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底,深市共有2277家公司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或半年度财务数据。从整体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市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略有下降,但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中小、民营企业和创业创新企业整体业绩逆势上升,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自第二季度起,深市上市公司扎根主业,主动适应,也迎来了强力反弹,表现出上市公司群体在当前统筹防疫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彰显了深市公司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下,全力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和服务、驱动、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整体业绩保持平稳 深市公司韧性凸显 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53%;利润方面,三板块上市公司实现平均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下降2.82%。创业板公司表现亮眼,净利润同比增长13.97%,扣非后净利润增长17.5%。 剔除金融业后,深市上市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26.42亿元,同比下降1.94%,优于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总收入5.2%的降幅,深市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近八成实现盈利,超过四成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增长,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两成公司净利润增长50%以上,净利润增长的公司大部分扣非后净利润也实现了增长,主营业务对业绩的带动作用明显。 从第二季度数据来看,深市上市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平均营业收入为15.81亿元,较第一季度增长35.56%;近96%的公司收入环比上升,其中,386家公司环比增长50%以上,占比17.1%。另外,更有半数以上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 深市公司第二季度实现平均净利润1.26亿元,较第一季度大幅增长95.85%;近八成公司净利润环比增长,四成公司环比增长50%以上。疫情冲击下,仍有超半数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更有三成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随着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深市上市公司第二季度业绩强劲反弹。 创业板公司 二季度增长动能强劲 今年以来,创业板公司受到各路资金青睐,板块上半年业绩表现又如何呢? 数据显示,上半年,创业板已披露半年报的847家公司整体实现平均营业收入8.3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平均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13.97%。二季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9.04%,环比增长43.69%;实现平均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42.25%,环比增长147.37%。整体已在第二季度扭转第一季度业绩下滑颓势,增长动能强劲。 创业板849家企业中,近七成为战略新兴企业。2020年上半年,受益于疫情相关的体外诊断产品和服务销量增长,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持续回暖,上半年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88%、18.34%,远超其他行业。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等净利润也实现同比增长。新材料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下滑15.22%、29.83%,但得益于消费需求恢复,在第二季度分别实现环比增长93.01%、64.20%。 以迈瑞医疗、东方财富等为代表的市值200亿元以上的78家公司上半年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9.94亿元、5.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28%、57.65%。上半年业绩增长公司平均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34.46%,远高于去年同期的66.50%;上半年业绩下滑公司平均净利润变动-69.45%,与去年同期的-71.15%基本持平,绩优公司的强劲增长持续带动创业板整体业绩上扬。 新股方面,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上市的锋尚文化、安克创新等18家公司在上半年度实现平均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7.34%,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62.39%。虽然首批18家公司平均营业收入绝对值略低于创业板整体水平,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幅及净利润率均优于创业板整体水平。其中,康泰医学、欧陆通、天阳科技、金春股份等4家公司净利润增幅均达到10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创业板公司保持创新本色,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合计达349.75亿元,同比增长7.01%。其中,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力度最大,上半年研发费用高达12.98亿元,迈瑞医疗、蓝思科技、欣旺达、深信服、汇川技术等公司的研发费用金额也达到5亿元以上。 另外,今年以来,创业板共6家企业退市或即将退市,优胜劣汰机制效果明显,进一步提升了资源配置的效率,退市制度步入常态化。乐视网、金亚科技、盛运环保、神雾环保等4家公司已分别于7、8月摘牌,千山药机也已进入退市整理期,暴风集团已被做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2020年半年报披露进入冲刺阶段,在不少行业及公司受累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医药公司半年报抗“疫”效果显著。景峰医药就在战“疫”过程中,积极“练内功”、重研发、育新品,书写了一份蓄势待发的“成绩单”。 景峰医药8月28日发布半年报,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同比下降18.05%;实现营业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130.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19.81%。公司坦言,业绩增长主要系上半年转让子公司海门慧聚43.01%股权确认投资收益所致。 在净利润增长背后,公司积极推进战略转型,确保主力产品稳定态势,挖掘新兴产品的增长潜力,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品,为公司经营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其中,贵州景峰积极拓展替罗非班产品市场,目前替罗非班已经在多个省区挂网,并开展终端的入院销售。据悉,2019年12月至今,贵州景峰在第一个拟申报FDA的仿制药产品的实验室研究及中试生产完成的基础上完成了该药品的三批注册批生产,包装与检验及6个月稳定性研究。目前该产品已完成申报前资料准备工作,拟于2020年下半年向FDA提交产品注册申请。 国际化业务也形成公司半年报一道风景线。上半年,景峰医药在贵州景峰和上海景峰分别开展国际化建设项目,贵州景峰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同步完成美国FDA注册申请,上海景峰计划今年上半年同步完成美国FDA以及中国NMPA仿制药注册申请,实现产品在中美市场同时上市销售。此外,公司海外子公司Sungen Pharma产品销售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958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孕育新品,让市场看到公司战略转型所焕发出的新活力。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资金1.0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18.45%。据半年报透露,目前公司共有15个产品ANDA申报,获得10项ANDA及1项ANDA暂定批准通知。
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上市公司群体仍然交出了较为稳健的上半年业绩答卷。 截至8月30日晚间,3989家已上市公司中,除星期六、千山退、暴风集团外,其他公司已全部完成半年报的披露。其中,3208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为80.48%,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整体营收较上年同期也略有下降,降幅为2.8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8.20%。 有券商研究员认为,考虑到疫情的影响,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反映了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和活力。如果把样本进一步聚焦到龙头企业,净利润仍实现了较好增长,展示了稳健的实力,不少公司市场占有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一批上市公司决定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研发,并启动大量新项目投资,也将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季度环比增幅超两成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上半年,398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3.46万亿元,同比(可比公司,下同)下降2.87%,占上半年中国GDP的51.39%;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万亿元,同比下降18.2%;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4.2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1%,剔除金融类企业后,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8493.46亿元,同比下降25.02%。 上半年整体稳健的业绩表现,来自二季度业务的快速反弹。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多地延迟开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大量企业经营承压。随着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经济迅速回暖,上市公司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二季度环比大增。 二季度单季,398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2.74万亿元,环比增长20.06%;实现合计归母净利润1.01万亿元,环比增长22.31%;实现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507.28亿元,环比下降93.78%,剔除金融类企业后,合计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2万亿元,环比增长305.68%。 如果剔除金融机构,环比增幅更加可观。据统计,二季度,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5万亿元,环比增长31.32%;实现归母净利润5521.81亿元,环比增长140.12%。 沪深300成分股的业绩表现好于A股公司整体水平。上半年,沪深300成分股合计实现营收14.95万亿元,同比下降2.33%;实现归母净利润1.47万亿元,同比下降17.15%。 农林牧渔增长最快 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农林牧渔、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等11个行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其中农林牧渔、有色金属当期营收同比增幅超过10%。通信、农林牧渔、电气设备、电子等9个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通信、农林牧渔当期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分别为443.88%、181.68%。 通信行业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2019年同期,该行业的*ST信威出现巨额亏损,亏损金额高达155.52亿元,拖累全行业数据,今年*ST信威亏损额缩减至10.74亿元。与之相比,农林牧渔的高增长源自行业景气度提升。由于猪肉价格持续高位,大批养殖公司业绩大增。 部分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相关公司业绩出现较大幅下滑。例如,休闲服务行业出现亏损,全行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2.57亿元,去年同期盈利65.46亿元;此外,包括航空在内的交通运输业,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9.15%。 以环比数据来看,第二季度,建筑材料、房地产、电气设备等24个行业实现营收环比增长,其中建筑材料等6个行业当期营收环比增幅超过50%。化工、计算机等25个行业实现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 近半数公司加码研发 面对业绩压力,上市公司并没有丢失信心。分析半年报数据可见,一大批公司在上半年持续加码研发投入,为公司的长期发展积蓄内在驱动力。 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3986家上市公司中,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的公司逾1920家,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有1440家,占比约35%。 按绝对金额统计,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1亿元以上的公司有570家,超过3亿元的有170家,超过10亿元的有46家。其中,中国建筑以接近90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一,中国石油、中国铁建、中兴通讯等公司紧随其后。中芯国际以22.78亿元的研发投入领跑科创板公司,君实生物上半年研发费用7.09亿元位列第二。 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各家公司在其他方面则过起了“紧日子”,且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据统计,有可比数据公司2020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分别为7409.35亿元、3043.7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96%、0.66%,管理费用为1.41万亿元,小幅增加1.54%。 加码研发练内功的同时,不少上市公司还启动了再融资,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子弹”。上半年,约有500家公司披露了定增方案,计划融资总金额约6800亿元,超过2019年A股全年定增规模。按照公司描述,这些资金募集完成后,将被投入大量具有广阔前景的项目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 “资本市场回暖,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尤其是市场对创新的持续追捧,令上市公司有更强的创新动力。”有投行人士表示。 逆势中敢于投入,显示出对未来的信心,这也将成为相关公司未来持续稳健成长的动力源泉。
截至8月30日,除暴风集团、千山退和星期六3家公司外,深市共有2277家公司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或半年度财务数据。受疫情影响,深市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略有下降,但近八成公司实现盈利,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创业创新企业整体业绩逆势上升,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此外,二季度深市近八成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环比企稳回升,业绩强劲反弹。 五成公司实现净利润增长 2020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1.53%;平均净利润为1.89亿元,同比下降2.82%。其中,创业板公司表现亮眼,净利润同比增长13.97%,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7.5%。 深市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2020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近八成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两成公司净利润增50%以上,净利润增长的公司大部分扣非后净利润也实现了增长,主营业务对业绩的带动作用明显。 二季度增长动能强劲 深市公司业绩在二季度迎来强力反弹。从营业收入看,深市上市公司二季度实现平均营收15.81亿元,较一季度增长35.56%;近96%的公司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上升,其中,386家公司环比增长50%以上,占比17.1%。另外,更有半数以上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 从净利润看,深市公司二季度实现平均净利润1.26亿元,较一季度大幅增长95.85%;近八成公司净利润环比增长,四成公司环比增长50%以上。疫情冲击下,仍有超半数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更有三成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50%。 二季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实现平均营业收入4.85亿元,同比增长9.04%,环比增长43.69%;实现平均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42.25%,环比增长147.37%。整体已在第二季度扭转第一季度业绩下滑颓势,增长动能强劲。 头部企业贡献六成净利 从利润分布情况来看,除金融业外,深市净利润排名前100名的公司贡献了整体净利润的60.98%。在市场波动环境下,净利润排名前100名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22.24亿元,同比仍上升29.18%,头部优质公司的盈利增长能力保持稳定。 创业板龙头公司表现亮眼。以迈瑞医疗、东方财富等为代表的市值200亿元以上的78家公司上半年平均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9.94亿元、5.4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28%、57.65%,远高于创业板整体水平。 创业板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公司平均净利润同比增幅为134.46%,远高于去年同期的66.50%;上半年业绩下滑的公司平均净利润变动为-69.45%,与去年同期的-71.15%基本持平。绩优公司的强劲增长持续带动创业板整体业绩上扬。 注册制首批公司增幅高于平均水平 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上市的18家公司在上半年度实现平均营业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27.34%,实现平均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62.39%。虽然首批18家公司平均营业收入绝对值略低于创业板整体水平,但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幅及净利润率均优于创业板整体水平。其中,康泰医学、欧陆通、天阳科技、金春股份等4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达到100%以上。 创业板849家企业中,近七成为战略新兴企业。2020年上半年,受益于医疗等相关产品和服务销量增长,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持续回暖,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88%、18.34%,远超其他行业。 2020年上半年,创业板公司保持创新本色,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合计达349.75亿元,同比增长7.01%。其中,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力度最大,上半年研发费用高达12.98亿元,迈瑞医疗、蓝思科技、欣旺达、深信服、汇川技术等公司的研发费用也达到5亿元以上。
凭借硬核的抗疫实力、灵活的经营策略,医药类上市公司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奏响了今年上半年业绩强劲的主旋律。据上海证券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29日,A股共有336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发布半年报数据,174家业绩实现增长,占比超过51%。在增幅超过100%的46家公司中,排名前14家的清一色来自医疗器械行业。从股东榜来看,医疗器械公司的亮眼表现吸引了不少重量级机构的目光。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医药公司对下半年发展的好势头充满信心。 近七成医疗器械公司增长 医疗器械公司是今年医药半年报中当仁不让的“主角”。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已披露半年报的74家医疗器械公司中,有51家业绩实现增长,占比接近七成。而在上半年业绩实现100%以上增长的46家医药企业中,医疗器械公司占了26家,占比超过一半。其中,圣湘生物、英科医疗、康泰医学等7家公司更以超10倍的半年报业绩增幅领跑医药行业。 圣湘生物主营诊断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司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成为国内首批6家获准上市相关产品的企业之一。截至6月30日,已为国内外提供近3885.13万人份检测试剂盒。 战“疫”实力迅速转化为扎实的业绩。据招股书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159.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14687.2%。 医用护理产品龙头英科医疗积极抗疫,上半年实现高达26倍的净利润增幅。由于疫情令全球一次性防护手套需求激增,公司一次性防护手套产品售价有较大提高,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2.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11.87%。 整体来看,作为抗疫刚需产品,诊断试剂、防护产品成为了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的“催化剂”。如振德医疗、东方生物、达安基因、硕世生物等公司均冲在抗疫一线,在上半年交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重量级机构青睐两大板块 医药公司优异的抗疫表现获得了众多重量级投资机构的认可,医疗器械、化学制药两大板块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风口”。 凭借在特色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上的优势积累,化药板块的美诺华有效削弱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5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01%、24.57%。 二季度,公司一举收获4家机构股东,农业银行-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兴业证券、MORGAN STANLEY & CO.INTERNATIonAL PLC.以及平安资管-邮储银行-如意10号资产管理产品,分别以1.46%、1%、0.85%、0.83%的持股比例,跻身公司第五、第八、第九、第十大流通股东席位。 全国社保基金今年二季度累计新进14家医药上市公司股东榜,重点涉及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及中药。从持股比例来看,其对医疗器械公司和化药公司更是青睐有加。如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以2.11%的持股比例新进基蛋生物股东榜,成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尽管受疫情的影响,基蛋生物POCT产品线销量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但随着大部分省市医院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接诊,公司POCT产品业务逐步回升。公司还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有望为今年下半年产品线的恢复带来强大的助力。 全国社保基金四一八组合则将目光锁定迪安诊断,二季度以734.3万股的持股、1.18%的比例,新进成为公司第八大股东。今年上半年,迪安诊断实现营业总收入44.73亿元,同比增长11.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102.19%。据悉,公司已有38家ICL实验室,其中29家实现盈利,经营拐点提前到来,成为扮靓半年报的利器。 下半年发展好势头提前“晒” 不少药企在秀出上半年好业绩的同时,还透露出下半年的好势头和新策略,让投资者在半年报中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在诊断服务迎来经营拐点的背景下,迪安诊断进一步在半年报中“划重点”——特检成为业务增长新引擎,精准中心模式加快向省外拓展。据悉,报告期内,累计有5家精准中心实现盈利,收入同比超过40%,其中肿瘤相关业务占收入比重提升至50%。公司透露,下半年将启动省外连锁化复制,运营3家,待运营3家。 在上半年战“疫”硕果累累的基础上,东方生物制定了下半年经营计划。公司称,将根据疫情发展状况随时调整新冠检测产品,继续加大新冠抗体和核酸检测产品销售力度的同时,加快推动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纸(胶体金法)市场化工作,以更好地支持疫情防控事业。 英科医疗将加快项目建设,加速产业布局,进一步巩固医疗防护产品行业龙头地位。半年报透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手套年化总产能超过220亿只,其中PVC手套产能超140亿只,丁腈手套产能超80亿只。江苏英科建设的江苏英科医疗产业基地项目8号车间已建成投入使用,正在进行9号车间的建设,预计2020年底竣工。此外,公司已开始推进全球化制造进程,通过全资子公司新加坡英科投资在越南设立子公司,实施年产88.2亿只(882万箱)高端医用手套及其他医疗耗材项目。
图片源自网络 截至8月30日晚,六大国有银行的半年业绩全部披露完毕。 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六家银行营业收入合计1.74万亿元,较上年的1.66万亿元增长4.3%。 六家银行净利润均现下滑,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5663.3亿元,较上年的6377.44亿元下滑11.2%,合计“缩水”金额为714.14亿元,分摊至上半年183天平均每天为3.9亿元。 2020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484.56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利息净收入3065.49亿元,同比增长 2.4%;营业利润1891.54亿元,同比下降9.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2%,为1487.9亿元。 工行对此表示,净利润同比下降,并不是自身经营能力出现了问题,而是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加大向实体经济让利、加快风险化解的结果。 建设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91.09亿元,同比增长7.65%;实现归母净利润1376.26亿元,同比下滑10.74%。 建行在半年报中表示,疫情的冲击对银行的收入来源、结构均产生一定影响。商业银行加大对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部分行业、区域信用风险显著提升,对银行业带来较大压力。 农业银行上半年实现3391.72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4.95%;实现归母净利润1088..34亿元,同比下滑10.38%。 利息净收入是农业银行营业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占营业收入的 76.3%。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588.97 亿元,同比增加212.65亿元,其中规模增长带动利息净收入增加227.09亿元,利率变动导致利息净收入减少14.44亿元。 今年上半年,农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2.14%,同比下降2个基点;净利差为1.98%,同比下降4个基点。半年报称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同比下降主要是系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投融资业务收益率下降,以及受 LPR 下行以及本行落实国家让利政策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同比下降。 此外,中国银行今年上半年实现2857.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4%;实现1009.1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1.51%。 邮储银行上半年实现今年上半年实现1463.46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5%;实现336.5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96%。 交通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267.87亿元,同比增长7.28%;归母净利润为365.05亿元,同比下滑14.61%。 从不良贷款情况看,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金额均有所增长。六家银行合计不良贷款金额为1.07万亿元,较上年年末的9389.92亿元增长13.57%。 交通银行不良率最高,为168%,较上年年末上升0.2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金额为926.92亿元,较上年年末增长23.38%。交通银行半年报解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部分客户风险加速暴露,该行信贷资产质量承压较为明显。 交通银行半年报称,该行着力风险化解,报告期内处置不良贷款343.23亿元,其中核销237.9亿元。运用市场化债转股手段, 成功化解丹东港、青海盐湖股份等大额风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