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4日称,未来五年,我国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新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约1万公里。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加快三大区域的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整体推进三大区域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会议要求梳理明确未来三年开工项目,建设总规模约6000公里,到2025年基本形成区域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骨架网络,形成城市群1-2小时交通圈和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群、都市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条件成熟、需求迫切。加快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是推动实现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补齐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短板的必然举措。(安蓓、戴小河)
17日10时30分,京雄城际铁路最后一组500米长钢轨从T11运输车前端送出,平稳落在无砟道床上,精调后,轨道误差不超过0.5毫米,这标志着我国智能高铁“新标杆”——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轨道贯通。 京雄城际铁路自北京西站引出,经过既有京九铁路至李营站,接入92.03公里的新建线路,向南抵达雄安新区。全程设北京大兴、大兴机场、固安东、霸州北、雄安五座车站。 “京雄城际铁路分两段建设运营,其中李营至大兴机场段设计时速250公里,已于2019年9月开通运营,大兴机场至雄安段设计时速350公里,预计2020年底开通运营。”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京南工程项目管理部副主任邓寅杰说。 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智能高铁的“新标杆”,京雄城际铁路有不少亮点。 勘测阶段,设计师们运用激光雷达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通过三维协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没有开工之前,设计人员已经用数字模拟出了整条铁路,每个点都能与现实吻合。 铺轨用的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采用了智能化生产线。“浇筑前,机器人用小刷子清扫模具的每个角落,走出车间前还要经过3D智能扫描。”中铁十九局副总经理赵琦说,每块轨道板中嵌入特制卡片,可实现质量追溯。 人脸、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都可作为电子票“刷”进站。“从城际铁路出站后,100米之内能换登机牌。”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京雄城际项目站场专业负责人朱红锋说,未来,高铁换乘会像坐公交一样方便。 京雄城际开通运营后,从北京到雄安只需1小时左右。京津冀区域路网布局进一步完善,有助于雄安新区加快产业聚集。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高铁里程已达3.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受访专家认为,我国已初步构建智能高铁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将为世界铁路发展进一步贡献“中国方案”。
3年内,启动近5000亿元总投资——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要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将大幅提速! 如此重磅消息之下,有哪些A股小伙伴可以趁机“上轨”呢? 日前,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根据批复,发改委明确提出,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详情请扫二维码↓
据发展改革委8月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批复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按照规划,近期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城际铁路网络。其中,2022年前启动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广清城际北延线等6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东站改造工程等3个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里程337公里;待相关建设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塘厦至龙岗、常平至龙华等7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站改造工程等2个枢纽工程实施,规划建设里程438公里。 全文 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的批复(发改基础〔2020〕1238号)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你委《关于报送(送审稿)的请示》(粤发改交通〔2019〕185号)等文件均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交通供给质量,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意在粤港澳大湾区有序实施一批城际铁路项目。 二、规划方案 (一)规划目标。 按照科学布局、统筹衔接、创新发展、支撑引领的原则,在继续实施并优化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近期到202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4700公里,全面覆盖大湾区中心城市、节点城市和广州、深圳等重点都市圈;远期到2035年,大湾区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5700公里,覆盖100%县级以上城市。 (二)近期建设安排。 规划建设13个城际铁路和5个枢纽工程项目,总里程约775公里(见附件1),形成主轴强化、区域覆盖、枢纽衔接的城际铁路网络。其中,2022年前启动深圳机场至大亚湾城际深圳机场至坪山段、广清城际北延线等6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东站改造工程等3个枢纽工程建设,规划建设里程337公里;待相关建设条件落实后,有序推进塘厦至龙岗、常平至龙华等7个城际铁路项目和广州站改造工程等2个枢纽工程实施,规划建设里程438公里。 (三)重点枢纽布局和衔接方案。 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与高铁、干线铁路通过枢纽换乘实现互联互通,与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在枢纽场站换乘衔接。广州枢纽主要场站间通过城际铁路环线和城市轨道交通连通,其余枢纽内各场站间通过城市轨道交通等方式实现连通。 1. 客运枢纽总体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内层次分明、分工合理、衔接高效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促进对外交通、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便捷衔接换乘。广州枢纽布局以广州、广州东、广州南、佛山西、广州白云(棠溪)站为主,广州北、南沙、新塘站为辅的“五主三辅”枢纽。深圳枢纽布局以深圳北、西丽、深圳站为主,深圳东、福田、深圳机场、深圳坪山站为辅的“三主四辅”枢纽。珠西地区布局以江门、珠海鹤洲、中山北站为主,珠海、中山、蓬江、横琴站为辅的“三主四辅”枢纽。此外,规划布局鱼珠、东莞西、惠州、肇庆东、珠三角新机场站等枢纽场站。 2. 重点枢纽衔接方案。按照城际铁路引入中心城区、干线铁路便捷衔接的思路,结合重点枢纽相关主辅枢纽场站的功能定位和能力,确定重点枢纽场站线路衔接方案(见附件2)。其中,珠海鹤洲站、肇庆东站衔接近期实施的珠海至肇庆高铁,珠三角机场站衔接近期实施的南宁至玉林铁路至广湛铁路连接线。 3. 与港澳口岸衔接方案。深圳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近期通过既有京九铁路、广深港高铁实现互联互通。珠海市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在珠海站、横琴站实现高铁、城际铁路与澳门轻轨衔接,做好各口岸与城际铁路站点之间的连接规划,支持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连接通道与广珠城际铁路在珠海站内连接,促进澳门融入国家铁路网络。 三、项目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 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741亿元,资本金比例50%、计2371亿元,由广东省和项目沿线地方使用财政资金等出资,并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资本金以外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由广东省会同有关方面负责组织规划实施,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把握项目建设时序。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效益优先,严格按照规划批复要求落实项目资金,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需要和客流需求,稳妥把握项目建设节奏,具备条件后方可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投融资改革,涉及财政出资的应分年度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规范开展社会资本合作,加强企业出资能力审核,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站场综合开发,盘活资产资源,将获得的收益优先用于铁路建设运营。 (二)做深做细项目建设方案。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协商工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根据城际铁路功能定位,加强客流预测,科学确定线路方案、主要建设标准。加大装备技术、控制系统等自主研发力度和应用。涉及环境敏感地区的建设项目,要优化线路走向,并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报主管部门批准。涉及与干线铁路衔接的枢纽工程项目,要加强与铁路企业沟通衔接,尽早稳定建设方案,形成一致后推进实施。 (三)从严控制工程造价。集约利用土地、空间资源,统筹考虑工程建设需要、城市规划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优化线路敷设方式,从严控制工程造价,有效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切实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四)加强交通一体化衔接。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做好与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干线铁路、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规划对接,加强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积极培育客流,促进各种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同步建设城市配套设施,实现无缝衔接、零距离换乘。结合枢纽建设,形成“站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 (五)强化质量安全稳定各项措施。落实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各项要求,严把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加强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做好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落实好属地政府主体责任,依法依规、主动作为,加强沟通、扎实做好群众工作。 (六)积极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服务至上、方便乘客的理念,以公交化运营、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为目标,努力探索多元化、有序竞争的运营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原则,支持铁路企业通过委托运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城际铁路运营。积极支持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城际铁路运营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成效,适时推广实施。 (七)对列入本规划的近期建设项目,由广东省会同有关方面按照现行权限审批(核准),批复文件及时抄送我委。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监测,适时向我委报告规划实施进展情况。 附件: 1.近期建设项目表 2.重点枢纽场站线路衔接方案 3.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