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的加持下,7月份A股继续走高,投资情绪明显提升。统计发现,7月份的23个交易日中,有20个交易日A股成交额突破万亿元,单月成交金额合计30.1万亿元,环比增长108%,同比增长230%。(证券日报)
江铃汽车公告,7月份汽车产量合计27250辆,同比增长69%;销量20009辆,同比增长17.44%。1-7月,产量累计164580辆,同比增长8.8%;销量累计161202辆,同比增长4.89%。
福田汽车公告,7月份,汽车销量合计61976辆,上年同期37191辆;产量66565辆,上年同期34733辆。1-7月份,汽车销量累计382144辆,同比增长23.49%;产量累计369957辆,同比增长20.67%。
整理 | 晓韵 刘年华 图 | pexels 一周创投热点 自7月27日起至8月2日,本周共计发生73笔融资,与上周(69笔)基本持平。 在赛道分布看,本周Top 3热门融资赛道分别为:新工业(13笔,占比17.8%)、企业服务(12笔,占比16.4%)、医疗健康(10笔,占比13.7%)。5G时代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突出标志和主攻方向的新基建、新工业革命正蓄势爆发,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崛起。此外,企业服务和医疗健康行业在本周继续获得资本青睐。 从融资轮次看,项目集中在种子天使轮和A轮,其中A轮融资34笔、种子天使轮融资15笔。前两周战略投资占比较大,本周种子天使轮和A轮融资事件数量明显飙升。 融资轮次分布图,36 氪经公开资料整理 融资赛道分布图,36 氪经公开资料整理 一周融资大事件 本周总计发生融资24笔,Top3赛道分别是:金融科技(3笔)、医疗器械(3笔),和工业智能(3笔)。其中大额融资事件数量共8笔,相比上周(17笔)减少了9笔。本周大额融资赛道较为分散。 交易金额Top3的交易事件分别来自博迈医疗器械、十荟团社区团购和SmartX新一代IT基础设施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国内血管介入高值耗材企业广东博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已获得数亿元C轮融资,高瓴创投领投,凯辉基金和服贸基金跟投,老股东北极光创投跟投,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零售品牌十荟团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C2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GGV纪源资本、渶策资本、民银国际跟投。高鹄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超融合厂商「SmartX」于近期相继完成B+轮和C轮融资,两轮融资规模达到2亿元人民币,其中B+轮融资由祥峰投资领投,老股东经纬中国加码;C轮融资由天创资本和华业天成资本领投,老股东方广资本继续增投,并由义柏资本担任财务顾问。 一周融资大事件 一周募资大事件 36氪经公开资料整理,本周共有7支基金披露募集信息,包括3支完成募资和4支开始募资。其中公开披露的最大笔募资为绿洲资本第一期美元基金,共计1.5亿美元。据悉,绿洲资本LP主要来自于境内外长期资本,包括产业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创始人、海外母基金及家族办公室等顶尖机构和产业资本。 截至目前,绿洲资本已交割6个项目。其中,包括服装供应链系统秒优科技、装配式内装供应链系统中寓集团、售前客户服务系统尘锋、售后客户服务系统售后宝等。 一周募资大事件 一周好玩项目 一周好玩项目,36氪经公开资料整理 智能硬件 「Muse Wearables」 Muse Wearables 是一家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由KLN Sai Prasanth、KA Yathindra Ajay 和 K Prathyusha 创立,旨在销售混合型智能手表。 Muse Wearables 销售的混合型智能手表,功能非常丰富:第一是获取准确的时间,该手表可以同时设置两个时区的时间,方便消费者旅游出行。第二是皮肤保护功能,手表内置紫外线警报系统,当受到强烈的紫外线伤害时,手表会自动报警。第三,手表还能跟踪消费者的健康状态,记录活动量和睡眠情况。 团队计划利用新募集的资金推出新的可穿戴设备,该设备能够在穿戴者身上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 医疗健康 「方寸医生」 方寸医生成立于2015年3月,是国内的专业垂直疾病管理服务平台。针对海量多动症患儿的需要,方寸医生给出了一套完整解决方案,即从线上诊后管理切入,针对已经明确疾病诊断的患者,提供线上咨询&复诊、用药(承接处方外流)服务。 公司创始人陈翔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曾担任百度医疗事业部高级产品&运营经理、好大夫随访业务部负责人、MySpace 中国CTO、阿里巴巴技术主管、Yahoo!中国技术主管等职务。 文娱传媒 「测测星座」 测测星座是一个面向星座爱好者的口袋星座APP,成立于2011年。目前平台注册用户量约1000万,拥有星座塔罗师约10000名,功能包括性格测试、兴趣社区、直播等。2019年Q3,测测星座公司孵化了基于心情记录的社区产品趣鸭,以AI技术切入,通过分析心情解读用户心理健康状态。 目前趣鸭APP已在各大应用市场上线,并连续迭代了10多个版本。截止今年Q2,新产品已累积约60万初始用户,次日留存率约30%。 教育 「趣记忆」 趣记忆成立于2018年,总部位于湖南长沙,产品研发中心设立在北京中关村,希望为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提供“移动互联网+科学记忆法” 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轻松记忆英语单词和古诗词。 2019年3月,长沙忆不容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背单词应用程序「趣记忆」获得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由网龙华渔领投、顺为资本跟投。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创始人王峰是世界记忆比赛总冠军和《最强大脑》中国战队总队长,公司联合创始人刘苏是世界记忆总亚军。 企业服务 「任拓数据」 任拓数据最早于2003年底在上海设立公司,其团队成员从2006年前后就开始了互联网方向的探索,并在2008年将业务转向电商领域,同时爬取公开的电商数据;2009年正式上线电商大数据产品“情报通”。 目前,任拓数据的营收大部分来自500强品牌商,产品应用在淘宝、天猫、京东、聚美优品、苏宁等平台。公司主要以SaaS模式盈利,年营收已超1亿元,其中75%营收来自中国市场,海外已涉足日韩、欧美、澳洲等地。 本地生活 「维士」 维士从数字饮食切入,线上自主研发健康饮食小程序,管理用户数据,提供健康解决方案;线下通过模块化的三色小饭盒为用户提供精准热量、精准营养的一日三餐。目前维士在深圳建立了40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每顿餐食定价40元左右,日均订单约800个。 公司于2019年初完成了1.5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创始团队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创始人魏强是连续创业者,曾创办一达通,并曾担任阿里巴巴B2B副总裁。 「花信」 花信成立于2018年,定位传播植物美学,是一个连接C端花友、小B端园艺达人和B端花店的植物美学社区,拥有App和小程序端。 针对C端,花信App为植物爱好者小白提供新手养花、有问必答等知识板块,帮助小白爱好者快速入门。花信目前用户数约50万,用户可以在社区内发布栽培日记,并会关联到对应的植物百科中,方便爱好者快速了解,用户间可以互相关注、评论。 针对B端,花信用社交电商来提供解决方案。花信的花小铺,向园艺达人和花店提供开店功能,店主可以上架自己的植物或花信供应链的植物和资材,一方面可以通过园艺达人组建花友群实现商品分销,实现老带新,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花信创作的内容对商品进行社交营销。目前,花信店铺数量在400+,园艺达人规模在4000+。 花信此前曾获得来自藕舫基金的50万元种子轮融资,以及来自投哪儿、藕舫基金、思威博的300万元天使轮融资。 「ffit8」 ffit8成立于2019年,从蛋白棒和瓶装代餐奶昔切入代餐市场。创立以来,ffit8完成过多项亮眼的成绩:今年3月,ffit8成为小米有品首款代餐众筹产品,并在14天众筹期间完成破千万的销售业绩;今年618期间,ffit8的全渠道销售额同样超过了千万;登陆罗永浩直播间,创下首场4.5万盒的销售表现。 公司近日完成数千万元首轮融资,本轮由复星锐正资本领投,个人投资人李静、戴军跟投。 一周政策 证监会:保持IPO常态化 证监会表示,保持IPO常态化,推进再融资分类审核。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落地,尽快形成示范效应。推进期货期权产品创新。 商务部: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 7月3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关于今年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市场有关情况。今年1-6月,全国网络零售额达5.1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连续四个月提升,6月当月增幅达18.6%。 国家邮政局:二季度快递业务收入增速超过20% 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关于2020上半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复市持续推进,行业重回高速增长轨道。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和收入分别达5289.4亿元和2836亿元,同比增长34.8%和20.4%,其中,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分别完成213.5亿件和2289.8亿元,同比增长36.7%和23.5%,增速比一季度分别高33.6个和24.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下降6.2%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上半年,全国5.9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19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6.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7.7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2939亿元,增长18.2%。 国家邮政局:上半年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3823.8亿元,同比增长12.6% 国家邮政局发布了关于2020上半年邮政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通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行业业务收入和业务总量累计完成5028.2亿元和876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22.4%。全国快递业务收入完成3823.8亿元,同比增长12.6%。快递业务量规模达338.8亿件,同比增长22.1%。 工信部:上半年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5907亿元,同比增长14.1% 工信部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显示,我国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5907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2.6个百分点,仍低于去年同期3.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行业共实现营业利润521.6亿元,同比增长2.8%,扭转一季度大幅下滑局面,但低于去年同期19.9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1.3个百分点。 商务部: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0亿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网络零售成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器。规模持续增长,作用更加突出。1-6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25.2%,比去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0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 商务部: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观看人次超500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直播带货成为电商发展的新引擎。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 一周人气观点 包凡@华兴资本 汽车行业将迎来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这也是华兴新经济基金果断展开全产业链布局的出发点。 “从无人驾驶到芯片技术,都可能被重新洗牌。所以我们会思考十年以后这个行业会怎么样,然后一阶一阶往上看,比如车队会谁来经营?车谁来生产?上游的零件谁来生产?零件底层的汽车电子谁来做……”包凡说,“这是一个未来十年、二十年,都可以持续押注的赛道。” →《36氪专访 | 华兴资本包凡谈新造车:李斌是自上而下,李想是自内而外》 静婷@36氪 在所有大厂一起投放、课程数量“溢出”的情况下,用户的选择越多、等待开课的耐心就越少,越需要把试课门槛拉低,尽早体验到课程,提升转化率。 转化率是所有教育公司的生命线,也会是这场启蒙之战难以为继的根本原因。 即使牌桌上的每一家大厂都有足够深的口袋,但从目前各家的投放策略及转化率来看,在“获客即亏损”这个前提下,这种自杀式的获客没有谁家能撑多久。因为雪球滚的越大,内伤越重。 →《猿辅导、头条、腾讯混战,「启蒙教育」成巨头「斗兽场」 | 36氪新风向》 何沛宽@36氪 新一代职场人群的变化。尤其是95后一代,接近50%,人生前22年都在体系内接受教育,这并不逊色于美国头部职场教育公司崛起的上世纪90年代。新一代职场人,对于持续学习、职场学习的需求,一定与以往任何一代不一样。再加上,职场压力(如上文已提的需求与市场人才差距),以及雇主对持续更新的员工技能有需求。这些人口、市场变量,都在推动职场教育类产品服务的诞生。 总的来看,无论是横向对比,国内远未达丰富程度,还是就国内新生需求而言,本文认为职场教育阶段都是值得中长期持续关注的。 →《教育行业投资数量骤降,教育创业还有机会吗?》
上周(7月27日至31日)大盘止跌回升,沪指周涨3.54%,重回3300点。不过,机构调研热度不升反降,周内沪深两市共计逾50家公司披露机构调研记录。 市场表现方面,上周获调研公司普遍上涨,有18家公司周涨幅超过10%,其中,光启技术、安集科技、鸿路钢构涨幅居前,分别上涨约61%、33%和31%。 从调研热度看,上周海大集团的调研机构家数最多,数量超过130家。在公司7月27日晚间披露亮眼的半年报“成绩单”后,7月28日,景林资产、嘉实基金、三井住友、宝盈基金、重阳投资等一众知名机构迅速电话调研了海大集团。海大集团股价一周上涨约17%。 海大集团的主营业务围绕动物养殖过程中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展开,主要产品包括水产和畜禽饲料、优质水产动物种苗、动物保健品和生物制品、生猪养殖等。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大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58.86亿元,同比增长2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4亿元,同比增长63.82%。其中,公司饲料业务增长稳定,上半年饲料业务实现收入234.51亿元,同比增长18.12%。养殖业务亦快速发展,实现收入24.35亿元,同比增长101.17%。 调研中,机构重点关注到公司水产料及水产养殖相关业务。据海大集团介绍,公司特种水产料主要是生鱼料、鲈鱼料,总体销量占公司水产料约2/3。具体来看,今年生鱼价格稳中有升,公司生鱼饲料同比有超20%的增长;加州鲈鱼饲料同比增长超40%;海鲈鱼也保持15%的增长;其他小品种的特种料,如黄颡鱼料、蛙料等,同比增长表现良好。 水产养殖业务方面,公司称水产种苗业务中虾苗业务发展较快。国内南美白对虾苗市场空间在1.5万亿尾左右,其中优质苗约占15%~20%。 值得一提的是,A股水产养殖板块近期涨势较好。獐子岛、国联水产、大湖股份、好当家、开创国际等水产股上周涨幅均超过20%。其中,獐子岛一周上涨约49%,月度涨幅约131%。 此外,就近期洪水对公司饲料销售的影响,海大集团表示,5月至6月洪水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对公司水产饲料影响甚微;6月底~7月洪峰主要在华中地区,比如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这些区域公司主要以颗粒料为主。整体来说,洪水可能会导致全年水产颗粒料销量不达预期,增量有压力会力保同比持平,但对高毛利的特种料无影响。 对于禽料业务的发展趋势,海大集团认为,今年出于疫情管控导致全国逐步关闭活禽交易市场及复工进度的影响,消费端来看情况不理想,导致禽产业行情不佳,但随着复工复产逐渐恢复,禽饲料需求及盈利空间已有所好转,预计9月份会进一步好转。
经历了6月份的半年度销售业绩冲刺后,房企并未在7月的传统淡季有丝毫松懈。克而瑞研究中心8月1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0870.2亿元,同比增长24.8%;从累计销售金额来看,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整体销售业绩同比增长1.2%,自年初以来累计销售业绩增速首次转正,今年7月淡季不淡。 7月,百强房企中有超过七成房企实现单月销售业绩同比增长,且增幅大多超过20%。其中,五十强房企7月单月销售业绩同比变动的中位数为增长近30%,规模房企业绩表现优于行业整体。 具体来看,碧桂园7月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60亿元,同比增长28.8%;万科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579.6亿元,同比增长20.3%。前十强房企中,7月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同比增幅较大的房企为华润置地、保利、恒大和世茂集团,分别同比增长89.5%、79.3%、60.7%和45.1%。从前7个月的累计销售金额来看,碧桂园、恒大、万科依然牢牢占据前三位,碧桂园、恒大的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已突破4000亿元,分别为4483.1亿元和4138.4亿元,万科的累计全口径销售金额为3788亿元。前十强房企中,前7个月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增幅较大的房企为恒大和世茂集团,分别同比增长28.4%和15.9%。 7月房地产市场淡季不淡,克而瑞研究中心重点监测的30个城市累计成交面积环比下降3%,同比仍增长8%。一线城市成交稳步提升,同比增长13%。其中北京成交明显回升,同比跌幅收窄至7%;上海、广州成交持续高位运行;受调控政策升级影响,深圳成交走弱,环比下降2%。26个二三线城市成交小幅回调,同比增幅降至7%。宁波、东莞、杭州迎“政策末班车”行情,多项目抢在政策落地前网签备案,成交同比增幅皆超过50%,南京、天津、苏州等地进入休整期,成交同比由升转降。 全国土地市场7月份成交呈现量价齐跌走势,二季度连续3个月成交量增长的态势戛然而止。由于杭州、宁波等热点城市优质地块出让减少,平均楼板价及溢价率均有所下降。就单月来看,仍有部分房企拿地表现亮眼。绿地、新城、滨江、正荣等房企单月拿地销售比高于0.9,远超行业平均值,整体投资力度保持高位。其中,绿地、禹洲等房企7月拿地金额超过100亿元;新城、滨江、远洋等房企则维持了二季度以来积极投拓的态势。相较而言,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等房企投资相对理性。
作为白酒行业巨头,贵州茅台再次用实力阐释了什么是“强者恒强”。 近日,贵州茅台披露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53亿元,同比增长1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02亿元,同比增长13.29%。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26.21亿元。 实际上,今年上半年,除了业绩稳步上涨,贵州茅台的股价也随之“飞天”。根据Wind数据,从2020年首个交易日(1月2日)至7月31日,贵州茅台的股价已从1112.98元一路飙涨至1678.18元,累计涨幅达50%,最新总市值达21077.9亿元,较今年年初增加超7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该份半年报披露之前,华尔街知名投行杰富瑞(Jefferies)已在其相关报告中给出贵州茅台二季度净利润将增长15%的预测,并称,主要受益于因零售价格上涨而带来的渠道利润增加,预计贵州茅台今年末上调出厂价的可能性也在增加。最终,该机构给出了贵州茅台2010元的目标价。 半年营收超400亿 营业收入超400亿元,净利润突破200亿元,营业利润达320.81亿元。这组数字,无疑再次刷新了贵州茅台自2001年上市以来最好的半年报业绩。 一直以来,毛利率超90%的茅台酒是贵州茅台业绩增长的主力。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以飞天茅台为代表的茅台酒实现收入392.6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89.37%。以王子、迎宾为代表的系列酒实现营业收入达46.5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的10.58%。 梳理销售渠道、推动直销渠道的变革是贵州茅台今年以来重点工作之一。就在一个月前,该公司刚刚公布新签约22家直销渠道商,至此与贵州茅台签约的区域性KA卖场服务商已达到35家,这一成效也直接反映在财报中。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贵州茅台批发渠道销售收入由2019年同期的378.48亿元增长2.4%至387.59亿元,直销渠道销售额虽仅为51.52亿元,但与2019年同期的16.02亿元相比,增幅达221.66%。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0年上半年,贵州茅台营收净利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基于半年报数据测算,贵州茅台2020年第二季度的营收为195.47亿元,同比增长仅9.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06亿元,同比增长8.89%。也正是受第二季度业绩“连累”,贵州茅台上半年的业绩增速出现回落。 “业绩增速放缓并非终端需求变化,是企业自身主动调控的结果。”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经过第一季度的持续高度发展,第二季度茅台出现了过热的市场情况,特别是资本市场与终端价格,出现一定的舆论失控风险,“因此我认为,茅台业绩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茅台有意限制了市场投放,同时为了深化直营渠道,配合整个销售结构调整,同时也伴有遏制市场炒作投机行为的考量”。 “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中国白酒行业,如果说有哪家酒企消费端动销完全没有受到影响,那茅台可能是唯一的一家。”华西证券在其最新的一份研报中亦称,“不喝当年茅台”、“绝对刚需”、“金融属性”等因素影响下,让茅台即便在疫情期间消费场景消失的情况下,依然在疫情恢复后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反弹,很快就重回“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根据该机构在研报中给出的数据,截止到7月24日,2020年飞天茅台整箱批价来到2550元/瓶左右,自疫情期间跌至1800元左右以后,持续上升。 备受资本青睐 尽管与此前的高速增长相比,贵州茅台的上述业绩增速并不算突出,但自2020年起,资本方对于贵州茅台的预期几乎一致看多,无论是融资盘,还是北上资金,都在大举增仓贵州茅台。 记者注意到,截至2020年6月底,贵州茅台第二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由一季度末的8.02%增加至8.45%。与此同时,该公司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深圳市瑞丰汇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瑞丰汇邦三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及中国人寿(02628)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亦在增加持股比例。此外,根据 在此背景下,自4月下旬起,贵州茅台股价屡刷历史纪录。4月22日,该公司股价一举超过2019年11月19日最高股价纪录,达到1244.5元的新高;7月1日,贵州茅台再次大涨,盘中一举突破1500元关口,超过了一瓶53度飞天茅台1499元的官方零售价;7月13日,其股价更是报收1781.99元,盘中摸高至1787元,总市值近2.24万亿元,再度刷新历史新高,而这一价格相较于3月19日盘中“触底”的943.08元,区间涨幅近90%。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向标”贵州茅台的影响下,2020年上半年疫情持续期间,白酒板块可谓是演绎了逆市持续上涨的“神话”,集体创下历史新高。 显然,看多贵州茅台的不止是资本方。根据东方财富网披露的相关资料,自2020年年初以来,已有超80份研报给予贵州茅台“买入”或“增持”评级。 “疫情、经济增速波动、经济结构转型给白酒行业带来更大不确定性,但茅台酒地位独一无二,品牌力超强,市场价格与出厂价差巨大,转移经济波动影响的能力强。”华安证券在7月28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展望中长期,茅台可涨出厂价收回部分渠道利差,消费升级和份额变化能支持销量增长,价、量仍可齐升,成长前景明确,仍是核心资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