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这是艾芬女士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 但谁成想,她的一只眼睛很有可能无法去寻找光明! 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事件,将爱尔眼科推上了风口浪尖! 而爱尔眼科1月4日对艾芬右眼事件的回复,更是推动了舆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爱尔眼科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希望与艾芬一起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鉴定和检查,给出更客观公正的答复。 爱尔眼科是一家上市公司,对于爱尔眼科的回复,市场显然是不予认可的。作为阳历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月4日,爱尔眼科开盘就呈下跌之势,最大跌幅超过9%,跌去了超过百亿元的市值。 是艾芬的影响力太大吗?这是肯定的。但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 其实,即便不是艾芬,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患者,遇到这种“医疗之后事故”,爱尔眼科也是应该认真对待、谨慎对待的。 但是,从事情发生以来,爱尔眼科所持言论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高高在上”。 比如,爱尔眼科在1月2日的通告中称:“集团对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关心和同情,愿意为艾芬女士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这种表述,好像爱尔只是一个同情者,而不是一个涉事者、参与者。这种定位,并不妥当。 而在1月4日,爱尔眼科又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即便有数据证据支撑,可这种结论依然让人狐疑。更何况,艾芬对此也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 其实,没有百分之百完美的手术,眼科手术出现医疗事故是可以接受的,医疗纠纷也不少见。根据报道,在2012年,爱尔眼科高层就表示过,当时“近两年的医疗纠纷事故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内,但医疗风险仍不可避免。” 时过境迁,医疗纠纷事故率应该更低。退一万步说,艾芬可以成为那个更低的事故率中的一员。但是,医疗机构的态度很重要。 艾芬,应该也不想成为医疗纠纷事件中的主角,正如她所言:“我是个医生,从没想过当医闹。我只是希望能够以亲身经历来曝光爱尔医院在诊疗过程之中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希望我的眼睛以后还能正常地从事医疗工作。” 只是,艾芬女士的眼睛与爱尔有没有关系应该由谁来认定,这才是主要问题。还有,爱尔眼科的态度,本不应该这样。 目前看,二者的分歧依然不小。未来结果,很难预料。那么,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很有可能如此。 首先,2020年上半年,爱尔眼科业绩受疫情影响较大。 疫情的影响,让爱尔眼科业绩下降不少。 根据爱尔眼科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由于疫情对其主营业务的冲击,导致爱尔门诊量264.11万人次,同比减少16.53%;手术量23.63万例,同比减少21.13%;实现营业收入416,396.21万元,同比下降12.32%;实现营业利润91,993.70万元,同比下降11.07%;实现净利润70,498.90万元,同比下降3.5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67,613.04万元,同比下降2.7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57,901.01万元,同比下降16.69%。 爱尔眼科,急需业绩恢复。 第二,2020年第三季度,爱尔眼科业绩有显著提升。 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期与上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增加47.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62.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加85.49%。 而在2020年上半年业绩减退的情况下,三季度的业绩直接推动了1-9月业绩的增长。 这种态势,很不错。 第三,艾芬事件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医疗机构的口碑形象,很重要。 在业绩向好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妥当解决艾芬右眼近乎失明的问题,那么一个不太好的形象会对爱尔眼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资本市场的表现,已经很说明问题。 艾芬事件涉及的白内障手术业务,在爱尔眼科业务总板块中所占比例,从2019年年报看,该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7.62%;但白内障业务毛利率目前不是很高,由2019年年报中的40.10%,降低到2020半年报中的31.06%,在各业务中已经处于后几位。 不能妥当处理这次事件,或者拖得很久的话,那直接影响到白内障业务的可能性很大。至于对其他业务的影响,尚有待观察。 从以上三点看,艾芬事件会让爱尔眼科前途黯淡吗?至少,业绩正在恢复期的爱尔眼科,其恢复之路很可能戛然而止。 不过,还是希望这件事情有一个较为妥当的结果。希望,艾芬女士无恙!
国瓷材料公告,公司之全资子公司深圳爱尔创科技有限公司拟引入深圳高瓴醇盈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和松柏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两个战略投资者,并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各方拟通过以不超过5亿元增资深圳爱尔创科技、不超过2亿元受让国瓷材料持有深圳爱尔创科技股权的方式对深圳爱尔创科技进行投资。其中,松柏投资通过其关联方和高瓴资本将分别按照增资额和股权转让款的50%进行投资。本次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深圳爱尔创科技的综合实力,有利于促进公司加快牙科领域的发展。
8月26日,爱尔眼科盘中股价涨幅一度超过14%,最高触及53.06元/股,复权价创下历史新高,半年报体现出公司良好发展趋势,这是催化股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 8月25日晚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在报告期内,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4亿元,实现净利润6.76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元,同比增长0.72%;实现净利润5.97亿元,同比大增50.37%。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有3家民营眼科医院申请创业板IPO被受理,分别是华厦眼科、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眼科行业新入局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当年闯出上市这条路,就是希望更多眼科同行跟上,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中国眼科事业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二季度业绩“回血”超预期 半年报显示,尽管一季度业绩受到疫情影响,但爱尔眼科二季度业绩迅速“回血”,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7月份,公司境内、境外营业收入双双回归高速增长通道,同比增幅分别达到47.92%、35.81%。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向记者透露:“在疫情严峻期间,公司旗下部分医院阶段性暂停了门诊和手术,仅保留了部分急诊服务。但在暂停期间,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强线上、线下联动,为之后复诊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已累计上线网上医院57家,大大提升了医院诊疗效率。据了解,自3月中下旬起,爱尔眼科境内各分公司和子公司陆续复工;境外方面,欧洲地区、美国及东南亚地区也在5月中上旬陆续复工。报告期内,公司位于西班牙、新加坡、美国等主要境外资产均实现正向收益,合计实现利润超过3000万元。 “公司旗下医院陆续复工后,门诊量迎来报复性反弹。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门诊量,公司专门针对患者需求开设了特色服务,如开放夜间视光门诊、节假日正常门诊、专家在线问诊等。”吴士君介绍称。 在第二季度经营业绩实现“弯道超车”的基础上,爱尔眼科有望在第三季度迎来下半场的“开门红”。据了解,因受疫情影响,国内高考日期推迟,6月份的传统高考季医疗高峰相应延迟至7月份,导致7月份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增速达到47.92%。 眼科市场前景仍持续向好 医疗行业素有“金眼、银牙”黄金赛道之说,爱尔眼科作为一家民营眼科连锁医院,于2009年登陆创业板,在资本市场占据了绝对的“卡位”优势。 半年报显示,爱尔眼科在技术、服务、品牌、规模、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已形成较强核心竞争力,拥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在门诊量、手术量、营业收入等方面逐步占据当地最大市场份额。 但其他眼科企业的追赶步伐也不慢。近年来,光正集团、江河集团跨业经营进入眼科领域,希玛眼科、德视佳相继在香港挂牌上市,上游产业链的爱博医疗、欧普康视、昊海生科、康弘药业、众生药业等也陆续在A股上市,眼科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相关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动力。吴士君认为:“非公群体日益壮大,成为推动眼科事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近期,创业板受理了华厦眼科、何氏眼科、普瑞眼科的IPO注册申请,一度引发部分投资者对爱尔眼科A股稀缺性的担忧。不过,竞争者林立,尚未影响到爱尔眼科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的现状。相关数据显示,爱尔眼科目前门店数量超过400家,医疗网络遍布全国。与之相比,华厦眼科门店数量超过50家,在全国17个省设立了51家医院以及18家视光中心;何氏眼科门店数量在13家以上,主要集中于东北各市;普瑞眼科门店数量在18家以上,拥有18家医院和3家门诊部;新视界眼科门店数量在12家以上,主要分布在上海。 财信证券分析师王绍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少年常患近视、散光等眼科疾病,老年人常患白内障等眼底疾病,眼科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依然良好。“随着民营眼科企业品牌认知度和口碑的树立,患者将逐渐从公立医院流向民营医院。” 王绍玲认为,爱尔眼科的龙头地位短期仍将维持。“在眼科专科医院中,爱尔眼科目前所占市场份额超过30%。与之相比,华厦眼科市场份额为9%,新视界为4%,存在的差距仍较大。近年来,爱尔眼科通过合伙人模式吸引了更多优秀医生,实现医教研平台一体化,在地县级开设眼科专科医院,实现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龙头地位更加稳固。”
8月25日晚间,爱尔眼科(300015)披露2020年半年报。上半年,爱尔眼科实现营业收入41.64亿,净利润6.76亿。其中,第二季度,公司迎来强势复苏,实现营业收入25.22亿,同比增长0.72%;实现净利润5.97亿,同比大增50.37%;扣非净利润5.53亿,同比增长30.73%。 报告显示,在一季度经受疫情冲击后,爱尔眼科于二季度迅速“回血”,单季净利润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境内外营收于7月双双回归高速增长通道,同比增幅分别达47.92%、35.81%;在重要战略基地湖北和几个省区经营深受疫情重创的情况下,公司依然迅速实现业绩“逆袭”。 年初疫情期间,爱尔眼科积极配合政府抗疫指引,多次进行国内外精准捐赠,旗下部分医院阶段性暂停门诊、手术,尽可能为急诊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同时,公司危中求机,加快数字化转型,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加强线上线下联动。 目前,爱尔眼科旗下已累计上线网上医院57家,显著提升了医院诊疗效率。 自3月中下旬起,爱尔眼科境内各分子公司陆续复工。在后疫情时期,公司作为品牌眼科医院率先迎来“报复性”回升。公司紧跟患者需求开设特色服务,如开放夜间视光门诊、节假日正常门诊、专家在线问诊等,二季度业务向上拐点日益显著。 此外,由于疫情影响国内高考推迟,境内6月的传统高考季高峰相应延迟,7月,公司境内主营业务增速达47.92%,下半年业绩“开门红”。 全球化的网络布局,让爱尔眼科抗击疫情既打国内上半场,又打国际下半场。5月中上旬,欧洲地区、美国及东南亚地区陆续复工。报告期内,公司位处西班牙、新加坡、美国的主要境外资产均实现正向收益,合计超3000万元。 公司董事长陈邦表示,目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各地时有反复,公司不早言全胜,不掉以轻心,时刻保持清醒,努力于危机中抓新机、变局中创新局,让危机成为升级转型的契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公司顺利完成了对奥理德视光、宣城眼科医院等30家医院的股权收购,随后实施完成了募集配套资金非公开发行。 本次定增最终确认8个发行对象,共募集资金7.1亿元,外资参与比例超过70%,高盛、瑞信、摩根大通、瑞银等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赫然在列,显示出国际资本对眼科行业及爱尔眼科的看好。 此外,本次收购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全国网络战略布局,加固了公司行业地位,扩大了服务范围,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公司的“二次创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近日,辽宁何氏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普瑞眼科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厦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发行上市相继获得受理。 随着近视、白内障手术量的增长,3家拟IPO公司最近两年的业绩复合增速均保持高位,但其业绩规模、盈利能力与行业龙头仍有较大差距。它们寄希望通过上市募资,扩大自身的医疗机构数量、提升信息化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些民营眼科医院前几年就在筹备IPO。由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与火热的股市行情,造成了IPO窗口期,才出现了它们扎堆向创业板提交招股书的情况。此外,投资机构的变现压力,也是它们选择上市的原因。 不过,招股书显示,这3家在区域分布上各有侧重的公司,在财务指标上也有明显的优势与短板。何氏面临存货较高的局面,华厦由于长期借款较多推高了资产负债率。而去年拿出11%营收“打广告”的普瑞,则遭遇了净利率过低的问题。 近视、白内障手术带动民营眼科医院崛起 在近年国内眼科医疗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3家拟IPO公司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增速。2017~2018年,何氏、普瑞、华厦的两年营收复合增速分别为25.1%、21.7%、24%,两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59.9%、144.2%、53.3%。 最近两年,国内眼科医疗龙头爱尔的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也分别达到了29.4%、35.7%。 在业绩规模上,3家公司距离爱尔仍有较大的差距。2019年,何氏、普瑞、华厦分别实现营收7.46亿元、11.93亿元、24.56亿元,而爱尔为99.9亿元;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0.56亿元、1.94亿元,而爱尔为14.29亿元。 同爱尔一样,3家拟IPO公司均为民营医疗机构。谈及民营眼科医院崛起的原因,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认为,它们主要是从公立医院系统中切割市场份额。 史立臣称,整体上公立医院的技术、人才、设备占据优势,但因为其医疗服务供不应求,造成患者的就医体验较差。此外,民营眼科医院主要做近视手术、白内障手术、眼部护理等,如果患者需要做更复杂的眼科手术,可能还是倾向于选择公立医院。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也表示,眼科医疗的主力是飞秒激光手术和白内障手术。中国近视人数比较多,飞秒手术市场一直较大,但早期公立医院不做飞秒,所以给了民营眼科医院机会。 招股书显示,屈光(即手术矫正近视、远视等屈光不正状态)项目、白内障项目、视光服务(即视功能检查、眼镜验配等)项目,正是3家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9年,何氏、普瑞、华厦、爱尔的上述三类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1%、83.7%、62.9%、72.3%。 不过,几家企业在这三类业务上各有所长。 其中,何氏在白内障项目上有短板,毛利率为34.01%(4家公司均值36.92%);普瑞在视光服务项目上盈利能力较弱,毛利率为45.99%(均值52.19%);华厦在屈光、白内障项目上表现不佳,毛利率分别为45.35%(均值52.19%)、32.25%。 爱尔这三类业务的毛利率均高于4家公司平均值,故其在2019年以49.3%的综合毛利率领先于其他3家公司。 至于净利率,爱尔(13.8%)继续名列第一,何氏(10.81%)、华厦(8.87%)处于中间梯队,普瑞(4.11%)则排名垫底。 搜狐财经发现,普瑞净利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其销售费用特别是广告宣传推广费过高。2019年,普瑞的广告宣传推广费为1.34亿元,广告宣传推广费与营收之比为11.24%(4家公司均值为6.55%),销售费用率为21.36%(均值为14.99%)。 3家公司的核心区域市场不尽相同 对于自身毛利率低于爱尔的原因,何氏、普瑞都提到了爱尔的规模优势。 何氏认为,其综合毛利率低于爱尔,主要系爱尔为全国性眼科专科医院,规模效益明显、盈利能力较强所致。 普瑞称,其主营业务毛利率低于爱尔,主要因为其新开设的多家医院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爱尔上市多年具有规模优势、集约优势及品牌优势;其视光服务业务的规模及盈利能力不及爱尔。 从旗下医疗机构的数量上看,爱尔的规模确实较大。近年来通过收购其并购基金培育的医院,爱尔快速扩张。截至2019年末,其并表的境内医院、门诊部分别为105家、65家。在上市公司体系外,爱尔眼科并购基金同期还拥有275家医院、37家门诊部。 不过,3家拟IPO公司的营收规模,与它们旗下医疗机构的数量并不总是正相关。这反映了它们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末,何氏的一级、二级眼保健服务机构(即中心医院、地市级医院、县市级医院及能开展手术的门诊)数量合计为33家,三级眼保健服务机构(即眼视光门店、诊所及无手术室的门诊)数量为56家。 截至2019年末,普瑞的眼科医院、眼科门诊部数量分别为18家、3家。但在2019年,何氏的营收比普瑞少了4.47亿元。 何氏的业务模式,是借鉴分级诊疗理念搭建的三级眼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其发源于辽宁沈阳,目前已实现辽宁省内地市级医院全覆盖。但截至2019年末,其在辽宁以外仅拥有2家医院管理公司、3家医院、2家诊所及1家眼镜销售公司。 而发源于四川成都的普瑞,则采取了布局重点城市的策略。截至2019年末,除了位于四川眉山与乐山的2家医院、位于安徽庐江的1家门诊部外,普瑞旗下的医疗机构均地处省会城市或直辖市。 发源于福建厦门的华厦,同样走的是进军全国的路线,其布局范围涵盖一线至四线城市。截至今年7月24日,其分别开设51家、筹建1家眼科医院,拥有18家视光中心。在上述医院中,有16家位于省会城市、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有32家地处华东地区。 但在赵衡看来,目前中国还没有企业实现医疗服务的全国扩张,它们做的都是区域性市场。比如爱尔的核心在中南、西南地区,在上海做得一般。何氏、华厦也是在某些区域市场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其实这也足够了,因为全国市场你也吃不下来。” 抢占IPO窗口期,3家公司拟募资新建医院 资产质量方面,同花顺数据显示,3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均高于爱尔。但何氏的存货周转率仅为5.91次/年,低于普瑞(10.98次/年)、华厦(16.89次/年)、爱尔(13.81次/年)。 何氏称,其存货周转率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其主要通过自建模式新设医疗机构,培育期的医疗机构存货周转率低于成熟期的水平;另一方面,其视光服务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而视光服务中的视光类材料周转率要低于诊疗类产品。 实际上,普瑞、华厦新设医疗机构的方式同样以自建为主。因此,截至2019年末,何氏、普瑞、华厦的商誉分别为0元、0.49亿元、0.51亿元,占总资产之比分别为0、5%、24%,商誉减值风险较小。 而近年来通过并购大举扩张的爱尔,截至2019年末其商誉高达26.38亿元,占总资产之比为22.2%。 从资本结构上看,3家公司似乎也不是很缺钱。 截至2019年末,何氏、普瑞、华厦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2.9%、23.8%、46.9%,持有的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分别为5.43亿元、2.11亿元、3.51亿元,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分别为0元、0.02亿元、0.6亿元。 华厦的资产负债率较高,主要因为其长期借款较多。截至2019年末,华厦的长期借款为2.07亿元,该借款被用于厦门医院的扩建。 那么,3家公司此时选择创业板IPO的原因是什么? 业务发展是它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招股书显示,何氏、普瑞、华厦分别拟募资4.94亿元、2.86亿元、7.79亿元。它们的募资用途主要为新建眼科医院及视光中心、信息化建设、补充流动资金。 在眼科医院方面,何氏拟募资1.37医院扩建沈阳医院,拟募资0.81亿元新建北京、重庆医院;普瑞拟募资0.3亿元改建哈尔滨医院,拟募资0.74亿元新建长春医院;华厦拟募资0.61亿元新建天津医院。 在视光中心方面,何氏拟募资2.35亿元新建67家视光中心,其中30家位于辽宁省;普瑞无新建计划;华厦拟募资2.3亿元新建200家视光中心,其中103家位于华东地区。 此外,何氏、普瑞、华厦分别拟募资0.41亿元、1.02亿元、2.04亿元用于信息化建设。普瑞、华厦分别拟募资0.8亿元、2亿元用于补充运营资金。 至于它们在上周扎堆向创业板提交招股书,史立臣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契机。其实,民营眼科医院从前几年就开始筹备IPO,但之前的IPO审核特别严格。 赵衡也表示,现在是比较好的IPO窗口期,目前已经有一些眼科医疗机构上市,而且股市也比前两年好了一些。 史立臣还称,这些民营眼科医院之前进入了很多投资机构,投资方需要变现,而上市是最好的变现方式。 招股书显示,何氏的投资机构包括财政部牵头设立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信中利资本、A股上市公司机器人、东软控股、华大基因等。普瑞的投资方有红杉资本、中国人寿等。华厦的机构股东之一为启鹭投资,其股权穿透后的股东包括中金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