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披露了其2021财年第三季度(即自然年的2020年第四季度)业绩公告,并于公告中披露了蚂蚁集团整改的最新动态。 阿里巴巴公告内容表示,2020年11月3日,蚂蚁集团宣布暂缓其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与香港联交所的两地上市和首次公开募股计划。由于最近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重大变化,蚂蚁集团正在制定整改方案,该方案还须履行监管部门程序。 同时,阿里方面表示,蚂蚁集团的业务前景和上市计划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目前尚无法全面准确评估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影响。 “在蚂蚁集团整改方案履行监管部门程序后,我们将向市场提供更新信息”,阿里巴巴财报中称。 此外,阿里巴巴在财报中“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部分披露,2021财年第三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来自蚂蚁集团的投资收益为7.35亿美元,合人民币47.96亿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中,阿里巴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210.84亿元(约合338.83亿美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794.27亿元(约合121.73亿美元),而上年同期为人民币779.77亿元(约合119.50亿美元)。 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阿里巴巴此财季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92.07亿元(约合90.74亿美元),同比增长27%。
中新网1月29日电 应急管理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申展利29日指出,近期,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对2015年至2019年发生的12起特别重大、120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回头看”,对132起重特大事故分别组成工作组逐一开展评估调查,对照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逐条评估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申展利指出,近期,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对2015年至2019年发生的12起特别重大、120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回头看”。其中,特别重大事故“回头看”由应急管理部牵头,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等13个国务院部门机构派员参加,并首次邀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员同步开展工作;重大事故“回头看”由各有关省(区、市)安委会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统一要求分别组织开展。申展利介绍,这次“回头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清晰明确。以推动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为根本目的,以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首要任务,既对每一起重特大事故整改措施落实情况逐条评估,又总体评估重特大事故共性问题的解决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在抓落实上找差距,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防止重蹈覆辙。二是评估认真规范。对132起重特大事故分别组成工作组逐一开展评估调查,对照事故调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措施,逐条评估落实情况。三是工作协同高效。各地各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全部现场评估,并在认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单项报告和综合报告。河北、辽宁、江苏、四川等地还主动延伸工作,同步开展了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整改措施落实评估。申展利表示,总的来看,本次“回头看”达到了预期效果,起到了敲钟提醒作用,切实推动有关地方“翻旧账”、找差距。查遗补漏解决了一批落实不彻底、不到位的具体问题;查找出了一批瓶颈性、根源性、本质性问题,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短板弱项得以显露;促使各地查摆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不足,明确了加强和改进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特大事故严重冲击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每一起事故教训都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不能一次又一次在同样的问题上付出生命和血的代价。”申展利强调,国务院安委办将充分用好这次“回头看”成果,督促各地各部门采取扎实有效措施,抓整改、堵漏洞、补短板,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一是强化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切实扛起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政治责任。二是一抓到底,对本次“回头看”发现的问题,特别是事故调查报告中明确要求整改但尚没有落实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问题,要扎实推进整改。三是举一反三,把“回头看”问题整改与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抓住本地区本行业安全生产主要矛盾、突出问题、重大隐患,切实防控安全风险,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1月15日下午表示,关于蚂蚁集团规范整改的问题,目前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之下,蚂蚁集团已经成立了整改工作组,正在抓紧制定整改的时间表,对标监管的要求来进行整改,同时也要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和企业正常的经营,确保对公众金融服务的质量。金融管理部门也在与蚂蚁集团保持着密切的监管沟通,有关工作进展将会及时发布。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8日讯 据重庆广电总台《第1眼》栏目近日报道,2017年,江先生在蔡家隆鑫爱琴海小区买了一套大平层。新房一放三年,江先生一直没空装修。最近,江先生终于抽出时间,开始操心起装修的事儿。不过他越装越觉得不对劲。墙打了是湿的,阳台下挖开全是水。 “这个墙打出来20天了,里面全是湿的,这儿以前是阳台,一挖下面都是水”,江先生说。 在江先生的新房里,记者看到,大部分客厅墙面已经被凿开,露出了红色的墙砖,而地面两个大坑里,积了不少的水。 江先生说他从今年四月开始装修,本来地砖都已经铺好了,但是刷墙的时候,发现墙体一直都是湿的。 “每次刷墙都发现它就渗湿不干,后来铲了,物业过来刷还是干不了”,江先生说。 不管怎么处理,墙面就是干不了,担心是水管破裂导致,开发商还找来了检测单位,不过并没有发现水管漏水。江先生推测,可能是开发商在回填时,用了湿土。 “以前这里面和下面全都是用湿泥巴填的,下雨天填的,而且墙壁,包括周围邻居的,都是发霉的”,江先生告诉记者。 在小区物管办公室,项目负责人杨先生介绍,他们自从接到江先生的反映后,已经多次联系开发商,由于防水工程保质期5年,江先生的房子还处于保质期内,所以开发商也派了一位工程负责人正在积极整改。 “我刚才也跟地产公司那边联系了,说也安排人在整改,有负责人在现场沟通这个事情,但好像整改的方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物管杨先生表示。 不过,江先生却说,他没见过这位现场负责人,也不知道具体的整改方案,为了进一步核实情况,记者与开发商方面取得了联系。 “负责人正在休年假,目前不在重庆”,开发商方面一位工作人员回应,并同意下周一双方坐下来把整改方案在交流一下。 江先生表示,接下来还会跟开发商协调处理,如果不能达成一致,他会向相关部门投诉。
几近年末的冬天,对于共享电单车这个赛道来说并不温暖。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市网信办等部门和北京朝阳区政府、海淀区政府,共同约谈蜜蜂出行等多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业及其运营平台,或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下架APP等多重处罚。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监管层第一次对共享电单车行业进行约谈整改了。 半年点名三次 以共享电单车赛道的代表平台蜜蜂出行为例,今年以来其已经被工信部三次点名要求整改、下架,屡陷监管漩涡。 今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0年第五批)》中列出了131款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APP。其中OPPO软件商店6.0.10版本的蜜蜂出行APP存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规使用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 彼时,工信部对上榜的131家APP限定11月2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 但显然蜜蜂出行并未按要求完成整改。11月10日,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通知显示基于10月的整改名单,仍有60家APP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工信部将对这些APP进行下架。 这其中就包括上次通报的蜜蜂出行。 直到八天前的12月21日,工信部再次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0年第七批)》,发现有63款APP未完成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通知中官方特别在通报中提及:“部分应用商店及移动应用分发平台对利用技术对抗、更换‘马甲’等方式故意逃避我部监管的企业,监测发现和处置力度不够。后续我部将对上述问题突出、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的相关企业,采取全面下架、停止接入、行政处罚以及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或失信名单等措施,依法严厉处置。” 而搜索此次名单即可发现,这一次“代替”蜜蜂出行上榜的违规APP是应用宝上架的蜜蜂出行小蜜版,违规原因与蜜蜂出行相似,同样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 显然,蜜蜂出行小蜜版符合工信部提出的更换“马甲”问题。 天眼查数据显示,蜜蜂出行小蜜版的开发方宝驾(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蜜蜂出行的开发方北京蜜蜂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疑似实控人和最终受益人均为李如彬,二者属于关联公司。 换句话说,今年下半年蜂蜜出行已经收到来自工信部的三次点名,和北京交通委同网信办等部门的联合约谈一次,深陷监管漩涡。 盲目扩张? 即便是屡陷监管漩涡,蜜蜂出行仍未停止运营扩张。 事实上,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内的多个一二线城市都已经明确表明“不发展共享电单车租赁”,亦或是针对共享电单车出台了不同的管控政策。 这其中官方罗列的问题明确指向运维压力和押金风险等。以天津发布的通知为例,其在“不发展”的前提下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租车、企业按200:1比例组建运维队伍、禁止向未满12岁儿童提供服务等。 换句话说,官方并非主观排斥共享电单车这一存在形式,而是警惕该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同时,中小玩家由于缺乏安全、运维、资金担保能力的同时可能产生的风险。 诸如共享单车留给市场的一地鸡毛和用户被无端亏欠的押金。 所以,为了规避共享出行1.0时代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后续入局的大公司早已迭代模式,用信用制代替押金制,从根源上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除此之外,亦着重平台内的自我监管,着重保障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真正做到提升效率、改善生活,完成互联网公司科技赋能的使命。 只有回归科技的本质,共享电动车才能真正迎来业内期待的市场爆发。 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数量已超过100万辆。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将超过800万辆,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4%,收入范围将到达200亿元。 纵观整个赛道,这仍是一个肉眼可见的宏大市场。 只是从入局者的角度来看,如何跳出盲目扩张、争抢地盘的思维,摒弃共享出行1.0时代存在的乱象,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真正安全、健康、有效的共享电单车市场,才是“蜜蜂出行们”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据悉,工信部已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24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截止到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在今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保护网络用户合法权益是打造网络强国的基础,为此,工信部开展了APP侵权整治行动,有效打击了互联网平台的违法违规,对于用户已经被违法违规搜集的个人信息被侵犯的用户权益,工信部是否还会采取补救措施?是否会监督互联网企业对此作出处理? 闻库回应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用户信息问题现在已经逐步引起社会更大关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用户信息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持续开展移动应用程序(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深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可以说是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布了《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等规范要求,针对老百姓反映比较强烈的APP侵害用户权益的四方面十类问题进行了重点整治。截止到目前,已经对52万款APP进行了技术检测工作,发现了一批有问题的APP,责令1571款违规APP进行整改,公开通报了500款,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拒不整改的直接下架,涉及120款。 第二,发布APP个人信息保护的系列标准。APP合不合规,标准说了算,我部组织中国信通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以及30多家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有针对性的制定了《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一共10项标准。对于广大用户特别关心的“最小必要”等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的原则,制定了《APP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8项系列标准。标准的发布凝聚了产业的智慧,汇聚了企业的力量,为企业的合法经营划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所以,这些规范要求可以说是在如何保护上制定了一些非常清晰的操作规范。
□记者 沐铁城 北京报道 为解决影响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规范、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明确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有序流动。 行动通知提出,到2021年底,医养结合服务相关制度、标准、规范初步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到2022年底,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基本建立,医养结合机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行动通知强调,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护理员等人员队伍能力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实施全国医养结合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为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和服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 同时,行动通知指出,加强医养结合机构信息化建设,扩大国家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使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即可获得远程诊疗指导、在线复诊等服务。此外,要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消除机构内交叉感染风险。 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为期3年,每年按照“全面自查—整改核查—总结提升”的程序开展工作。 根据行动方案,各市级会同所辖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辖区内所有医养结合机构认真开展自查。各医养结合机构要结合自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整改,可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明确整改方案及期限。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在机构自查整改基础上,指导所辖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医养结合机构进行核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督促整改。对存在违法违纪违规的机构,依法依纪依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