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工业富联公告,公司子公司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向旗下兰考裕展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增资9.05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工业富联兰考厂区隶属于CAA-IPEBG事业群,是工业富联精密机构件的核心单位,生产经营移动通讯系统手机、基站、核心网设备以及网络检测设备及其零组件等,主要客户为世界知名电子品牌商。 2020年11月,富士康科技集团与兰考县举行5G手机精密机构件项目签约仪式,计划新增设备5000余台,预计建设并配套5000个5G手机生产线。 受疫情影响,2020年手机出货量整体下滑,但5G换机潮带来的长期利好不改。IDC近期预测称,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4.6%,5G手机保有率超过40%。随着5G建设的逐步完善,例如WiFi-6和高端交换机、小基站、5G模组DAS等产品的需求提升,工业富联通信及移动网络设备业务有望实现新一轮的增长。 有分析人士表示,恰逢国内新基建战略推动新机遇,工业富联发展动能强劲,公司持续增资子公司,深耕国内智能制造布局,基本盘持续稳定增长。近期工业富联公告显示,工业富联2020年12月底向海宁统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2亿元,2021年1月向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增资9.89亿元,向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增资5.97亿元。
1月31日,绿叶制药(02186.HK)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拟引入HillhouseNEV作为战略投资者,将合计持有公司5.52亿股股份,相当于持有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15.6%。 据了解,HillhouseNEV为一间根据英属处女群岛法律成立的公司。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担任HillhouseNEV的独家投资经理。 受此利好消息影响,今日绿叶集团早盘高开近15%,盘中一度涨近80%,收盘报5.9港元/股,涨幅51.67%。这标志着作为国内PE风向标的高瓴资本开始进入高端复杂注射剂这一蓝海领域。 而不久前,绿叶制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创新制剂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瑞欣妥)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据悉,瑞欣妥为注射用缓释微球制剂,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开展全球注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微球制剂。 据leadleo统计显示,2015-2019年中国微球制剂行业市场规模(按销售额)由22.3亿元增长到47.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1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7%。全球微球制剂产品2017年销售总额近65亿美元,基本趋于稳定,其中中国微球产品市场规模占比4.6%左右。微球产品由于其制备工艺复杂,国际上掌握该技术的制药企业屈指可数,主要以强生、阿斯利康、礼来和日本武田为主。 据了解,目前全球上市的微球制剂产品主要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糖尿病等领域,其中需要终身用药的治疗药品是微球制剂的主力。欧美精分症患者服用的药物以长效缓控释注射制剂为主,绿叶制药的瑞欣妥正是针对精神分裂症的长效缓控释产品。据悉,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人数超过640万,但有效治疗率尚不足5%,且不同于欧美市场,当前国内精分症的主流用药依旧为口服片剂,长效缓控释注射制剂产品的上市将开启精分症这一领域的主流治疗用药的迭代,引爆微球制剂这一百亿蓝海。 目前,销量最好的在售本土微球产品分别为博恩特和丽珠制药(01513.HK)的亮丙瑞林微球,两家公司合计占据中国亮丙瑞林微球市场份额约62%。2019年日本武田制药、上海丽珠和博恩特的该产品在国内的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2-3年内,也将有多款国产微球制剂产品陆续上市。当前国内在研产品主要有奥曲肽微球、曲普瑞林、阿立哌唑、亮丙瑞林、利培酮、艾塞那肽等微球制剂,主要研发企业包括绿叶制药、丽珠制药、齐鲁制药、圣兆药物、石药集团等,大部分在研产品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绿叶制药、丽珠制药和圣兆药物是研发微球制剂产品线较多的企业。 业内认为,微球制剂作为高端复杂注射剂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商业价值日渐凸显。虽然中国微球制剂行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在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各方面不断推动下,国内微球研发企业制剂水平不断提高,微球制剂产品在加速上市,相关企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2月1日晚间,新纶科技发布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万元-900万元,和2020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 公司表示,受益于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增长,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纶科技(常州)有限公司的电子功能材料产品海外订单同比大幅增加,同时核心产品的原材料国产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国内市场中,多款光电显示材料产品加快了验证和开发进度,其中防爆膜和全贴合OCA有重大突破,利润同比有较大增长。 新纶科技进一步表示,公司的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产品国产化后,配合核心客户需求订制开发特殊规格型号的新产品,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同时积极开发国产原材料,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了产品价格竞争力。全资子公司新纶复合材料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订单同比增长200%,利润同比得到了较大改善。
近日,长虹美菱控股子公司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美菱”)发布了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4200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5倍。 对于业绩预增的原因,中科美菱表示,公司市场订单增长明显,带动了业绩的提升。公司中标并执行了多个省市的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等项目,进一步促进了业绩的规模增长。 中科美菱是一家生物医疗领域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加快进入医药冷链设备等生物医疗领域,随着医药冷链市场的火爆发展,企业同步调整产业链,业绩出现大幅增长。 同日,中科美菱母公司长虹美菱也发布公告称,受成本上涨等多方因素影响,业绩出现下滑。但多家子公司的发展潜力正在快速体现,随着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预计给公司带来新一轮发展空间。 中科美菱收获多笔订单 冷链业务增速加快 近日,中科美菱发布了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00万元至4800万元,同比增长154.28%至190.61%。 而业绩的大幅增长,与疫苗冷链行业的需求增长有关。近日,有消息称,随着全球多款疫苗即将上市,疫苗运输所需的“超低温移动式存储设备”需求量暴增。相关产业链企业也受益。 而目前国内可以提供疫苗超低温存储设备的公司非常少。据海尔生物招股书,国内上市企业中仅海尔生物、中科美菱、澳柯玛三家设备商可供应此类超低温存储设备。 中科美菱方面表示,公司主营疫苗全程冷链储存,可保证疫苗接种系统与数字化门诊系统对接、数据交互,完成精准取苗,实现疫苗冷链信息、接种过程数据信息全程可追溯、提高接种效率,真正实现疫苗监管“最后一公里”。 2020年底,长虹美菱通过互动易表示,中科美菱参与招标并中标了兰州市、武威市、平凉市和临夏州等疫苗冷链能力建设项目。在疫苗冷链需求爆发之下,中科美菱去年收获了多笔订单,带动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中国本土企业软权力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锡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冷链业务的扩张与疫苗冷链的突发式增长,都将带动冷链订单需求持续增长,预计今年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今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企业应该通过颠覆式创新,打破传统的原材料等冷链技术,同时制定中长期的产品研发设计思路,逐步走向海外。” 家电企业成本上涨 长虹美菱结构调整增强抗风险能力 在中科美菱发布业绩公告的同时,长虹美菱也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称,受销售规模下降、固定成本费用摊销和支出上升、以及大宗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2020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0万元至-10000万元,同比下降241.74%至277.17%。 公司方面表示,分季度看,第一季度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特别是国内市场,公司销售订单需求大幅下降。同时,受部分固定成本费用摊销、支出的影响,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冰箱柜、空调、洗衣机等)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 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阶段,长虹美菱主营业务逐步恢复并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期间,公司积极组织复工复产,积极提振国内销售,抢抓出口销售订单,内部持续挖潜增效、提效降本。但第四季度,异氰酸酯、组合聚醚和注塑粒子等大宗材料价格大幅增长,给公司产品成本控制造成较大压力,导致当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 据中邮证券行业研报分析,原材料价格承压,家电行业迎来涨价潮。目前已有家电企业发布提价通知,2020年底部分压缩机企业发出调价通知,明确2021年上调空调压缩机的供货价格;多家空调整机企业陆续释放涨价信号,部分产品价格上调100元至300元。 对此,长虹美菱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积极调整结构,创新产品线,加大海外布局。同时,中科美菱等子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将对其母公司长虹美菱打开发展空间。 据透露,长虹美菱计划加大创新及高端产品产业线,加快创新产品迭代,进一步提升具体冰箱、冰柜产品毛利率产品盈利能力。加快新一代智能产品研发和升级,落实公司智能化战略,不断提升变频产品占比。在渠道上持续转型,聚焦电商、O2O。加大在海外空白市场的开发。 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家电企业业绩上涨,一方面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大幅增长,有力拉动了业绩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这些企业在科技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的初步成功,生产运营效率和多元化战略部署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部分企业的业绩下滑,是受原材料上涨的暂时性现象,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创新投入加大,有望解决这一问题。具备全球市场布局、具备核心技术能力、具备战略前瞻性如及时坚定转型升级的企业,抗风险能力会更强。”
2月1日晚,君实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CoherusBiosciences,Inc.(下称“Coherus”)签署了《独占许可与商业化协议》(以下简称“许可与商业化协议”)。根据许可与商业化协议,公司将授予Coherus特瑞普利单抗和两个可选项目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独占许可,以及两个早期阶段检查点抑制剂抗体药物的优先谈判权,并可获得合计最高达11.1亿美元的首付款、可选项目执行费和里程碑付款(下称“本次交易”),其中Coherus将向公司一次性支付1.5亿美元首付款,款项不可退回。许可与商业化协议中所约定的里程碑款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最终里程碑付款金额尚存在不确定性。 从交易对手看,Coherus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硅谷,其科研实验室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卡马里奥。Coherus目前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份代号:CHRS)。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Coherus的总资产为4.09亿美元,净资产为1.05亿美元;2019年度,Coherus实现营业收入3.56亿美元,净利润0.9亿美元。 从合作项目看,首先是君实生物成熟的PD-1项目,瑞普利单抗(JS001,商品名:拓益)是中国首个已批准上市的以PD-1为靶点的国产单抗药物,且至今已在中、美等多国开展了覆盖超过15个适应症的30多项临床试验。2020年12月,特瑞普利单抗成功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两大可选项目包括:一是JS006,其是君实生物自主研发的特异性抗TIGIT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二是JS018-1,这是新一代改良的IL-2细胞因子药物,旨在抑制调节性T细胞的刺激,同时保留对效应T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的刺激活性。
2月1日晚间,福瑞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回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回波”)于近日取得了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公告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发证时间为2020年12月11日,有效期为三年。 福瑞股份表示,此次认定系深圳回波首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有关规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深圳回波将连续三年(即2020年、2021年、2022年)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疫情冲击下,去年业绩亏损的华谊兄弟(300027)收到深交所关注函。 华谊兄弟1月29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母净利亏损7.85亿元到9.82亿元,主要原因为对部分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随后,深交所2月1日对公司下发关注函,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对拟计提减值的资产的具体情况,包括资产名称、形成原因、减值计提情况及减值原因。 深交所在下发的问询函中,要求公司补充说明对拟计提减值的资产的具体情况,包括资产名称、形成原因、减值计提情况及减值原因;并结合行业环境、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未来经营规划、资产的状态、相关主体各年度的经营及业绩变化情况等,核实说明减值迹象出现的具体时点,本次减值准备计提的依据、测算过程,以前期间及当期前述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及合理性。 深交所注意到,华谊兄弟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为负,要求结合公司主要业务目前的运营情况,说明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已采取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并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 另外,深交所还要求公司自查并补充说明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股5%以上股东近1个月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核查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情形。 2020年,中国电影行业因疫情影响停滞半年而遭受重创。据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2020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04.17亿元,同比下降68.33%;国产影片170.93亿元,在总票房中占比83.72%,同比下降230.51亿元,降幅57.52%。受制于市场空间收缩,电影行业普遍面临亏损处境。 华谊兄弟作为影视行业的一员也未能幸免。1月29日,华谊兄弟公布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亏损7.9亿元至9.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9.78亿元,预计营收13亿元至16.3亿元,上年同期22.44亿元。 华谊兄弟表示,报告期内,影视与文旅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遭受重创。作为影视与文旅融合的代表之一,公司主要业务遭受到较大冲击。 电影方面,华谊兄弟在落实疫情防控举措、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序复工复产,全力填补上半年行业停滞导致的业绩空白,并持续孵化、参与新电影项目。2020年7月20日至报告期末,公司出品、发行并上映的影片包括:《八佰》累计票房成绩超过31亿元;《金刚川》累计票房超过11亿元;《温暖的抱抱》截至公告日实现累计票房成绩超过8亿元。 根据手游《阴阳师》改编的电影《侍神令》和参与投资的《你好,李焕英》都将于2021大年初一上映;随后李玉导演的喜剧电影《阳光劫匪》、曹保平导演的悬疑电影《涉过愤怒的海》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将分别于2021年五一档和暑期档上映;陈正道导演的青春电影《盛夏未来》定档2021年七夕,杨枫导演的电影作品《铁道英雄》将于2021年国庆档上映。 此外,《749局》《美人鱼2》《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等都已杀青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中国试飞师》《一条龙》等多部影片也将陆续投入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