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胡璐)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兼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张永利24日说,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异常偏多,植物生长茂盛。冬季地表细小可燃物和林下可燃物载量明显增加,森林易燃性和着火烈度有所提升。从火灾发生规律看,每年12月到来年2月,是森林草原火灾的多发时段。张永利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召开的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说,今年冬季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中东部、华南大部、西南东部;高火险时段主要集中在元旦、春节两个假期。春节是重中之重;火灾类型主要是森林火灾,发生草原火灾的概率相对较低。针对今冬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张永利说,国家森防办会同应急、林草、公安、气象等部门,定期会商火险形势,结合气候物候、植被分布、可燃物载量等要素条件,每周向全国发布预警信息,高火险时段加密研判、滚动研判、随时预警。同时强化源头管控,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责有人担,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了打击违法用火专项行动、重大火险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等工作。他表示,根据今年冬防形势的特点,强化了重点区域的针对性指导,并部署分区分类制定扑救预案和跨区增援方案。此外,他强调,始终把扑火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牢牢守住不发生人员伤亡,特别是群死群伤的安全底线。“我们将把安全扑救作为组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行动的最高准则,全程盯紧,严格抓好。”张永利说。在发布会上,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防火司司长周鸿升说,森林火灾90%以上是人为火,森林草原防火,人民群众是主角。只要每一个公民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管好手里的火种,就是为森林防火工作作贡献。(完)
王思超 摄 王思超 摄 王思超 摄 王思超 摄 王思超 摄 陶拴科 摄 陶拴科 摄 十月下旬,新疆那拉提大草原进入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秋色缤纷的草原河谷层林尽染、色彩迷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爬上空中草原,成群的牛羊点缀在草原上,处处都透着秋的恬静与悠然,让人赏心悦目。绿而挺拔的雪岭云杉巍峨壮观,蓝天、白雪、云杉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39处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名单,吉林省万宝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榜上有名,标志着吉林省首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正式启动。 草原自然公园是指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以生态保护和草原科学利用示范为主要目的,兼具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区域。为全面加强草原保护,创新草原利用方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积极推动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工作,将资源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区域生态地位重要,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优美,以及草原民族民俗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草原纳入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 万宝山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原名为万宝山牧场,位于白城市镇赉县建平乡万宝山村,是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交融汇聚之地,毗邻莫莫格、哈尔琸、镇赉环城国家湿地公园。公园规划面积为1180公顷,草地面积占公园总面积9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90%以上,保留原生态草原的自然景观,生物物种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草原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主要以羊草为主,少量紫花苜蓿、燕麦草等。公园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尤其以白鹤、丹顶鹤、灰鹤等鹤类为代表。
草原自然公园具有较为典型的草原生态系统特征,以生态保护和草原科学利用示范为主要目的,有较高的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价值,兼具生态旅游、科研监测、宣教展示功能的特定区域。 2020年3月起,国家林草局启动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创建工作,从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重点草原省区中选取试点,最终确定了首批39个区域生态地位重要、代表性强、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其中,蒙草生态参与修复的呼和浩特敕勒川草原、阿拉善贺兰草原、乌拉盖草原均入选。此次建设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总面积达14.7万公顷,涉及11个省区,涵盖草甸草原、高寒草原等类型。 2012年,经过各级政府、研究机构、蒙草集团等多方的努力,制定出“尊重自然规律,模仿天然草原,人工干预以先锋植物为基底,后期靠自然恢复”的方案,应用科学配比的乡土植物品种、配合科学的建植和管理技术进行生态修复。 蒙草生态表示,在公司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指导下,结合前期实地调研结果,科研团队在保留已有原生植物的基础上,以适宜典型性草原生长的禾本科和豆科为基础,选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品种和乡土植物种,配合适宜本地区生长的宿根地被,采用人工撒播和机械喷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牧草播种,并配合草原封育、草原松耙、草原灌溉等手段进行修复治理,最大限度地再现原生典型草原生态情景。(见习记者/马宇薇)
作为一家科技型环保企业,蒙草生态坚持“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集成生态数据云平台,依托多年的乡土特色草种“育繁推”一体化体系以及种质资源储备,保障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平衡,实现了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齐头并进。 科技创新再发力 助力草原经济呈现新气象 8月3日,中央电视台《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播出《内蒙古:科技助力草长牛肥》一期,介绍了内蒙古牧民如何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就能查看牛群状况,如何在种子数据库的助力下修复草场。报道全方位展示了科技为牧民们带来的便利,展示了依托科技手段,草原经济呈现出的繁荣景象。 而这份便利背后的秘密,便是肉牛产业智慧服务平台。该平台是由内蒙古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数据公司”)建设,乌拉盖管理区引入使用,极大地满足了乌拉盖草原牲畜养殖现状和农牧业生产实际需求。 在乌拉盖草原上土生土长的王金强放牧已经16年了,最近两年,得益于乌拉盖管理区引入的肉牛产业智慧服务平台,他的放牧生活轻松了不少。从以往在一万多亩的草场上风吹日晒地追着牛羊跑,到现在足不出户,在家就能通过手机中的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远程放牧。科技的助力,不仅让许许多多像王金强这样的牧民实现了放牧的便利,也让草场修复变成现实,更让“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好画面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中钢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胡麒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蒙草生命共同体大数据有限公司通过大数据技术,将乌拉盖草原生态系统的监测变得智能化、数字化,把生态数据变成了生态修复的重要生产要素。这种模式在不同地区的生态保护项目中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同时,这样的智慧平台对于生态保护产业和草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推广价值。” “大数据”项目再中标 推动牧区现代化发展 据呼伦贝尔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8月9日消息,新巴尔虎右旗(以下简称“新右旗”)草原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招标公示期结束,大数据公司以724.88万元投标报价成功中标。蒙草生态表示,该项目将服务于新右旗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现代化试点“大数据+草原生态畜牧业”新模式的建设。建设中的新右旗草原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平台(供图:马宇薇) 蒙草生态执行总裁兼大数据公司负责人高俊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对于该项目的建设,一方面我们会让大数据科研人员通过对新右旗地区生态本底数据的采集、检化验和数据化处理,形成新右旗生态资源数据库;另一方面,我们将以生态资源管理、现代化畜牧业发展为出发点,搭建数字草原、智慧牧业综合平台。” 今年,按照《新巴尔虎右旗牧区现代化试点建设2020年工作要点》要求,新右旗牧区现代化建设将通过打造“两种模式”、推动“五个升级”,持续探索“三生”和草原文化传承协同发展新路径。 该项目负责人王保林告诉记者:“大数据平台将建立新右旗草原返青、草地长势、盖度、产量等指标动态监测体系,动态分析草原生态变化趋势,为全旗草原生态保护治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将以牧户为单位,动态监测草畜平衡状态,评价其草场的利用强度,真正做到‘以草定畜’。” 胡麒牧向记者谈道:“生态环境保护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当下的一个大趋势。目前多地政府也在通过新基建项目来建立完善相关的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环保类企业如果能积极参与到相关大数据平台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深度嵌入数字化的环保产业链中,而且更容易抓住市场机遇,带动企业发展。” 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驱动下,大数据公司此次建设的大数据平台将引进智能称重、饮水、监控设备,对家畜进行逐一排查和监测。有了这个平台,牧民通过手机端“智慧牧场”应用系统,便可远程察看和操作一键饮水、防疫记录、环控分析、牧场监测等牧活,坐在家里通过手机视频就能实现牲畜“点名”、完成牲畜每日“线上打卡签到”等流程。 “作为一家民营生态企业,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思考企业该如何发展,更要有坚定的生态信念。依托草原生态畜牧业大数据平台,新右旗将转变粗放的草牧业发展方式,用大数据推进草原的保护性利用,打造乡村振兴的草原‘大生态’现代化样本,让现代化牧区持续推进。”高俊刚如是说。
8月4日,航拍张家口草原天路沽源段景色。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的草原天路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壮美景色为一体的旅游爱好者心目中的自驾游胜地。中新社记者 张帆 摄 随着2019年8月初,草原天路沽源段的全线通车,草原天路总长已达323.9公里,其中沽源段全长116公里。草原天路沽源段的通车,形成了贯穿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旅游公路,不但改善了区域交通状况,还为沿途村庄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中新社记者 张帆 摄 8月4日,张家口草原天路沽源段景色。中新社记者 张帆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