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大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持续大幅提升,外国企业纷纷加快在华布局,第三届进博会已吸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报名参展。中国也多次向世界表明扩大对放开放的决心。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
“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税务部门通过落细落实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银税互动”等有力举措,不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点赞”了税收营商环境新变化。 税费减免让负担更轻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林表示,为了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税收优惠和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这些政策无疑是雪中送炭,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比中小企业,制造业更需助力创新升级的“梯子”。在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看来,这把“梯子”已“搭”起来了。“我曾提出希望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等建议,如今件件都有了回音。”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2019年享受留抵退税335万元,营商环境优化盘活了企业发展的“春水”,使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向技术创新。 便利服务让办理更快 申领发票需要多少时间?“只需要几分钟。”两会前夕,在参观办税服务厅并观看浙江电子税务局等线上平台介绍演示后,全国人大代表,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党委书记、首席合伙人胡少先心中有了答案。“优质便捷的办税服务和贴心的税收宣传辅导让企业获得了更多‘幸福感’。”胡少先对记者说,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好政策、好环境的支持,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梨树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梅曾建议在社区增加自助办税缴费设备便利社区居民。如今,她的建议已变为现实。“现在通过手机银行、微信、社区自助办税机等方式,都可以缴费,很方便。”她认为,“最后一公里”打通了,真正实现百姓医保缴费不出户、线上办理轻松享。 融资助产让机制更活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税务部门迅速建立助企纾困机制,加码“银税互动”合作机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系列线上金融产品,使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尝到了“甜头”。 “疫情期间,我们的银税贷款都是在税务人员‘一对一’线上解决的,好政策能享又易享。”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顺多利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机加部副经理钟正菊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银保监局局长刘峰告诉记者,目前,吉林省120家银行主动对接纳税信用评级B级以上小微企业9.3万户,为有融资意愿、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指导银行机构用好税务机关推送的小微企业信息,创新设立“税易贷”“吉税贷”“易税贷”“税融通”等信贷产品,降低信贷调查和管理成本,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好机制不止于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伟是税收大数据的切身受益者。“目前我们正稳步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但受疫情影响,部分公司下游客户复工不理想,产品复销受阻,公司产能仅恢复了85%左右。关键时刻,广东税务产业链智联平台上线了,税务部门第一时间推广并辅导我们使用该平台,‘寻找货源’‘发布产品’等功能非常实用,公司产销链打通了。”张红伟对记者说。
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迈进3.0时代 广州各地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广州开发区在全省首设政策兑现窗口,变多窗口受理为一窗办通,提高企业的获得感。(资料图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维宣 摄 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亮点 坚持1个导向(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市场主体满意度) 结合2种评价(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 打造3个高地(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国际营商规则衔接高地、法治化营商环境高地) 当我们迎来2020年第一缕阳光,备受关注的营商环境3.0改革政策正式亮相,这标志着广州迈进了营商环境改革3.0时代!昨日,广州制定印发《广州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深入实施营商环境3.0改革。 开办企业半天搞定,刻印公章首次免费,工程建设审批再提速,政策兑现“一门式”办理……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亮点多多。《若干措施》从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市场主体满意度、建设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加强国际先进营商规则衔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广州样本”这五个方面共提出26条改革任务、82条具体举措。 3.0改革的亮点可概括为“123”:坚持1个导向(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导向,着力提升政务服务市场主体满意度);结合2种评价(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和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打造3个高地(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国际营商规则衔接高地、法治化营商环境高地)。广州将通过营商环境3.0改革,吸引集聚高端要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构建适宜开放和创新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2018年以来,广州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和2.0改革,2019年7月,制定《广州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经广东省委深改委审定印发实施,推动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再提速”。2020年1月,在加快落实《广州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贯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制定印发《广州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深入实施营商环境3.0改革。相较于1.0和2.0改革,3.0改革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 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化细化,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1-11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1.3%,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截至12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32.91万户,同比增长13.24%,其中企业127.71万户,同比增长21.76%,近3年每年企业数量增长均超过两成。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外商投资企业3.4万户,306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广州。 近日,中国社科院等单位发布《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在这个从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主观评价的榜单中,广州营商环境综合评分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一。
营商环境改革持久战 11月12日,北京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升级到3.0版。两年间,从1.0版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到2.0版增加了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诉求和问题,再到3.0版全面对标企业和群众需求,全方位推进营商环境各领域改革。204项举措,超出前两次总和,凸显了改革力度更大,系统性更强,透明度和参与度更高。 一波接一波的改革举措,在彰显政府决心的同时,旨在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心剂。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创新活力涌现,企业生存壮大,营商环境是发展土壤。城市竞争力提升,国民经济行稳致远,营商环境是重要助推。 一方面是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全球投资、消费需求渐显颓势;另一方面是国内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要求。于内于外,改革势在必行。 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中,作为中国的样本城市之一,北京得分连续两年大幅提升,跻身全球前30位。就全国而言,营商环境改革的“北京样本”先行先试,释放了积极信号。 资本和生产要素的流动,营商环境是重要参照系。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如何筑巢引凤?近年来一系列改革过程中已经摸索出一套方式。一方面是做减法,降低门槛,简化流程,压缩时效,给企业更多的无障碍通道,以提高效率,释放经济活力。在已有的尝试中,无论是电力三零服务还是企业开办成本为零,企业开设成本一降再降。 目前,北京每日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达到215家,实现翻番。全市拥有独角兽企业82家,接近全国半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2%,远超OECD国家2.5%的平均水平。这自然离不开北京构建包容普惠新生态的努力。但同时,这也对北京的营商环境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引进来,更要留得住,能壮大。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痛点、堵点,例如融资续贷、产权保护。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无为而治”,在角色定位上,政府既要做减法也要做加法。而加上的身份便是“服务管家”,以“店小二”的姿态,主动靠前,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企业才能最终成为改革的获益者。 此外,市场经济是追求公平竞争的契约经济,只在法治环境下,才能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规则和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信用关系,保障各种经济活动顺利进行。10月2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首个国家级优化营商环境法规即将落地。 规则越透明,企业发展越踏实。北京优化营商环境3.0版在加强信用和法治建设,让市场环境更公平的同时,也在逐渐织密制度网络。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军此前谈道,将加快研究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细化落实国家《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同时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率先探索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营商环境改善当然也非一日之功。可以想见,北京优化营商环境3.0是最新版本,但绝非最终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