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周三,三大指数出现了震荡回调,环保、白酒、医药等板块涨幅居前,农业种植、数字货币、光刻胶等板块下跌幅度较大。整体来看市场呈现出调整的走势,总体赚钱效应较差。本周整体来看,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回升,前期建议大家重点布局的消费白马股包括白酒、医药、食品饮料等板块出现了一定回升,显示出抄底资金有入场迹象。创业板指数在正式实施注册制之后,出现了一定反弹,但科技股整体上仍出现了震荡,个别科技龙头股出现上涨,多数科技股则出现回调,大盘仍然在震荡调整的过程中。 相对而言美股走势强劲,周二美股收盘涨跌不一,但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再创历史最高盘中与收盘纪录,道指出现了一定回落,显示出美股这次创新高主要靠的是美国前几大科技龙头股的上涨,推高了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非常明显,因此美国科技股受到各路资金追捧,出现较好上涨。现在美国疫情依然严重,对于经济面的冲击依然较大。因此这次美股的上涨并不是经济基本面的推升,主要受益于流动性充裕,美联储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大放水,推高了美股。欧洲方面周二普遍出现了震荡回调,但跌幅不大。欧洲股市从3月份大跌之后一度出现大幅回升,整体来看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黄金价格继续出现震荡,周二连续第二个交易日收跌,黄金之前涨幅过大,导致获利回吐的压力增加。纽交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周二下跌16.1美元,跌幅0.8%,收于每盎司1923.1美元,这是自7月24日以来的最低收盘价。9月白银期货价格下跌33美分,跌幅1.3%,收于每盎司26.273美元。原油期货价格周二收高,美国WTI原油创3月初以来最高收盘价,随着飓风劳拉本周晚些时候将到达美国墨西哥湾,沿岸交易商预计墨西哥湾的原油产出将会中断,从而推高了油价。但油价持续上涨的动力不足,因为全球经济增长较为平缓,这对于原油的需求是一个不小的打击。特斯拉的表现依然抢眼,根据国外媒体报道,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产能大幅提升,特斯拉电动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不断提升,7月份超过11,000辆,继续占据第一名。有分析师预计到2022年,随着上海超级工厂产能的提升,特斯拉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有望占到全球销量的40%。可以说中国市场拯救了特斯拉,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将特斯拉的股价预期进一步提升,也推高了这个市场对于电动车的关注度。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这将会对新能源汽车板块,特别是锂电池板块形成正面拉动。 当前A股整体处于震荡的过程中,结构性机会比较突出,随着交易风格的转变,一些高成长高弹性的品种出现了较好表现,这刺激了两融余额的上升。根据同花顺统计,截至8月24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达到了14,860.5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了76.78亿元,不但创出了年内新高,更是刷新了自2015年7月7日以来的五年新高,这显示出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依然较高,但建议投资者不要盲目使用两融来加杠杆,因为一旦加了杠杆,风险就会放大,创业板现在涨跌幅限制已经放宽到20%,做创业板的两融业务可能在风险控制方面较困难,一旦操作失败,会造成较大损失,建议投资者注意风险。 近期创业板顺利推行了注册制,新股上市之后出现了亮眼表现,但今天已经开始出现分化,个别新上市的创业板股票继续大涨,但多数创业板新上市的股票开始出现回调,投资者也逐步地回归到理性,首批新股上市首日表现抢眼,次日继续上涨,仅有一只下跌,说明短线资金依然活跃在创业板中。但我一直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追高这些新股,防止高位被套,现在投资者逐步回归理性。当然创业板已经走出了牛市的格局,在稳定之后有望继续延续回升的态势,之前调整幅度较大的科技龙头股也有望迎来回升的机会。随着疫情控制住,我国经济从二季度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升,上市公司的三季报也有望出现改善,目前共有222家公司发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近五成预喜,与一季报半年报相比大幅改善,其中预增股数量68只,扭亏股有16只,除业绩预喜占比较大外,按照净利润下限来看,不少公司前三季已提前完成去年全年的净利润额。这表明疫情过后,经济回升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机会。 随着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爆款基金连连出现。8月25日又一只一日售罄的新基金出现,仅仅一天时间基金已经募集到超过100亿,出现比例配售。今年新基金销售特别火爆,已经超过了2015年大牛市时的基金销售量,70%都是偏股票型的基金,这说明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今年新基金销售量有可能突破2万亿大关,这验证了我一直以来提出的观点,在房租不炒的调控之下,大量的居民储蓄将进入到股市,一部分通过买基金来入市,一部分通过开户入市。今年7月份新增开户数也创下五年新高,这也验证了我的判断,未来十年将是A股市场的黄金十年,好公司的股权将成为最值钱的资产,将受到资金的追捧,极差股和题材股则会无人问津。优胜劣汰,严格执行退市制度,是新证券法的重要内容,未来分化的特征会非常明显,好公司和差公司之间的业绩分化股价分化都会非常突出,因此持有优质股票是应对市场波动的最好策略,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习价值投资,贯彻价值投资,抓住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8月25日, 上证和创业板指数分化明显,创业板表现强势。沪指跌0.36%,报收3373点;深成指涨0.02%,报收13669点;创业板指涨0.63%,报收2701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表现依旧活跃,创业板低价股午后爆发。主板方面,白酒、消费电子等业绩防守板块全天强势,成交量继续萎缩。 板块上,白酒、数字货币、环保工程等板块涨幅居前,农业、军工、造纸等跌幅居前。 主板继续缩量盘整,创业板再度放量至2713亿 成交额上,两市合计成交额约9417亿元,为连续第四个交易日成交额不足万亿。其中北向资金占比为10%,比重相比昨日小幅缩减。 具体来看,今日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17.38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4.57亿元,深股通净卖出7.18亿元。 创业板成交额占两市总成交额比重再创历史新高 昨日创业板成交额占两市总成交额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25.5%,今日再创新高,高达28.8%。 创业板注册制18只新股低开高走,并且带动了创业板低价格的存量股票活跃表现,造成成交量大幅度上涨,创业板放量至2713亿。同时主板今日白酒、消费电子虽然有所表现,但是整体成交量缩减严重。 今日上证和创业板分时黄白线走势完全相反,创业板黄线高高在上,白线在下,人气活跃。上证刚好相反,白线在上,黄线在下。 昨日创业板注册制“18罗汉”,今日表现几何? 今日注册制次新股板块低开高走,依旧领涨两市,板块涨超22%。十八罗汉中仅C卡倍亿收绿其余均以红盘报收,C金春涨76.87%涨幅最高,C圣元涨56.07%位列第二,C海晨、C蒙泰涨幅均超30%,昨日“妖股”C康泰今日涨17.79%日内振幅60.84%。 市场投机者早盘买入注册制新股,只要不是最高买入,截止收盘赚可真是的赚的盆满钵满。 或受注册制新股的的走势影响,创业板绩差股、低价股表现也十分强势 天山生物(300313)、坚瑞沃能(300116)、科融环境(300152)、豫金刚石(300064)等多只创业板存量股票涨停,涨幅均为20%。这些股票基本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坚瑞沃能更是一度濒临退市。 市场人士分析,注册制新股大部分低开高走,市场还是模仿之前首批科创股的走势。由于行情上涨的一致性,能看到这批新股上涨很疯狂,但预计这次创业板新股上涨时间没有首批科创股那么久,预计很快会回归理性,投资者注意风险。 对比创业板新股,主板和科创板新股或略显惨状 最有代表例子是主板上市的时空科技(605178),上市第一天以44%涨停后,连续两天跌停。今日一字跌停,封单达1.8亿。科创板上市的次新股赛科希德一路下跌,跌幅超过50%。 市场人士分析,次新股本身波动就大,部分个股发行市盈率高于行业个股,并且今年疫情影响,少数个股业绩出现问题,很多投资者不愿高位参与投资,所以造成流动性缺失。同时最近创业板注册制,部分投机资金跑去参与创业板新股炒作。
8月24日,随着深交所上市大厅钟声响起,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挂牌上市企业共同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里程碑事件,来自广东汕头揭阳、主营丙纶长丝产品的蒙泰高新便是其中之一。 “创业板注册制的落地,说明了国家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落实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令我们这类务实经营的企业得到极大的融资支持与发展助力。”近日,蒙泰高新董事长郭清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蒙泰高新既是资本市场改革的受益者,也是改革目标的践行者。我们对于有幸成为首批创业板注册制里制造业企业的代表之一,感到很激动、很荣幸。 细分行业龙头 坚持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 8月24日,蒙泰高新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证券代码300876,首次公开发行2400万股,发行价格20.09元/股、市盈率30.48倍。截至8月25日收盘,蒙泰高新股价报82.69元/股,较发行价涨幅311.6%。 资料显示,蒙泰高新从事聚丙烯纤维的研产销,主要产品为丙纶长丝。据了解,丙纶具有质轻、强度大、耐酸碱等优点,目前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工业滤布等工业领域,箱包织带、水管布套和门窗毛条等民用领域和口罩绳等,应用范围广阔。 丙纶在国内化纤材料中是起步较晚的一种,业内企业众多,但市场集中度亟须加强。不过,在蒙泰高新2013年成立时,其创始人兼董事长郭清海已经在丙纶领域深耕近十年。在郭清海的带领下,蒙泰高新生产的产品从常规丙纶长丝发展至差别化丙纶长丝,如今其生产规模已位居行业前列,且在产品研发、技术工艺等方面皆存在优势。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蒙泰高新在国内丙纶长丝行业中的产量、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其产品品类众多、应用领域广泛,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2017年至2019年,蒙泰高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16亿元、3.41亿元和3.79亿元,同比增速11.55%、7.86%、11.12%;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49.3万元、5874.96万元和6879.84万元,同比增长24.01%、14.09%、17.10%。 2020年,蒙泰高新驶入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快车道,进入发展新阶段。深交所数据显示,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的背景下,从6月23日提交首次公开发行申请被受理,至8月24日正式在创业板挂牌,蒙泰高新只用了62天便实现了上市。 “在现在这个信息四通八达的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谈及在创业板申请上市,郭清海对记者表示,“丙纶的抗酸耐碱的优良特性在化纤行业中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新型、环保、可持续的优良材料,需要我们作为细分龙头企业,不断去深入开发和持续推广,需要坚持研发差异化产品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寻求资本的助力是很有必要的。” 坚持自主创新 开拓新应用领域 在本次发行后,蒙泰高新拟将合计3.89亿元的募集资金投向“年产2.3万吨聚丙烯纤维扩产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郭清海表示,随着这两个项目的落地,公司将在生产能力、研发水平等方面提升优势:“其中,我们在扩产项目中的产品基本上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高强工业丝,将使我们更具备了拓展丙纶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基础;此外,研发中心项目将使我们能在研发水平、工艺质量等方面保持优势,不断提高公司将技术实现产业化的能力。” 郭清海介绍称,未来随着丙纶行业的技术发展及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丙纶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因此,蒙泰高新也十分重视自主创新研发能力的建设。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年度研发投入分别为1060.39万元、1127.16万元和1315.92万元,投入规模逐年增加。 得益于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目前蒙泰高新已获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在新品方面,公司已建立了研发配方库和工艺参数库,依托其纺丝工艺和数据资源也已开发出具备异性截面、抗菌防霉、夜光、阻燃、抗静电、感光感温等具有特殊功能的冰轮纤维,以此不断开拓应用新领域、新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蒙泰高新当前也正在推进海岛结构复合型聚丙烯纤维的开发,未来有望应用于锂电池领域。 “丙纶应用于锂电池隔膜是既耐酸又耐碱的特性的拓展应用。”郭清海向记者表示,“我们通过一种复合海岛纺丝技术将丝纺到纳米级,先成布,再成膜,现在纳米级的丝我们已经纺出来了,但后面还有一些技术要突破,现在还是研发阶段。” 如今,实现上市的蒙泰高新已然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展望未来,郭清海希望借助上市公司的平台,能进一步引进行业技术人才、建设公司人才梯队,在此基础上坚守主业,把丙纶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不断打磨,更广泛地推广应用于精密过滤、新能源、环保等领域。 郭清海进一步说道:“我们相信,随着消费结构变化和国内对环保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开发高端差异化丙纶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这里孕育了包括腾讯、华为、万科、平安等一众明星企业,拥有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形成了举足轻重的“深圳军团”。 这里拥有集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于一身的交易平台:截至8月21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63家,总市值达31.73万亿元,2019年全年成交总额超过100万亿元。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鸣钟上市,一场涉及“增量+存量”的注册制改革吹响了向纵深推进的号角。 30年栉风沐雨。深圳资本市场早已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中迅速壮大,并滋润和哺育了沿途众多的经济实体企业。资本浪潮拍岸,卷起的是深圳不懈探索之姿,回荡的是其不竭创新之音。 试一试:试出资本市场“满园春色” 30年前的12月1日上午,深圳国际信托大厦15楼,当时深交所的主要筹备者王健和禹国刚敲响了试营业的钟声,深交所就这样诞生了。 “一波三折。”禹国刚如是形容深交所筹办过程的曲折。 1988年,从欧洲考察回来的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提出,要利用中央给予深圳改革开放的特权创建深交所,调整特区产业结构,同时利用证券市场吸引更多外资。 在无人、无钱、无地的“三无”窘状下,深交所筹备组成立,由王健(筹备组负责人)与禹国刚(专家小组组长)共同负责深交所的夯基工程。两位深圳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的“拓荒人”,后来成为了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 “我们专家小组用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先把境外证券市场的公司法、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者保护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交易所章程、各项业务规则等资料全部翻译成中文,约200万字。然后移植借鉴境外证券市场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深圳的实际情况,写成30多万字的法规、章程、业务规则等。”禹国刚娓娓道来。 这部完全由“荒地”拓垦而出的草案,因其封面呈浅蓝色,故称“蓝皮书”。它奠定了深交所最基本的规章制度,勾画出一个新兴资本市场的雏形。 就这样,深交所“破土而出”。1991年4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向深圳证券交易所下达了批文,深交所终于拿到了“出生证”。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的一番论述,直击新中国资本市场探索与改革的灵魂深处。 “坚决地试!”试出了深圳资本市场的“满园春色”。 闯一闯: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双轮驱动” “深圳为什么能成功?靠的是两只轮子。” 禹国刚口中的“两只轮子”,一只是深圳强有力的资本市场支持,另一只是深圳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企业。 197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广东省委提出,要利用自身毗邻港澳的条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发展补偿贸易、加工配套和合作经营。 “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的一席话,让多少“明星企业”从深圳这片土地“闯”了出来。 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在深圳南油A区的一间居民楼里创立了华为。从最初一家香港交换机的代理商,一路成长为世界瞩目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今年二季度,华为智能手机销量全球夺冠,打破了9年以来三星和苹果智能手机销量轮做第一的局面。 1995年,王传福从北京南下,以250万元的资本在深圳注册了比亚迪。从充电电池起家,经过20多年发展,比亚迪现在已经形成横跨汽车、轨道交通、电子和新能源4个板块的国际化集团。 1998年春节后的一天,马化腾和张志东在深圳一家咖啡店决定建立的腾讯公司,如今已快走过22个年头。自2004年上市以来,腾讯股价上涨逾600倍。插着流量和资本的翅膀,这只憨厚可掬的“企鹅”仍在越飞越高…… 与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辅车相依,30年风雨兼程,深圳资本市场也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成立30年来,深交所建成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创业板等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资金聚集地和辐射源。截至7月31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61家,其中主板469家、中小板959家、创业板833家,总市值高达31.72万亿元。 近水楼台先得月。从最早的“老五股”发展至300多家A股公司,深圳本地目前的上市公司数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其中280家通过深交所上市,占比高达89%。借助IPO、配股、增发、可转债、优先股等多种手段,这280家公司累计获得1.11万亿元融资,充足的发展资金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深圳在国内金融中心的地位:全国十大证券公司中深圳有3家,全国公募基金20强中深圳有6家,创投企业20强深圳有5家,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深圳位居全国第二。 从机构数量看,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共有证券公司23家,超过北京(18家),仅次于上海(26家),自2015年以来稳居全国第二。截至2020年6月底,深圳证券公司总资产2万亿元,上半年证券公司营业收入511亿元,均位列全国第一;深圳证券公司净资产、净利润等指标也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二。从IPO储备项目看,目前全国在审企业700余家,其中深圳证券公司储备160余家,高于北京和上海。 公募基金方面,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按照基金公司资产净值全口径统计,深圳公募基金规模分别为4.13万亿元,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剔除货币基金与短期理财债券基金,深圳的公募基金(非货)管理规模达到2.37万亿元。深圳市投资基金同业公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深圳地区非公募资产净值规模(包括年金、社保、专户)合计1.85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23.33%,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7.57%。据此计算,截至2019年底,深圳基金行业资管总规模超过6万亿元。 阳光私募方面,目前,深圳拥有4493家私募机构,管理产品1.51万只,管理规模1.9万亿元,机构和管理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资本市场搞活了企业,也搞活了经济。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73%。在资本市场强有力的支持下,深圳去年GDP达到2.69万亿元,由1978年GDP不到2亿元的一个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仅次于北京和上海的全国第三大城市。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深圳资本市场就没有深圳的今天。”禹国刚说。 探一探: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路奔腾不息 中国的证券交易所自20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起步。在30年迎头追赶的过程中,搭建起一个先进的交易系统,既是中国资本市场内在活力的一种表征,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1993年,成立仅两年的深交所,实现了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重大转变。 深交所的“四化”(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和运作无大堂化)不仅为中国资本市场探索出了一条规范、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发展道路,还使深交所成为2010年度和2017年度全球IPO即新股发行融资金额均名列第一的资本市场。直至今天,深交所的交易能力依然处在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4月,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方案出炉。证监会和深交所就《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则征求意见。 6月12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规则。在汲取前期科创板经验的基础上,创业板同步优化了诸多制度,构建起更符合自身特点的持续监管体系。 3天后,深交所开始受理创业板在审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再融资、并购重组申请。截至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获受理企业合计535家,其中申请IPO企业365家、申请再融资企业161家、申请重大资产重组企业9家。 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正式上市交易,18只新股均大幅上涨,成为深圳资本市场30岁生日最好的“献礼”。 三十而立,立于创新。奔腾不息的深圳资本市场,虽经蜿蜒曲折,亦不改勇闯本色。资本浪潮拍岸,卷起的是深圳不懈探索之姿,回荡的是其不竭创新之音。
核心观点:创业板注册制首日新股涨幅喜人,市场表现相较首批科创板更平稳。注册制下创业板打新热度高,网下打新收益率显著增强。存量创业板市场表现优异,注册制改革平稳落地。 一、创业板注册制首日迎“开门红”,首批新股涨幅高于科创板 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涨幅亮眼,市场表现与估值相关度较高。首批18只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全线上涨,平均涨幅达211.4%(剔除康泰医学(行情300869,诊股)后为162.4%),中位数为126.2%,均明显高于首批科创板的139.6%和109.9%。其中康泰医学收盘上涨1061.4%,盘中最高上涨2931%。总体统计结果表明,首发市盈率相对行业平均市盈率越低的创业板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越高,而发行价更低或首发上市时流通市值更小的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一般也更高。 科创板珠玉在前,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市场表现更平稳。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换手率和股价振幅(剔除康泰医学)分别为59.2%/88.9%,均明显低于首批科创板的77.8%和156.9%。一个合理的解释是长达一年多的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为市场提供了较充分的经验,新股发行上市的配套制度更完善,投资者面对类似的市场环境表现的也更为成熟。 二、改革后创业板打新热度高,打新收益提升显著 创业板网下打新热度高,网下中签率较注册制改革前显著提升。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后,新股发行制度与科创板一样大幅向网下投资者倾斜,而科创板开市以来丰厚的打新回报使得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打新。参与首批17家创业板注册制新股(捷强装备(行情300875,诊股)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发行)初步询价的账户数平均值为4734个,平均申购倍数达1758倍,而参与首批科创板新股询价的账户数平均为2157个,平均申购倍数仅370倍。另外,17家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的平均募资额为11.1亿元,首批科创板为14.8亿元。机构打新热情的高涨以及募资规模的下降使得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网下中签率低于首批科创板,但较改革前创业板仍有显著提升。17家创业板注册制新股的A/B/C类投资者平均中签率分别为0.063%/0.059%/0.054%,低于首批科创板的0.334%/0.316%/0.278%,但大幅高于改革前创业板的0.025%/0.022%/0.010%。 创业板注册制新股首日涨幅同样可观,打新收益较改革前大幅提高。前面提到,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212.4%,高于首批科创板的139.6%,同时接近改革前创业板(2020年1月至7月)的239.0%。中签率的大幅提高以及同样可观的首日涨幅推动创业板打新收益的显著增强。在顶格申购的情况下,首批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平均为A/B/C类投资者创造打新收益30.5/28.9/26.2万元,虽然与首批科创板的96.2/91.9/70.7万元有一定差距,但较改革前创业板的2.5/2.1/1.1万元有明显的提升。以1.5亿元产品规模为例,首批17家创业板注册制新股分别为A/B/C 类投资者创造累计打新收益2.0%/1.7%/1.8%,增强收益率可观。 三、存量创业板市场定价更高效,注册制首日平稳过渡 作为存量市场,创业板实行注册制对原有的市场环境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是创业板老股每日涨跌幅上限同步调整为20%。根据我们统计,创业板实行注册制首日共有43只老股的盘中最大涨幅超过10%,14只老股的盘中最大跌幅超过10%,其中13只老股收盘涨幅超过10%(4只股票涨停),1只老股收盘跌幅超10%。可见,涨跌幅限制的放松使得创业板股票定价更高效。市场环境的改变同样体现在股价振幅上。2020年8月24日即创业板实行注册制首日,创业板老股股价平均振幅为6.7%,而上一周创业板平均振幅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可见波动率有所提高。而同期涨跌幅同为20%的科创板振幅基本保持平稳,同样维持在4%左右的水平。因此预计随着创业板交易环境趋于稳定,其股价波动率也会回落至原有水平。 与A股其它板块相比,创业板实施注册制首日交易活跃度也有明显的提高。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总成交金额(不含首批注册制新股)为205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激增26.7%,换手率为4.0%,较上一交易日提高1.2个百分点。而同期A股其它板块的成交额和换手率均基本保持稳定。 从市场表现看,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虽然创业板注册制落地前的一周(2020年8月17日至8月21日)创业板指下跌1.36%,表现弱于中小板指(上涨0.36%)、深证成指(下跌0.08%)以及上证指数(上涨0.61%),但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指收涨1.98%,高于科创50(0.20%)、中小板指(1.71%)、深证成指(1.40%)以及上证指数(0.15%)等A股其它主要指数。因此综合市场表现来看,创业板注册制顺利落地,改革实现了平稳过渡。
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深交所党委书记、理事长王建军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改革承担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整个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搜索道路、积累经验。创业板注册制实施成功之后,会向全市场来推广注册制。
8月24日,三大指数下探回升,截至收盘,沪指涨0.15%,报收3385点;深成指涨1.40%,报收13666点;创业板指涨1.98%,报收2684点。 盘面上,消费电子、猪肉、可降解塑料等板块涨幅居前,证券、染料、钢铁板块等跌幅居前。众多资金聚焦创业板新股上。 主板量能近一步萎缩,创业板小幅放量至2289亿 成交额上,两市合计成交额约8967亿元,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成交额不足万亿。其中北向资金占比为12%,比重相比昨日小幅增加。 沪股通净卖出2.73亿,深股通净买入22.21亿 创业板成交额占两市总成交额比重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板今日成交额占两市总成交额比重创历史新高,达到25.5%。 市场人士分析出现这现象的原因:主要由于今创业板注册制第一天,18只新股集体上市,并且创业板存量股票今日也活跃,造成成交量小幅上涨,同时主板今日缩量严重,成交额只有3457亿。 创业板注册制18只新股首次亮相谁是“王者”? 十八只新股集体上涨,涨幅超过100%的个股为10家,其中康泰医学以1061.42%的涨幅居于首位,涨幅最小的个股为锋尚文化,涨幅仅有43.1%。 换手率方面,18家个股换手绝大多数集中在55%-75%之间。最大换手卡倍亿77.71%,最小换手捷强装备44.46%,平均换手59.17%。 成交额方面,18家个股总计成交230.03亿元,其中最大成交安克创新29.98亿元,最小成交维康药业8.04亿元,平均成交金额12.78亿元。 尾盘高位接力康泰医学最高可爆亏超60% 值得注意的是,康泰医学的大幅波动更是赚足了眼球,盘中暴涨近30倍,但是高位仅是短暂的停留,随后股价快速回落,收涨幅度为1061.42%,意味着最高点追买的投资者今日浮亏近62%。 详情 康泰奇观:日内30倍涨幅 千万高位套牢资金何去何从 华创证券王小川点评创业板实施注册制时表示,新规则实行后,创业板的股票风险会更大,每天可以下跌20%,而股票的振动幅度则变成40%,如果在涨停板买入遭遇个股大幅回调时将会遭受较大损失。投资者要注意风险控制,不能盲目追涨杀跌。 创业板龙虎榜复盘:机构跑得贼快 创业板注册制首日交易在尾盘迎来高潮,N康泰(300869)连续大涨触发两次临停,一度涨幅接近3000%。N卡倍亿(300863),虽然没有N康泰那么夸张,但也大涨743%。到底是谁在疯狂炒作?盘后龙虎榜数据或可以一窥端倪。 N康泰:大量散户博傻,机构全线撤退 今天出现在买入前二的席位都是著名的“散户大本营”――东财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和东财拉萨东环路第二营业部。只有买三是较为有名的游资厦门湖滨南路,买入1650万元。 卖出方面,4家机构合计卖出超过2000万元。 龙虎榜分析详情 创业板龙虎榜复盘:机构跑得贼快 又是谁在爆买N康泰? 市场专业人士点评;康泰医学虽然是本批次18只新股中发行价最低的一家,只有10.16元,但对应的市盈率却是最高的,达到59.74倍。18只新股平均值为39.3倍。资金之所以炒作康泰医学,想必也是看中了“低价”的因素。但低价不等于便宜,从估值角度看,康泰医学已经严重偏离了正常估值水平,市盈率高达64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