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共同发布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20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农村市场与贸易研究室主任李国祥代表课题组介绍绿皮书主要内容,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主持。 绿皮书重点分析了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0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对策措施;着重对2019年农村居民收支与贫困人口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发展状况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20年走势进行预测;对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价、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脱贫质量及可持续性、食物安全风险及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影响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9~2020)》封面 主办方供图 绿皮书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发展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第一季度。判断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第一季度的运行状况,而且要看第二季度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复工复产等状况,更要看后期是否会采取积极措施将第一季度农民收入等受到的不利影响补偿回来。综合来看,尽管农民收入出现徘徊的风险加大,但是在政策积极作用下,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农民收入增长不断恢复,预测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达到1.7万元。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继续更快增长。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和全国其他地区类似,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所占比重高、贡献大。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中国将聚焦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更好地发挥财政兜底作用,这些针对性措施将会进一步提升转移净收入的贡献率,成为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最多来源。为了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全社会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优质稀缺资源,加大投入,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等短板,这将在贫困地区创造大量农民工就业机会,同时在复工复产进程中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农民工就业,解决他们外出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更多公益岗位,这些措施都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随着脱贫攻坚推进到最后阶段,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基本上都形成了较强的生产能力。全社会通过支持和帮扶,特别是消费扶贫模式的推广,加上贫困地区自身努力开拓,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较快发展,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收入将会带来经营净收入稳步增加。估计2020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1.3万元,增加幅度和增长速度都将超过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此外,绿皮书指出,2019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有所改善。 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其他地区。分区域看,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3%,中部地区增长9.6%,西部地区增长10.2%,东北地区增长9.1%。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北地区增长最慢。以西部地区为1,东部、中部、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分别为1.53:1、1.17:1和1.18:1,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均缩小。 高、低收入组相对差距有所缩小。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到高进行五等份分组,低收入组和中间偏下收入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较快,分别为16.3%和14.6%;中间收入组和中间偏上收入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居中,分别为11.6%和9.3%;高收入组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最慢,为5.9%。全国农村高、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8.46:1,比上年下降了0.83%。 农村低收入组居民收入增长明显。2019年,各地持续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聚焦脱贫质量,不断加大扶贫力度,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农村居民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3%,比上年加快5.3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6.7个百分点。(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年渐至尾声,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下称“央企扶贫基金”)悄然重回资本市场视野。 据统计,10月份以来,央企扶贫基金陆续出现在3家上市公司定增的认购行列中:10月,出资5000万元参与川恒股份定增询价;11月,成功获配5亿元明阳智能非公开发行额度;12月,出资1亿元成为居然之家定增的认购方。 经进一步查询,央企扶贫基金已在A股和新三板市场布局了多家公司。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该基金已出现在金徽酒、云铝股份、金龙鱼、三峡股份等10家A股公司的股东榜上。 上海证券报记者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与央企扶贫基金的关联,源于一种扶贫力量与社会资本联动的新模式。截至2020年11月19日,央企扶贫基金累计投资决策项目122个、金额316.07亿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2600亿元,全部达产后带动55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为就业人口每年提供收入48亿元,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基金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市场化、产业化扶贫新路。 资本市场有序落子 11月19日晚间,明阳智能披露关于定增结果的公告,其总额达58亿元的募资,被包括央企及地方国资、外资投资巨头、大型公募基金以及知名券商在内的逾30家实力机构“瓜分”。其中,央企扶贫基金以5亿元的金额,成为第二大认购方。 12月1日,央企扶贫基金又出现在居然之家的定增名单中。据公司披露,央企扶贫基金与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等23名对象被确认为居然之家35.95亿元非公开发行的认购对象。 据记者统计,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央企扶贫基金已出现在10家A股公司股东榜上,分别为三峡水利、珠海港、金徽酒、云南铜业、盛新锂能、濮耐股份、云铝股份、鄂尔多斯、中航重机和金龙鱼。其中,除金龙鱼是IPO前的早期投资外,大多数是央企扶贫基金通过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进入的。 此外,央企扶贫基金还通过全资控股的江西子公司投资*ST江特、通过云南子公司增资云天化和正邦科技的子公司、通过河南子公司增资温氏股份子公司。 有意思的是,央企扶贫基金并非每“发”必中。2020年9月,央企扶贫基金参与川恒股份非公开发行的询价。尽管央企扶贫基金申购总价在所有询价方中位列前五,但略低的每股申购价格令其与川恒股份失之交臂。 独特的帮扶模式 央企扶贫基金是根据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需要而发起设立的。经过梳理央企扶贫基金的A股投资案例,可以发现其参与的定增募资项目均与贫困地区或扶贫项目关联密切。经过数次实践,央企扶贫基金现已形成“产业基金+企业+贫困地区资源+贫困人口”的产业基金精准扶贫模式。 以央企扶贫基金的首个A股投资对象云南铜业为例,2019年初云南铜业完成募集资金21.2亿元,用于收购迪庆有色50.01%股权以及东南铜业、滇中有色项目建设和完善。央企扶贫基金认购5亿元,其中3.5亿元用于迪庆普朗铜矿的开发利用,1.5亿元用于国家级贫困地区楚雄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建设投入及经营性支出等。 经查,募投项目的所在地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处,曾是我国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坐落在迪庆的普朗铜矿是中国在建规模最大的地下铜矿,但由于对资金有着较大需求,该铜矿长期处于建设及试运营阶段。央企扶贫基金曾在调研时表示,该铜矿投产后将为迪庆州提供各项税收年均超过3亿元。 记者从云南铜业方面获悉,迪庆有色投产后,其税收贡献一度占到全州税收总额的40%以上。截至2019年底,周边农村共有450余辆各类车辆参与迪庆有色精铜矿等物资的物流运输。此外,在迪庆有色700余名员工中,迪庆州内藏族同胞接近300人,超过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再以央企扶贫基金2019年参投的金徽酒为例,公司注册地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伏家镇,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东北部,地处秦岭山脉南麓,属秦巴山片区,属于甘肃省内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金徽酒在发展过程中已为当地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并为其提供优厚的薪资福利和畅通的职业发展道路,彻底改变了贫困员工的命运。 金徽酒于2019年5月完成募集资金净额为3.6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其中,央企扶贫基金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投资共计1.5亿元,用于金徽酒车间技术改造、生产及综合配套中心建设等。本次“产业基金+贫困地区公司+贫困地区募投项目”的投资也成为央企扶贫基金精准扶贫模式的典型案例之一。 背靠强大股东阵容 央企扶贫基金拥有央企全员出资的豪华股东阵容和资源渠道,由现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李汝革担任董事长。 2016年10月17日,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及其分工落实方案,由国务院国资委牵头,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参与发起,51家中央企业参与首期出资设立央企扶贫基金,首期出资额122.03亿元。 2018年3月,央企扶贫基金进行二期募资,股东扩大到国资委监管的全部中央企业和部分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2019年,央企扶贫基金完成第三期募资,募集资金超过160亿元。至此,央企扶贫基金总规模达到314.05亿元。 在央企扶贫基金的高管阵容中,除了董事长由现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李汝革担任外,副董事长、总经理和董事成员也均由央企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基金管理人国投创益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企业,除央企扶贫基金外,其还受托管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大同贫困地区产业能源发展基金和安康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基金。 截至2020年11月19日,央企扶贫基金累计投资决策项目122个、金额316.07亿元,首期金额已完成全部投资,涉及27个省份,包括112个中央单位的153个定点帮扶县;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投资金额240.50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6.09%;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投资项目56个,投资金额112.6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5.65%。 截至今年10月底,央企扶贫基金投资撬动社会资本2600亿元,全部达产后带动55万人直接或间接就业,为就业人口每年提供收入48亿元,为地方政府每年提供税收36亿元,极大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基金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市场化、产业化扶贫新路。 央企扶贫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一览 认购时间公司简称投资金额持股比例 2020年12月居然之家1亿元0.22% 2020年11月明阳智能5亿元1.96% 2020年6月三峡水利4.10亿2.76% 2020年4月盛新锂能1.91亿元3.38% 2020年1月云铝股份6亿元4.68% 2019年12月中航重机4亿元5.02% 2019年11月鄂尔多斯3亿元2.84% 2019年7月濮耐股份2亿元4.57% 2019年5月珠海港2亿元2.97% 2019年5月金徽酒1亿元1.83% 2019年1月云南铜业5亿元3.93%
2012年以来,贫困地区重大能源项目累计投资超过2.7万亿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提前完成了“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显著改善深度贫困地区21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1900多万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用电条件…… 这是1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晒出的能源行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绩单。他透露,下一步将编制好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细化落实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初步考虑在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优化农村能源供应结构,推进农村能源的变革,其中包括准备支持一批整县域农村能源革命的示范工程,先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然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也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能源局充分发挥能源行业优势,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统筹推进能源开发建设与脱贫攻坚,能源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平均停电时间从2015年的50多小时降低到15小时左右,综合电压合格率从94.96%提升到99.7%,户均配电容量从1.67千伏安提高到2.7千伏安。农村电气化率18%左右,比2012年提高7个百分点;空调保有量是2012年的2倍以上。2018年清洁能源占农村能源消费总量的21.8%,比2012年提高8.6个百分点,秸秆和薪柴使用量减少了52.5%。农田机井全部通上了电,农业灌溉成本每年节省100多亿元。 “光伏扶贫工程收益稳定、见效较快,直接带动脱贫作用明显。” 章建华介绍说,全国累计建成263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惠及近6万个贫困村、415万贫困户,每年可产生发电收益约180亿元,相应安置公益岗位125万个。“光伏+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农光互补、畜光互补等新模式广泛推广,增加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收入。 能源开发建设也为贫困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发挥了重要的脱贫带动作用。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贫困地区累计开工建设大型水电站31座、6478万千瓦,现代化煤矿39处、年生产能力1.6亿吨,清洁高效煤电超过7000万千瓦,合计增加就业岗位超过10万个。 此外,中央能源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定点帮扶87个贫困县,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60.4亿元,帮助建设扶贫产业项目、扶贫车间约11500个,增加贫困村、贫困户收入15.2亿元;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19.5亿元,帮助解决贫困群众就业超过11.6万人。
10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钱文挥在第259场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2015年以来,农发行累计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投放扶贫贷款超过4500亿元,8月末余额近2800亿元,增速是全行扶贫贷款的2.3倍。 钱文挥介绍,今年以来,农发行累计向52个未摘帽县投放扶贫贷款165.9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逾100亿元,有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当地脱贫攻坚的进程。 农发行始终把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作为脱贫攻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们连续三年召开全系统支持深度贫困地区的工作推进会,先后分四批研究制定了数十条差异化政策,进一步推动政策、资金、资源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县倾斜。”钱文挥介绍称。 他表示,在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面,农发行实施的差异化政策包括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降低深度贫困地区的企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对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龙头企业择优发放信用贷款,推动建立扶贫贷款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适当下放深度贫困地区企业评级、授信和用信的审批权限,简化、优化办贷流程,完善扶贫贷款办贷的绿色通道。 此外,农发行还对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尚未摘帽的贫困县,扶贫贷款实行“整体优惠+首年再优惠”的组合优惠政策,明确扶贫贷款“首年优惠100BP”、未摘帽贫困县贷款“首年优惠120BP”; 对扶贫贷款客户减免五大类46项服务收费;提高风险容忍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深度贫困地区扶贫贷款不良率提高至3.5%以内;强化资源保障力度等。 农发行坚持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业务发展全局。钱文挥介绍,截至8月末,农发行全行累计投放扶贫贷款逾2.5万亿元,余额超1.5万亿元,投放额和余额均居金融同业首位,连续四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连续三年在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中位列第一梯队。
“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是我们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也是‘硬骨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钱文挥10日在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截至8月末,农发行累计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投放扶贫贷款余额近2800亿元,增速是全行扶贫贷款的2.3倍。 在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金融机构也将深度贫困地区、未摘帽县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农发行在原有差异化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再度推出21条特惠政策;中国农业银行在未摘帽县的贷款增速也显著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特惠政策助力脱贫攻坚 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实施差异化支持方面,钱文挥表示,农发行先后分4批研究制定数十条差异化政策,放宽贷款准入标准,优化贷款担保政策,建立绿色办贷通道,进一步实施优惠利率,减费让利深度贫困地区,提高风险容忍度,强化资源保障力度,不断推动政策、资金、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和未摘帽贫困县倾斜。 “今年以来,农发行累计向52个未摘帽县投放扶贫贷款165.95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逾100亿元,有力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当地脱贫攻坚的进程。”钱文挥表示。 钱文挥还介绍称,在原有差异化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农发行再度推出21条特惠政策,重点支持未摘帽县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在疫情防控、“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领域,给予利率、期限等特惠。 此外,为破解产业扶贫信贷投入瓶颈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农发行会同山西省吕梁市委市政府试点建立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即“吕梁模式”。截至2020年8月末,农发行在14个省份建立29支“吕梁模式”风险补偿基金,到位金额15.79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234家,带动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6万余人,累计投放扶贫贷款91.99亿元。 渠道扶贫提升服务效率 农行行长张青松昨日介绍称,农行把支持未摘帽县脱贫攻坚作为今年金融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8月末,该行在未摘帽县的贷款比年初新增162亿元,余额732亿元,增速为28.3%,显著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自去年以来,农行累计为“三区三州”和4个农行定点扶贫县引进招商项目26个,落地投资金额近15亿元。 据介绍,凉山州属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也是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广的地区之一。客户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和半文盲占比大,不会签字的现象十分普遍。而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大量政策、项目、资金不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贫困地区客户的金融需求不断增加。 为解决签字难的问题,农行总行和四川省分行集中力量研发攻关,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即成功研发上线电子指纹签名功能,客户签字时间由每笔2分钟缩短为20秒,业务流程大幅缩短,客户体验明显增强。截至8月末,农行已经实现电子指纹签字功能在“三州”地区全部营业网点与柜面高频业务的“两个全覆盖”,日均办理电子指纹业务近400笔。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农行保持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经营。张青松介绍称,截至6月末,农行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各项贷款不良率为0.8%,低于全行贷款不良率,全行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1.4%,也低于全行贷款不良率,实现了履行服务脱贫攻坚社会责任与自身可持续经营的有机结合。 当好防御风险的稳定器 “价格全球联动、供求变化、自然灾害冲击以及农业生产周期等因素,造成了农产品价格有时波动比较大,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户抵抗这类风险的能力比较弱,收入也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变化。”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 为了避免价贱伤农,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户稳定收入、保障生活,兴业银行通过集团旗下的期货子公司——兴业期货,开展了“保险+期货”业务,为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上保险”。 据了解,兴业期货与太平洋保险湖北分公司达成合作,由兴业期货全额出资,免费为贫困县湖北省麻城市、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两家农业合作社赠送5000吨鸡蛋投保价格险,保险金额逾3315万元。受疫情影响,鸡蛋价格下跌,农业合作社获得了32.86万元赔付,缓解了疫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惠及农业合作社雇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34名。 陶以平介绍称,目前,兴业期货为湖北、吉林、安徽、陕西、云南的6个国家级贫困县3618户农民、18个家庭农场或农业合作社共投保了1.5亿元产品价格险,险种覆盖鸡蛋、白糖、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农产品。
日前,记者从天津市金融局获悉,今年以来,该局会同国开行天津市分行、农发行天津市分行积极加强与受援地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保障作用,截至今年上半年,两家政策性银行合计发放扶贫贷款约12亿元。 国开行天津市分行通过支持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药材、养殖业、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扶贫项目覆盖甘肃、河北等贫困地区。其中,该行支持的红日药业生产的血必净产品,带动了药材原产地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时,该行于6月赴于田县开展调研,与当地深度贫困村艾斯尼提木村开展结对帮扶,签署了帮扶协议。 农发行天津市分行通过“以购代捐”“以买带帮”等方式,引导全行和有关企业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670万斤,消费金额913万元。其中,支持河北省企业从贫困人口手中收购粮食29万斤,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12.5万元,对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