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企业百强出炉!入围门槛提升近10亿(附榜单) 2019上海百强企业规模再创新高,总营业收入接近7万亿元,入围门槛首次突破50亿元,千亿级营收规模企业达到21家。 上海哪家企业实力强?透过这张榜单可以寻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就在刚刚,2019上海企业100强名单发布正式发布。上海百强企业榜以上一年企业营收为入围标准,数据显示,今年百强入围门槛大幅提升近10亿元,由上年的49.9亿元提高到59.6亿元,2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是上海百强企业排行榜发布以来超千亿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上汽集团、中国宝武、交通银行位列榜单全三。 从整体看,上海百强经营规模还处于扩张阶段,经营规模、经济效益都呈现增长态势。上海百强2018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69081亿元,增长8103亿元,增长率13.29%,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91亿元。其中,21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50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1000亿元之间,29家企业营业收入在60-100元亿之间。 记者梳理发现,与上年榜单相比,排在百强榜前十位的企业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上汽集团、中国宝武、交通银行、中国太保,仍位列第一至四位,去年排名第五的浦发银行与排名第六的绿地集团名次互换,一降一升。上海万科由第九升至第七,中建八局由第七降至第八,上海建工则首次挺进前十,从去年的第十一名升至第九,益海嘉里名次与去年相同仍为第十。光明食品集团是唯一跌出前十的企业,由去年的第八跌至今年的第十二位。 再次高居榜首的上汽集团营收达到9022亿元。作为汽车行业领头羊,上汽在技术、规模,尤其是新能源车方面的优势显现,在2018年汽车市场销售疲软、销量下滑背景下,继续保持一定幅度增长。第二名中国宝武营收438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0.1%,一方面反映出钢铁行业持续回暖给企业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也说明宝钢与武钢整合效果正逐步显现,行业龙头地位更加突出。第三名的交通银行虽受银行业整体增长趋缓的不利影响,但依然实现4341亿元的营收,增长率达到11.62%。数据显示,包括“三巨头”在内的前20名企业营收合计48751亿元,占上海百强的比率高达70.57%,增长5145亿元,同比增长11.8%,这也显示出大企业依然是拉动上海百强营收规模的主力。 营收增长的同时,上海百强企业的总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张,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达到302818亿元,平均每家企业3051亿元。其中,28家企业总资产在1000亿元以上,45家企业总资产在100-1000亿元之间,27家企业在10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以95312亿元、62896亿元、20278亿元分列前三。不过,前两两家银行的资产增速明显放缓,上海银行资产增速依然较高,三家银行资产增加额依然庞大,2018年全年增加8653亿元,增长率5.09%。数据显示,前20名企业资产总额合计272210亿元,占上海百强的89.87%,前20家大企业也是上海百强资产总额增量扩张的主要因素,但增长率略低于平均水平。 从利润指标看,上海百强2018年全年净利润4433亿元,增长452元,增速11.37%,盈利水平继续呈现上升势头。97家盈利企业中,其中有11家净利润在100至737亿元之间,有29家净利润在10至100亿元之间,有57家企业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下。其中,交通银行、上海万科、浦发银行分别以736.3亿元、562.4亿元、559.1亿元分列前三,2家银行的盈利规模巨大,交通银行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趋缓,浦发银行利润有所下降,上海万科增速较高。 与利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上海百强纳税总额合计4827亿元,仅比上年增长88亿元,增长率仅1.86%。在上海百强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幅度较大的背景下纳税总额以较低的幅度增长,显示出近年来降税政策措施的效应正逐步显现。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从百强企业自身看,虽然整体上经营业绩继续增长,但有些优势行业的增速明显下降,即使21家千亿级龙头企业也存在增速分化、发展不均衡现象。往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量主要贡献者银行、汽车、烟草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明显低于平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仅在1.42%-4.85%之间,净利润增量不足70亿元,增长乏力。 可喜的是,经过多年培育,上海新兴服务业正逐步成长起来,其中龙头企业抓住消费交易手段变革的机遇,应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经营业绩高速增长。以互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美团)为例,其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652亿元、资产总额达1206.6亿元、员工人数5.9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92.25%、44.27%和45.82%,成为生活服务电商平台行业的领头羊,庞大的生活服务规模渗透到全国各地,创造的外卖骑手就业岗位就达到270万人之多。总部位于上海的圆通快递、德邦物流、中通快递和申通快递等4家新型物流公司实现营收851.1亿元,增长28.85%;实现净利润90.8亿元,增长35.05%;在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高增长的同时,吸纳员工人数18.4万,员工人数占百强企业员工总数的比重高达9.04%,在全国更是带动数以百万计的快递行业就业人群。 2019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和2019上海百强成长企业50强排行榜也在当天同时发布。该系列榜单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解放日报社联合发布。其中,备受关注的2019上海民营企业百强榜显示,百强民企营业总收入为13902亿元,增长27.9%;资产总额30374亿元,增长28.82%;净利润1077亿元,增长14.09%;纳税总额达659亿元,增长15.08%。一系列数据显示,民营百强经营业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上海百强的平均增长幅度,发展活力旺盛。 2019上海企业100强榜单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融信后千亿时代的首份半年报:去杠杆效果明显,一二级联动开发模式兼顾规模与利润 2019财年中场哨响,融信中国(03301.HK)交出了上半年的成绩单。对于融信来说,2019年是一个新的开端,站在千亿的起点上,融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了高质增长。 8月7日,融信发布的2019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各项财务指标向好。报告期内,融信实现营业总收入人民币266.16亿元,同比增长86%;毛利润人民币63.61亿元,同比增长52%;归母核心净利润19.56亿元,同比增长约26%;基本每股收益1.19元,同比增长17%。 实现营收利润增长的同时,融信把调整负债结构放在了首位,以应对今年下半年融资大门的收紧。截至6月底,融信净负债比率从2018年末的105%降至77%;较去年末下降了28个百分点;货币资金从2018年末249.96亿上升至318.94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28%;现金短债比从2018年底1.01倍提升至1.66倍,增幅达0.65倍,财务结构进一步稳健,流动性进一步改善。 1-7月,融信主动调节奏、控规模,保证有质量的增长,目前已实现合约销售额695.7亿元,依旧维持了较高增长。回顾首份半年报业绩,融信的战略与策略优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年中考”业绩达标:增利润、减负债 在过往经营业绩高增长的情况下,融信2019年上半年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情况,各项财务数据全线飘红。 2019年过半,融信完成合同销售金额567亿元,同比增长4%;销售均价为20100元/平方米,回款率为81%。今年调控从严和融资收紧,不少房企对于市场形势的判断都较为谨慎。作为房企中稳步前进的优等生,融信1-7月已完成全年合约销售目标近半。对此,融信集团首席营销官张文龙表示,上半年业绩完成情况在计划之内,下半年将按照既定计划推盘。 半年报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融信实现净利润35.10亿元,同比上升56%;归母核心净利润19.56亿元,毛利润达到63.61亿元,毛利率达23.90%,若扣除收并购项目重新估值影响,融信毛利率为27%。同期总资产达2009.81亿元,同比增长8%。各项财务指标呈现积极变化,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 保证利润增长的同时,融信的债务结构持续优化,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在对房地产资金的严密监管下,大部分房企都加快了去杠杆降负债的步伐。在业绩稳定增长的同时,融信的净负债率水平亦保持稳步下降的趋势,杠杆率持续下降。中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总债为人民币623.51亿元,较2018年年末下降0.24%;资产负债率80.21%,较2018年年末下降2.52个百分点;净负债率77%,较2018年年末下降28个百分点,在宏观经济去杠杆以及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受限等导致行业融资成本整体不断抬升的形势下,融信交出了一份不一样的答卷。结合未来业绩释放对资本的增厚作用,融信的净负债率有望持续下降,财务结构优化的红利将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融信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充裕的流动性,现金流充沛。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在手现金及银行余额共计318.94亿元人民币,最低现金余额足以满足未来12个月基础运营资金的支付。从偿债能力看,融信的短债占总债务从2018年末的40%降至31%,现金短债比从2018年底1.01倍提升至1.66倍,足以应对短期债务,资金链安全,流动性高。这也是融信近几年有意识主动降债增效的结果,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更趋良性发展。 资本市场对融信去杠杆的成效也表示认可,融信的信用水平屡次提升。今年4月9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将融信的主体评级直接上调至“B1”,评级展望为“稳定”;标普确认融信的长期评级为“B”,将评级展望从“稳定”上调至“正面展望”。境内评级方面,中诚信维持公司主体长期信用AAA等级,中证鹏元年内首次给予公司主体长期信用AAA等级。研报表示,公司在2019年将重心放在降负债上,负债比率持续改善,债项评级进一步调升可期,融资成本有望继续降低。 进入2019年,监管层对房企高负债的风险持续敲“警钟”。行业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整个房地产行业都在去杠杆,但是降杠杆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像融信这样提前布局,主动降杠杆的行为并不常见,也体现出融信对风险的高防范意识。 开启融资多元时代 盘活存量资产 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向优质房企集中的市场环境下,拥有稳定评级和资本市场认可的规模房企也在多元化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融信通过紧抓上半年市场时间窗口,进行高质量资本运作,积极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有效实现多元融资。 2019年上半年,未使用授信超1000亿。在充裕的银行授信之外,融信拓展融资渠道,使用债券、配股等渠道进行融资。 今年4月4日融信发布公告,按每股10.95港元配售最多1.08亿股现有股份。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11.8亿港元,用作公司发展目的及作为集团的一般营运资金。此次配售获得市场热烈反响,获7倍超额认购。市场的热捧意味着当前融信的估值水平对投资者而言具有较大吸引力,同时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融信业务策略及发展前景的高度肯定。 今年上半年,融信完成4亿美元交换要约,并在境内提前回购注销17.5亿人民币私募债;在境外完成回购注销约1.12亿美元。 实际上,这是融信今年以来调整和优化资本结构的一部分。在今年上半年,融信还通过多次发行票据用于公司现有债务的再融资。粗略推算,融信今年合计发行的优先票据金额已经超过15亿美元,并通过境外债务置换,发行长期限境内外债券,延长债务期限。 在实现企业规模和资产规模同步增长的同时,多元化融资有利于帮助融信盘活资产,推动资产结构持续优化和融资成本的下降,进而促进利润率的进一步攀升。 布局一二级联动 利润可期 规模与利润兼顾的背后,是融信进一步释放潜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融信在旧改项目上,积极参与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和保障房建设。据悉,目前融信有多个程度较佳的旧改项目正在推进,未来可为融信带来可观货值。随着今年多个旧改项目逐步落地,也将为公司增加大量优质土储。 融信最早于2010年在福州积极开展旧改,积累了丰富的城市更新经验。近年来,在精准把握土地市场窗口机遇的基础上,融信在太原、郑州等地通过一二级联动的方式获取了大量低成本优质土地。据悉,融信在郑州和太原预计还会再有600~700万方土储确权。 市场人士认为,在房地产市场城市轮动周期下,中原地区及西部地区核心省会有望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城市。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公开土地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多元化的拿地能力将成为决定房企发展前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19上半年大部分时间,土地市场持续升温,在此阶段,融信没有拿贵地,充实的土地储备和符合预期的推进节奏是支持融信业绩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中报数据显示,融信上半年新增地块23个,新增土储面积为421万平方米,总土储面积为2654万平方米,其中土储货值的80%位于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充足高质量的土地储备将保证地产业务未来的均衡发展。包括德银、花旗、安信国际在内的多家机构表示,融信的优质土储,是其长期业绩的增长动力之一。 安信国际表示,融信2018 年在拿地上已显得较为谨慎,审慎拍地,销售回款的30%-50%资金匹配拿地投资,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据悉,出于性价比的考虑,融信会入手一些利润率并不显著的地块,而随着操盘深入,这些地块的利润率会逐步上升。预计1-2个财年内,融信盈利指标将呈现更加可喜的增长水平。 土储战略可见一个公司的未来。据了解,融信已正式进驻全国九大核心城市群共43个城市,分别是长三角、海峡西岸、大湾区、长江中游、中原、京津冀、山东半岛、成渝和西北。融信持续深耕长三角和海西等区域,其中,586万平方米权益土地储备位于长三角,占比全国41.77%。 此时,融信“聚焦高效能城市,深化‘1+N’布局“的战略目标更加清晰。2019年1-6月,融信已在全国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布局了多个优质项目,其中杭州、福州、上海、南京为重点分布城市。 此外,融信也布局了未来极具成长性的核心城市,如直辖市重庆,省会城市郑州、太原等,通过快速抢占城市发展的高地与增长中心, 输出融信成熟高效的运营能力,达到对区域的持续深耕,进而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融信集团总裁、融信中国执行董事余丽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一二线高效能城市,以一个城市为主,对周边进行渗透,充分发挥融信的品牌优势,并寻找外围价值洼地。 在充足高质量的可售资源及高品质的产品支持下,销售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去化率。根据半年报数据显示,融信2019年上半年去化率为70%,维持较高水平。基于下半年公司将迎来更充足的供货,按照现有的去化和既定的推盘节奏,销售额也将加速增长,释放更多的利润空间。 同时,融信对自身运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直以来,融信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标准化开发流程来提升运营效率,通从产品定位前置、规划设计前置、完善开工前各项准备等方式保障项目开发的高效运营,从项目审批启动到最终销售交付,可以实现精确的节点控制,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有效降低成本。 对此,余丽娟表示,练好内功对于千亿后的融信非常重要,提升运营效率、人均效能和产品溢价,挖掘内源性增长潜力以提升公司利润率,使得融信在未来奔跑时跑得更好、更快,并为股东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 随着地产行业估值有望见底回升,地产行业出现分化。企业融资状况有所改善,资金压力有所缓解,高盈利、高潜力的上市房企越发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如具有此特征的融信,其高质量的发展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认可。 2019年上半年,融信市值累计涨幅为8.5%,10余家机构纷纷给予融信“买入”或“增持”评级,其中不乏花旗、德银、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花旗自3月22日将融信目标价格从17.72港元调高至18.80港元,此后三次评级均维持此目标价。 德银预计,融信在中国将会成为同等规模房地产企业中的领跑者,“融信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改善及强劲的利润增长,将有助于公司估值获得重新评估”。
二季度末银行不良率稍升,资本充足率指标集体下滑 不良率结束连续两个季度下行,上升0.01个百分点。 银行业资产质量仍有一定压力,资本充足有待提升。最新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三项资本充足率指标则集体下滑。 8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二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2019年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35.63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26.6%。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同比增长为16.9%,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4.8个百分点。 另外,上半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4.2%。赔款与给付支出6232亿元,同比增长4.1%。新增保单件数186.8亿件,同比增长39.4%。 在信贷资产质量上,商业银行基本保持平稳。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2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81亿元;不良贷款率1.81%,较上季末增加0.01个百分点(2018年四季度末、2019年一季度末曾连续两个季度下行,分别降低0.04和0.03个百分点);正常贷款余额121.29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117.65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63万亿元。 数据还显示,银行业资产增速继续回升,保险业总资产平稳增长。今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8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大型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114.40万亿元,占比40.6%,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外币资产49.79万亿元,占比17.7%,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4%。 保险公司总资产1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7万亿,增长6.4%。其中,产险公司总资产2.3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5.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3%;再保险公司总资产4090亿元,较年初增长12.1%;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592亿元,较年初增长6.2%。 在净利润方面,商业银行利润增长基本稳定。201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3万亿元,同比增长6.5%;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0%,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3.02%,较上季末下降0.22个百分点。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4.2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15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0.61%,较上季末下降1.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45%,与上季末持平。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 在流动性水平上,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5.77%,较上季末下降1.04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33%,较上季末上升0.59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为72.85%,较上季末上升0.63个百分点。
7月24日消息,招商银行业绩快报:上半年实现营收1383.23亿元,同比增长9.65%;实现净利润506.12亿元,同比增长13.08%。 公告截图: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大和:维持欧舒丹买入评级 目标价19港元 大和发表研究报告称,欧舒丹(00973)在7月23日公布2020财年首季净销售年增长18.8%至3.53亿港元,该行继续予其“买入”投资评级,目标价19港元。 该行表示,公司的净销售受惠于合并收购的英国品牌Elemis,现为旗下第二大品牌,而除开Elemis,公司的年净增长为5.1%。公司管理层也重申今年的营运毛利率目标为12%。 高盛:ASM太平洋重申买入评级 目标价115港元 高盛发表报告表示,重申对ASM太平洋(00522)“买入”投资评级及目标价115港元,此相当于明年预测市盈率18倍,与其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相当,并预计5G智能手机在2020年至2021年可带来相关设备的强劲需求,未来的12个月会迎来市场上调估值的周期。 该行指出,ASM太平洋第二季收入及纯利均低于预期,如果除去2019年第二季度因与香港税务局相关的税务事宜而计提的4900万港元的不足税项拨备,集团第二季盈利季增长10%,第二季新增订单总额为6.02亿美元,季增长31%,相关表现强劲。ASM太平洋给予第三季指引称,其收入将介乎5.5亿美元至6亿美元(约43亿至47亿港元)之间(相当于季增长19至29%),符合市场预期。 野村:推荐中国燃气及新奥能源 给予两者买入评级 野村发表研究报告称,部分投资者对天然气行业持谨慎态度,但该行推荐中国燃气(00384)及新奥能源(02688),主要是由于天然气销售毛利率较低,予两者“买入”投资评级。 该行表示,由于煤改气的改革及政策风险消除,投资者偏好中国天然气分销行业。虽然大多数的投资者对国家管道公司的成立并没有太大的期望,但对打破龙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仍然积极。 高盛:俄铝首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4.3港元 高盛发表研究报告称,首予俄铝(00486)“买入”投资评级,目标价4.3港元。 该行表示,对铝价预期正面,预计未来12个月铝价将上升12%。俄铝对铝价复苏敏感度高,且盈利势头强劲,预计2019至2022年间三年,其美元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年均复合增长达16%,EBITDA利润率由2019年的12.3%扩大至2022年的16.9%。 该行指出,由于宏观环境(铝价下跌及卢比升值)及首季业绩令人失望,俄铝股价自今年2月高位累跌约14%,但也形成了吸引人的买入机会。俄铝现股价仅相当于今年预测企业价值对EBITDA倍数的约4.6倍,估值不高。公司的短期催化剂为第二季业绩表现,预计EBITDA按季度反弹53%。 野村:中国财险目标价上调至11.03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野村发表研究报告称,中国银保监会最近发布措施表示,要进一步收紧汽车保险业的监管,并惩罚破坏市场秩序的大型企业和忽视监管的中小型企业,预计车险佣金将继续有改善。该行将中国财险(02328)的目标价上调3.76%,由原来的10.63港元升至11.03港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该行表示,将中国财险的2019至2021年的盈利预测上调12%,而股本回报率(ROE)预测上调14%。自中国银监会及保监会合并后,银保监会采取了多项强而有力的监管措施去应对市场混乱,但只有少量的保险公司因违反车险法规而受到处罚。不过最近银保监会多次发布公告,加强车险监管。 高盛:恒地给予目标价53港元 上调至买入评级 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上调恒地(00012)投资评级,由“中性”升至“买入”,予目标价53港元,与现价有逾20%水位,列入确信买入名单。 该行表示,恒地管理层承认增加派息将进一步增强投资者对恒地信心,预计公司2020年12月底止年度股息率升至4.7%,原估计为4.3%。该行相信公司有能力保持现时收入来源,加上市区重建项目完工及投资物业等,令其经常性业务收入贡献回升。另外,公司也暗示了未来2至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至少有10%,符合预期。 该行指出,恒地系煤气也为公司提供高质量收入贡献。基于恒地项目平均销售价格及租务假设,该行将公司2019至2021年度每股盈利预测下调2%,但其股息增长趋势明显,且煤气市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故认为恒地估值仍未达顶峰,因此调低资产净值折让,由40%下调至30%。 中金:美团点评维持跑赢市场评级 目标价83港元 中金发表报告称,维持美团点评(03690)“跑赢市场”评级和83港元目标价(较当前股价有26%的上涨空间),目标价对应32.3倍2021年非通用准则市盈率,当前股价对应25.5倍2021年非通用准则市盈率。 该行指出,近期对美团点评进行了调研并组织投资者会议,其管理层表示对外卖业务订单量稳健增长充满信心。管理层认为,外卖订单量近期增速稳健,整体渗透率仍然较低,供给端改革有望促进需求并支撑长期增长。外卖商家佣金率和用户配送费的小幅增长可能带动中期公司1P整体佣金率实现1-2个百分点的提升。虽然暑期补贴可能提升,但对外卖业务的长期盈利能力表示乐观,整体佣金率提升和稳定的骑手成本也有望提供经营杠杆。 中金:中国东方教育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5港元 中金发表报告称,维持中国东方教育(00677)“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15港元,基于25倍2020年调整后市盈率。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具备15%的上行空间,公司目前交易于22倍2020年调整后市盈率(23倍2020年市盈率)。 该行指出,中国东方教育发布盈利预告表示,预计2019财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至少40%。该行预计东方教育2019财年上半年调整后净利润将同比增长86.5%至4.02亿元人民币,收入将达到17.99亿元人民币。随着新开学校和体验中心的运营模式逐渐成熟以及新校扩张速度趋于稳定,预计其2019财年上半年调整后净利率将增至22%。 中金:东阳光药给予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59港元 中金发表报告称,再次覆盖给予东阳光药(01558)跑赢行业评级,基于DCF模型,予其59港元目标价,对应19倍和15倍2019-2020 年市盈率,较目前股价有36%上行空间。该行预测其2019-2020年每股盈利2.7港元和3.5港元,对应2018-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30%。 该行指出,预计东阳光药2018-2021年可威收入复合年增长38%,有望逐步渗透至基层市场和预防用药市场,并且可威2024年销售有望达到峰值约70亿元。该行预计公司多个在研药物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大股东控股的东阳光研究院未来有望持续向其注入创新药产品。 中金:华润医药目标价12.6港元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中金发表报告称,维持华润医药(03320)2019-2020 盈利预测0.76港元和0.87港元不变,分别同比增长17.8%和14.4%。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19-2020的11.7倍和10.2倍市盈率。该行维持其跑赢行业评级,但考虑行业估值中枢下移,下调其目标价16.5%至12.6港元,对应2019-2021的6.6倍和14.5倍市盈率,对比当前股价有42%上涨空间。 该行表示,华润医药商业(华润医药持股其88.67%)目前合计持有英特集团 20%的股份。英特集团作为浙江省医药流通行业区域龙头企业之一,具备良好的业务基础及合作平台,华润医药商业可借助双方未来的战略合作,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及强强联合及全面提升运作效率以及竞争能力。
热点栏目 自选股 数据中心 行情中心 资金流向 模拟交易 客户端 【财报数据】 京信通信(02342)预期中期纯利同比激增2倍 京投交通科技(01522)预期上半年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180% 北京汽车(01958):戴姆勒于北京汽车中期权益业绩同比增长23.5%至2100万欧元 招商银行(03968)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同比增长13.08%至506.12亿元 深高速(00548)6月沿江项目日均路费收入增12.6%至154万元 金茂酒店-SS(06139)上半年累计入住率同比增长1.4%至76.1% 中信大锰(01091)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长0.4%至8626.1万港元 常茂生物(00954)预期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幅上升至3800万-4500万元 凯升控股(00102)预期中期业绩将扭亏为盈 未来世界金融(00572)预期上半年扭亏为盈 鸿兴印刷集团(00450)预期中期业绩扭亏为盈 东风集团股份(00489):神龙汽车及神龙汽车销售上半年由盈转亏至3.25亿欧元 ASM PACIFIC(00522)上半年盈利1.78亿港元 同比减少87.2% 安莉芳控股(01388)预期中期纯利同比减少40% 中信资源(01205)预期中期溢利同比下跌30% 同仁堂科技(01666)预期中期归母净利同比下降10%-15% 【重大事项】 恒大健康(00708)拟与德国hofer成立合营 将掌握世界先进的三合一动力总成技术 【回购注销】 茂宸集团(00273)7月24日斥资133.87万港元回购1020万股 【资产出售】 中航国际控股(00161)获准向招商海工投资出售威海船厂69.77%股权 新城发展控股(01030):新城控股拟转让部分项目交易总额不超过150亿 悦达国际控股(00629)拟2.31亿元出售采矿业务 茂业国际(00848):中兆拟17.9亿元向茂业商业出售秦皇岛茂业全部股权
原标题 汽车优质龙头已具配置价值 □本报记者陈晓刚 由于国六排放提前实施,我国汽车经销商在6月开始集中清理库存。机构普遍预测,下半年汽车行业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叠加消费刺激政策落地,下半年汽车产销将有望复苏。 在此预期背景下,A股、港股两地市场汽车股7月24日联袂上涨。A股方面,汽车(申万)指数涨1.22%,成分股中,新日股份、四通新材、跃岭股份三只涨停。港股方面,在港上市的东风集团股份、北京汽车、吉利汽车、中升控股、广汽集团、政通汽车的涨幅都超过了3%。 下半年车市有望改善 乘联会近期公布了2019年6月汽车销量数据,从整体市场销量情况来看,当月狭义乘用车零售达176.6万辆,同比增长4.9%,相对于今年1-5月累计下滑11.9%的增速大幅改善,也是时隔12个月后的首次同比正增长;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环比增长11.6%,这也是2000年以来6月环比增长最大的一次。乘联会表示,6月零售增量以国六区域在月底前须“被迫”完成清理的国五车型为主。由于国五库存消化的时间紧、任务重,加之今年上半年以来终端消费持续疲软状态,给经销商和厂家带来巨大的压力。自6月初开始,厂家协同经销商就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促销,利用一切渠道最终实现国六切换的硬着陆,从而激发了车市零售转正。 从累计销量数据来看,2019年1-6月,乘用车累计销量995.4万辆,与去年同期的1097.8万辆相比,下滑了9.3%。比1-5月的累计降幅有所缓解。乘联会预计,7月是全年销售的淡季,下半年的“补库存”趋势将进一步显现,从8月开始,厂家进货量将会增长,车市走势也将明显改善。 有专家认为,今年频频出台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长期影响值得期待。自今年1月十部委联合发布政策,开启新一轮“汽车下乡”以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国各地已密集出台多项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汽车消费快速下跌是刺激政策频出的主要原因,虽然短期刺激力度相对有限,但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汽车消费需求的平稳发展。展望未来,随着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的逐步见效,叠加去年下半年基数逐渐降低,未来汽车消费有望重回正增长。 看好行业细分龙头 从第二季度基金配置的角度来看,机构继续减仓汽车股。渤海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基金持有汽车股票数量由前一季度的79只降至63只,持股市值由前一季度的256.28亿元降至209.57亿元。纵向对比来看,基金的汽车配置比例由前一季度的2.33%降至2.00%。横向对比来看,汽车配置比例降幅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13位;同时,汽车配置比例由前一季度的低配0.28%变为低配0.66%,低配比例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9位。从基金的汽车重仓股来看,基金更偏好于流动性好的行业细分龙头,持股市值排名前20公司中,乘用车、汽车零部件持股市值占比分别提高3.72%、3.27%;同时,流通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公司有12家。 国联证券分析师马宝德表示,当前行业下行,市场分化加剧,自发进行供给侧改革,长期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也是关注和布局行业细分龙头的良机。标的方面,继续看好低估值、高弹性个股,如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重卡板块防御属性较强,继续推荐核心零部件标的潍柴动力;零部件标的建议关注万里扬、精锻科技、银轮股份等标的。 国信证券最新推出的深度报告认为,我国传统汽车工业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该阶段的国内汽车行业具备四大特征:产能过剩、保有量提升、销量增速放缓、分化加快,这对于了解和把握汽车行业投资机会至关重要。在增量市场逻辑下,推荐模块化能力较强的整车行业龙头;具备产品升级、客户升级(尤其是进入合资外资供应链)的优质零部件企业。在存量市场逻辑下,推荐五大细分板块:一是在用汽车检测及其产业链,主要是指包括在用车安全检测、环境检测、综合检测在内的强制性年检,目前行业集中度低,业内龙头公司业绩增速较高;二是维修保养,目前行业集中度低;三是汽车金融;主要包括汽车贷款,汽车保险等;四是二手车交易;五是停车服务,围绕汽车停车设备、停车服务运营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