率升幅继续扩大收于6.58,12月以来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分别向90和6.5逼近,我们认为我国基本面全球占优、货币政策正常化、贸易顺差持续改变银行间外汇市场供需关系及中美摩擦阶段性弱化的情况下,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升值,波动中枢将在6.5附近,波动区间为6.3-6.7,2021年上半年大概率就能触及6.3高点,四个季度汇率中枢分别为6.5,6.4,6.4和6.6。 外储环比大幅上行,估值因素解释+300亿 11月外储环比上行主要可用估值因素解释。11月,美元指数由10月末的94.02下行2.1%至月底的92;英镑兑美元由10月末的1.3升2.3%至月底1.33;欧元兑美元由10月末的1.16升2.6%至1.19,10月汇率变动对储备规模影响约有+300亿美元。主要经济体债券收益率变动不一,对储备影响较小,11月5年期美债收益率下行2BP至0.36%,5年期英债收益率上行9BP至0.04%,实现转正,5年期德债收益率上行7BP至-0.78%,不同经济体债券收益率波动对我国储备规模的影响相互抵消,综合影响较小。合计来看,11月估值因素可解释外储变动中约+300亿的规模。 为何出现200亿美元左右的估值外增量?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来自央行主动操作以维稳资金面。考虑到11月信用违约事件对资金面的冲击,央行11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及MLF等主动工具累计净投放流动性4300亿元,实际上,11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已经明显降低,但央行仍有被动维稳意图。而在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及外资增加购入我国股票、债券的情况下,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回收外币、投放人民币也可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面压力,这可能是外储上行的一部分原因,但也需继续观察及配合其他数据进一步验证。据央行上海总部12月3日发布的《金融市场交易报告库简报》,截至2020年11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1万亿元,较10末增加967.21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1%,我们认为除海外部分被动指数基金投资外,随着我国国债收益率上行,其更大的配置价值更加吸引外资购入。 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四方面因素支撑 11月,人民币继续扩大升幅,尤其是2020年8月以来,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出现波动上行,中国基本面全球占优的情况下,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均呈现升值。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有两项基础因素的支撑:疫情后我国经济率先复苏,中国基本面相对全球占优;我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5月以来边际收紧短端流动性,市场利率上行,中美利差走阔。除此之外,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结汇率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推升人民币汇率;其次,美国国内矛盾升温,暂无法顾及与中国的博弈,此前中美博弈的压制因素有所放松。 预计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2021年上半年或可触及6.3 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维持升值,波动中枢将在6.5附近,波动区间为6.3-6.7,2021年上半年大概率就能触及6.3高点,四个季度汇率中枢分别为6.5,6.4,6.4和6.6。其中,四季度GDP增速或回落至4.8%低位,此时货币政策也可能随之转向边际宽松,人民币汇率也将逐渐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中美博弈可能成为短期扰动因素,但汇率波动超出6.3-6.7区间的概率不大。中长期看,未来8-10年美元大周期下行,人民币汇率将走出确定性升值趋势。 黄金储备持平,维持长期看好 11月黄金储备6264万盎司,继续持平前值。疫苗落地出现乐观迹象,全球经济修复预期升温,11月黄金震荡下行,随美元下行,12月以来又迎来反弹,预计短期维持震荡格局。预计全球通胀缓慢上行以及美元指数长期下行趋势将令黄金继续在2021年呈现慢牛行情,但由于前期涨幅过大,2021年涨幅或有限。中长期看,我们认为黄金上行趋势仍未结束,未来8-10年美元大概率进入下行通道,坚定看好黄金长期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中美摩擦升温冲击人民币汇率,使得人民币再次面临贬值压力,或冲击国际收支 正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