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9日讯 阳光电源(300274.SZ)今日股价大幅下跌。截至今日收盘,阳光电源每股报66.30元,跌幅10.36%,换手率6.86%,成交额50.23亿元。 就在上周,国元证券发布了阳光电源的相关研报,给予其买入评级。 12月24日,国元证券研究员彭聪发布研报《阳光电源(300274):新能源电力电子平台巨头 多项业务快速增长》。研报称,阳光电源多项业务互相协同,快速增长。1)公司储能变流器、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均位列中国第一,储能业务自2018年以来持续快速增长,2020上半年储能营业收入达到2.5亿元,同比增长49.66%。2)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潜力巨大,一方面可生产绿氢;另一方面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长期的季节性储能,根据测算,2030年电解制氢设备市场规模可达1256亿元,公司前瞻布局电解制氢与氢储能,未来有望率先受益氢能产业发展。3)2020上半年公司电站系统集成营收36.27亿元,同比增长52%;伴随光伏平价,光伏电站需求快速提升,公司电站系统集成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国元证券预计, 2020-2022该公司营收分别为192、250、295亿元, 增速分别为48%、30%、18%,归母净利润分别达到20、30、39.6亿,增速分别为126%、49%、32%,对应EPS为1.4、2.1、2.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34、26倍,给予2022年30倍PE,目标价81.6元,给予买入评级。
现在的A股,越来越像一个完整的达尔文生态系统:弱肉强食,强者生存! 先来看看下面几张图: 图片来源:wind 图片来源:wind 这两个是光伏的龙头,如果你在12月份持有它,大部分都有近30%收益的。当然,你如果全年持有,账户翻倍不是问题。 这就很明显的暴露出A股当前的市场风格:当一个主线出现持续被火热爆炒之时,其余的行业便成为了过客。 简单的理解:穷站门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市场是一个资金市场,投资者无不期待着市场有一天能够放大量。不过现实是:现在市场结构性行情表现出来的,当沪深两主板的量能在七千亿以上,大概也是能够支撑两条主线,而在六千亿下方,一条主线的炒作都很勉强。 现在,新能源已经持续被炒作半年的时间,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材料轮换崛起。在这周达到高潮之刻,其实另一条隐藏的主线也暴露出来: 来看下:创业板大权重宁德时代在21号放量大涨12%,总市值一下子被抬高到七千亿。再往上,无外乎中石油、银行以及市场神话白酒双龙头。要知道宁德时代从去年年末至今已经翻了三倍,其新能源锂电池的估值炒作早已耳熟能详,凡是知道这支票的投资者都会随便BB几句它的逻辑。 图片来源:wind 所以,如此大权重的标的被大资金助推,抛开以往宁德时代的成长逻辑,A股市场还能够想到什么呢? 01新能源新炒作逻辑 说之前来看看当前新能源龙头大权重宁德时代现在的估值问题: 从行业地位来看,宁德时代的的确确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根据其披露的《2019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2019年,公司锂离子电池全球销量达40.96GWh,其中动力电池系统全球销量达40.25GWh。2019年公司动力电池销量排名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从23.4%上升到27.87%。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力电池业务的蛋糕持续被宁德时代拿下,结合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5%。如果2030年要“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截至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 随着国家政府“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时间点的临近,国内目前现有的燃油汽车可以看到在未来会退出市场,那么剩下的空间给与了新能源汽车足够的市场空间。 所以抛开12月份的涨幅,其PE一直维持在120倍左右。现在,面对持续走高的宁德时代,市场已经在呐喊:万亿市值还有多远? 图片来源:wind 来看其业绩,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57.8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54.63%,归母净利润为45.6亿元,同比增长34.64%。 今年疫情因素丝毫不影响宁德时代的成长,所以万亿宁德时代,合理的估值范围在哪呢?很简单,如果其真正的是200亿利润,给与50倍的合理估值,才能对应上万亿的市值。 那么问题来了,这只优质的成长股被机构抬高的市梦率的背后,还有什么逻辑支撑资金去炒作? 这个答案,按照这周市场的表现大概率推测出,是储能! 看看另外两个储能股: 阳光电源,12月累涨超55%,现在市值已经超千亿。逆变器领域的绝对龙头,在今年华为退出之后,把它的市场吃下,加上光伏的大牛行情,走的比光伏还凶,从今年4月份低点至今,涨幅达到6倍。更重要的是储能业务,在2019 年公司在国内储能逆变器市场出货量排名第一。 图片来源:wind 固德威,主营业务产品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储能逆变器,12月涨幅超50%。 图片来源:wind 加上宁德时代,这三家国内储能龙头在上周新能源领域绝对是表现最靓的仔。同时,跟踪上市公司的动作来看,明年是真正储能产能线放量的一年。 02为什么机构开始往储能扎堆? 储能概念,指的是在发电端和用电端不一致时,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已经产生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具有灵活的安装方式、高质量的调节能力、环保等多种优势,是优质的灵活性资源,可应用于发电端、电网端和用电端,在电力消纳方面至关重要,未来新能源产业链广泛布局必然离不开储能技术的基础支持。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84.6GW,同比增长1.9%。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2.4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7.6%,同比增长3.6%。 目前主要的储能形式包括机械类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电器类储能、热储能、化学类储能等,其中抽水储能应用最广,电化学储能占比较小。 但是,市场机构普遍认为,电化学储能不受自然条件影响,且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大、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高、自放电率小、记忆效应小,发展潜力更大,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正处于新一轮高速增长前的预备期。 新能源可以说是贯穿了一整年,那么为什么近期机构开始猛打储能呢? 事件推动:近段时间,“拉闸限电”成为了人们寒冷冬季下闲余饭后热议的话题。 (1)浙江率先发布通知称,要求有关单位办公区域气温下降到3摄氏度以下(含3摄氏度)时方可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且设置温度不得超过16摄氏度。部分地区对企业生产进行限电。 (2)湖南省有关部门倡议,各类工商企业要主动错峰生产,关闭不必要的景观亮化设施,居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高峰负荷时段尽量不使用高耗能电器。 (4)江西省发改委也决定,从12月15日起,每日早晚高峰段实施可中断负荷,并启动有序用电工作。 (5)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也面临300万KW的供电短缺。对此,有关部门发布用电方案通知,自4季度开始乌兰察布地区铁合金实行有序电力调整,针对不同容量电炉实施不同电力安排。 上述这些现象,对于步入新世纪现代城市的中国来说,非常罕见。所以这个事件对于储能炒作来说可以看作是一个引爆点,因为在今年光伏是建设大年,但是不能忽视光伏发电一个弊端:到了晚上光伏还能发电吗? 所以,拉闸限电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光伏的不稳定,而能够推动光伏稳健入网的关键技术便是储能,目前市场上认同的观点是:搭配储能是新能源“上位”的必经之路。 在11月3日,新华社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指出,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1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征求“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包含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氢能等产业融合发展等内容。 不过,要认识到当前阶段储能领域面对的问题是,该行业正处于从小范围试点向大规模应用过渡的初始阶段,这点很像光伏行业2004~2008年的第一轮爆发期。而且按照上一个计划,国内光伏在今年大概也就是60GW,那么以储能现阶段的政策强制安装2小时,就是最多24GWh。 上述这个份额赢家最大的是阳光电源,它在储能系统方面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41.77%,根据流出的公司信息,按照国内以及海外的新能源市场新增来测算,今年大概有10个亿的销售业绩。这也就是这周机构一直在打阳光电源的主要逻辑。同时,另一个巨头公司宁德时代在其百亿的募集项目当中,光储能项目就达到两项。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总结来说:除开光伏,还有风电这些新能源,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对发电量预测造成了难度,因此二者均属于不稳定出力的电源。当二者装机占比或发电占比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电网的稳定性带来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以往在新能源发展中出现弃风、弃光现象。而配合储能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消纳和平滑波动,实现更高的新能源渗透率。 03小结 现在的市场永远是一个风口投资风格,任何行业或者概念,一旦风口来临,无论是龙头还是末尾垃圾股,总有那么一段鸡犬升天的行情。很多投资者看到的是新能源的爆发,这个大热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无论是上中下游总会有资金去眷顾。 在未来的投资环境当中,你不去认认真真分析,真的很难跟上市场的节奏。毕竟,现在那些抱团龙头股,还有便宜的吗?
吉电股份(000875)27日晚公告,公司与度普(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结合自身优势,推进在储能和充电桩等领域上的合作。 据 吉电股份的定位是成为全国优质清洁能源供应商、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生物质能应用创新开发商,建成资产优良、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较强盈利能力的国内一流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吉电股份之前发布2020年业绩预告称,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4.4亿元至5亿元,比上年同期(追溯调整后)增长152.94%-187.43%。吉电股份业绩预增的一个重要因素即是新能源转型效果得以显现。 据介绍,公司2020年期末总装机容量912.96万千瓦,其中新能源期末装机容量582.96万千瓦,同比增加71%,占期末总装机容量的64%,公司转型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新能源增量因素带来的效益是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1月27日晚公告显示,度普的法定代表人是康永,注册资本2797.7万元,天眼查数据显示,度普成立于2017年3月,公司以新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软硬件技术为核心,系统集成开发为驱动,整合相关产业合作伙伴,为主机厂提供电池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系统PACK包、电池管理系统BMS)及动力系统综合集成解决方案;为终端充电市场提供灵活充电储能解决方案。 度普的股东分别是海宁海新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江苏金邮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谭木、康永、新余宝卓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新余高胜时代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郁永方、新余智永时代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其中,康永为疑似实际控制人。 目前,度普持有三家公司股份,分别是埃诺威(苏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度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度普(上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是50%、100%和100%。 根据吉电股份和度普签署的协议,双方保持对产品及市场的信心,并将持续讨论合作的多样化模式,包括但不限于灵活储能快充桩(AFC)产品规划、能源链接、能源管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市场营销模式等,深度推进全面战略合作方案。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拟探索搭建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发电端与市场端的融合。 吉电股份在2020年业绩预告的“其他相关说明”当中曾表示:“公司将持续发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创新发展氢能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储能和新能源充换电业务,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争做碳达峰、碳中和的先行者。” 在谈及本次签署协议对公司的影响时,吉电股份表示,公司与度普的战略合作,有利于公司涉足充电桩市场,延伸充换电和储能业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实现发电端与市场端的充分融合,双方探索的“绿电离网”商业模式,可有效利用公司自身清洁能源的优势,加快实现能源转化,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于发挥公司的绿电品牌效能,实现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8月26日晚间,上能电气对外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35.80万元,经营指标整体保持稳定。 从季度业绩表现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项目建设延后,海外项目暂停发货,公司一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二季度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新能源建设,公司二季度已完全恢复正常生产,二季度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35%。 从国内外市场表现来看,受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疫情在上半年仍不稳定影响,公司海外光伏业务项目的交货将顺延至下半年,致使公司上半年营收出现阶段性小幅下降。但随着国内疫情趋于平稳,公司积极有效组织复工复产,叠加国内光伏抢装潮已至,上半年公司在国内市场共实现营收1.99亿元,同比提升20.62%。 记者注意到,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比达到10.43%,多项研发实现重大突破。其中,光伏产品线方面,公司全新一代1500V225KW组串式逆变器从研发走向市场,荣获TUV认证、中国电科院的高低穿越认证等;其他大功率集中、集散式逆变器持续优化升级;同时开展了更大功率逆变器的预研工作。储能产品线方面,公司进一步完善及优化储能变流器及储能电池集装箱整体解决方案。其中1500V2.5MW中压储能变流器斩获“2020SNEC”十大亮点最高奖项太瓦级钻石奖。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线,电能质量产品线100A有源滤波器实现了立项;150A有源滤波器转入中试阶段。 凭借着技术与产品的不断突破,公司近期连续中标国内央企发电集团的大额项目订单。上能电气方面表示,依靠行业领先的研发技术,通过上半年出色的市场开拓,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已超过6GW。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超过10省份出台强制或鼓励新能源电站配置储能政策。目前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被认同为未来趋势,五大电力集团在光伏领域布局提速,也将进一步促进储能产业的发展。报告期内,上能电气继续加强储能业务布局,深化储能产品线建设,其中面向多场景应用的超大容量储能系统得以立项,1月份至6月份公司实现储能业务营收1946.02万元,同比增长88.86%。
2020年8月8-10日,全球瞩目的“2020年第十四届SNEC展会”在上海举行,比亚迪携全新电网级储能产品BYDCube惊艳亮相,占地仅16.66平方米储能容量2.8MWh,相较于行业内40尺标准集装储能系统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了超90%,率先支持1300V直流电压,匹配不同品牌的高电压换流器。凭借技术优势与国外多年市场的运营经验,BYDCube储能系统成功斩获第十四届SNEC十大亮点评选中的“太瓦级钻石奖”。 (图为:比亚迪全新电网级储能产品BYDCube) 在储能发展初期阶段,能量密度,成本与安全一直是储能行业关注焦点,面对市场更高的技术要求以及对储能安全的考量,比亚迪对原有工程化的集装箱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内部电池模块采用CTP设计理念,取消电池模组层级,从内部结构最大限度提升整体能量密度。此前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已经成功将电池的生产设计推向电池设计的新阶段,而比亚迪计划明年推出搭载刀片电池的升级版BYDCube,面积能量密度提升相对标准集装箱产品超过145%,等效40尺集装箱面积的电池容量可以超过6MWh。同时取消集装箱内部过道,仅需单侧开门即可完成全部安装和维护工作。 实际上,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积累了深厚电池研发经验的比亚迪早在2008年就正式进入储能行业,经历了12年的技术沉淀和海内外市场洗礼,在超十年的储能运行经验中保持了零事故的安全记录,比亚迪现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储能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随着我国光伏发电行业正式进入平价上网,光伏行业走上新的发展阶段,基于电网调节与新能源消纳等需求,新能源配置储能开始提上日程。2020年以来,我国国家层面和多个省份都提出了鼓励配置储能、加强储能标准系统建设等文件要求,而随着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储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储能行业的发展也被推上新的发展浪潮。面对国内储能市场发展的新态势,比亚迪适时推出BYDCube,未来将有望在行业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储能产品向更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目前储能市场需求日渐增长,比亚迪正在广东汕尾陆河工业园筹建10GWh自动化储能装配产线,为市场提供更多储能产品,同时以量产带动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