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1月6日,在北京市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过去一年间,北京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市民关心关注的城市建设问题,在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领域作出诸多探索并取得进展。站在“十四五”规划的开端,北京还将通过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供水服务格局,优化城市生态布局等,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交通:四网融合新格局 “2020年,我们推动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新格局,助力打造层次多样、级配合理、衔接顺畅的新型轨道交通系统。”前述负责人表示。 期间,京雄城际全线建成通车,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新增交通骨干线路;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开通运营,2022年冬奥会交通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京沈高铁建成,计划近期全线通车,本市与东北方向各城市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 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同步推动,完善了城市轨道交通网。例如,建成开通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等2条(段)线路;亦庄有轨电车T1线开通试运营,进一步拓展轨道交通服务覆盖范围。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约727公里。 2021年,北京将继续加快建设大兴机场线北延、CBD线等15条(段)在建线路,计划建成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首都机场线西延等,打通14号线、8号线、S1线等线路剩余段。 与新线建设同步,北京将加快推动既有线改造工作。其中,1号线与八通线贯通运营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完工,届时可解决两线之间必须换乘一次的长期“痛点”;地铁7号线和9号线道床整治改造工程启动实施,改善地铁9号线在北京西站限速运行情况;地铁宣武门站增建换乘通道工程建成,4号线与2号线在宣武门站换乘能力大幅提升;地铁5号线信号系统车载设备改造工程完工,改善设备系统故障频发问题等。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2020年市政府批复实施的《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策划方案》,近期推动建设的线路将结合线路特点和实际需求,分级分类实现智慧轨道功能。例如,轨道交通11号线西段(冬奥支线),作为新建线路示范线,将较为全面地实现各项智慧功能;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重点突出智慧乘客服务、智慧车辆和设备运行功能。 水务:完善供水管网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北京累计完成1000多个单位(小区)自备井置换和1200多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惠及人口超140万人。 “通过自备井置换,有效减少了地下水开采,促进地下水位提升。”前述负责人表示。据统计,2020年,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回升约0.3米,“十三五”时期地下水水位连续五年回升,整体回升超3米,地下水储量增加超过15亿立方米。重点围绕城市副中心、石景山区等区域,实施供水管网完善工程,进一步扩大公共供水管网服务范围。 据悉,今年北京将继续推动中心城区自备井置换工作,涵养区域地下水。加快推进丰台河西、海淀山后地区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供水服务格局。以“取、供、用、排”全链条、全环节在线计量监测为主线,加快推动智慧水务建设。 目前,在推进南水北调及配套供水工程建设方面,北京实现大兴支线主体完工,亦庄水厂和石景山水厂主体基本完工,建成亦庄调节池。亦庄水厂、石景山水厂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供水格局,可惠及超220万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高质量水源。在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将继续加快实施永定河晓月生态修复、永定河山峡段和平原南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工程。 在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全市万吨以上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提高至68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提高至95%。2020年完成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改造800余公里。再生水利用量提高至12亿立方米;全面推进第一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完成后将覆盖10个区302个村,惠及农村居民16.9万户;国家考核本市的25个断面劣V类水体断面提前全面消除。 增绿:提升环境品质 2020年,全市加快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计划,结合疏整促工作,合理利用腾退空间,消除公园绿地服务盲区,完善城市生态格局,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 据统计,全年建设各类公园绿地近600公顷,为约50万市民提供便捷可达的绿色休闲空间。截至目前,本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2020年,北京开工建设京城梨园二期、大兴区五福堂公园等一道绿隔公园4处;推动构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建成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实现开园迎客等。 在推进市民身边增绿方面,开工建设朝阳区豆各庄城市公园、大兴区上泽城市公园等项目,新增公园绿地约200公顷;落实每个区建设一处成规模的城市森林的要求,开工建设石景山区麻峪滨河公园、延庆思贤公园等项目,推进城市园林高质量发展。前述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完善一道绿隔城市公园环,推进一道绿隔“闭环”。
新京报讯 今日上午,拥有国内最长过海地铁隧道的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正式开通运营。除了穿越胶州湾,该地铁段还下穿燃油燃气管线、人工填海区、养殖场、涉铁路公路等,部分区间线路与高铁并行,用施工人员的话说,“几乎涵盖了地铁建设领域的所有难题”。地铁8号线列车地质复杂 最大埋深达海面下56米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全长48.3公里,设车站11座,其中过海区域为大洋站至青岛北站区间,全长7.9公里,海域段长5.4公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长的过海地铁隧道,也是国内最长的泥水盾构过海隧道。何为盾构?参建过海隧道施工的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周耀生解释,就是在场外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再送入施工现场拼接。“8号线北段有2.9公里采用了泥水盾构法施工,还有2.5公里运用的是传统矿山爆破法,这两种工艺都比较成熟。”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不仅海域段长,过海隧道距离海平面也更远,最大埋深达到海面下56米。周耀生解释,埋深大意味着海底岩石多且强度高,地铁运营安全性更高,但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地质复杂多变。施工过程中,共穿越了9条断层破碎带,总长约1.2公里。破碎带围岩破碎、渗透性强,且部分连通海水。“简单来说就是岩石有裂缝,有些裂缝中有水,这些水可能与上层海水相连,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过海段掘进过程中,曾多次遇到喷涌的柱状浑水。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青岛地铁邀请了国内顶尖智力资源,中国工程院陈湘生院士、中国勘察设计大师史玉新等专家团队都为过海隧道设计施工“会诊把脉”。根据专家意见,施工方采用多方式超前地质预报、防涌防泥防坍塌管理预案等措施,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和进度。同时,在国内首次采用双模式TBM在海底过断层破碎带,较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到达停机点,顺利实现增加4个开挖面的目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多种技术创新,如超长探孔及孔内成像技术、机械手臂进行多循环帷幕注浆等,大大降低了对周边围岩的扰动,避免了突泥涌水情况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开挖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施工效率,2年零7个月完成5.4公里过海段掘进,32天完成过海隧道5.8公里轨道铺设,18天完成过海隧道540公里的光电缆敷设,30天完成过海隧道供电施工……危险点多 施工轮廓线距3号运营线仅0.4米除了过海隧道,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其他区间也穿越了多个“危险地带”。“下穿燃气管线时,我们离管道最近距离只有3-5米;有段区间与青兰高速和石油管线呈十字交叉,这段全部人工开挖,每天进度0.5米······”说起团队攻克的危险点,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市地铁8号线工程项目总部总工程师刘海兵如数家珍。刘海兵2017年3月进入施工现场,到今年11月30日8号线北段正式竣工,他见证了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从无到有。在此过程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和高铁“抢工期”。刘海兵介绍,8号线北段唯一的高架段与济青高铁并行了6.5公里,最近处仅相隔12米,且穿越电厂区,距离烟囱不足30米。“我们必须在高铁开通运营前完工,否则一旦济青高铁开通运营,我们的施工将会非常被动,也会影响全线的施工进度。” 刘海兵说,项目总部带领工区人员从方案的策划、设计方案变更、人员投入等各方面进行协调,通过增加1个架梁点、1套提运架设备和运梁通道等措施提高施工效率,施工高峰时人员投入1000余人同时作业,最终确保了在济青高铁开通前完工。“12月17日进行了试乘,作为8号线北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心情非常激动。” 刘海兵说。地铁8号线列车记者了解到,8号线线路全长60.74公里,共设18座车站,今日开通的是其中11座车站,其外7座车站还在建设当中。按照青岛市规划,8号线将承担起胶东国际机场旅客联程运输使命,未来,旅客下飞机后,通过航站楼,走过连廊,在综合交通中心负一层即可换乘8号线,大约40分钟接驳市区,这里将成为每年数千万旅客抵青后的第一公共交通门户。定制设备 成功穿越“地质百科全书”今天同时开通的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施工难度不亚于青岛地铁8号线北段。地铁1号线司机1号线北段全长21.9公里,设车站15座,被称为“地质百科全书”,沿线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岩土种类众多、跨越众多断裂带,完整性与稳定性较差,让青岛地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施工难度。中铁二十局青岛地铁1号线项目经理刘军参与了1号线北段一站两区间的建设,线路全长4.1公里。仅仅在这里,就遇到了硬岩、上软下硬、软岩、砂层四个阶段的地质变化。施工前专门量身定制了2台盾构机,遇到不同地质更换不同设备。“还有的地方属于富水砂层,砂子是流动的,就像我们挖砂,一铲子下去就有新砂子出来。” 刘军介绍,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邀请知名专家工程院院士策划方案,成功引入冷冻法施工,安全平稳完成施工任务。“通俗来说,就是不停冷冻,将砂子冻成固态。”克服重重困难之后,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实现了安全精准贯通。刘军介绍,按照规定,施工允许误差是1公分,但他所在区间修建完工后误差只有2毫米。地铁1号线列车记者了解到,1号线线路全长约60公里,共设41座车站,线路南起西海岸王家港站,北至城阳区东郭庄站,成功串联起青岛北站、汽车北站和流亭机场、青岛站、黄岛汽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可以实现飞机、火车、汽车、地铁四种交通方式的连接。新京报记者 刘娟编辑 马浩歌
2020年对于众合科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疫情肆虐,项目进度一度停摆,但作为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中的佼佼者,众合科技抗击疫情与工作两不误,依旧不负众望,顺利收官。 2020年,在信号系统领域,众合科技完成了包括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杭州地铁5号线后通段,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杭富城际铁路,杭州地铁7号线首通段、成都6号线一二三期等在内的共计9条线路约247公里的项目交付及开通运营任务。其中杭州地铁5号线后通段、杭州地铁6号线一期、杭州富阳城际铁路、杭州地铁7号线首通段及西安6号线一期共5条线路均采用众合科技自主研发的BiTRACON型CBTC信号系统,这充分证明了众合科技卓越的项目交付能力和在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超强实力。 而在AFC系统领域,众合科技共完成了包含杭州地铁5号线、16号线等在内的共9个项目的交付工作。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众合科技采取了研发新技术、强化品牌宣传、提高交付服务质量等措施,市场占有率大幅回升,截至2020年9月底,公司AFC系统业务在3座城市取得6个项目,以22.94%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第一,并且进军南通,攻克了华东新市场,强化了公司AFC业务市场竞争力。 从信号系统市场占有率看,众合科技近四年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市场总份额始终保持在行业第一集团。公司根据自身优劣势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在既有市场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在新市场奋力追赶、大展拳脚。2020年继郑州1号线信号中标之后,时隔多年再次进入郑州市场,拿下第二条UTO业绩。大连3号线信号改造项目中标成为了众合科技第二条改造业绩。 去年8月,众合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将经营发展战略优化升级为“智慧交通+泛半导体”紧密型经营发展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强劲的措施,使得公司的业务理脉更加清晰,未来的业绩也更稳定和可预测。分析人士认为,统观众合科技2020年出色的表现,加之公司主动调整自身主营业务体系,新战略双轮驱动的协同效用加之财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化,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增强,前景可期。
众合科技晚间公告,2020年9月19日,机电产品招标投标电子交易平台发布《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及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北延段工程信号系统招标项目评标结果公示公告》,确定公司为“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及杭州地铁3号线一期北延段工程信号系统招标项目”的第一中标候选人,标的金额为56420.18万元。 公司表示,2020年下半年截至公告日,公司信号系统累计中标9.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85%。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0日发布消息:轨道交通28号线(CBD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项目设9座车站,建成后,北京CBD区域将新增一条地下交通“大动脉”。 据了解,地铁28号线已列入2020年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计划,目前正抓紧建设。项目西起东大桥站,东至广渠东路站,全长8.9公里,均为地下线。地铁28号线设站9座,其中有5座为换乘车站,分别为东大桥站,与6号线、17号线(在建)、22号线(在建)换乘;金台夕照(京广桥)站,与10号线、22号线(在建)换乘;光华路站,远期可换乘R4线(规划);大望路站,与1号线、14号线、R1线(规划)换乘;大郊亭站,与7号线换乘。 地铁28号线斜穿CBD地区,线路平均站间距约1公里,为北京市轨道交通网最小平均站间距,串联了CBD区域的大部分主要办公区、城市居住区和重点功能区。未来将通过5个换乘站,与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衔接,同时还将连通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等2条市郊铁路线路,进一步完善区域线网。 此外,项目将为北京东站增添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推动形成轨道交通28号线(CBD线)、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国铁京哈线等多线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织密交通线网,优化轨道交通供给,推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集约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