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弱美元的一年。根据记者统计,截至北京时间12月30日,今年以来全球货币对美元涨势位居前列的分别为:阿根廷比索(40.45%)、瑞典克朗(13.83%)、罗马尼亚列伊(9.81%)、丹麦克朗(9.54%)、中国人民币(9.48%)、澳大利亚元(9.43%)、欧元(9.09%)、瑞士法郎(8.98%)、菲律宾比索(8.78%)等。 来源:彭博终端 而对美元贬值幅度比较大的货币主要有:巴西雷亚尔(-20.85%)、俄罗斯卢布(-11.91%)、秘鲁索尔(-7.14%)、土耳其里拉(-6.94%)、哥伦比亚比索(-2.89%)。 来源:彭博终端 人民币在2020年走过跌宕起伏的行情,但最终从全年来看,对美元以近10%的升值幅度收官。 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截至北京时间12月31日9时47分,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11点,现报6.4915,在岸人民币现报6.5178。 在市场看来,中国经济从疫情中先行走出,经常账户顺差扩大,国际资本希望进入中国,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人民币的涨幅是处于合理适度状态的。也正因如此,近期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普遍认为,除了取消一些逆周期措施,中国央行并未因人民币的升值而进行过度干预,2020年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是合理的,预计2021年将进一步升值。 例如,恒生中国对2021年美元对人民币的预测点位为6.1,且不排除一季度达到6的可能性;高盛、渣打则预计美元对人民币在2021年将达6.3,根据高盛的估值模型,美元对人民币的公允价值为6,该投行认为人民币目前被低估;摩根士丹利预测的点位为6.4。 恒生银行(中国)副行长兼环球市场业务主管吴英敏对记者说,过去一年,在弱美元的背景下,多数货币都对美元有所上涨,例如欧元、澳元对美元的涨幅都接近10%,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并不算夸张。2020年美元的弱势主要由美国长期的货币宽松取向以及巨额财政刺激政策导致,这些政策短期都不会变化,所以预计明年弱美元仍将持续。 吴英敏并不认为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引发干预的可能,并且干预也没有必要。原因在于,早在10月初,人民币对美元迅速涨破6.8,央行先后取消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暂停逆周期因子,同时QDII、QLDP额度也有所扩大,人民币目前应该是处于试验“自由浮动”的状态。在这一背景下,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人民币的升值幅度都约在4%左右,只是中等适度。“所以目前人民币的点位并不具有要被进行干预的前提。”吴英敏称。 展望2021年,人民币强势的前景并未改变。 明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仍是出口和投资,预计GDP增速将达7.5%,美元/人民币达6.1。一些机构认为,汇率走势很可能是前高后低,甚至在第一季度向下破6的概率很大,主要还是因为现在资本流入中国的动能很强,且中美贸易顺差居高不下,明年中国出口动能仍可能保持强劲,甚至会更强。加之中国货币政策整体基调仍以审慎为主,因此人民币没有贬值的基础。 此外,中美利差在2020年维持在250BP左右的历史高位,这一趋势也或在2021年延续。市场预计,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从目前的0.94%升至明年年底的约1.3%水平;就中国而言,2021年降准的概率不大,LPR(贷款报价利率)也或维持稳定,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这也是因为上半年经济回升的动能更强。 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要上调2020-2025年期间人民币的汇率预测。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中长期货币政策更为审慎。考虑到中国经济相对增长优势、利率溢价、持续贸易顺差和强劲资本流入,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2021年中期升值至6.3。此后,由于中国的增长相对优势可能减少,汇率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小幅回落到6.45。基于该机构公允价值模型的估算,预计2022至2025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长期公允价值为6.5-6.7。 事实上,对明年而言,最重要的因素还包括广义通胀,包括商品价格和股市表现。法国巴黎银行策略师季天鹤认为,这当中节奏和顺位很重要。目前看来的顺序是,疫苗先来到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然后来到发展中国家,然后是大范围零病例,然后是中国解除境外隔离,最后是美联储转向。在中国方面,目前看起来是人民币升值可以幅度更大,利率的上行要慢慢走。如果是这样一个情况,那么首先,中国出口还会持续,因为需求会先好转,然后才是其他国家产能上来。等零病例和解除隔离出现之后,才会出现中国游客出行带来的购汇压力和消费流出。而由于实体经济先转好,美联储后动,因此会有一个类似2010年下半年的情况,那就是大宗商品和股票继续上去,但是全球流动性仍然总体宽松。 恒生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对记者表示,对于中国本土市场而言,消费品通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工业品通胀的可能性较大。工业品今明两年的的通胀压力主要有两大驱动力——首先,供给仍然偏紧,直至明年4月前后,运输方面的瓶颈仍将存在;同时,中国内部的基建需求仍然较大,尤其是新基建,因此对于工业品、大宗商品的需求明年将持续走强。
相比起2019年几乎一路向上的行情,2020年的金价在波折中前行,负利率下黄金配置价值仍存,但在资产价格水涨船高的背景下,保值光环褪色。 早在2018年11月,华尔街投行开始唱多金价。当时,黄金现货价格为1223美元/盎司,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为1.07%。金价自那时以来到今年8月最高点上涨了近70%,而美元在此期间还没有大幅贬值,因此黄金几乎由美债实际收益率的下降而驱动,收益率到2020年8月下降了近200个基点,最低触及了-0.9%。伦敦金现货在2020年8月初创下历史新高的2070美元/盎司,此后便出现持续回调,在1860-1980的区间宽幅震荡。截至北京时间12月31日,Comex主力黄金期货报1893美元/盎司。 早在2020年3月初,由于疫情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巨震,在“美元荒”下,黄金等避险资产也被机构抛售以换取美元流动性,国际金价一度跌破了1500美元/盎司。但也就在3月24日,疫情导致实物黄金断供,造成金价飙升。 当时,法国巴黎银行(下称“法巴”)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主管孙鸿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时间3月24日上午8点半,当时经纪商的EFP(Exchange for Physicals,期转现)买/卖报价( bid/offer )就已经是8美元/20美元,而前一日都只有2.3美元/2.5美元,可见价差之大。但一切从12点后情况变得更紧张,此后买/卖报价已飙升到了35美元/55美元,这恐怕是2008年以来最极端的情况。” 简单来说,因为疫情扩散,一些主要的黄金冶炼厂关闭;因美国禁止欧盟航班,导致实物黄金的运输变得愈发困难;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也在攀升。因此黄金期、现货溢价飙升至1980年来最高水平。 从4月开始,黄金的供给风险消除,同时随着全球央行不断释放流动性,黄金也持续攀升。直到8月金价触及近207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后,黄金才转头陷入回调,宽幅盘整的行情持续至今。不过,目前市场仍看好黄金的长期配置价值,流动性盛宴下负利率资产的持续扩容则是主因。 目前,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已超22万亿美元,我们正在目睹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财政扩张。但这种扩表的态势或许要持续到2022年,因为债务负担过重,利率维持低位才不至于导致政府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疫情也正好促成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机协调。 “为了规避名义本金的受损,以及追求更高收益的需要,投资者囤积现金的需求自然演变成对黄金和比特币的需求,” 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员威廉对记者表示,不论未来通胀会否真的抬头,人们寻求资产保值和收益的冲动正在不断提升。 目前,巴克莱全球负收益率债券美元名义市值已扩大至近17万亿美元,创出今年以来新高,也触及2019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 贝莱德智库(BII)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庞文博(Ben Powell)此前对表示,未来五年间主要发达国家长期国债都可能维持负利率(债务压力巨大),这将引发投资格局的巨变,即更多资金将转为配置权益资产等。当然,非生息资产黄金也是其中之一。 渣打方面表示,金价已从8月7日的高位回调了近200美元/盎司,相对于分别为-1.32%和-0.93%的5年期和10年期的美债实际收益率而言,黄金现在看起来十分便宜。同时,各国央行继续积极扩表,预计美国实际收益率将继续保持深度负值,为黄金提供持续支持。因此,预计到2021年第二季度,黄金将恢复至2100美元/盎司。 从投资需求来看,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董事王立新此前对记者表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黄金投资增长强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他黄金需求领域因新冠疫情导致的疲软。全球黄金ETF的净流入量在第三季度达到了273吨,将总持仓提升至3880吨的纪录高位。鉴于ETF的投资便利性以及各界中长期看好黄金的立场,一些机构预计后续仍将有更多资金流入ETF。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新上市4只黄金ETF,使得今年中国新上市黄金ETF的总数达到7只。第三季度(截至9月末),这些新基金的流入量令中国上市的黄金ETF总持仓量增加了13.1吨。 但不得不提的是,黄金在2020年的表现的确不可谓佳。恒生中国就提及,黄金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避险,一个是保值。但是今年疫情爆发的时候,黄金的避险功能并非很明显,而进入下半年,黄金的保值功能相对其他资产也较为逊色,价格跑输了全球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股票。从这个角度来说,黄金的保值光环有所褪色。 一些机构认为,2021年比起布局黄金,铜、白银等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尽管2020年全球遭遇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但2020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1日),上证综指涨1.7%创阶段新高3473.07点,A股以大涨收官。与此同时,3月频繁熔断后跌至2191点的美国标普500指数,也以近3750点的历史新高收官。 进入2021年,疫苗普及、全球流动性支撑下的全球经济复苏是市场共识。与实体经济复苏脱节的全球金融市场,能否在2021年延续狂欢? 接受记者采访的国际机构普遍认为,美股仍将迎“流动性牛市”,但周期行业将跑赢2020年的领跑者(科技互联网),新能源等绿色主题将持续受惠于全球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和气候变化关注度的提升;新兴市场则将受惠于全球经济复苏、美元走弱、全球资本回流。但与全球不同的是,中国监管层开始强调货币政策正常化、防范金融风险,因此中国A股的走升将更多受到盈利提升的驱动。同时,在2020年升值近9%的人民币仍将在2021年维持强势。 2021年全球市场将迎K形复苏 2020年11月,疫苗超预期的有效率彻底点燃了周期股行情,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复苏交易”,例如此前大幅跑输的银行、邮轮、酒店等板块开始反弹。然而,近期英国疫情反复和病毒变异再度导致避险情绪升温。 不过,主流机构认为,进入2021年,疫苗和政策宽松支持的全球复苏仍将是主基调,美股仍将是“流动性牛市”,而新兴市场也有望在全球复苏的背景下跑赢发达市场。渣打银行预计,在2020年全球GDP萎缩3.8%之后,2021年将增长4.8%。 富达国际亚洲股票投资总监缪子美对记者表示:“病毒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当前并无证据表明最新的变异将大幅降低疫苗的保护效应,我们仍认为疫苗将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但这种复苏不会是“V”形的,而将是“K”形的,即一些市场再次反弹,另一些市场出现下跌,由此形成一个“K”形。例如,在2020年,以FAANG(脸书、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等互联网公司为首的大盘股的表现远好于小盘股,因此也是“K”形。但是,2021年受流动性和疫苗驱动的周期股有望跑赢,大盘科技股在持续的反垄断监管下,涨势可能不如2020年。 整体而言,该机构认为2021年美股仍将是流动性牛市,周期行业将跑赢。流动性的力量不容忽视,2020年让众多价值投资的笃信者看到了央行的力量,2021年愿意逆势而为的力量更是越来越少。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总规模已超22万亿美元,2022年前我们很难看到政策收紧;同时,我们正在目睹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财政扩张。随着美国新一轮纾困方案落地及经济重启预期升温,消费与投资增速均有望保持强劲。“2020年的流动性狂潮下,散户疯狂、空头死绝。散户购买看涨期权的比例已高达21.6%,标普500做空意愿持续创下新低。”资深美股交易员司徒捷对记者表示。 不过,2020年4月以后美股因流动性推动而大涨,纳指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从6600点涨到12000点,而在这期间美国经济大幅负增长,企业盈利急剧下滑。美国股市目前的席勒市盈率为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前的估值水平,比2007年底还高。当前的纳指市盈率已达71倍,估值泡沫客观存在。挑战在于,美国当选总统拜登上任后采取财政扩张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这将会刺破美股的估值泡沫,造成股票下跌。 对此,司徒捷认为,观察市场顶部的重要指标有两个——首先是私营部门的杠杆,投机是市场进入顶部的第一要素,但非决定性要素;其次,当美联储预测通胀达到目标,并要开始收紧流动性时,这将是市场的顶部。但目前在平均通胀目标的新框架下,美联储显然愿意容忍更长时间的通胀超调,机构预计加息在2022年前基本无望。 但即使牛市持续,2021年盲目追高的策略可能也并不会像2020年那样可行。司徒捷提及,1998~2000年网络泡沫期间,纳斯达克经历不少于三次的大规模调整,调整幅度在15%~25%之间。因此,2021年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年份。“躺赚、死抱不一定是好的方式。见好就收、在出现回调后重新进场可能是更安全的交易方式。” 中国经济与去年呈现镜面对称 国际机构普遍看好中国市场在2021年的表现。但缪子美也表示,与全球不同的是,中国监管层开始强调货币政策正常化、防范金融风险,因此中国股市的走升将更多受到盈利提升的驱动,机构尤其看好可选消费、矿业、材料、医药、新能源产业链。 回顾2020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前低后高是主要特点。第一季度出现了40年来唯一的季度负增长,到第四季度逐渐恢复到正常甚至高于正常水平。而2020年物价则前高后低,CPI同比从年初的5%以上降到年底的负增长。这种情况下,企业盈利增速也出现了前低后高走势。 “整体上看,2021年经济指标走势与2020年大致相反,二者呈现镜像对称特征,即图形类似,但趋势相反。”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受益于低基数(-6.8%)和环比上升,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大概在15%以上,达到多年未见的高点。无论是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PMI都一直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并且显著高于2019年水平,这种趋势大概率还会维持一段时间。从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看,投资和净出口在2020年下半年增速都已超过了2019年水平,达过去三年的高位,只有消费增速仍然较弱,当月增速仅为2019年水平的60%。随着疫情控制越来越有效,消费增速在2021年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到了2021年下半年,机构普遍预计中国经济政策逐渐常态化,甚至还会略紧于正常水平,经济环比增速也会慢慢下降至潜在增长水平。与经济走势一致,吴照银认为,企业盈利在2020年呈现前低后高特征。以工业企业利润来衡量,2020年3月增速为-34.8%,到了10月就快速上升到28.2%。“可以预见,到2021年的一季度末,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会更高,甚至会成倍增长。这会带动股市的市盈率大幅下降,现在很高的静态市盈率到了2021年一季度看上去就不高了,事实上也给股价带来了更高的上升空间。” 此外,商品牛市仍将在2021年上半年延续,从而继续驱动周期股行情。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预计,不同于消费品,工业品通胀压力会较大,这主要有两大驱动力——首先,供给仍然偏紧,直至2021年4月前后,运输方面的瓶颈仍将存在。同时,中国内部的基建需求仍然较大,尤其是新基建,因此对于工业品、大宗商品的需求2021年将持续走强。 机构的共识在于,根据经济基本面拐点判断2021年股市的拐点大致在二季度。但吴照银认为,具体的拐点要结合资金端来判断,特别是要观察公募基金的申赎情况,一旦发现公募基金的新发规模大幅下降,而基民的赎回额度快速上升,那么股市的拐点将会很快出现。反之亦然。 积极的趋势在于,增量资金将在2021年放量。野村东方国际中国研究主管高挺对记者表示,2020年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近2000亿元,明显不及2019年的3528.89亿元,但随着全球风险偏好提升,2021年有望成为外资流入的另一个大年。 同时,缪子美认为,中国内地家庭可望提升在岸股票敞口,这也将提升A股机构化程度。证监会在上月22日提出,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瑞银证券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家庭部门在基金、保险和直接股权上的资产配置比例可能从17%升至21%,以美元计达到约16万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仍将保持强势 2020年下半年涨势迅猛的人民币将再度成为2021年的全球焦点。2020年人民币汇率先跌后涨,全年累计升幅达6%,从年内对美元最高点7.17算起到年底升值达9%。展望2021年,机构认为人民币仍然会保持升值趋势。 例如,高盛、渣打则预计美元对人民币在2021年将达6.3。根据高盛的估值模型,美元对人民币的公允价值为6,该投行认为人民币目前被低估;摩根士丹利预测的点位为6.4;恒生中国对2021年美元对人民币的预测点位为6.1,且不排除一季度达到6的可能性。 恒生银行(中国)副行长兼环球市场业务主管吴英敏对记者说,过去一年,多数货币都对美元有所上涨,例如欧元、澳元对美元的涨幅都接近10%,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并不算夸张。2020年美元的弱势主要由美国长期的货币宽松取向以及巨额财政刺激政策导致,这些政策短期都不会变化,所以预计2021年弱美元仍将持续。 吴英敏也不认为当前的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引发干预的可能,并且也没有必要干预。原因在于,早在2020年10月初,人民币对美元迅速涨破6.8,央行先后取消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暂停逆周期因子,同时QDII、QLDP额度也有所扩大,人民币目前应该是处于试验“自由浮动”的状态。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4%左右,只是中等适度。所以目前人民币的点位并不具有要进行干预的前提。 几大支撑人民币走强的因素仍将在2021年持续。首先,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美国新一轮9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仍有演变为2万亿美元的可能;其次,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人民币强势的内因。尽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中国的出口增速始终快于全球贸易增速,中国的贸易顺差呈现扩大趋势。2020年月度顺差持续上升,11月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达754亿美元;中美利差维持在高位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逻辑。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参照基准,中美之间的利差过去长期维持在大约80~150BP的范围,但目前中美利差超过200BP,未来一段时间中美之间的利差仍会维持在历史高位,因而从利率平价角度看人民币对美元也有升值趋势。
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调贬159个基点,报6.5408,上一交易日中间价6.5249。 此外,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进行200亿元人民币7天期逆回购操作。今日有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10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 2020年人民币汇率呈现先贬后升走势,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民币汇率一度下挫。到了5月29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1316,跌破2008年3月以来的低点。 此后,人民币开启了一路“涨涨涨”的行情,7个月时间,升值幅度高达8.5%左右。 对于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202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或不像想象那么强,需关注2021年市场对于利好反应钝化,并关注可能出现新的利空。如随着疫苗上市接种,发达国家可能实现群体免疫,虽然全球需求复苏有助于我国出口增速回升,但欧美2021年有低基数优势,如果我国出口份额回落,有可能成为市场重新看空做空人民币的理由。 “如疫苗普及不及预期,供应链问题和航运紧张状况可能进一步恶化,对国内生产和需求均会产生冲击。”管涛称,伴随着全球经济普遍复苏,未来中美利差可能缓慢收敛。另外,金融风险、美元走势和大国博弈均可能出现多空反转,导致人民币汇率随时出现调整。 中信证券预测,2021年三季度美元指数将跌破85,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2,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外资将趋势性增配中国资产。 渣打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要上调2020-2025年期间人民币的汇率预测。与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的中长期货币政策更为审慎。考虑到中国经济相对增长优势、利率溢价、持续贸易顺差和强劲资本流入,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2021年中期升值至6.3。此后,由于中国的增长相对优势可能减少,汇率可能在2021年下半年小幅回落到6.45。基于该机构公允价值模型的估算,预计2022至2025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长期公允价值为6.5-6.7。
新年首日开盘,人民币对美元大涨超500点。截至北京时间1月4日14:30,美元/人民币报6.4661,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4487。美元指数持续下挫,报在89.75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1月4日也是新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篮子(下称“CFETS篮子”)生效后的第一个交易日。2020年12月31日,外汇交易中心修改CFETS篮子权重,下调美元权重,上调欧元、港币、英镑、澳元等权重。具体来看,权重下调幅度较大的币种包括:美元(-2.8%),韩元(-0.8%),瑞士法郎(-0.34%),而权重上调幅度较大的币种包括:欧元(+0.75%),澳元(+0.69%),马来西亚林吉特(+0.61%),沙特里亚尔(+0.55%)。近两年,随着美国占我国贸易权重下降而欧元区提升,CFETS篮子中的美元比重连续2年下调,欧元比重则连续2年上调。 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普遍认为,CFETS篮子的调整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实质影响很小。不过,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对记者称,经测算,美元权重调低后,美元指数波动对人民币中间价的影响有所提升。 CFETS篮子调整实质影响小 有观点认为,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调低CFETS篮子中的美元权重是为了抑制人民币的走势。测算结果证明,调低CFETS篮子中的美元权重,并不代表美元指数的影响力减弱。 自2015年12月CFETS指数推出以来,共进行了三次调整,分别是2017年增加货币数量和调整权重,2019年末和2020年末调整篮子货币权重。后两次均根据双边贸易比重变化来调节相应货币在CFETS指数中的权重,属常态化调整。此次CFETS币种权重的调整与贸易额权重的调整方向基本一致,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增强货币篮子与贸易结构匹配度,更好地体现人民币货币篮子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 根据中间价形成公式,T日中间价=T-1日收盘价+(T日维持CFETS稳定的隐含中间价-T-1日中间价)+逆周期因子(2020年10月逆周期因子淡出使用)。因此,CFETS篮子的调整理论上会影响中间价的报价,但银行交易员普遍对记者表示,CFETS篮子的调整对汇率走势的实际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更关键的还是美元对人民币的市场交易价格,即反应供求关系的美元对人民币的收盘价。还需要指出的是,每日16点半CFETS指数还是用的官方收盘价来构建,覆盖时段是16点半之后至第二日上午开盘前的这段时间。 从测算或理论角度而言,美元权重的调低也并不意味着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的影响力减弱。张瑜表示,美元权重调低后,美元指数波动对人民币中间价的影响有所提升。假设美元指数主动升值1%,即美元指数篮子内的所有货币同步升值1%,在新的CFETS系数下,人民币中间价的贬值压力为贬值0.361%,而在旧的CFETS系数下,人民币中间价的贬值压力为贬值0.355%。 看似矛盾,但张瑜解释称:“表面看到的美元系数调低,说的是CFETS篮子中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权重调低,但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不等于美元指数的波动,而通俗意义上讲的美元波动其实说的是美元指数。” 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对记者称:“理论上来说,欧元权重调高可能对人民币会有更大的影响,但是欧元基本上是美元的一面镜子,因为美元指数里欧元权重占到近60%,所以这种影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互相对冲。除非在欧元走出独立行情的时候,可能才会影响人民币指数。” 机构继续看涨人民币 2021年,国内外主流机构仍持续看涨人民币。 在2020年,人民币汇率先跌后涨,年内美元对人民币从最高点7.17算起到年底升值达9%。展望2021年,高盛、渣打预计美元对人民币将达6.3。根据高盛的估值模型,美元对人民币的公允价值为6,该机构认为人民币目前被低估;摩根士丹利预测的点位为6.4;恒生中国的预测点位为6.1,不排除一季度达到6的可能。 恒生银行(中国)副行长兼环球市场业务主管吴英敏对记者说,过去一年,多数货币都对美元有所上涨,例如欧元、澳元对美元的涨幅都接近10%,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并不算夸张。2020年美元的弱势主要由美国长期的货币宽松取向以及巨额财政刺激政策导致,这些政策短期都不会变化,所以预计2021年弱美元仍将持续。 吴英敏认为,当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并不会引发干预,也没有必要干预。早在2020年10月初,人民币对美元迅速涨破6.8,央行先后取消远期购汇风险准备金、暂停逆周期因子,同时QDII、QLDP额度也有所扩大,人民币目前处于试验“自由浮动”的状态。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4%左右,只是中等适度,不具备干预的前提。 2021年,支撑人民币走强的几大因素仍将持续。首先,美元贬值推动人民币升值,美国新一轮9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仍有演变为2万亿美元的可能;其次,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是人民币强势的内因。尽管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中国的出口增速始终快于全球贸易增速,中国的贸易顺差呈现扩大趋势,2020年11月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达754亿美元。最新公布的12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三个分项指数中,中小企业“经营现状”指数由11月的53.1进一步升至53.5,增长动能指数(新订单减去产成品库存)由上月8.0巩固至9.3,其中出口型中小企业表现领先,经营现状指数升至纪录高位58.1。12月出口新订单和生产现状指数分别上升8.7个和6.4个百分点,反映全球其他经济体疫情复发导致停工停产的背景下,外部需求强劲和国内产能提升。 此外,中美利差维持在高位也是人民币升值的重要逻辑。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参照基准,中美之间的利差过去长期维持在大约80~150BP的范围,但目前中美利差超过200BP,未来一段时间,中美之间的利差仍会维持在历史高位,因而从利率平价角度看人民币对美元也体现为升值趋势。
(原标题:“狂欢盛宴”继续!比特币全网24小时爆仓13亿,币价突破19万元/枚,盘点比特币历史大事记) 2020年,对于比特币而言,可谓是一场“资本的盛宴”,目前“盛宴”还在继续。 31日早间,比特币突破29000美元(约合人民币超19万元)大关,继续刷新历史新高。截至发稿,短线下挫超900美元,现报28544.2美元/枚。 比特币全网24小时爆仓13亿 据比特币家园网数据显示,过去24小时全网数字货币有30550人的2.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44亿元)资金爆仓。 其中,比特币爆仓资金为2.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2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网交易所24小时比特币多空比例中,多方稍微占据一定优势。 此外,12月30日比特币恐惧和贪婪指数为91,从11月6日开始,一直在80以上。(0表示“极度恐惧”,100表示“极度贪婪”。) 值得一提的是,从6月15日至今,整体上看,灰度比特币持仓一直在呈现整体增加的态势。 什么是灰度比特币信托? 灰度比特币信托持仓量代表在灰度信托(Grayscale Trust)发行的BTC信托基金中持有的BTC数量。 作为首个向SEC报告的加密货币投资工具,灰度信托的持仓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机构资金进入加密货币的资金量级。 比特币历史大事记 2009年,比特币正式发布,但由于知道的人很少,1比特币的价格仅几美分。 2013年4月,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发现比特币,比特币的价格4年来累计飙升了上万倍,1比特币的价格最高达到了266美元。 2013年11月,比特币价格飙升到1000美元。 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比特币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比特币的相关应用却不断发展壮大。 2015年,2016年,比特币默默无闻,甚至被遗忘。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帀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要求国内交易所于10月底全部关门。 随后,各交易所转战海外,分别开设了国外交易平台,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再次满血回归,价格也不断攀升,最高到12万元/枚。 2018年,比特币没有多大的起伏,N多的区块链媒体平台倒闭,价格始终在2万-2.5万人民币之间徘徊。 2019年4月1日,比特币价格突然暴涨,一度达到5000美元。 2019年6月20日,比特币价格再度突破1万美元。 2019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2020年,今年比特币将第三次减半,价格也随之上涨。 2020年2月9日,比特币价格再次突破1万美元。 2020年3月12日,比特币遭遇黑色星期四,从8000美元跌至4860美元。 2020年5月12日3时23分 比特币第三次减半完成,产量由12.5个降至6.25个 2020年12月16日,比特币突破2万美元大关。 (编辑:文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0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25,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26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20年12月3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5325元,1欧元对人民币8.0059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3080元,1港元对人民币0.84255元,1英镑对人民币8.8178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9713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6713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4.9218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7.3891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0959元,人民币1元对0.61954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11.3262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2527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67.04韩元,人民币1元对0.56231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7452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5.5472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709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293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2555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3193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1.13169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3.0522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6006泰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