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不能竭泽而渔、无限索取,而要大力保护、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平均海拔50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县。双湖县亚阿木管理站临近羌塘保护区核心区,保护员斯曲次仁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值班时,30多岁的斯曲次仁常常冒着风雪前往管理区巡护。虽然辛苦,但是他心里很欣慰,“4年来,保护站从未发现偷猎野生动物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青藏高原的物种繁衍在逐步恢复。十多年前,讲述保护员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斗争甚至牺牲故事的电影《可可西里》,引发全国观众对藏羚羊盗猎问题的关注,保护藏羚羊得到积极响应。不久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公布。在征求意见稿中,人们印象中长期濒危的藏羚羊、藏野驴等物种的保护级别拟降为二级。据专家解读,藏羚羊由一级降为二级,是因为近年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打击盗猎取得显著成效,藏羚羊种群明显恢复。得益于人们的有意识保护,广袤的羌塘草原已然成为藏羚羊栖息的家园。藏羚羊种群的恢复,映射出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禁止盗猎等具体举措的背后,是人们在不断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通过大数据、卫星定位等方式建立起监测系统,进一步帮我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近年来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也帮我们更好地把握自然规律、认识环境变化。面对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不能竭泽而渔、无限索取,而要大力保护、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改善生态环境不仅关乎当代,更利在千秋。只有坚定地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让子孙后代有机会目睹天地之壮阔、自然之秀美、万物之灵动。成绩固然喜人,但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仍需再接再厉,不可掉以轻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应对的问题也种类繁多。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同时其生态系统脆弱,对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如何更精细和科学地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需要认真思考。总的来看,制度建设还需要继续发力,增加技术和科研投入也必不可少。多措并举、统筹兼顾,研究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才能守护好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青藏高原雪山巍峨,草原连绵,继续投入更多的关心关怀,形成共建良好生态、共享美好生活的良性循环,人民群众一定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徐驭尧--作者为人民日报西藏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5日 第 05 版)
“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高原部队后勤装备保障能力大幅跃升。近日,我们的记者走进新疆军区某师野外驻训场,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高寒地域,实地探访部队这些年后勤装备保障发生的新变化。西藏阿里,人称生命的禁区。这里山高坡陡,道路难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更是不足内地的一半。以创新提升保障能力,以保障助推战斗力生成。近期,专门为驻高原寒区部队研发的新式防寒被装配发到边防一线、山脊哨所。与老式被装相比,新式防寒被装给官兵带来了更好的穿着体验,做到了轻便、耐磨。这也是10年来,驻防这里的官兵们经历的第3次换装。总台央视记者 董豫:如今的雪域高原,不仅湖面早已冰封,而且时常是黄沙漫天,白天的最高气温也已经降到了冰点以下,但是在我所处的可拆卸自供能保温方舱内,阳光透过这样一扇巨大的落地窗直射进来,使得室内是格外的温暖。即使室外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室内温度也可以达到15摄氏度以上。那么除了采光良好,这样的保温方舱还有很多黑科技,像是集成光伏微电网、生物降解干式自洁厕所等等。据我们了解,这样的保温方舱目前已经在高原部队配备使用。除了住宿条件的改善,这支部队还在饮食保障上主动创新,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建立温室大棚保障过冬蔬菜、存储燃煤和军粮。新疆军区某师科长 刘伟成:这样的大棚每间200平方米,共存储12类蔬菜。新疆军区某师司务长兼分队长 王宏:我们通过现代化的物流运输和科学的存储方式,每天都能让边防官兵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战领保、为战而保,这几年,这支部队着眼提升高原驻训期间后装保障效能,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加强后勤统筹,融合社会力量,官兵高原驻训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新疆军区某师保障部部长 秋阿鹏:近些年,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也极大提升了保障效益。后勤现代化建设成就,让部队官兵真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现代化的力量,也极大鼓舞了我们练兵备战、保障为战、助力打赢的信心和决心。(总台央视记者 董豫 戴海清 王斌 杨光远 朱珍春 马鑫建)
近日,省政府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和《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青海省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正式迈进实质性实施阶段。 《实施方案》明确,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要注重西部特点和高原属性,以美丽为魂脉,以城镇为载体,以示范为机遇,在全国率先推进“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以全省所有城市、建制镇为主要对象,以城镇建成区为重点,通过部省共建,到2035年,在生态保护和城镇建设协同发展、城镇人文特色发展、城镇智慧安全建设等方面积累典型经验,为国内乃至国际高原城镇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同时,《实施方案》结合青海省城镇发展实际提出了四个方面21条建设任务,明确了建立高原美丽城镇项目建设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工作机制、试点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13条推进机制;针对相关重点工作还提出了8类工作行动和11类重大工程,有效支撑示范省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 此外,《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在西宁市、格尔木市、玉树市、同仁市、祁连县等5个具有典范示范效应的高原美丽城镇及环湖地区城镇带,分级分类开展生态人文、安全宜居、治理有序、充满活力等4个方面试点工作。明确到2022年,各试点地区建设完成一批试点工程,率先建立健全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体制机制,使城镇建设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人居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风貌特色进一步彰显,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