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中集集团发布上半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394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8亿元人民币。得益于二季度实现盈利,上半年中集集团整体亏损额较一季度已大幅收窄约4.6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中集集团及时抓住疫情后提前复苏和“新老基建”的机会,在坚持全球化战略不变的基础上,加大国内业务布局。上半年中集集团国内业务占比超过60%,较之过去两年约50%的比重有明显提升。 作为主要业务板块之一,受疫情影响,中集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上半年订单同比下降,营收实现84.49亿元,仍保持集装箱产销量行业第一的地位。因低价无序竞争减少、成本下降等原因,该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535.78%至2.39亿元。 同期,中集集团空港、消防及自动化物流系统业务(以中集天达为主要经营主体)在手订单充足,并完成上海金盾、沈阳捷通和德国齐格勒的股权交割,成为国内最大的消防车集团。同时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整合供应链等措施,全力确保各项订单有序生产和交付,该业务上半年实现营收21.9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1%,达7800万元。 物流服务业务方面,中集集团上半年实现营收44.52亿元,同比增长3.28%;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155.68%。中集产城业务紧扣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两大重点区域,多个项目正加快进度开发,实现营收12.62亿元,同比上升124.06%;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73.51%。 上半年,中集集装箱、车辆和能化业务营收的国内比重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以能源、化工环境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以中集安瑞科为主要经营主体)为例,该业务抓住国内天然气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机会,加强天然气储运装备全产业链布局,推动清洁能源业务订单达49亿元(不包含中小型液化气船),逆势增长11%。期内,中集安瑞科实现营收57.98亿元,净利润1.5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集的冷藏集装箱销量上半年逆势上扬,同比增长5.72%,充分显示了国内冷链物流市场正蓬勃发展。 在新的形势和变局下,目前中集集团正在加速做业务的梳理,聚焦优势和主营业务,加大技术升级和业务模式创新,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对2020年下半年充满信心,表示中集下半年一定会比上半年好。
中集集团公告,公司收到股东方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Broad Ride Limited及Promotor Holdings Limited的通知,正筹划转让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权。截至公告日,公司无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为招商局国际(中集)投资有限公司,该事项可能涉及到本公司第一大股东变更的情况。公司股票8月19日停牌。
7月31日深交所披露,中集车辆成功获得深交所正式受理于深交所创业板发行A股的申请。若成功在A股上市,中集车辆将成为全球第一家A+H股上市的半挂车制造企业。中集车辆在深交所创业板推行注册制改革后,成为首批申请回归A股的港股上市公司,在诸多方面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资本市场的改革春风带来了A股的一波行情,站在长期角度,当前A股仍然存在潜在机会。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发表观点指出,第一方面:我国疫情稳中向好,经济会强劲复苏,二季度我国GDP实现正增长达到3.2%,三四季度势必有更好的增长,这些都会支撑A股市场的表现;第二方面:央行采取的低利率宽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环境,为股市提供了基础,一般在低利率阶段,加上经济复苏,股市都会有较好表现;第三方面: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转移,多数居民通过买入基金来进入资本市场。 中集车辆布局“高端制造”,叙述A股估值故事 首先,若顺利发行A股后,中集车辆便成为全面注册制推行后的首批A+H两地上市代表性公司,根据深交所发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中集车辆有望自动被纳入港股通标的。 据wind提供数据,目前A+H上市股票的港股通持股比例的均值约为15%。按这个参考比例,以目前中集车辆的市值推算,南下资金或会给公司的H股带来约17亿港元规模的潜在买入支持,有望进一步推升公司股票流动性,实现H股股价量价齐升。 其次,中集车辆属于深交所创业板推行注册制后首批申请注册上市的公司,公司原本也有着在成熟市场上市经验的中集车辆,更能够适应创业板注册制制度。作为首批尝鲜者,也能更好地享受到国内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红利。据上海科创板推行注册制的经验,首批或靠前批的注册上市公司,定价存在溢价优势。 此外,中集车辆持续建设“高端制造体系”,目前已经在全球建设了12家半挂车“灯塔”工厂,5家专用车上装 “灯塔”工厂以及2家冷藏车厢式车厢体“灯塔”工厂。本次回归A股后,高度契合大国牛市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智能化与数字化的高端制造中心主题。 据Wind提供数据显示(如下图),wind智能制造(全收益)指数的当前PE(TTM)和PB分别为52.1倍及4.9倍,远高于中集车辆H股对应8.6倍的PE(TTM)及1.1倍的PB。就与Wind智能制造(全收益)指数比较,其PE(TTM)和PB的历史中位数分别为27.1倍和3.6倍,该两个维度的历史最低值为15.7倍和2.3倍。 目前,高端制造业投资发展势头迅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以及技术改造投资正在成为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比1至5月提高了3.1个百分点,高端制造正在加速。这也是A股市场一直对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抱有乐观预期,愿意给予高估值的主逻辑。 图一:wind智能制造(全收益)指数的历史PE(TTM)走势图 图二:wind智能制造(全收益)指数的历史PB走势图 成功回归A股的中集车辆,有机会以新兴蓝筹和拥有核心技术的、行业内全球领先的、高端制造代表性公司的姿态,出现在投资者面前,估值亦因此带来重塑的机会。 中集车辆增长驱动力强,产品受市场青睐 2020年上半年,商用车行业更迎来了一波逆势增长的好年景,迈入“牛市”,7月重卡销量突破14万辆,同比增长89%,这意味着4、5、6、7月份重卡销量的月均涨幅达到了70%左右,并同时带动了专用车上装的销量走俏。今年以“新基建”投资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将成为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随着各地投资项目持续落地,工程机械、重卡及与之配套的专用车上装的景气度仍将维持在较高位。 据中集车辆2019年财报显示,国内专用车上装业务表现亮眼,受市场青睐,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营收占比已逾31%,毛利率连续攀升至20.1%,成为拉动公司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业务。 着眼于未来,国家治超政策红利、物流刚需、电商发展至冷链物流的发展,不仅能支撑物流运输类半挂车以及冷藏车的需求保持高位,而且环保升级、超载治理的因素影响下,满足法规的轻量化环保产品的专用车上装以及占比将继续攀升。 中信研报给予最新目标价9.27港元,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预期逐步回升 日前,中信证券发表研究报告,给予全球半挂车龙头企业中集车辆(H股)“买入”的评级,首次覆盖的目标价定在9.27港元,现价距离这一目标价的幅度接近42%。 中信判断中集车辆在全球的规模、技术与产业布局优势显著,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的预期;在原材料价格下降与行业技术升级的驱动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逐步回升;另外,基于公司股息率高达7.7%,因而中信指出中集车辆拥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中信这份研报给出的目标价,是中集车辆迈入2020年以来,大行研报中所给予的最高预期价格,在中集车辆申请回A之际,中信研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前瞻性。 近日,中集车辆(H股)股价屡创新高,自年初以来的累计涨幅接近25%,从走势来看,除了反映出公司业绩跟随其中国专用车上装业务走强、半挂车销量稳定等业绩预期外,也反映出公司因回归A股而引发的价值重估预期。
作为先行者,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深耕冷链装备行业20余年。20多年来,中集“攻城略地”,一步步覆盖冷链物流产业各个环节,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冷链装备“领跑者”。 “我们目前的业务规模约有百亿,但相信伴随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未来数年内再增数倍完全可期。百亿只是起点。”中集副总裁黄田化信心十足。 初心如炬,奋楫前行。雄心壮志的中集不仅发力全产业链,积极探索冷链物流运营服务等新业务,还旨在通过领先的全冷链物流装备解决方案以及运营服务,补齐行业短板,为整个冷链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 领跑万亿市场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站在风口。机构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超过20%,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5200亿元规模,到2030年将达到万亿规模。 不过,冷链物流虽潜力巨大,但在我国整个物流产业中占比却不到3%,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此外,整个冷链物流市场格局高度分散,各个环节参与企业体量有限,知名巨头型企业较少。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晚,整体还处于市场待规范和法规待完善的初级发展阶段。”中粮集团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原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制冷专业总工程师马进如是说。 究其根源,首先是整个市场(特别是冷链运营商和消费者)冷链意识较淡薄。以生鲜果蔬为例,欧美国家生鲜果蔬产品上游冷链渗透率达90%,我国只有10%。基于成本考虑,我国不少生鲜果蔬在产地采摘后并没有预冷和冷藏或没有按标准预冷和冷藏,运输亦未采用合标冷藏车,多采用棉被、冰块等原始冷藏手段运输,甚至直接使用普通货运车辆运输到消费终端。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般只关注产品的品牌、颜色等,也倾向于更便宜的产品,对整个储运过程是否规范并无意识要了解。 其次,我国冷链装备市场不完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以冷藏车为例,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虽破21万辆,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冷链装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数据显示,我国生鲜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流通腐损率分别高达25%、12%和15%,而发达国家均不到5%。高企的腐损率不仅带来每年数千亿元的浪费,还给食品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层面已出台重磅政策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01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时明确提出,实施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 “要补齐冷链物流行业短板,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引导和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尊重标准且综合实力强的大体量企业的参与和带动。”马进说,中集作为一家了解国际规则且研发和制造能力强大的企业,应该在引领国内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中有作为。 黄田化表示,中集既是中物联冷链委的轮值主席单位,也是国内最大的冷链物流装备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规范健康的发展。”他认为,随着行业日渐规范,冷链市场发展空间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标国际最严标准 事实上,中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全球干货集装箱世界冠军后,便开启冷藏集装箱生产。 1995年,中集在上海成立了旗下第一家冷藏箱公司,主要装备和冷藏技术均从德国引进。在吸收消化德国装备技术的基础上,中集加大创新力度,最终完成了冷藏箱的国产化。这使得中集的产品达到欧美发达国家严苛标准的同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正是基于自身的技术和制造优势,中集在1998年收购了韩国现代公司在青岛的冷藏箱厂,成立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和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2003年又收购了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基本完成全国冷藏箱制造布局。今天,中集标准冷藏箱产销量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冷藏箱市场份额超50%。 与此同时,作为内陆干线运输主力的冷藏车进入了中集的视野。2003年,中集收购济南考格尔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了中集车辆(山东)有限公司,在继承原有中德合资企业的基础上,吸收先进的制板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国内冷藏半挂车以及冷藏车厢体研发生产的标杆企业,其冷藏厢式车厢体销量国内领先;2008年,中集在青岛又成立了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生产专门向欧美出口的优质冷藏半挂车。 自2014年开始,我国生鲜电商进入高速发展期。中集精准把握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的冷链物流装备商机,在2016年收购了北京中集精新相能科技有限公司,重点为顺丰、京东、苏宁等国内快递物流、电商巨头提供最后一公里配送所需要的小型保温箱、冰包、冰排和智能化监控设备等小型冷链物流装备。 此外,凭借在自动化仓储物流装备领域的突出技术优势,中集旗下的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方案解决及系统集成商,在俄罗斯、新加坡、沙特、泰国等海外市场承接并交付多个智能冷链物流仓储系统项目。而伴随着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集天达物流又凭借在智能仓储冷链项目中积聚的丰富经验,开始顺利进入国内大型集中式冷库领域…… “可以看出,中集的冷链物流装备企业,都是根据国内外冷链物流市场发展需求做出的布局,基本上贯穿整个冷链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产能充足且所有产品都对标发达国家最严苛的标准。”黄田化告诉记者,“中集能快速完成冷链物流装备全产业链的布局,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就是中集冷链装备源自欧洲先进技术,且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始终确保中集的冷链装备技术对标发达国家领先水平。” 移动冷库解仓储难题 依托强大的冷链装备技术研发和制造能力,中集不仅快速完成了全冷链物流装备业务的战略布局,也能够敏锐地发现冷链物流产业链的核心短板,在积极参与补齐行动的同时,进而推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变革。 据了解,欧美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完成,是以大中型冷库建筑为核心,以食品加工厂和商超为上下游节点,通过冷藏车/箱为链接工具,完成整个冷链物流过程。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发展模式基本借鉴欧美模式。 “事实上,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场景,与当时的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电商的快速发展,会导致过去以大中型商超、市场为主要终端节点,逐渐被以电商配送为主要终端节点取代。”马进介绍说,终端节点的变化,将给整个冷链物流产业链带来深刻改变,很可能使整个冷链的模式由集中式冷链向分布式冷链转变。 马进认为,“分布式冷链更符合未来的生产、消费习惯和配送模式,借助现在发达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中心有能力配置最优物流路径,并实时分配配送资源,这也使得未来网络式分布的冷库布局和配送成为可能。” 此外,终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也将进一步倒逼上游冷链渗透率的提高,即产地最先一公里用于预冷储存的冷库需求将得以释放。实际上,传统大型冷库建设用地多、审批流程长、资金投入大,远不能满足目前决策快、建设快、调用灵活的电商冷仓需求。 在此背景下,中集研发的“移动冷库”迅速登上市场舞台,并由此带动中国冷链物流模式向分布式冷链的变革。 据制冷专业博士、中集冷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波介绍,公司通过两年时间的研究,加厚箱体外部结构,调整内部结构,最终原有箱体的制冷降温性能大幅提升。他说,“二三十度的食物,在我们的冷库里,2小时可降至零度。田间摘下的水果,2小时左右可彻底中断呼吸热,达到睡眠状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移动冷库适用于各运输节点的配置,包括田间地头的预冷。比如,“精准扶贫”概念的诞生地——湖南十八洞村已经用此新型冷库储存处理猕猴桃。 “截至目前,中集的移动冷库箱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太仓中集冷藏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国浩说。 “做强做优”全产业链 2020年6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实施意见》。《意见》在明确要求推广应用移动冷库等新型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同时还指出,要有针对性补齐城乡冷链物流设施短板,整合冷链物流以及农产品生产、流通资源,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另据了解,与该政策配套的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标准也正在筹备拟定中。 “在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推动下,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将愈加规范,市场潜力和行业商机也将愈加凸显。”黄田化表示,中集瞄准市场商机,整合资源,积极由过去的冷链物流装备向冷链物流市场全产业布局。 要提高冷链物流的“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必须要提高信息化能力。由此,中集全面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建成比较成熟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从而实现食品在全冷链物流过程中温度监控和远程调整,确保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 在做强做优符合国际标准的冷链物流装备板块的同时,中集还向下游服务板块延伸。据悉,专门从事跨境生鲜运输的冷链物流服务公司——中集小飞鱼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成长为国内多家一线大型进口水果商稳定的合作商。据介绍,中集小飞鱼将东南亚原产地摘下的榴莲等新鲜水果,直送国内销售门店/仓,提供海运、陆运一站式全程跨境冷链运输服务,下一步将延展到海鲜、冻肉等其他品类跨境冷链运输。 除食品冷链外,中集还利用自身已积累的先进冷链装备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积极向医疗冷链、航空冷链等对温控有更高要求的业务领域拓展。以医疗冷链为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集精新相能公司旗下的“冷云”团队为湖北等国内疫情重点区域医院,以及欧洲、非洲、美洲、中东等多个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运送试剂盒等医疗物资,助力当地战疫。 “目前只要市场有需求,中集就可以快速整合优势资源,提供全冷链物流装备解决方案。我们的优势是装备,但也会延伸至服务和其他相关的解决方案。”黄田化表示,中集装备的客户资源非常多,未来还可以整合国内外资源,逐渐探索全冷链物流运营服务以及冷链金融等,为市场提供更丰富的服务。 这是中集的雄心。也正如黄田化所说,“我们长期看好这个领域,百亿仍只是起点。”
飙涨1500亿,深圳引爆A股!约30只股强势涨停,广东省委:全省动员全力支持! 深圳今日引爆A股! 周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火遍朋友圈,终于等于周一开盘,终于,这把火烧到了资本市场。 今日A股开盘,深圳本地股集体暴涨!截至发稿,约30只股票涨停,深圳机场、盐田港、深天地A、深物业A等股票涨停,招商港口、中集集团、深康佳A等股票涨幅居前,深圳板块的集体暴涨,也带动了沪深指数高开。据统计,截止发稿,深圳本地概念A股总市值大涨1500亿! 8月19日开盘后,港股深圳控股高开高走,截至发稿,涨幅扩大至16.2%。 此外,《意见》还提到了,研究完善创业板发行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创造条件推动注册制改革。今日,创业板指高开逾1%。 此外,粤港澳指数强势高开,截止发稿涨逾3%,5G、人工智能概念也涨幅居前。 广东省委:全省动员全力支持 8月16日,广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精神,研究广东省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强调,全省上下要扎扎实实落实意见部署要求,全力支持深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深圳市要落实主体责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作为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总要求,全力以赴落实各项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拿出硬招实招,形成工作合力。 深圳:正加紧开展相关实施方案的研究起草 8月17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独家获悉,目前,深圳市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开展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的研究起草工作,预计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公开发布。 深圳地区上市公司回应 目前,上市公司,中集集团率先对《意见》进行了回应。 中集集团: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央政策 积极投身国家海洋经济发展 中集集团方面表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我们认为这是国家加强和发展海洋经济战略和布局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在这方面的重要使命和地位。 中集集团深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十余年,已经建立研发、设计和建造比较完整的海工装备业务体系,在国内处于第一梯队。近些年也开始向海洋渔业养殖装备、海上风电附属设备延伸,并参与了可燃冰勘探开发等海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未来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产业过程中,中集将响应国家战略和规划,立足原有优势,继续积极担当,整合资源,锐意进取,抓住机遇,努力做出作为大型制造业企业集团应有的探索和贡献。 据介绍,中集集团已经积极投身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19年7月30日,四会市人民政府与中集产城签订了《四会中集智谷总部研发基地项目投资协议》,定位为广佛肇智能制造升级创新中心,项目占地300亩,总投资约40亿元,将整合中集集团自身产业资源及相关联的产业资源,以智能装备和高端电子信息为重点产业,争取在3-5年内把四会中集智谷建成四会的创新总部、人才高地、技术研发中心。该项目的签约,不仅可以加速四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四会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也是中集集团、中集产城深耕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布局。 另外,2018年11月,招商局集团、正威国际集团、中集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多家单位与肇庆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中集集团与肇庆市人民政府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在天然气产业园区供应、消防装备租赁、新能源城市渣土车、创新智慧产业园、物流和多式联运、模块化绿色建筑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提升双方整体实力,实现共赢发展。 投资机会最新解析 《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一消息对于深圳本地股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其实之前深圳本地股就一度非常活跃,当时市场就预期会有关于深圳的利好政策出台。此次消息的发布,对深圳本地股而言可能又是一个催化剂。 深圳国资概念股迎利好驱动 意见指出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探索完善产权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支持深圳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作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国资国企综合改革早在2018年就被升格为“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被国家赋予了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的重大使命。 以下为相关概念股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 意见指出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今年2月18日,备受关注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个涵盖基础设施、体制机制、文化观念、生态环境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发展战略规划,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粤港澳大湾区受益概念股如下: 房地产板块:招商蛇口、华侨城A、华发股份、格力地产、世荣兆业 港口:招商港口、盐田港 机场:白云机场、深圳机场 航运:中集集团 高速公路:粤高速A、深高速 金融: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 旅游:腾邦国际、岭南控股 科技:瑞声科技、立讯精密、信维通讯 5G、人工智能等行业受益 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建设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探索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 在深圳本地股中,这些股票有涉及相关领域: 5G概念股:麦捷科技、顺络电子、京泉华、科信技术、大富科技、中兴通讯、共进股份、特发信息、日海智能、天威视讯、信维通信、飞荣达、金信诺、深南电路、广和通。 人工智能概念股:汇顶科技、赛为智能、劲拓股份 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概念股:中新赛克、兆日科技、任子行 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概念股:华大基因、康泰生物、翰宇药业、卫光生物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勇担新使命 深圳再出发 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深圳要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意见》的主要内容有:为深圳提出了5项战略定位,希望深圳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和可持续发展先锋;要求深圳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提升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圳勾画了2025年、2035年发展蓝图;提出了多项促进深圳发展的具体举措,包括创造条件推动深交所注册制改革、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推进深圳在人民币国际化上先行先试、在深圳探索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在深圳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这些擘划,高瞻远瞩,布局宏大。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下,深圳以改革开放探索者和排头兵的身份,闯禁区、破坚冰、探美境,以迅捷的速度和稳健的步伐,创造了一个现代化城市崛起的奇迹。如今,深圳不仅成为中国内地最有活力、经济最健康的城市,也是全球最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可以说,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命题,深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不负历史和人民的重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深圳特区诞生39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对深圳做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期许,对于年近不惑之年的深圳特区来说,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却又值得承担的新的历史使命。 想当年,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时,中国百废待兴,而全球化的浪潮方兴未艾,这是深圳特区起步之初的时代背景;如今,中国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深圳也从一个小渔村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经济总量超越香港,但与此同时,国际上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是深圳承担新使命时的时代背景。这两个时代背景有所不同,因此,在为完成新使命而谋划、奋斗的过程中,深圳所运用的策略自然会有所不同。然而,深圳特区在近40年发展历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不能丢,它们是深圳完成新使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这些宝贵经验,深圳市民在多年前通过全民网上投票的方式,给予了很好的总结,它们包括: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些宝贵经验,历久弥新,值得重温、铭记,并在新的实践中发扬光大。倘如此,我们将在下一个10年、20年、50年中,见证深圳新的荣光。 勇担新使命,深圳再出发。新时代,新发展,新篇章,让我们和深圳一起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