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连续两年亏损走向退市边缘的长城影视正谋求突围。继5月19日宣布与杭州智诚十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拓展“网红+直播+短视频”新零售供应链生态圈后,5月21日晚间,长城影视又宣布将与杭州星耀视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耀视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短视频平台搭建及网红孵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在网红直播概念带动下,5月19日至5月22日,公司股价连续3日涨停,报收于2.1元/股。 对于近期的战略布局,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公司全新的一次尝试,目前公司主业包含影视、广告营销、实景娱乐三大板块,围绕影视主业,公司也一直在积极尝试转型,希望能形成一种产业联动”。 主业亏损陷退市旋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长城影视年报审计工作未能如期进行,公司原定4月30日披露的2019年年报延迟至6月19日披露。尽管年报尚未披露,不过根据公司财务部门测算的2019年度未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3亿元。 2018年长城影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样为负值,因连续两个会计年度亏损,曾经的“影视借壳第一股”濒临退市边缘,在2019年年报披露完成后预计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0年,公司股价不断创下新低,最低跌至1.55元/股,逼近退市警戒线。 对于长城影视来说,经营困境还不仅仅体现在业绩表现上。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与此同时,公司还面临着巨大的债务清偿压力。依据5月8日公司披露的深交所问询函回复公告,公司在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30日先后四次披露公司部分债务到期未清偿事项,长城影视及子公司部分银行贷款出现逾期,涉及本金和利息金额共计7.02亿元,两项总计占其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比重达294.96%。 “包括董事、高管团队都在恪尽义务,依据监管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是否有新的进展,我们也会及时披露。”提及公司上述所涉事项,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傍上“网红直播”概念能否涅槃重生? 2020年已过去近半,面对主业经营困境,沉寂许久的长城影视3天连发两则公告,宣布将联合多家公司拓展“网红+直播+短视频”新零售供应链生态圈,签约知名网红、知名影视明星并孵化自有网红,与品牌企业进行“直播带货”的销售服务。 采访中,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主业角度考虑,公司正全力推进转型。目前公司与合作方签订的是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涉及到项目的具体事项还需进一步细化,后续会另行签订正式项目合同。” 疫情之下网络直播带货异常火爆,李佳琦、薇娅、刘涛、董明珠等诸多网红直播博主、娱乐明星、企业家纷纷加入直播带货的行列中来。切入当下火爆的网红直播领域能否让深陷泥淖的长城影视涅槃重生? “直播模式将成为品牌商在2020年必然开展的一项市场工作。相较商家自播来说,网红凭借其专业性在产品的筛选、诠释、营销的话术以及镜头前的表现等方面都有讲究。”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内容的需求不断细分,影视业走网络化路径应该是趋势。网红带货没有问题,不过需要抓住直播行业的本质,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而且注重发挥自己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专业度。” “网红直播带货这种零售模式实际上就是传统营销模式的翻版,在数字经济和互联网化的带动下,这一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整体上来看,我对这一模式持谨慎乐观态度。”提及当下影视公司为“渡劫”发力网红生态圈的策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娱乐和网红带货的结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目前网红带货带来的收入其实还并不是很高,未来网红带货和娱乐的方向能否完全一致或者合二为一,现在还看不出来。未来娱乐明星参与网红带货必然是长期发展的方向,这种粉丝变现的收益模式还是非常值得看好”。(编辑 张明富 乔川川)
长城影视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作家赵锐勇炒壳套现术曝光 中国网财经11月13日讯(记者里豫 李冰岩)11月9日,长城影视(002071.SZ)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赵锐勇先生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长城影视作为A股“影视借壳第一股”,带着股民们的万千期待以22.9亿元借壳上市,成为继华谊兄弟(300027.SZ)和华策影视(300133.SZ)之后的第三家影视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在作家出身的赵锐勇带领下,长城影视通过疯狂并购迅速在资本市场扩张版图,但收购带来的后遗症拖垮了大股东也近乎把上市公司吞噬,在长城集团深陷财务危机之后,上市公司长城影视也面临业绩巨亏、违规担保、债务逾期、股权冻结的困境。 牵一发动全身,赵锐勇控制的3家A股上市公司,每一家都泥足深陷,“长城系”在不断失血的同时,也近乎丧失了造血能力。 债务逾期 长城影视爆雷 与实控人的立案调查通知几乎同时送达的,还有一份民事起诉状。根据公告显示,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下称光大银行苏州分行)向苏州工业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令长城影视归还借款本息合计1399.58万元,律师费30万元。 事情还要从2017年说起,当年12月份,光大银行苏州分行与长城影视签署了一份《综合授信协议》,同意向长城影视提供最高授信额度1亿元的授信,公司控股股东长城影视文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长城集团)、天目药业(维权)(600671.SH)等其他四方对上述授信协议的履行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基于上述授信和担保,光大银行于2018年9月12日向长城影视发放贷款2500万元,期限至2019年1月12日止。而贷款期限届满后,长城影视未能如期归还本息。 这不是长城影视的第一次债务逾期,也不是面临的唯一一桩债务纠纷。 根据公司2018年年报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长城影视已逾期长期借款和长期应付款合计1967.39万元;截止2019年4月30日,公司已经逾期的借款金额合计2.72亿元。根据6月10最新的逾期公告,公司新增利息逾期1424.55万元。 祸不单行,公司控股子公司也同样面临债务违约的困境。 11月2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东阳长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下称东阳影视)被法院判决归还工商银行武林支行贷款本金利息等合计7488万元,长城影视作为担保方与公司控股股东长城集团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因租金未清偿,长城影视子公司诸暨长城国际影视创意园有限公司(下称诸暨创意园)100%股权被冻结。 此外,同样因为债务纠纷,公司持有的全资子公司安徽马仁奇峰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淄博新齐长城影视城有限公司的股权也悉数被冻结。 根据公告显示,长城影视为上述东阳长城和淄博新齐长城影视的担保金额合计达到了5.27亿元。 控股股东明目张胆进行违规担保 牵一发而动全身。公司控股股东长城集团也同样陷入债务危机中难以自拔,甚至不惜代价利用旗下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资金腾挪。 2019年1月,长城影视被横琴三元勤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横琴三元)起诉,公司作为被告方之一,被要求承担长城集团3.5亿元借款本金及利息、违约金的连带责任。长城影视被列为被告方之一的原因是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出具的一份《担保函》,根据担保函的内容,长城影视对长城集团提供连带责任担保。 然而,这份担保函是长城影视的实际控制人赵锐勇挪用公司公章,以长城影视的名义为为长城集团提供的担保。 长城集团借上市公司名义违规担保的事,这不是第一次。 在上述提到的与光大银行的诉讼中,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长城集团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天目药业也是长城影视的担保方。而天目药业为关联方长城影视提供担保的行为彼时却未经天目药业董事会、股东大会的审议也并未对此事项进行披露。 11月4日,浙江证监局给天目药业的一纸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揭露出,长城集团的违规担保操作不仅限于次。 2017年8月,天目药业子公司黄山市天目药业有限公司(下称黄山天目)向黄山市屯溪供销专业合作社(下称屯溪合作社)借款1500万元,通过孙公司黄山天目薄荷药业有限公司(下称黄山薄荷)向屯溪合作社借款500万元。 合计2000万元通过委托付款方式,转入公司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实际控制的长城西双版纳长城大健康产业园有限公司账户。 上述2000万元借款均未经过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且未在黄山天目、黄山薄荷及公司财务账目体现,长城集团占用上述款项至今未归还且公司未披露。 长城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成了其腾挪资金的工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资金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长城集团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几乎被全部质押,其中,长城影视的质押比例为89.93%;长城动漫(维权)(000835.SZ)的质押比例为99.33%。因股权质押、借款、担保等,长城集团及其实控人赵锐勇、赵非凡所持有的天目药业、长城影视、长城动漫股权已被大面积司法冻结和轮候冻结。 作家赵锐勇的资本腾挪术 长城影视实控人赵锐勇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前,曾是一名作家,据称彼时的知名程度比肩作家余华,他手握的笔杆子也成为他进入资本市场的一把钥匙,赵锐勇通过长城影视的前身—浙江影视创作所踏上了开往资本市场的列车。 2014年,正值资本和影视项目的“甜蜜期”,长城影视绕道IPO借壳被光伏产业拖入业绩谷底的江苏宏宝(002071.SZ)成功登陆A股市场。 同年6月,江苏宏宝正式更名长城影视,转型为影视公司。长城集团持有上市公司34.4%股份成为新的大股东,赵锐勇、赵非凡父子成为公司实控人。 长城影视成功闯入A股后,紧随其后的2014年7月,长城集团通过出资4亿元入主了四川圣达,随后改名为长城动漫(000835.SZ);2015年,长城集团又斥资5亿元,将陷入“内讧”的天目药业(600671.SH)控股权收入囊中。 在获得了3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后,“长城系”的商业版图基本建立。随后,赵锐勇又快速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大规模融资。以长城影视为例,在首发上市的2014年,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共进行了4次合计9930万股的股权质押,按照当时的收盘价粗略计算,质押市值接近20亿元。 同样的套路,同样的配方。股权质押融资的手法在长城动漫和天目药业身上也故伎重演。长城动漫上市后,长城集团立即将其所持2600万股质押,融资接近2亿元;紧随其后,在入主天目药业后不久,长城集团也将2000万股份予以质押。 不断质押融资的同时,上市公司也展开了疯狂的并购重组。 据中国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借壳上市到2018年,长城影视收购的公司多达28家,并购标的涉及影视、广告、营销以及旅游等多个方面,先后收购了上海胜盟、浙江光线影视等多家影视公司及旅行社,共耗资约50亿元。 而截至2018年年报,长城动漫合并报表子公司也多达23家。 杠杆崩断 “长城系”全面陷入流动性危机 然而,资本市场风云变幻,金融紧缩让赵锐勇手中的杠杆瞬间崩断。经历多年的高速扩张,长城集团债务压力逐渐累积,2018年股市下跌叠加金融去杠杆的紧缩环境,质押融资这条路难以为继,长城集团陷入不断质押违约的困境中。而主业没有明显突破,收购的子公司们频繁爆雷,商誉减值不断增加,三家上市公司也债台高筑,在不断失血的同时,也几乎失去了造血能力。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长城影视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45%、66.18%、75.76%和82.41%,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长城动漫同期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6.60%、74.20%、68.71%和96.06%。 而长城动漫2019年三季度的资产负债率高达102.34%,已经资不抵债。 除了陡增的负债率,收购带来的后遗症还体现在子公司业绩爆雷以及商誉减值,而这直接也反映到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上。 2018年年报显示,“长城系”的三家上市公司——长城影视、长城动漫、天目药业合计亏损8.72亿元。其中,长城影视和长城动漫的净利润分别亏损了4.14亿元、4.49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44.04%、451.35%;而扣非净利润的数据则更为惨烈,亏损分别为4.31亿元、4.58亿元,同比分别暴跌500.52%、1447.34% 2019年三季度,三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依旧没有好转,长城影视当期亏损2860.59万元;长城动漫亏损4161.39万元;天目药业扣非后亏损1075.81万元。 纵观赵锐勇的操作手法,先是拿壳,接着在“壳”公司里装新故事,从影视到动漫再到医药,赵锐勇适时抓住了市场的潮流,每一次都能刺激股价飙升,然后高位质押回流资金。然而,资本腾挪的本事是一把双刃剑,潮水退去,留下的是一地鸡毛。 从2013年影视文化类公司被资本狂热的追捧,引发行业疯狂重组并购,到2018年全社会去杠杆资本寒冬的到来,长城系运用杠杆效应堆起来的商业帝国,周身响动着泡沫破裂之声。
从“影视借壳第一股”到市值不足20亿,“诸暨帮”大佬赵锐勇的资本戏法不灵了吗? 就影视行业而言,成功的公司各有各的心得,失败的公司却大多有相同的困局。 前有唐德影视股价一落千丈,后有印纪传媒400亿市值灰飞烟灭。股东减持,高管离职,市值蒸发,股价大跌,实控人质押套现,投资者关灯吃面……总有一款套餐适合影视公司。 不过,近日长城影视因为一亿元的借款纠纷,大股东长城集团股份被法院轮候冻结,还是让资本市场一众投资者大跌眼镜。 要知道,作为“长城系”旗下上市公司,长城影视顶着A股“影视借壳第一股”的光环,实控人赵锐勇此前的小目标可是做“邵氏电影”,“在三年内总市值达到五百亿、五年内达到一千亿。” 赵锐勇还是千亿“诸暨帮”大佬中的一员,背后少不了浙系资本的支持,怎么就被一个亿难住了呢? 资本大佬“长城系”的钱花哪儿了? 一句话概括,这其实是个现金收购一时爽,一直收购一直爽,金融扛杆一断裂,还款就是没指望的故事。 长城影视一度是资本市场上的“撒币”狂魔。 2014年左右,正是影视项目和资本打的火热的甜蜜期。被堵在IPO闸门外排队的长城影视半路转道,借壳江苏宏宝(002071.SZ),成为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影视公司。短短几个月后,在一众“诸暨帮”大佬加持下,长城影视又成功拿下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四川圣达(000835.SZ)将其更名为长城动漫。2015年,长城系又以5亿元控股“中药第一股”天目药业(维权)。 短短几年内,在长城影视实控人赵锐勇令人眼花缭乱的资产腾挪和收购手法下,迅速打造出拥有三家A股上市公司,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长城系”格局。 具体怎么操作的,两个字,并购!!! 下图表格简单罗列了下长城影视这几年的收购历程,可以看出,长城影视这个“撒币”速度还是很让人上头的。奇怪的是,明明顶着影视公司的名头上市,收购标的却是广告公司、旅行社和影视城运营公司等。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高密度的收购事项得以一路“绿灯”,长城影视绝大部分收购都采用了现金交易,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妥妥的提高了自己的负债率。2016年至2018年,长城影视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18%、75.7%和82.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高频次的并购就此让长城影视走向千亿市值?呵呵! 虽然业绩并表在数字上勉强过关,但“并购狂”长城影视身上更多“消化不良”的反应逐渐显露出来。 公告显示,除了业绩不达标以外,长城影视旗下两家经营广告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核心管理层数人于2018年全部离职,相关业务只能由母公司长城影视代管。 而长城影视管理层与核心员工对广告营销行业的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并不熟悉,导致两家子公司2018年度没有任何实际业务收入。 高管出走之外,目前赵锐勇手上所持有的“长城系”公司股权质押率超过90%,在股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爆仓风险不容忽视。 除此之外,债务逾期,控股股东股份被多次轮候冻结,2018年净利润巨亏,银行账户被冻结,子公司出售不顺,对长城影视来说,这个2019可是太“南”了。 影视公司上市的泡沫 不仅是对外收购事倍功半,自己的老本行也在走下坡路。 在上市之前,长城影视90%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电视剧业务。中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等都是其主要客户。电视剧的质量和单集投入成本息息相关,长城影视的单集投入成本在行业内属于中上水平。 一位曾跟长城影视有过多次业务往来的业内人士告诉投中教育,虽然老板漫天撒钱收购,但长城影视资金一直挺紧张的,内里已经空了。 在其看来,长城影视在上市之前,核心资产其实就是赵锐勇本人,几乎所有赚钱的项目都出自赵锐勇之手。赵是浙江文艺届乃至国内文艺圈代表人物之一,国家一级编剧、作家。从体制内出来下海后,相关资源丰富。 不过,上市以后的长城影视主营业务毫无竞争力,曾经的“中国电视剧老大”影视剧项目基本上停止好几年了,现在宣传的都是四五年前拍的老剧,投资很少,回收也很少,都是低成本的剧。 截图来自市值风云app 2015年年底,赵锐勇辞去长城影视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由儿子赵非凡暂替董事长职位。 相关人士透露,长城影视的公司管理简单粗暴,带着明显家族企业的风格,赵非凡只有高中学历,在影视圈完全是个行外人。目前长城影视董事长为赵锐勇的弟弟赵锐均,赵非凡为副董事长。 有消息称,赵锐勇退出长城影视管理层,或与当年的“广电行贿案”有关,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大佬秘闻”查看详细内容。 从不断爆雷的唐德,卖画解困的华谊,干脆退市的印纪,还有如今深陷债务泥沼的长城影视,为什么看上影视传媒类公司的投资者总是要“受伤”呢? 在上述行业人士看来,非实物资产的估值空间太大。市场对于影视项目的估值都有问题,传统的会计师审计公司资产,他们对于影视产品的特殊性,没有正确的认知,一旦被人利用,这个泡沫就可以被无限吹大,很好骗行业外的人。 当初借壳上市时,长城影视的估值高达22.91亿元,增值率高达381%。在当时过热的市场行情下,影视传媒类公司估值虚高几乎成为常态。 从2013年开始,影视文化概念经历了被市场狂热追捧,疯狂并购,到2018年资本寒冬一落千丈的三部曲。 影视传媒泡沫碎裂的过程,也是市场环境从狂热到冷静的过程。 这一热一冷之间,画皮被揭下,内里是金玉还是棉絮一目了然。唯一赚的盆满钵满的,只有在其中翻转的资本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