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山西省开发区第二期“三个一批”活动如期举行,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赛生物”)作为引进企业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下称“山西综改区”)签署《合作协议》。 针对本次合作,山西综改区设立专门的平台公司“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合成生物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下称“合成生物产业园”),预计产业园包括基础设施与上下游产业链总投入达千亿元。 签约仪式上,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接受了记者在内的媒体小范围专访。刘修才表示,该项目为“合成生物学史上最大的项目”。 合计80亿元出资 10月11日,凯赛生物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或子公司拟出资40.1亿元,与山西综改区管委会共同成立项目公司。后者拟以协调的国有主体、政府产业基金等主体合计出资39.9亿元。该项目可能涉及成立一个或多个控股子公司,作为该产业园核心项目的投资主体,凯赛生物在每个项目公司中持有不低于50.125%的股权。 据介绍,凯赛生物成立于2000年,是国际领先的集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技术为一体的研发创新企业,在英美等国尚在理论研究阶段时,率先实现了生物合成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凯赛生物的核心产品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在全球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生物基戊二胺”可实现替代进口“己二腈”合成的“己二胺”,打破国外石油法技术对高档尼龙80多年的垄断。2020年8月12日,凯赛生物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合成生物第一股。 一位不愿具名的生物医药人士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凯赛生物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只要把握住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他也提醒,该类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风险也多,公司需要谨慎对待。 签约前夕,参与投资凯赛生物的受邀投资机构代表也对记者提到凯赛生物以可再生物质为原料合成材料,对传统石油、煤等原料合成材料的传统技术带来的冲击,以及它的环保性与可持续发展性,并且反复强调这一技术是革命性的技术,是在为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凯赛生物方面介绍,也正是出于同样的认知,山西潞安集团于2015年底,通过旗下泰瑞投资斥资8.3亿元对凯赛生物进行增资,合计获得逾20%的股权,成为彼时凯赛生物第二大股东。自此,凯赛生物与山西结下了不解之缘,凯赛生物的技术创新性和全球领先性正是处在经济高质量转型关键时期的山西所需要的。 为什么是山西省? 据悉,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凯赛生物项目的引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除了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园”之外,还在配套设施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并提供了极为友好的营商环境,可以说是“诚意满满”。 在面对记者提出的“相较其他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为什么最终选择山西建设生产基地”的问题时,刘修才笑称自己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与山西早在2015年就结下了深刻的缘分,对彼此有深入的了解,山西省委省政府也给予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合作是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 刘修才表示,他对凯赛生物在山西的项目充满信心,“将与山西各级政府一道,在山西综改区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园区’”。 山西综改区方面介绍,本次签约开工的“合成生物产业园”约占地11.43平方公里,其中一期用地约6.61平方公里。包含凯赛生物一期项目在内的产业园区一期投资约736亿元,合计总投资规模将近千亿元。全部建成投产之后,产值预计将达千亿元以上,作为主要原材料将消耗山西本地化工产品近100亿元。 合成生物产业园的核心区域将交由凯赛生物建设智慧工厂,并会引进产业链下游的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链集群,实现规模效应,努力在转型发展上趟出一条新路来。同时还将建立山西合成生物研究院,以确保产业园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长期保持,并实现核心技术的可持续升级迭代。
8月中旬上市的凯赛生物上市第4天即破发,且“跌跌不休”。有人说,凯赛生物的发行价太高了。也有人觉得机会来了,开始研究公司,但连呼看了两遍《招股说明书》都没看懂。凯赛生物的破发,或是因为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对公司有不同的理解。 今年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人类对石油及其衍生品的依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人类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会停止,如果能用玉米、木薯、秸秆等生物质造出汽车、衣服、电器等需要的高端材料,并且成本和性能优于石油衍生化学品,这个矛盾可有效缓解。凯赛生物就是做这样事情的公司,并是全球领跑者。 “用玉米做羊绒衫” 说凯赛生物,不得不提创始人刘修才博士。 1990年代,刘修才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完博士后研究之后,被高薪聘请到山度士药物研究所,负责一个新药设计部门的工作。1995年,受国家感召回国的刘修才再受科技部的邀请,负责维生素C的科技攻关项目。短短一年内,他的团队将生物法维生素C的规模化生产成本从6美元/公斤降到不到3美元/公斤。随后,全球的维生素C生产迅速集中到中国并一直持续到现在。项目的成功使刘修才看到了生物制造的潜力和前景。1997年,他下定决心创立凯赛生物,开启自己的生物制造强国梦。 凯赛生物成立后的两三年时间,刘修才带领研发团队解决了长链二元酸的纯化问题,使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的生产成本较化学法大幅下降,此后,凯赛生物在该领域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0%。2019年,凯赛生物生产5.3万吨长链二元酸,净利4.8亿元,净利率超过30%。这样的净利率是化学品不可想像的。凯赛生物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一家规模化生物制造企业、第一家实现大幅盈利的生物制造企业。相对应的是,美国在奥巴马时代倡导生物制造,10多家上市公司投入巨资进行生物材料的研发,但都血本无归。 2006年,凯赛生物开始以玉米为原料研发戊二胺单体及生物基聚酰胺聚合物,2014年完成千吨级中试,2016年完成5000吨级生产线生产,2018年,在新疆乌苏建设的10万吨级生产线试生产成功。至此,凯赛生物完成了第二个生物制造产品的研发。高温生物基聚酰胺聚合生产线的投资只有化学法高温尼龙二步聚合法的1/5以下,生产成本即使在目前石油价格极低的情况下也有优势。 新材料推广遇阻力 长链二元酸是单体,并且有同类化学品,销售上没有障碍,但在生物基聚酰胺研发成功后,凯赛生物在销售环节上需要克服市场准入问题。当某知名手机制造商听说凯赛生物研发成功生物基聚酰胺后,主动找上门,试用生物基聚酰胺制造手机内框架。这给了凯赛生物启示,寻找与终端产品国际巨头合作。 2015年,凯赛生物与科思创合作,将戊二胺用于制造汽车最外层清漆,用戊二胺为原料制造的清漆涂层可以更薄、更耐刮。并与其他汽车厂商合作将生物基聚酰胺用于制造汽车轮胎帘子布等。与西门子合作,成立专门研发小组将生物基聚酰胺用于电气领域。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顶尖运动品牌合作,将生物基聚酰胺用于制造运动服装。 服装是凯赛生物最早开拓的市场。从工艺上来说,生物基聚酰胺纺成丝,织成布,染整后做成面料。凯赛生物开始向纺丝厂推销时,没人愿意试用,在与服装巨头合作后,纺丝厂愿意使用了,但又碰到了技术问题。于是,凯赛生物从国际大公司引进团队骨干研究新产品纺丝、印染等工艺,仅纺丝工艺就请了能请到的纺织专家共同研究了六七年,成立了印整实验室,针对各种染料和使用条件开发工艺,解决了很多纺织、印染行业常识性的问题,并帮助下游纺织、印染调整工艺参数,使之用生物基聚酰胺纺丝、染整与使用“尼龙66”无异。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说,“搞新材料,你不去研究这些,别人不会帮你去研究”。今年,凯赛生物的这方面付出将迎来收获,与国家体育总局和国际顶尖运动品牌合作将有可能正式启动。 基于生物基聚酰胺做成塑料件后,耐磨、抗蠕变、免喷涂,以及强度高、隔热性好。目前,凯赛生物还在拓展生物基聚酰胺在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及日用消费品上的应用。 技术团队打造成型 在解决下游需求后,产能的扩张将带来利润的增长。 凯赛生物《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在建或拟实施多个产能扩建项目,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产品线及产能均会明显扩张,公司全部产品产能将达到7.5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10万吨通用型聚酰胺、2万吨高性能长链聚酰胺。生物制造用专业术语来说,即是以合成生物学的方式生产产品,正日益受到重视。 生物材料应用的大时代就要到来,小树成林在望。全球领跑者——凯赛生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研发团队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了百人,建设了从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化工到生物高分子材料聚合与改性的四大核心技术平台,建立了一支拥有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团队。目前公司已拥有众多生物制造领域专利和非专利技术。刘修才说,凯赛生物目前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对已研发的两个生物基材料进行应用研究,创造新的应用,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研发新的生物基材料。他认为,有了两个生物基材料的研发成功,未来还能研发出新的生物基材料。 展望未来,刘修才有着科学家惯有的严谨。他说,凯赛生物从事的是全球都需要的绿色制造,主流行业迟早会出来,他们的成功只是个例证,目前看是做到了技术领先,做到了第一家赚钱,但竞争者肯定会出现,凯赛生物要做到少犯错误,技术保持领先。
长链二元酸是指含有10个或以上碳原子的直碳链芳香族饱和二元羧酸,这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这么生硬地说大家似乎仍无法理解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简单来说,这就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可以用来合成香料、药品、特种尼龙、聚酰胺热熔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特殊化学品。这种新兴的生物材料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国外主要以化学生产法为主。 随着国内汽车、电子、通信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于长链二元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早年没能掌握规模化的生产技术,我国的这一行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只能依赖进口。直到凯赛生物(行情688065,诊股)的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实现产业化。 1、连续三年营收超10亿,公司领域内全球领先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6,269万元、175,711万元和191,61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3,272万元、46,629万元和47,888万元。资料显示,2017-2019年度,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重分别为99.62%、99.70%和99.56%,占比较高。公司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预计2020年上半营业收入为81,300万元至88,377万元 ,同比下降约22.42%至下降15.67%;预计实现净利润22,399万元至24,813万元 ,同比下降约8.57%至上升1.28%。 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在领域内,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 2、科学家看准行业缺口转型企业家,曾帮助两位诺贝尔获奖者 凯赛生物的创始人刘修才,原本是一名科学家,但看到了国家对这个行业的急需,义无反顾地转型为企业家,带领凯赛生物突破困境,创下一个又一个纪录。 刘修才在恢复高考那年,从老家安徽滁州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当时的校长是郭沫若,还有华罗庚任数学系主任,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在全国都是领先地位的。读本科期间,他听从化学系主任卢嘉锡的教诲,勤奋用功,努力拿诺贝尔奖。在杨振宁、李振道的成功后,刘修才也成为了赴美圆梦的学子中的一个。 刘修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他所在的实验室与瑞士的研究所有着合作,当时这个研究所先后产生了两个诺贝尔奖得主,而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两位获奖者的实验样品都是由刘修才制作的。渐渐地,在学习过程中,刘修才不再以获得诺贝尔为目标,他把目光放得更远,他想要对一个行业产生影响,让这一个行业可以造福人类。 3、放弃美国十大药企职位回国,投入实验室个人出资实现生物科技强国 后来刘修才又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做完了博士后研究后,进入了美国十大药业企业之一的山度士公司,并且迅速升职。 1993年刘修才应邀参与全国政协在纽约召开的侨领会议,作为这场会议最年轻的参会者,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祖国对于人才、对技术的渴望,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在美国待遇优渥的工作,回到了国内,发展起自己的事业。 回国后的刘修才并没有接受政府部门给他安排的领导岗位,而是选择低调地进入实验室,开始他的实验和创业。“维生素C”项目的成功让他看到了生物化工的发展潜力,在1997年,他个人出资创立了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开启了他的生物科技强国之路。 公司成立初期,刘修才几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带领着团队一遍遍实验,一遍遍完善,最终公司走上了正轨,开始了稳步快速发展。在携手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成功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后,凯赛生物已经有了完整的产业链,再加上良好的市场营销策略,现在已经是世界上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最大的供应商,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4、生物制造产业规模巨大,国产代替进口空间广阔令人期待 生物产业作为如今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生物制造是革命式的生产方式,通过加工和转化,为社会提供了无数工业产品,同时由于制造过程较为绿色,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生物制造产品平均节能减排30%-50%,未来潜力将达到50%-70%。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生物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凯赛生物的主营业务占比较重,在领域内,全球市场预计将在今年达到437.7亿美元,但国内目前的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量仍维持在近80-100万吨水平。 凯赛生物在领域内可以说为国产代替进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公司在本次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本次大部分募集资金将用于主营业务的相关投资项目,意在扩大主营业务的规模。在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的同时,凯赛生物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将不断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凯赛生物的产能利用率也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下游的应用市场也在不断扩张,公司的发展情况让人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