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1月11消息 瑞银中国策略主管刘鸣镝在展望2021中国股票市场表示,最看好的行业一是材料,二是电信。电信在港股是非常非常被低估的。
作为投资理财三大品类,固定收益理财、房地产、股市的投资逻辑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破刚兑成为市场共识,债券违约常态化、银行理财频现负收益,市场中已经找不到保本保息的高息理财产品。 房住不炒也在变成社会共识,除了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没有人还敢闭着眼睛投资买房。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申购在屡创新高,越来越多的人被股票市场吸引。 种种迹象表明,财富增长,是时候押注股票市场了。 “重房产、轻股权”的由来 过度倚重房地产和固定收益理财、股票市场参与度低,是当前我国居民家庭财富配置的主要特征。据央行调查数据,2019年我国城镇家庭资产中,房地产占比七成;就金融类资产而言,九成以上为固定收益类资产,股票和基金占比不足一成。 这种“重房产、轻股权”的财富配置结构,是特定环境下的必然结果;而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财富配置的根本逻辑也在随之改变。 就房地产来讲,居民高涨的买房热情与房价长期单边上涨互为因果。过去二十年,房地产投资从来不套人,即便暂时买在高点,也总能轻易解套。从结果上看,看多房产的人财富水涨船高,看空房产的人无不后悔顿足。慢慢地,买房就成了一种投资信仰。 再看固定收益理财。刚兑环境下,虽然产品宣称不保本,但事实上每次都能保本保息,于是投资者把高息理财当作高息存款来买,只关注销售平台的信誉,不在乎底层资产投向。低风险、高收益的反逻辑组合,能吸引大批拥趸不足为奇。 反观股票市场,“七亏二平一赚”的格局深入人心,多数人避而远之。起码在五年之前,A股市场一直存在明显的缺陷,如退出机制不畅通,只进不出,沉积了大量垃圾股;上市条件苛刻,错失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公司,导致上市公司结构偏传统;投资者保护做得不够,信息披露有瑕疵,内幕交易、股价操纵难以断绝,投机属性强,散户频频被割韭菜。 既然买房子赚钱、买固收理财赚钱,炒股容易亏钱,理性的选择自然是重房产、轻股权。 改变正在发生 当前,投资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过去有效的投资逻辑逐渐失效,到了做出改变的时候。 房住不炒的政策环境下,房地产正逐步回归居住属性,投机炒作属性被剥离,全面大涨的时代一去不返。从百城房价来看,2018年以来同比增速持续在5%以下,低于居民收入增速。当前,买房致富的信仰还在,但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定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幻想。 破刚兑的环境下,固定收益理财回归风险收益平衡的本质,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也慢慢绝迹了。 打破刚性兑付,最强的信号来自2018年4月份发布的资管新规,明确“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等要求,并在制度层面做了精密设计,如建立资管产品隔离墙,推动净值化管理,推动成立理财子公司等。 同期,市场也一直在释放信号,既包括近年来债券违约、信托爆雷、P2P爆雷等带来的真切损失,也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的全面净值化转型,保证本息的理财产品正快速退出市场。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投资者接收到了打破刚兑的市场信号,开始将理财产品视作中等风险产品看待,提高对存款类产品、货币基金类产品等低风险投资品的配置比例,并适当加大对股票市场等中高风险资产的配置,以博取更高的收益。 居民家庭财富资金配置,在悄然发生变化。 自2016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快速攀升,截止2020年11月,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8.75万亿元,同比增长27%,较2016年翻倍增长。 资本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好 居民财富“被迫”流入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这两年也变得越来越好,具备了承接大量资金转移的基础。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更强调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强调自主创新、强调供给侧的创新链和产业链建设,这些新特征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倒逼资本市场改革提速,资本市场正变得越来越好。 创新驱动的经济体,靠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是难以有效承接的,必须要更大程度上发挥和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简单讲,就是必须要做大做强以股权融资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 表面上看,做大直接融资,只要改核准制为注册制,为IPO、定增大开绿灯就可以了。但股票市场作为一个生态,如果缺乏需求承接,增大供给只会导致跌跌不休,股票卖不上价,企业也没有发行股票的积极性,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就沦为空谈。 据证监会前主席肖钢统计,自A股建立以来,先后经历了9次IPO暂停,累计暂停时间超过五年,暂停的原因大都是市场低迷。可见,如果不能充分保护投资属性,吸引不到中长期资金,股市的融资属性、资源配置功能都会大打折扣。 近年来,为尽快恢复资本市场配置资金、风险定价、支持创新、提升公司治理等功能,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提速。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定调,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励和引导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国发〔2020〕14号),以“公司治理”、“做优做强”、“退出机制”、“疑难问题”、“违规处罚”等为抓手,力抓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A股融资功能逐步恢复。 2016-2020年,A股市场年均融资金额4万亿元,是2011-2015年均值的4.2倍,资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股票供给不断提速的同时,大盘指数还保持了稳步上涨,赚钱效应日趋凸显,对内外资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是时候押注股票市场了 股票投资的本质是把资金配置给优秀的上市公司,分享上市公司的成长和业绩回报。即便是过去三十年,A股市场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有诸多不足,只要选择优质的标的长期持有,投资者依旧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 沪深300成分股是A股优秀公司的代表,假设以沪深300指数进行定投,定投周期为2010年1月20日-2020年12月21日,每月20日(节假日顺延)买入1000元,期间合计买入132期,共投入本金13.2万元,总收益100%,年化收益率高达12.0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定投期间并非精挑细选的结果。股票投资赚两部分钱,估值的钱+盈利的钱。上述定投期间,沪深300市净率从3.17倍降至1.71倍,年化12%的投资成绩,几乎全靠盈利的驱动。这也说明,在A股赚盈利的钱足以提供一个不错的收益率。 过去的A股市场有赚钱效应,当前股票市场正变得越来越靠谱。投资者保护不断强化,优质公司加速上市,居民资金和各类长期资金持续流入,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估值水平都有望持续抬升,此时长期投资A股,有望享受“估值+盈利”的双重红利,获得更高的收益水平。 财富增长,是时候押注股票市场了。
股票市场本身属于少数人盈利的投资场所,多年来几乎离不开“七亏二平一赢”的规律。很显然,与拥有资金优势、成本优势以及信息优势的大资金相比,普通股民参与到股票投资之中,也是比较吃亏的。或许,对普通股民来说,要想在股票市场中生存下来,甚至实现股票投资上的盈利,那么就需要在市场中反复历练,不在市场中摔倒几次,也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成长起来。 2019年、2020年的市场投资环境明显好转,尤其是在深强沪弱的背景下,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实现盈利的概率也会增加不少。对少数投资者来说,甚至可以利用这一轮牛市行情实现财富上的大幅增值,更有甚者实现了财务上的自由。或许,在当前阶层晋升通道不断收窄的背景下,股票市场可能会是普通人实现阶层晋升的主要途径。当然,股票市场本身属于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资渠道,最终借助股市实现财富大幅增值的人还是少数,多数人最终还是会把赚到的钱还给市场,甚至还会影响到投资的本金。 围绕着股票市场“七亏二平一赢”的规律,了解到股票投资本身属于少数人赚钱的渠道后,那么可以从普通股民跑步进场的现象,掌握到市场更多的运行规律。截至目前,投资者数量首次突破1.7亿,且A股市场单月投资者新增数量高达242.63万户,创下了最近5年的单月最高纪录。由此可见,在市场赚钱效应逐渐提升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股票市场,并产生出浓厚的开户投资兴趣。 普通股民加速进场,往往会给市场带来或多或少的新增资金补充。但是,若普通股民出现加速跑步进场的现象,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那么就应该警惕市场投资风险的到来。纵观历年来牛市中后期阶段,均离不开普通股民加速跑步进场的现象,作为一个少数人可以赚钱的市场,当新手也可以轻松赚钱的时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拐点的逐渐接近。 不过,相对于以往牛市中后期的市场现象,虽然目前普通股民的进场意愿比较高,但市场尚未达到股市新手轻松赚钱的状态。假如连入市不久的新股民也可以轻松赚钱,且股市看涨声音持续高涨时,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就目前看来,市场距离这一种状态仍然较远,市场并未出现新股民与老股民轻松赚钱的状态。 日均万亿以上的成交量水平,这是股票市场全面激活的标志性信号。与此同时,股民跑步进场,这也是股票市场投资吸引力持续增强的现象之一。但是,就目前而言,在股票市场刚刚爬升至3400点之际,市场的赚钱效应以及投资信心才刚刚开始激活,且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并未处于很高的状态,市场距离新老股民轻松赚钱,且非理性看涨的状态仍然较远,因此在股民跑步进场背后,未必意味着股市拐点的到来。 从政策层面的角度分析,继科创板实施注册制之后,创业板也即将实施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正处于逐步试点的过程。在当前比较特殊的市场环境下,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并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促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助力更多的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种战略性的部署,至少从中短期的时间内,政策层面上希望股市牛市的延续,这是实现投资者与融资者互利共赢的最佳结局。 正如上文所述,在新股民与老股民尚未进入轻松赚钱的状态,且市场暂未形成非理性看涨的声音,这时候市场还是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状态。若上述现象开始加速出现,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再度出现快速攀升的现象时,那么届时就需要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惕了。
货币政策宽松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股票市场的投资活力与赚钱效应。今年以来,A股市场走势相对活跃,股票市场的抗跌能力增强,这从一定程度上受益于年内货币环境相对宽松的影响,同时也受益于无风险利率趋于下行,并由此促使股票市场的估值溢价不断抬升,这对本身估值定价相对偏低的A股市场来说,自然也是带来了更积极的正面影响。 随着7月份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当前市场最担心的因素,莫过于货币政策的收紧预期。一旦货币政策产生出持续收紧的预期,那么对长期以资金推动作为主导的股票市场来说,难免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压力。 其中,7月M2增速小幅降低至10.7%的水平,而在此前连续三个月的时间内,M2增速一直保持在11%以上的水平。言下之意,今年7月份的M2增速,也是在最近5个月来的首次下降。不过,从目前M2与GDP的差值来看,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但M2增速略微下降,难免会引起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 再者,7月人民币存款增加803亿元,但同比少增了5617亿元。人民币存款少增的现象,其实也不必过多解读,在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居民的风险偏好不断提升,为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存款会向更多的投资渠道靠拢。例如,在今年股市行情相对较好的环境下,存款也会或多或少流入股票市场,为市场带来一定的新增流动性补充。 与此同时,7月份CPI出现了同比上涨2.7%的数据,涨幅较上月增加了0.2%,虽然环比涨幅并不算高,但随着食品价格的继续上涨,市场担心短期CPI指数仍存在继续上涨的趋势,当CPI再度逼近3%的红线时,市场会担忧货币宽松力度会进一步受到约束,结合7月份M2增速与新增社融的不及预期表现,会进一步增加市场的担忧预期。不过,若考虑到核心CPI等数据,实际上对市场来说,也会更理性看待CPI同比涨幅扩大的现象,市场货币政策的调节并不会因CPI短期波动而发生大幅变化的表现。 不过,在下半年经济逐渐回暖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可能会逐渐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宽松政策会完全退出,终究全球市场仍然处于流动性宽松的状态,且国内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复苏回暖,仍然需要适度宽松政策给予支持。但是,从PPI同比降幅收窄、CPI同比涨幅小幅扩大等数据分析,经济回暖的预期确实在显著升温,这也许会促使宽松政策往结构性宽松的趋势发展。 借鉴了09年以及15年的经验教训,时下国内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把控还是相对谨慎,避免了大水漫灌的方式,时刻保持着“防风险,守底线”的政策原则。与此同时,即使外部有美联储持续宽松的压力,但最近一段时间内,国内央行还是保持着一定的货币独立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更倾向于精准性投入,降低资金流入至房地产以及股市等投资渠道,尽可能减少市场泡沫的膨胀。 虽然货币持续宽松的预期或有所收缩,但不至于宽松流动性就会快速收紧。站在当前的时间点分析,虽然国内经济有逐渐回暖的趋势,且逐渐从上半年的阴影中走出来,但实体经济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仍需要适度宽松的环境给予支持,对依赖较大流动性支持的股票市场来说,自然也是相对敏感的,先知先觉的资金也会有提前锁定利润的倾向。 不过,在当前资本市场开启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仍需要相对宽松的流动性持续支持,这也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从某种角度思考,只有维持股票市场相对活跃的流动性与赚钱效应,才能够更好实现投资者与融资者互利共赢的局面,对刚刚走出牛市的A股市场来说,显然不会希望股市重返至熊市环境之中。 但是,面对货币政策的适度收紧预期以及3400点、3500点附近的强阻力因素,股票市场难免会产生出短期大幅波动的表现,市场可能会以时间换空间的形式消化上方的筹码压力,且短期内市场可能会存在修复估值压力的需求。不过,在国内经济稳步回暖的影响下,未来越来越多的行业基本面会得到进一步地改善,并刺激股票市场的价值中枢不断提升,届时将会是消化股票市场估值压力的有效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