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出申请到最终进入‘容缺审批’程序,一天就完成了,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建成投产时间。”江苏徐州沛县宝业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祁班银对该县行政审批局推出的“容缺审批”改革赞不绝口。 为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和服务项目快速落地,沛县建立项目容缺审批制度,按照先批后补的原则推动项目快审批、快建设。该制度只是沛县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之一。今年以来,该县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牵引,出台了《沛县营商环境深化年工作方案》,从深入开展对标创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完善服务企业体系、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6个方面制定了21条具体措施,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位于沛县经济开发区的江苏金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去年新招引的投资过百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项目建设之初遇到了土地问题,一时间,发展陷入停顿。“县委、县政府和开发区成立了专项小组,在审批手续、资质办理上,多次现场办公,遇到问题,即刻处理,顺利解决了项目土地征用、拆迁、场地平整等重大问题。”该公司总经理李延林告诉记者,沛县政府部门为项目推进提供了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专业、高效、舒心的市场环境。 “我们要把眼睛亮、反应快、手脚勤的‘店小二’精神融入政务服务中,做到企业、群众‘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沛县县委书记吴昊表示,沛县正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集成改革“组合拳”,打造审批效能和开放开发高地,构筑高端载体平台,放大人才集聚效应,激活金融一池活水,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蒋 波 通讯员 李 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十三五”期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把深化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以开发开放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活力 一杯下午茶的时间能解决多少问题?“融资、税收、用工、发展方向……”广州商会会长江建海列数沈阳市“营商下午茶”(政企以茶为媒“面对面”直接交流)的办事“魔力”。他说,沈阳现在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审批下来不到10个工作日,“要为这样的服务效率点赞”。 “十三五”期间,辽宁营商环境每年都在迈大步:2016年出台东北首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17年全国首家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挂牌成立,辽宁省政府划出8条红线为营商环境立规矩;2018年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9年,8300多个项目管家覆盖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截至2019年底,辽宁取消调整省级行政职权521项,对54961个事项审批进行流程再造,平均减少纸质材料24%、减少时限40%、减少跑动次数28%。 在吉林省,蓝浦浩业科技有限公司脂肪干扰肽项目作为长春新区第五例“标准地”项目,仅用9个工作日即获开工前全部手续。2018年6月以来,长春新区在全省率先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积极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同时扎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工程施工图联审,上线运行省市两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平台,实现了“一张表单”申报审批,减少申报材料39.12%,将总体审批时间从200个工作日以上压缩在81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办理简易注销登记时限从45天压缩到15个工作日。企业银行账户撤销实现“一网通办”、全流程办理。 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东北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前不久,正威哈尔滨新一代材料技术产业园项目在哈尔滨新区正式启动,总投资约150亿元,将以黑龙江省资源、产业、科研基础为依托,深入布局石墨烯、碳纤维、钛合金等新材料产业。项目负责人介绍:“我们是打造新材料技术领域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化高科技产业园区,对哈尔滨、黑龙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制造业高端智能化发展及核心竞争力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2019年,哈尔滨新区食品、医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7%。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5.8%和14.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6个和2.9个百分点。 今年4月,辽宁国有企业69个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登录各地产权交易平台,这些项目都是辽宁在竞争性领域的优势产业和优质资产,预计引资额超过400亿元。“混改”项目领域之广、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改革力度之大,创出纪录。 “十三五”期间,辽宁国企改革连续采取实质性破局动作。比如,对省属企业增加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将研发投入视同利润,放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收益水平限制等。 辽宁省国资委主任何庆说,辽宁国资国企的出路在于改革。在省本级的示范带动下,全省14个市组建了31家国有企业集团,带动全省600多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盘活了国有资产,增加了市场主体数量。同时,相关领域产生的省本级政府债务一并移交,一次性划转债务1080亿元,大大降低了政府债务水平,总体负债率下降到警戒线以内。 与此同时,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内蒙古通辽市地处黄金玉米带,“三省企业一条链”成为佳话。山东的企业把当地玉米制成淀粉,河北的企业转化成淀粉生产土霉素,河南的企业转化土霉素生产盐酸强力霉素。目前,当地的玉米原料可生产出抗生素、木糖醇、酒精、饲料等系列产品。通辽市委书记冯玉臻告诉记者,优化结构使内蒙古东部地区逐步摆脱煤炭重化工的路径依赖。 吉林省实施《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明确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和20项重点任务,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30万亩,比2015年增长6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2%,比2015年提高6.7个百分点。主要粮食作物良种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9.4%,比20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 高效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十三五”期间,东北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 9月4日上午,从安徽合肥始发开往俄罗斯沃罗滕斯克站的1289次中欧班列缓缓驶出二连浩特铁路换装场。这是今年以来通过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第1500列中欧班列,较去年提前了107天。 在推动东北振兴过程中,内蒙古东部盟市围绕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向北的大门越开越大。自2016年3月内蒙古首列中欧班列开行以来,自治区不断丰富运营线路,加密开行频次,发运列数由2016年的33列提高到2019年的260列。2019年,满洲里、通辽等东部盟市开行中欧班列超过140列。依托中欧班列,带动4家进口粮油加工企业落户满洲里,年加工能力超过90万吨。内蒙古不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满洲里—俄罗斯赤塔铁路完成赤塔至博尔贾段电气化改造,满洲里—赤塔俄联邦公路改造基本竣工。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口岸升格为常年开放口岸。 黑龙江有27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近年来,黑龙江积极创新对俄合作模式,成效明显。 黑河市与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一江之隔,区位优势明显,使得跨境电商日渐成为黑河对俄贸易的重要角色。9月初,黑龙江省黑河市举办了一场“云招商”推介会,来自俄罗斯、塞浦路斯的企业与中方企业签约12个项目,总签约额60.5亿元。 黑龙江自贸区黑河片区正式揭牌后,黑河培育形成跨境电商“多仓联动”集成集运新模式,规划布局了海外仓、边境仓、中继仓和前置仓,使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之间一天内即可完成快速通关。2019年,黑河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交易额达15亿元。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康翰卿介绍,近几年,黑龙江以对俄合作为重点,在向北开放中形成了多项创新:在俄罗斯设立离岸孵化基地、中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通过发展跨境能源加工、跨境农产品加工等,着力培育跨境产业集群;通过开展对俄投资开发引入飞地经济,着力构建境内外联动、上下游衔接的全产业链经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孙潜彤 李己平 苏大鹏 马维维 陈 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19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于近日公开出版。《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是《中国营商环境报告》系列报告的第一部,也是我国营商环境评价领域首部国家报告,定位为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政策库”,全面展示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成果的“白皮书”,学习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的“经验集”,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勇于探索创新以评促优的“光荣榜”,狠抓政策落实、以评促改的“推进器”。 据介绍,2018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中国国情,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牵头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2018年,组织在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2个城市开展了两批次营商环境试评价。2019年,组织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部分地县级市等4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评价,并在东北地区21个城市开展了营商环境试评价。2020年继续在8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在扎实推进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为系统介绍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方法,全面展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积极成效,更好总结推广各地区、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经验做法,切实发挥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导向改革的积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了《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于近日公开出版。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全面梳理了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回顾总结了2019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亮点,系统描绘了2020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前景展望,认真提炼了参评城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改进提升过程特别是一大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集中呈现了各重点领域的最佳实践、改革方案和路线图,向社会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优化营商环境的原创性、差异化探索。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绘制了1000余张解释图表,梳理了优化营商环境各领域240余份政策文件和210余项改革亮点,汇聚了18个重点领域70个典型案例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探索形成的原创性、差异化实践成果。正文共分为4个部分。“总论篇”主要介绍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及评价实践,展示各地区、各部门改革成效,勾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蓝图愿景。“示范引领——标杆城市篇”选取综合表现突出的15个标杆城市作为典型案例,重点展示工作思路、推进步骤、具体安排、改革亮点。“以评促改——最佳实践篇”系统梳理开办企业等18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要求、最佳实践、创新做法,并选取部分城市探索实施的差异化、针对性政策措施,供有关城市学习参考借鉴。“一省一案例——改革集萃篇”汇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探索创新形成的典型经验做法,鼓励引导支持更多地方学习借鉴、复制推广并创新推出更有针对性、开创性的改革举措。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的出版发行,将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公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方交流互鉴,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工作合力,进一步推动形成各地区、各部门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局面,推动更多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公平、高效、开放”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回望“十三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随着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的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中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等跃上新台阶。 即日起,人民网财经推出“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系列报道,梳理“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展现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新奋斗。 “实在是太方便了,以前要一个窗口、一个窗口的排队,现在只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办完。”在上海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一位来办理企业变更业务的女士告诉记者。 “目前全区355项应上网审批事项已实现全上网。”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余童欢介绍,实体行政服务大厅进驻有市场监管局、人社局等涉及23家单位,41个部门,进驻人员480余人,可一站式办理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458项。 上海奉贤区的实践,是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十三五”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政府发挥合力,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推动资源配置和企业行为的市场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有活力 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保持高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9年,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与营商环境相关的政策文件就达到50余项,涉及登记注册、不动产登记、行政审批、减政便民、纳税便利化、市场监管、“放管服”、事中事后监管、信用建设、市场改革等多个方面,这为“十三五”期间营商环境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有效指引。 “十三五”期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效,在“双创”等大好政策支持下,制度红利有效释放,创业活力被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数量保持超高速增长。 广东深圳推出70多项涉企场景式主题服务,将办理环节压减60%以上,审批时限压减39%以上,申请材料压减46%以上,表单填报压减28%以上。 浙江积极打造以“告知承诺突破100项”为核心内容的“证照分离”改革升级版,成为全国首个告知承诺事项破百项的省份。 湖北在全省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内试点“证照分离”改革的省份。 ……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朱克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与各级政府对营商环境高度重视和持续推动,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投资创业更加便利,市场主体更具活力。 朱克力还表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既是我国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环境支撑,特别在当前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成为现阶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 吸引力提升 大部分外企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为全球企业敞开大门。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在全球整体排名第31位,较上一年提高了15位,较2015年提高59位,成为主要经济体中营商环境改善最快的国家。 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外资管理体制改革,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正式生效,为实现内外统一、平等保护的外资管理新体制奠定法律基础。外资“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工作流程不断优化,提升办事效率。外资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招商引资方式不断改进和创新。 最近有调查显示,99.1%的外企表示将继续在华投资经营,89%的欧盟企业不会考虑把产业链撤出中国,中国仍是大部分欧洲企业的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这些都是世界给中国经济投下的“信任票”。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 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黄陈宏回顾了戴尔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从1998年开设第一间办公室,发展到现在拥有12500名员工,3个生产基地,8个研发中心,戴尔已经成为一个外资本地企业。这个不断扩大的过程本身就说明我们始终非常看好中国市场,认可国内的营商环境。 “与22年前相比,中国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海关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基础设施的发展更是天翻地覆,投资相关法律框架日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正是由于中国越来越开放,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越来越具吸引力,戴尔植根中国的决心才越来越坚定。“黄陈宏说。 “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对中国营商环境感触最深之处,是中国市场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各项利好政策激发的市场创新活力。”可口可乐中国区副总裁张建弢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以来,为支持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税收优惠和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精准帮扶企业,极大地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 据他介绍,今年以来,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在中国加大了供应链投资力度。2020年下半年,太古可口可乐在中国新增的6条生产线陆续投产,总投资达2.5亿元,新增年产值将超过17亿元。7月,中粮可口可乐在贵州投资建设的首家工厂动工,这也是中粮可口可乐全国布局的第20家装瓶厂。该项目首期预计总投资额2.7亿元人民币,年产能约17万吨,计划于2021年年底建成投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晓嘉表示,中国为在华外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和获利空间。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振、消费需求大幅萎缩、企业盈利困难的形势下,开拓规模庞大、消费力强、前景稳定的中国市场,对跨国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扩大对外开放 营商环境建设仍在路上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顺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国际形势新变化、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不仅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且有利于吸引外资、提升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所所长崔卫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中国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未来,应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商事、投资、贸易、事中事后监管、行业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实施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特别是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水平。 营商环境是中国继续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吸引各种经济要素的重要软实力。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2020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以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政府服务”,对新时代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明确要求。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国将对照国际标准,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朱克力指出,未来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根本途径是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改革,协同好政府与市场共栖共生关系,推进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着力点应放在持续提升投资建设便利度,进一步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和条件,降低就业创业门槛,优化外贸外资企业经营环境,提升涉企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长效机制。 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背后,是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路上持之不懈的改革开放,更是面向未来再出发的机遇和信心所在。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为全球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多。我们欢迎全球企业家来华投资兴业,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内需,扩大对外开放,以自身发展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以更低的关税水平、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便利的市场准入、更透明的市场规则以及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为全世界创造更多机遇。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9月14日消息,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梳理总结我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进展及成效经验,研究部署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推动全国范围营商环境持续改善,9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动员部署会暨“云培训”启动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林念修出席会议,并以“评价引导 深化改革 以更好营商环境应对风险挑战助力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主旨讲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伍浩主持会议。各省(区、市)、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参评城市和国家级新区优化营商环境有关负责同志、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相关工作人员,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团队有关同志分别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会场和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建立基于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的营商环境评价制度,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紧扣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放管服”改革要求,紧扣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紧扣投资吸引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和督促作用。一是助推站位提高,切实增强了各级政府、公用企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地方各级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更加到位。二是助推改革深化,鼓励各地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主动推出改革创新的“自选动作”,打造“放管服”改革的地方“升级版”,参评城市推出的改革举措更加精准。三是助推示范引领,注重及时总结推广先进城市典型经验和创新举措,推出标杆示范,鼓励各地方相互学习借鉴、比学赶超、良性竞争,参评城市对标先进互学互鉴更加主动。四是助推制度完善,促进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基础、地方和部门法规政策为补充的优化营商环境“1+N”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会议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聚焦影响企业复工复产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制定实施了一大批超常规、临时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企业加速复工复产达产,得到了广大企业和群众的普遍认可。但同时,疫情大考也暴露出了当前营商环境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全球疫情形势和经济复苏态势仍不容乐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认真总结抗击疫情带来的启示,围绕疫情期间“放管服”改革的成效和短板持续关注和深入思考,加快转变惯性思维和常规做法,以加快形成一批引领改革创新的开放高地、加快建设一批发挥示范效应的标杆城市、加快推动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等“四个一批”为抓手,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会议指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是改革创新的重要资源集聚地,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先行者,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区。面对当前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国家级新区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力气,在深化改革创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走在前列。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将在8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8个国家级新区开展营商环境评价,目的是帮助更多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及时准确掌握本地营商环境的总体水平、存在的短板弱项、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以及可供学习借鉴的改革亮点。各参评城市、国家级新区要高质量完成好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把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贯穿营商环境评价全过程。 会议要求,各参评城市、国家级新区要迎难而上、锐意进取、聚焦重点、深化改革,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启动会结束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开展为期两天半的营商环境评价“云培训”,帮助各参评城市、国家级新区全面熟练掌握评价方法、切实做好参评工作准备。
■ 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制定或者设置歧视性政策条款 ■ 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 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企业迁移后持有的有效许可证件不再重复办理 ■ 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进一步压减;超过办理时限的,办理单位应当公开说明理由 记者8月24日从西安市商务局获悉:《西安市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日前出台,将着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西安营商环境品牌和“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加大市场主体保护。《实施方案》明确,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均可以依法平等进入,不得另行制定市场准入性质的负面清单和准入限制。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应当依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不得对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制定或者设置歧视性政策条款。 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实施方案》明确,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领域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不得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企业申请办理住所等相关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及时予以办理,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企业迁移后持有的有效许可证件不再重复办理。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施方案》明确,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要在国家规定的时限内进一步压减,并向社会公开;超过办理时限的,办理单位应当公开说明理由。本区域各类政务服务事项一般应当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并大力推行“一站式、一窗式”集成服务。 强化执法监管。《实施方案》明确,持续深化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交通运输、农业五个领域综合执法改革,整合执法队伍、归并执法事项。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的监管机制,除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行政检查应当通过双随机抽查方式进行,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
8月25日,甘肃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兰州举办。甘肃省委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韵达股份以及韵达兰州分公司负责人和总部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宋亮对韵达股份等企业一行来甘洽谈表示欢迎,对今年以来甘肃全省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多措并举降低疫情影响过程中,广大民营企业识大体、顾大局,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推进复工复产,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了肯定。 同时宋亮介绍了甘肃省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他说,希望各企业继续加大在甘投资力度,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布局更多优质项目,实现地企互利共赢,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对接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推动合作项目的落地落实。 韵达股份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在发言中感谢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韵达股份的关心与支持,同时表示,作为“信心与温暖的传递者”,韵达将坚持“搭建平台,协同资源,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充分结合甘肃独有的资源优势,继续加大快递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消费互联网的融合,通过打造以快递为核心的产业链,服务市场和每一位消费者。 韵达股份的经营以快递业务为主业,同时还包括仓储业务、供应链业务等。目前,韵达的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通达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韵达全球网络为消费者递送包裹超过100亿个。在规模快递企业中,韵达在快件时限、客户满意度等方面名列前茅。 面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韵达股份始终贯彻落实国家邮政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高质量发展,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打造智慧物流,构建以快递为核心的生态圈,为实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综合快递物流服务商而不懈努力。 此次参加甘肃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是韵达股份立足业务发展需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在甘肃良好营商环境的支持下,韵达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让客户体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