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市公司群体仍然交出了较为稳健的上半年业绩答卷。 截至8月30日晚间,3989家已上市公司中,除星期六、千山退、暴风集团外,其他公司已全部完成半年报的披露。其中,320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为80.48%,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整体营收较上年同期也略有下降,降幅为2.8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20%。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考虑到疫情的影响,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反映了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如果把样本进一步聚焦到龙头企业,净利润仍实现了较好增长,展示了稳健的实力,不少公司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一批上市公司决定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并启动大量新项目投资,也将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季度环比增幅超两成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上半年,398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46万亿元,同比(可比公司,下同)下降2.87%,占上半年中国GDP的51.3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万亿元,同比下降18.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2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1%,剔除金融类企业后,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493.46亿元,同比下降25.02%。 上半年整体稳健的业绩表现,来自二季度业务的快速反弹。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多地延迟开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大量企业经营承压。随着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经济迅速回暖,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二季度环比大增。 二季度单季,398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74万亿元,环比增长20.06%;实现合计归母净利润1.01万亿元,环比增长22.31%;实现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507.28亿元,环比下降93.78%,剔除金融类企业后,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万亿元,环比增长305.68%。 如果剔除金融机构,环比增幅更加可观。据统计,二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5万亿元,环比增长31.32%;实现归母净利润5521.81亿元,环比增长140.12%。 沪深300成分股的业绩表现好于A股公司整体水平。上半年,沪深300成分股合计实现营收14.95万亿元,同比下降2.33%;实现归母净利润1.47万亿元,同比下降17.15%。 农林牧渔增长最快 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农林牧渔、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等11个行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其中农林牧渔、有色金属当期营收同比增幅超过10%。通信、农林牧渔、电气设备、电子等9个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通信、农林牧渔当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分别为443.88%、181.68%。 通信行业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9年同期,该行业的*ST信威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金额高达155.52亿元,拖累全行业数据,今年*ST信威亏损额缩减至10.74亿元。与之相比,农林牧渔的高增长源自行业景气度提升。由于猪肉价格持续高位,大批养殖公司业绩大增。 部分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相关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下滑。例如,休闲服务行业出现亏损,全行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2.57亿元,去年同期盈利65.46亿元;此外,包括航空在内的交通运输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9.15%。 以环比数据来看,第二季度,建筑材料、房地产、电气设备等24个行业实现营收环比增长,其中建筑材料等6个行业当期营收环比增幅超过50%。化工、计算机等25个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 近半数公司加码研发 面对业绩压力,上市公司并没有丢失信心。分析半年报数据可见,一大批公司在上半年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积蓄内在驱动力。 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3986家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公司逾1920家,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1440家,占比约35%。 按绝对金额统计,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570家,超过3亿元的有170家,超过10亿元的有46家。其中,中国建筑以接近90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一,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中兴通讯等公司紧随其后。中芯国际以22.78亿元的研发投入领跑科创板公司,君实生物上半年研发费用7.09亿元位列第二。 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各家公司在其他方面则过起了“紧日子”,且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据统计,有可比数据公司2020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7409.35亿元、3043.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96%、0.66%,管理费用为1.41万亿元,小幅增加1.54%。 加码研发练内功的同时,不少上市公司还启动了再融资,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子弹”。上半年,约有500家公司披露了定增方案,计划融资总金额约6800亿元,超过2019年A股全年定增规模。按照公司描述,这些资金募集完成后,将被投入大量具有广阔前景的项目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资本市场回暖,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尤其是市场对创新的持续追捧,令上市公司有更强的创新动力。”有投行人士表示。 逆势中敢于投入,显示出对未来的信心,这也将成为相关公司未来持续稳健成长的动力源泉。
8月27日,金明精机发布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实现1.65亿元,同比上升2.9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43.62万元,同比上升162.37%,扣非后净利润为373.98万元,同比增长230.49%。 金明精机表示,公司在夯实智造主业的同时,着力拓展光学膜产业链,围绕“智慧金明”战略,持续夯实塑机智造主业,改善产品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基本功”。积极探索行业前沿技术,进行新应用领域的新产品、新机型、新技术的创新研发。 此外,公司定增项目“特种多功能膜智慧工厂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了一条双向拉伸光学基材薄膜生产线铺设及调试工作,并根据光学薄膜生产线特点规划建设了智能生产车间及控制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处于试生产阶段。及时采取措施化危机为机遇,适时研发防疫新产品,疫情爆发后,公司积极召集研发及生产人员开展口罩及其设备、熔喷布/无纺布及其设备的工艺设计、技术攻克及生产方案制定,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上述新增产品的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并实现销售。 另外,为应对形势变化,公司开展了创新渠道建设,积极探索以线上形式开展业务拓展、客户联系、设备验收、售后服务等工作,激发业务活力,取得一定成效。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贯彻“智慧金明”的战略规划,细化营销策略和市场分析,激活客户资源,巩固了公司在高端薄膜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在国家智能制造、绿色环保等政策引领之下,公司注重清洁生产,研发升级高效节能型塑料机械产品,实现了智能化塑机产品运行高效能、高性能、低能耗。
8月27日晚间,尔康制药披露2020年半年报。受疫情及医药体制改革影响,公司上半年业绩受到一定冲击,但二季度迅速恢复,营收重回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2亿元,实现净利润6615.27万元;其中,二季度营收为7.61亿元,同比增长27.42%,净利润为4246万元,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上半年,尔康制药围绕“原辅料+制剂”一体化商业生态,存量、增量两手抓,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一方面“调结构”,加大优势品种的宣传和推广,推动海内外市场拓展;一方面“掘潜力”,通过收购及自建等方式,延伸医药中间体等领域,充分挖掘产业链资源优势,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半年报显示,公司产业链布局稳步扩张,包括在柬埔寨投资建设两大中间体项目。项目总计划投资2.7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合计已完成投资超2亿元,预计将于下半年陆续达产。凭借自建中间体生产线,公司将丰富产品矩阵,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保障中间体的稳定供应。 受疫情影响,上下游企业复工延迟,物流受阻,尔康制药上半年药用辅料实现销售收入9.35亿元,较去年同期微降。但公司在改性淀粉及淀粉囊系列产品上的宣传推广收效显著,报告期内相关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22万元,同比增长超四成;同时,公司药用溶剂中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占比有所提升,实现收入8629万,同比增长14.21%。 目前,国外疫情仍在蔓延,随着疫苗等抗疫领域需求增长及研发加速,预计高端原辅料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尔康制药表示,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原辅料产品结构,加强以疫苗为代表的生物制品高端原辅料的定制化开发工作,推动高端原辅料的应用。 在原料药领域,尔康制药维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上半年实现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4.05%。今年5月,公司收购武陟维尔康100%股权,原料药及成品药品种得到充实;子公司湘易康新增对乙酰氨基酚、烟酸、桂利嗪等9种原料药生产资质,为打造商业生态圈提供助力。 报告期内,尔康制药加大力度推动成品药业务转型,并积极发展中成药板块。注射用磺苄西林钠于2019年8月被调出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对此,公司积极应对,培育其他成品药品种。除注射用磺苄西林钠外,其他成品药实现收入3242万元,同比增长33.87%。 今年2月,公司收购光宇利民51%股权,为整合资源、拓展中医药业务迈出第一步。上半年,公司新增中成药收入1067万元。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中医药行业或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尔康制药表示,后续将加强对中药材、中药用辅料、药品的研究,并将现代制药技术和标准化管理引入中医药的生产,努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产品创新。 此外,尔康制药同日发布公告称,拟以1亿元转让全资子公司粤尔康95%股权。本次交易,旨在进一步落实产业布局,盘活低效资产,补充营运资金,更好地支持主营业务的发展布局。预计本次交易将增加公司2020年度净利润8600万元,交易完成后,公司仍持有粤尔康5%股权,粤尔康不再纳入并表范围。
8月27日晚,瑞康医药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87亿元,净利润3.96亿元。其中,二季度实现净利润2.35亿元,较一季度环比增长47%。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快速实现复工复产,持续推进各项业务升级。与此同时,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认购总额不超过13亿元非公开发行股票,用于公司扩展产业布局、加速业务发展。 上半年,瑞康医药持续推动药械流通、医学诊断等多项业务发展格局升级。今年8月,公司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批发百强企业名单中位列前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 在药械流通领域,瑞康医药已在全国31个省份及直辖市设立130多家子公司,直接服务于全国4万多家各级医疗机构,并与阿斯利康、先声药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半年报显示,公司药品板块实现收入71.35亿元,器械板块贡献收入54.91亿元,器械业务占总营收比提升至43.28%。 在医学诊断领域,公司的检验业务主要为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医学实验室及区域检验中心整体解决方案,销售范围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全国直销客户数超过4000家。 在新业务领域,瑞康医药结合医改政策趋势,围绕“互联网+”医疗需求,整合现有医院管理系统、医药福利管理、医院药事管理、保险理赔管理和慢病管理等业务单元,集中打造数字化医疗新业务。并以此积极向互联网医院、医生集团及药品新零售等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延伸,打造贯穿医院、医保、商保、零售药店和患者的远程诊疗、处方外流的线上医药体系,形成覆盖“医+药+险”全产业链的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报告期内投资布局上游先进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其中参股的湖州美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的美奇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全球最新一代可穿戴的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后续公司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营销网络优势,快速提升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营收体量,并借此打造糖尿病领域诊疗一体化的生态体系。
江河集团8月27日晚间披露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3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38.14%。其中建筑装饰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3.53亿元,同比下降11.74%;医疗健康板块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同比下降7.66%。 江河集团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在疫情形势严峻期间,公司建筑装饰板块或医疗健康板块的部分区域市场或部分业务停工停产,对生产经营及医疗服务业务开展产生一定影响。 所幸,江河集团的建装板块目前在手订单充足。上半年,公司建筑装饰板块实现中标额约116.03亿元,同比增长1.31%,销售回款也同比增长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333亿元。 具体到订单方面,公司在国内外中标多个2亿元以上项目。如广商中心幕墙工程、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初定)一标段幕墙工程、神州数码·国际创新中心一期幕墙工程以及新加坡Integrated Business Park Development on CC1, CC2 and CC3at Punggol Digital District幕墙工程等具有影响力的地标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3月举办的2020中国房地产500强测评成果发布会暨500强峰会上,公司旗下品牌江河幕墙、SLD梁志天设计集团分别以行业排名第一的成绩,蝉联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首选供应商品牌榜首。 在医疗健康领域,上半年江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81亿元,其中国内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6.51%。江河集团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国内眼科医院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但公司医疗体系化建设及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另据了解,报告期内公司还在南京设立了第一家定位中高端客户群体的“vision直营店南京维视眼科医院”,与现有的传统眼科医院形成互补。 此外,江河集团还在报告期内对持续亏损的第三方医疗检验业务进行了调整。截至目前,公司已将江河华晟医学从上市公司体系中剥离。
8月27日,中铁工业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95亿元,同比增长18.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2亿元,同比增长3.58%;完成新签合同额169.8亿元,同比增长23.33%,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均实现了较好的增长,扭转了一季度因疫情影响造成的不利局面。 分业务板块来看,隧道施工装备及相关服务业务持续延续一季度的快速增长趋势,随着隧道掘进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及以前年度订单的转化,实现新签合同额55.61亿元,同比增长38.58%,实现营业收入32.31亿元,同比增长22.5%;工程施工机械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6.93亿元,同比增长38.76%,由于处于武汉疫区的影响,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同比下降13.78%;道岔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34.26亿元,同比增长12.54%,实现营业收入20.67亿元,同比降低4.03%;受益于疫情有效控制后的项目复工及近年国内高速公路及市政项目钢结构桥梁规划增多,钢结构制造与安装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65.65亿元,同比增长10.49%,实现营业收入53.06亿元,同比增长38.57%。 新型轨道交通产业作为中铁工业正在从事的新兴业务,上半年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中标国内首条“空轨”制式轨道交通运营线——恩施青云崖旅游观光线项目。此外,公司具备跨座式单轨、中低速磁悬浮、悬挂式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四种新型轨道交通车辆自主设计能力,目前已样车研制和静态测试工作,正在加快进行动态试验和推动相关城市的新型轨道交通项目落地实施等工作。
8月27日晚间,润达医疗(603108.SH)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3亿元,归母净利润1.11亿元。虽然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业绩有所下滑,但在公司的不懈努力下,今年二季度单季营收、净利润较一季度环比明显改善,公司业务正逐步稳定恢复。 半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受到疫情影响,终端医院门诊量、手术量、体检人数等出现阶段性的大幅下降导致常规检测需求阶段性下滑。 在公司积极推动下,润达医疗6月份整体营业收入环比改善近20%,已达去年同期水平。从润达医疗的各项业务看,公司坚定发展核心战略业务,逐步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进一步有条不紊地推进IVD领域上下游重点业务的复苏与增长。 在工业板块,今年上半年,润达医疗的自产产品业务实现营收1.5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15.39%,其中二季度实现营收8837万元,同比增长17.3%,呈现稳健增长态势。目前,润达医疗的自主品牌产品已覆盖生化、糖化、质控、化学发光、分子诊断、POCT等领域。此外,润达医疗持续加大自产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与北京纳捷联合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上市以来已销售70余万份,今年6月15日还入围了京津冀三地新冠监测集采项目,得到了市场的信任和肯定,未来有望凭借公司的渠道优势进一步放量,助力国内外的疫情防控检测工作。 谈及归来规划,润达医疗表示,未来将继续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的发展方针,在新老业务的有序开展下,持续推动公司的稳定健康发展,实现既定战略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