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0年10月30日发行2021版熊猫金银纪念币一套12枚,其中熊猫普制金银纪念币6枚、熊猫精制金银纪念币6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一、纪念币图案 该套金银纪念币正面图案均为北京天坛祈年殿,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均为母子熊猫图,并刊面额、重量及成色。 二、纪念币规格和发行量 (一)30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金30克,直径32毫米,面额5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00枚。 (二)15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金15克,直径27毫米,面额2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600000枚。 (三)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金8克,直径22毫米,面额1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600000枚。 (四)3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金3克,直径18毫米,面额5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800000枚。 (五)1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金1克,直径1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00枚。 (六)3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为普制币,含纯银30克,直径40毫米,面额1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000枚。 (七)1公斤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1公斤,直径90毫米,面额100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枚。 (八)150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150克,直径60毫米,面额20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10000枚。 (九)100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100克,直径55毫米,面额15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20000枚。 (十)50克圆形金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金50克,直径40毫米,面额8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30000枚。 (十一)1公斤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1公斤,直径100毫米,面额30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20000枚。 (十二)150克圆形银质纪念币为精制币,含纯银150克,直径70毫米,面额50元,成色99.9%,最大发行量60000枚。 三、该套金银纪念币分别由沈阳造币有限公司、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和深圳国宝造币有限公司铸造,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销售渠道详见中国金币网(www.chngc.net/qd)。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0月27日 2021版熊猫金银纪念币图案
资管新规过渡期间,银行理财的日子不太好过。今年以来,受理财产品持续整改、收益率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发行量出现明显缩水,尤其是近期,发行更是进入疲软期。 据普益标准统计,8月,309家银行共发行了6593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减少15家,产品发行量减少422款;与此同时,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接连创下新低,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5%,较上期下降0.03个百分点。 不过,同期,银行开放式产品新发增多,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是银行理财发行量缩水的主要原因,即受理财产品转型影响,银行倾向发行开放式产品,而这类产品对银行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资源分配,进而影响整体产品发行量。 还有银行业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表示,理财产品发行量的走低也与市场行情相关,近期“股债跷跷板”再现,理财收益率出现波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如以往,造成市场资金转移,从而使供给端有所弱化。 发行疲软,量价齐跌 银行理财高歌猛进的盛景不再。随着资管新规加速落地,打破刚兑稳步推进,“规模至上”不再是银行的首要追求。“今年的一大任务是稳步压降老产品,加速丰富新产品的布局,推进净值化转型。”某城商行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对记者说。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出现明显下滑。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全市场共发行理财产品53632只,同比下降23.96%。其中,8月共309家银行发行了6593款理财产品,发行银行减少15家,产品发行量减少422款。 分银行类型来看,城商行发行数量占比最多,8月发行理财产品2648只,占比40.16%;农村金融机构发行数量次之,8月发行1508只,占比22.87%;相较之下,股份制银行新发产品数量较少,8月仅发行971只,占比为14.73%。这从侧面显示了区域性银行在理财产品发行方面的积极性,尽管这类银行在存续产品规模上占比不高。 (图片来源:普益标准) 环比来看,8月,农村金融机构发行量下降幅度最大,减少了194只,占比46%左右;其次是国有银行,减少了98只,占比约23%;城商行发行数量环比下降最少,仅减少48只,占比约11.37%。 对于银行理财发行量缩水,普益标准研究员杨超分析称,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开放式产品新发增多。相对于今年银行总体理财产品发行量较低,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量持续走高,8月共发行335只开放式产品,较上月增加2只,较年初增加152只。 “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增多,为银行理财的整体规模扩大贡献良多,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理财产品的新发数量。”杨超说,开放式理财产品尤其是定开类产品对银行自身的系统、产品流动性管理、会计记账管理等要求较高,若开放式产品发行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银行资源分配,从而减少新发产品总体数量。 上述城商行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还告诉记者,近期股债行情分化对银行理财资金也带来了分流的作用,进一步抑制了产品发行。在资金面边际收紧的背景下,近来债市表现较为疲弱,二级市场长端利率持续上行,收益率曲线表现“熊平”,这使以“固收+”投资为主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优势减弱,理财收益出现明显波动,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不如以往。 普益标准统计,8月,占据了理财产品“绝对比重”的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5%,较上期下降0.03个百分点,创45个月以来最低。另从地域上看,该月有29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和3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出现环比下降。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收益率持续下降并不奇怪,一方面,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下,市场资金利率总体呈下行态势;另一方面,受资管新规严监管影响,理财产品以往借助期限错配实现高收益的模式不再,更加考验银行的投研能力。 另外,还需一提的是,杨超称,由收益率下降所造成的资金转移,还可能导致银行理财产品赎回压力增加。 净值化转型加速 银行理财量价齐跌的背后,是净值化转型的稳步推进。从理财产品发行类型上看,当前一个明显趋势是,预期收益型产品占比不断下降,净值型产品数量占比不断上升。 据普益标准统计,8月各类产品数量占比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发行量占比53.02%,环比下降4.07个百分点,同比下降23.82%;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发行量占比40.66%,环比上升3.42个百分点,同比上升21.38%;而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占比较小,但较年初增长幅度较大,增83.89%。 净值化转型力度的加大在上市银行中报中也有体现。近期,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银行等多家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已超六成,青岛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超八成;银行业整体来看,6月末,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约13.2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53%。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分析称,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银行理财规模变化较为平稳,但由于基数差异、存量产品结构、整改计划等因素,个体银行间规模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结合银行自身转型需要及政策鼓励态度来看,预测上市银行基本可以在2021年底完成整改任务。 王一峰还提及,“预判下半年资管产品回表将是银行业重点任务之一,此举会增加表内广义信贷额度,并带动表外非信贷类不良资产的消化处置,因此需关注表内拨备资源消耗的问题。” 此外,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深入,理财产品的权益类投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理财收益率波动明显。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加强投资者教育,依然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关键。 上述城商行资管部人士对记者说:“权益类净值型产品本身波动就高,只有投资者的接受度提高了,银行才能更好地布局。”在此过程中,对于银行而言,还需进一步做好客户分层,比如细化调整原有风险提示等级分类,做好风险提示。 目前,已有银行对理财产品风险提示等级进行了调整。如交通银行此前发布公告称,将原有按照预期收益与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六大类产品,即极低风险、低风险、较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调整为1R(保守型)、2R(稳健型)、3R(平衡型)、4R(增长型)、5R(进取型)和6R(激进型)。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不断缩水,近两个月的发行节奏更是出现疲软态势。同时,随着存量保本产品的退场,银行理财产品的“吸金力”也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今年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42141只,同比下降47.62%。其中,今年7月、8月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分别环比下滑21.46%、44.58%。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下降,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从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看,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行量较低,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量却持续走高。 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从各类产品数量来看,虽然开放式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占比仍较小,但较年初增加幅度较大,增幅达83.89%。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超分析认为,开放式理财产品尤其是定开类产品,对银行自身的系统、产品流动性管理、会计记账管理等要求较高。开放式产品发行较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资源分配,从而对银行整体新发产品总量造成一些减弱影响。 实际上,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业务面临不小的转型压力。随着存量预期收益型老产品的加速退场,银行净值型产品面临客户认可的挑战。 除了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外,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股债行情的分化,对银行理财业务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杨超认为,7月之后股市火热,造成银行理财资金“迁徙”;而债市的冷清,使得以固收类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下降,从而造成资金的进一步迁徙。 记者了解到,近几个月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吸金”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客观上,也有客户资金流出迁徙的迹象。 尤其是6月,债券市场的波动,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较大冲击。6月上旬,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曾有近130只净值型产品出现浮亏,引发一些市场争议。叠加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目前处在低位,近两个月来基金的发行量异常火爆,权益基金产品更是频出爆款,一些短期逐利的银行理财客户便动了“资金迁徙”的念头。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客户的资金迁徙,是银行资管业务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必经的考验。放眼整个资管市场,若拉长观察时间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纯债”产品,仍具备相对“稳健、安全”的优势。
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不断缩水,近两个月的发行节奏更是出现疲软态势。同时,随着存量保本产品的退场,银行理财产品的“吸金力”也面临挑战。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今年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42141只,同比下降47.62%。其中,今年7月、8月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分别环比下滑21.46%、44.58%。 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下降,主要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从银行理财产品的结构看,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总体发行量较低,但开放式理财产品发行量却持续走高。 普益标准最新数据显示,从各类产品数量来看,虽然开放式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占比仍较小,但较年初增加幅度较大,增幅达83.89%。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超分析认为,开放式理财产品尤其是定开类产品,对银行自身的系统、产品流动性管理、会计记账管理等要求较高。开放式产品发行较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资源分配,从而对银行整体新发产品总量造成一些减弱影响。 实际上,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业务面临不小的转型压力。随着存量预期收益型老产品的加速退场,银行净值型产品面临客户认可的挑战。 除了自身产品结构调整外,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股债行情的分化,对银行理财业务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杨超认为,7月之后股市火热,造成银行理财资金“迁徙”;而债市的冷清,使得以固收类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银行理财产品吸引力下降,从而造成资金的进一步迁徙。 记者了解到,近几个月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吸金”力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客观上,也有客户资金流出迁徙的迹象。 尤其是6月,债券市场的波动,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较大冲击。6月上旬,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曾有近130只净值型产品出现浮亏,引发一些市场争议。叠加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的收益率目前处在低位,近两个月来基金的发行量异常火爆,权益基金产品更是频出爆款,一些短期逐利的银行理财客户便动了“资金迁徙”的念头。 不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银行理财客户的资金迁徙,是银行资管业务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必经的考验。放眼整个资管市场,若拉长观察时间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尤其是“纯债”产品,仍具备相对“稳健、安全”的优势。
央行网站7日公告,8月13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中央银行票据。 央行公告截图 据悉,第七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3个月(91天),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到期还本付息,发行量为人民币200亿元,起息日为2020年8月17日,到期日为2020年11月16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第八期中央银行票据期限1年,为固定利率附息债券,每半年付息一次,发行量为人民币100亿元,起息日为2020年8月17日,到期日为2021年8月17日,到期日遇节假日顺延。 以上两期中央银行票据面值均为人民币100元,采用荷兰式招标方式发行,招标标的为利率。央行表示,此举是为丰富香港高信用等级人民币金融产品,完善香港人民币收益率曲线。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第五次发行央票,合计发行量达1000亿元。 2月13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央银行票据,第一期发行量为200亿元;第二期发行量为100亿元。 3月26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三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100亿元。 5月14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四期和第五期中央银行票据,第四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200亿元;第五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100亿元。 6月23日,央行招标发行2020年第六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