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知科技在年底炸出了个商誉大雷,因收购的四家子公司经营业绩下滑,公司预计因此将计提约56亿至61亿的商誉减值。 数知科技2019年全年营收57.21亿,总市值50亿左右,这样一把梭哈的操作算是A股年底的暴雷之王了,不过,这种“大洗澡”的上市公司每年年底都有。 年底了忽然来个商誉减值这种幺蛾子,我们不得不防。探雷哥拉了一下截至2020年9月底A股上市公司商誉占总资产情况,占比超过40%的有32家公司。 探雷哥认为,商誉占总资产比超过30%就属于偏高的情况,选择这种股票需要特别提防年报可能出现大手笔计提商誉减值的风险,当然,占比在30%以下也并不是风险不大,都需要结合并购资产具体情况分析。 上述名单中的公司,主要都是高估值、高商誉、高业绩承诺的并购推高了商誉,其中蓝帆医疗这家公司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被更多的投资者熟知,探雷哥接下来就来谈谈这家公司。 一、商誉减值风险:CBCH II无法完成2020年业绩承诺 2020年12月25日晚间,蓝帆医疗公告,其2018年收购的子公司CB Cardio Holdings II Limited (以下简称“CBCH II”)预计在2020年将无法完成原定业绩承诺。 2018年,蓝帆医疗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CBCH II和CB Cardio Holdings V Limited(以下简称“CBCH V”),蓝帆医疗直接持有CBCH II 62.61%股权,通过CBCH V 间接持有CBCH II 30.76%股权,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CBCH II 93.37%股权,这两家公司2018年6月1日并表时商誉超过了60亿。 CBCH II和CBCH V是柏盛国际的持股主体。柏盛国际总部位于新加波,是全球知名的心脏支架制造商,主要从事心脏支架及介入性心脏手术相关器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冠脉支架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四。蓝帆医疗原来主要从事手套业务,是全球PVC手套龙头,通过收购柏盛国际,公司快速进入了心脏支架领域。 根据2017年12月22日的协议约定,蓝帆投资、北京中信及其他交易对方承诺CBCH II在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3.80亿元、4.50亿元及5.40亿元。 从业绩承诺完成情况看,CBCH II在2018年及2019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90亿元及4.62亿元,都“精准”完成了业绩承诺。 蓝帆医疗在最新的公告表示,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CBCH II国外业务受到严重影响,整体营收减少,利润下降,其所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相比原业绩承诺预计在40-60%区间,也就是说,相较所承诺的2020年5.40亿的净利润,按预计的2020年CBCH II的业绩上限,2020年的业绩承诺完成率最多也只能达到60%了。 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蓝帆医疗商誉的账面价值为74.26亿元,占总资产的41.27%,占净资产的73.99%,这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商誉来自于对柏盛国际的并购。 实际上,预计CBCH II在今年无法完成业绩承诺在上半年都可以说是“明牌”了。根据2020年中报,2020年上半年,蓝帆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2.84亿元,同比增长35.45%,实现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增长164.85%,这主要是新冠疫情爆发导致公司医疗及防护手套产品出现爆发增长,产品毛利率也提高不少,但同样也是因为新冠疫情,上半年蓝帆医疗心脏介入器械产品的收入同比下降了39.12%。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集采的影响。2020年11月5日,冠状动脉支架作为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第一单,在天津开标。集采中药企的厮杀惨烈,经过11家企业26款产品无分组竞价,最终拟中标的10款支架产品均价仅676元,同企业同款产品平均降价幅度达93%。 蓝帆医疗首当其冲,在中标产品中,其旗下吉威医疗的EXCROSSAL产品中标价格是最低的,每支469元,降价超过了96%。 另外,11月2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出红头文件《关于开展高值医用耗材第二批集中采购数据快速采集与价格监测的通知》,所涉品类主要集中在骨科和心血管类耗材,包括了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除颤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六种高值耗材。 所以,在疫情下,上半年心脏介入器械产品收入大幅下降,下半年的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则是雪上加霜,CBCH II无法完成2020年的业绩,我们看蓝帆医疗上半年的业绩基本能猜到。至于蓝帆医疗2020年商誉减值会不会发生,会减值多少,最终还是要看商誉减值测试报告,但业绩下滑是个危险的信号,目前巨额商誉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疫情下手套产品落后于竞争对手 蓝帆医疗和英科医疗都是A股做手套的两家山东公司,而且特别巧的是,两家公司都在临淄区齐鲁化学工业园。但是,两家公司上半年的手套业务正如它们的股价表现一样,差距不小。 英科医疗2020年上半年医疗防护类产品的收入为42.86亿元,同比增长413.94%,蓝帆医疗2020年上半年健康防护手套产品的收入为15.79亿元,同比增长97.47%,收入规模和增速都大幅落后于英科医疗。 从毛利率对比情况看,2020年上半年英科医疗医疗防护类产品的毛利率为62.41%,而蓝帆医疗只有48.55%,产品盈利能力的差距也很明显。 按照蓝帆医疗的披露,公司的医疗及防护手套产品以PVC手套为主,丁腈手套占比较少,而新冠疫情需求量和价格涨幅更大的是丁腈手套,另一方面是蓝帆医疗基于诚信合作理念和长期战略发展考虑,志在与国际主流客户保持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发展,因此,在疫情逐步漫延之际遵守与客户已确定的订单价格,并给予客户接受价格上涨的缓冲期,因而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的订单价格尚未完全与市场实时价格接轨。 但是,在疫情需求量大放量的情况下都不能比对手更好的把握增长逻辑,后续如果疫情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变化,在加上蓝帆医疗心脏介入器械产品的业绩下滑已是事实,蓝帆医疗业绩的持续增长会面临不小的风险。 结束语 蓝帆医疗财报上,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关联交易比较大。蓝帆医疗的关联方蓝帆化工及下属公司、朗晖石化分别为亚洲最大的增塑剂生产企业、行业排前列的糊树脂生产企业,蓝帆医疗还使用关联方宏达热电供应的蒸汽能源。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公司发生的关联交易总额(含与武汉必凯尔及下属子公司、与北京中信控制的SD、CCP集团下属公司)分别是3.22亿、3.41亿和2.12亿。 关联交易是个是否公允的会计问题,商誉减值不仅是个会计问题,还是个判断问题。76亿的商誉会否计提,计提多少,最终还是要看蓝帆医疗管理层给出答卷。
9月12日,蓝帆医疗上海研发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公司上海商业总部也正式投入使用。公司方面对记者介绍,上海研发中心揭牌是蓝帆医疗研发创新之路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从此开始,上海研发中心将正式纳入蓝帆医疗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的重要版图。 据了解,蓝帆医疗在并入新加坡柏盛国际后,迅速整合柏盛国际全球研发资源,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新组建了上海研发中心、把原有的美国研发中心扩建升级为全球创新中心及创新产品的孵化器,新组建了二尖瓣、神经介入等多个研发团队,在欧洲收购了位于德国的瓣膜研发明星企业NVT,并将NVT与原欧洲研发及临床团队进行了重组和扩充,到目前已在新加坡、美国、瑞士、德国、山东、北京、上海搭建起了全球八个研发平台,构建起全球24小时研发体系。 此次正式揭牌的蓝帆医疗上海研发中心落户于上海张江医学园区核心片区ATLATL创新研发中心,将承担公司产品研发、临床试验、产品注册等各项职能。蓝帆集团高级副总裁于苏华介绍,蓝帆医疗上海研发中心将建设3个万级净化室和10余个生物、化学、物理和检测实验室,在冠脉、瓣膜、外周、神经、外科五大产品线同时发力,通过国外大量的技术积累和产品专利,与中国的大样本量和多样性的病例相结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效的产品和治疗方案。 活动当天,蓝帆医疗还宣布商业总部在上海北蔡正式投用。蓝帆医疗高级副总裁杨帆表示,“蓝帆总部落地上海标志着我们将在一个全球化的窗口城市、港口城市扎根,进一步建设我们面向全球的医疗器械平台企业。” 据了解,蓝帆医疗从2013年开始,持续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从低值耗材往高值耗材发展,经过7年发展,通过产业嫁接资本,创新研发与投资并购双轮驱动的战略实施,公司已实现了转型升级的战略落地,由原来的单一手套大王,拓展成为布局防护事业部、心脑血管事业部、微创外科事业部、护理事业部四个事业部,涵盖冠脉、瓣膜、神经、外周、微创外科等7个赛道,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多家分子公司的跨国医疗器械平台企业,拥有了200多名博士研究生,100多名总监,核心团队中三分之一是海外员工,真正实现了从中国走向世界。
蓝帆医疗披露半年报。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84,341,266.38元,同比增长35.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1,358,904.97元,同比增长164.85%;基本每股收益0.64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