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7月31日发布《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简要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4.77,与2017年相比稍有提升。但从人口统计特征看,不同群体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存在较大差异。 此次是央行第二次全面开展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在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随机抽取600名金融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共抽取18600个样本。调查从消费者态度、行为、知识和技能等多角度综合定性分析我国消费者的金融素养情况。 从消费者行为看,整体上消费者在金融行为上有待加强,在阅读合同条款、为小孩上学储蓄、使用ATM时的密码保护行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在家庭开支的规划和执行、对账单的理解、信用卡还款方面的行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应对意外开支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从消费者金融技能看,整体上消费者在理解金融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产品风险和收益、假币处理方面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在辨别非法投资产品和渠道、比较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掌握;而在冠字号码功能、银行卡使用方面还需要加强,对新版人民币防伪特征的掌握水平需要提高。 从人口结构看,2017年和2019年两次调查结果均发现,部分人口统计特征与消费者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在金融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与高学历、高收入群体差距很大;拥有就业与非就业群体之间的金融素养存在较大差异;城镇与乡村常住居民之间仍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