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A股共有537家公司对外披露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105家上半年业绩预喜,预喜率为19.55%。受疫情波及,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不过,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不少公司二季度以来业绩实现快速回暖。 逾百家公司报喜 上述537家公司中,105家预喜。其中,略增30家,扭亏16家,续盈10家,预增49家。 净利润增长率方面,77家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10%,64家预计超过30%,53家预计超过50%,33家预计超过100%。新五丰、大北农、三利谱、劲胜智能、嘉麟杰、达安基因6家上市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比率超过500%。 净利润绝对值方面,57家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24家超过3亿元,12家超过5亿元。深圳能源、立讯精密、比亚迪、三七互娱、华润三九、大北农6家上市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绝对值上限超过10亿元。 有361家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披露了疫情对业绩的影响。这些公司都指出,为了应对疫情影响,积极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做出一系列降本增效的举措。以汽车、房地产、餐饮为代表的行业中,不少上市公司在业绩预告中指出,二季度以来,疫情对公司业绩影响逐步转弱,随着需求逐步释放,上半年公司业绩有望整体受益复苏。 汽车行业方面,以比亚迪为例,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亿元至18亿元,同比增长10%至23.75%。公司指出,2020年第二季度,预计国内市场疫情影响逐渐消退,汽车行业稳步复苏。受益于行业恢复及集团品牌力的持续提升,预计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收入将走出低谷,带动集团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持续下降也将推动集团盈利提升。燃油车业务方面,在热销车型宋pro等车型的带动下,预计销量也将实现良好表现。轨道交通业务部分,随着国内外项目的建设进度加速,预计相关业务将为集团收入及盈利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此外,口罩生产预计也将为集团的销售收入及盈利增长提供正面贡献。 房地产行业方面,根据上市房企对外披露的3、4月份销售数据,行业中绝大多数公司环比销售业绩出现明显增长,带动相关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向好。 三行业业绩突出 除上述随着疫情影响逐步减弱、业绩快速回暖的上市公司外,疫情期间,不少上市公司业务受益于疫情期间相关需求增加影响,业绩出现明显增长。 净利润增长率居前的上市公司,主要被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农副食品行业,以防疫物资、病毒检测为代表的生物医药行业,以及以消费电子为代表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包揽。 生猪养殖行业方面,受益于生猪业务盈利能力增强,新五丰、大北农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上限均超过3000%。以大北农为例,公司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间为8亿元至11亿元,同比增长2279.39%至3171.66%。报告期内,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同时,公司继续贯彻提效降费策略,费用同比下降。 防疫物资、病毒检测行业方面,以达安基因为例,公司预计2020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3亿元至4.5亿元,同比增长400%至643.64%。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市场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需求量增加。 消费电子行业方面,以劲胜智能为例,公司预计2020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8亿元至1.52亿元,同比增长990%至1020%。高端智能装备业务是现在及未来公司大力发展的核心主业。从目前的订单储备、市场预期、产品规划、供应保障、生产负荷、交付计划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预计2020年1-6月,公司高端智能装备业务将保持3月份以来的增长势头,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2020年上半年,公司预计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累计影响金额约为4600万元。 多家公司调高业绩预期 八菱科技、新产业等多家上市公司近期更新了此前披露的半年报业绩预告内容,且均是调高此前的业绩预期。针对业绩调高的原因,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主要和剥离非优质资产、聚焦主营业务发展有关。 以八菱科技为例,公司在更新后的业绩预告中指出,目前,重庆八菱经营向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公司与广西华纳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书》,目前已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审计,待股权转让完成后,广西华纳不再影响公司业绩。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1000万元,公司业绩有望扭亏为盈。 有的公司还采取了一系列控本增效的措施。以新产业为例,公司更新后的业绩预告称,预计2020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5亿元至4.31亿元,同比增长16.67%至27.35%;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亿元至3.96亿元,同比增长15.68%至27.24%。此前,新产业预计2020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亿元至2.75亿元,同比降低18.74%至23.18%;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亿元至2.5亿元,同比下降19.67%至26.09%。 新产业指出,为减少新冠疫情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公司实施了一系列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包括取消二季度海外展会及产品推介会,缩减二季度国内展会和产品推介会等。公司根据海外新冠试剂的销售情况,在招股说明书业绩预计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来源: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研究 文|姜娅 杨清朴 20Q1经营韧性显现,单季营收167.5亿元/+4.9%(yoy),调整后经营亏损2.16亿元(vs此前预期经营亏损6.3亿元)。疫情影响下,公司交易用户增长8.9%至4.48亿,虽然放缓但仍平稳,年均交易笔数提升至26.2次,活跃商家数环比略有下降。我们预计20Q2到店酒旅业务仍在恢复期,外卖业务将重回增长轨道。疫情影响料在未来的2-3个季度仍然存在,但公司强大的运营执行能力在带领核心业务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在新业务的投入和探索上料将不断突破,维持“买入”评级。 ▍外卖盈利端表现好于预期,连锁商户贡献占比提升。 外卖业务需求恢复较快,外卖成为众多餐饮品牌赖以推动复苏的主要渠道,我们估计五一假期后外卖业务已基本实现恢复。尽管20Q1受到2-3月疫情冲击影响,外卖业务经营表现仍然略超预期。 Q1外卖业务GTV 715亿元/-5.4%(yoy),好于此前我们预期的683亿元。结构上来看,Q1外卖AOV同比提升11.4%至52元,但日均单量同比减少18.2%至1510万单(vs 预期1580万单),优质连锁商户的占比提升是带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Q1外卖业务变现率13.3%,环比19Q4下滑0.7pct,变现率的下降,一方面和“春风行动”下平台为商家提供一系列返佣、补贴、免费流量支持等有关,另一方面更受订单结构的变化影响,连锁商户TR相对较低。 Q1公司外卖业务经营亏损约0.71亿(平均每单亏约0.1元,vs19Q1每单亏约0.3元),略好于预期。主要由于疫情期间C端用户外卖需求相对刚性特征下,平台在交易用户端的投入有所减少、预计综合补贴率控制在2.5%以内,平台ROI水平继续提升。而从骑手成本来看,阶段性因素影响下骑手单均配送成本预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计单均配送成本约8元)。 往后看,我们预计外卖业务订单结构将逐渐回归,主要财务指标上我们预计将呈现AOV增速降低、单量增速提升、变现率提升、补贴率提升、单均配送成本下降的表现趋势。 ▍到店仍处在恢复期,新业务可圈可点。 到店、酒旅业务由于线下消费场景恢复较慢,存在逐步恢复过程。Q1到店、酒旅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1.1%至30.95亿元,好于此前预期的28.6亿元,下滑程度略好于预期;经营溢利6.8亿元,与我们预期的6.6亿元基本一致。 Q1期间,疫情对到店业务产生较大冲击,线下商户大多处于接触式消费领域,商户业务量的减少使得平台佣金收入减少,Q1同比下降50.6%、环比下降62.6%,同时广告业务尤其是点击付费类产品下降也较为显著,Q1到店业务下广告收入同比下降8.2%、环比下降39.8%。类似特征的酒店业务间夜量也大幅下滑45.5%,但好于市场普遍预期的近60%下滑。但疫情期间BD、营销费用节省明显,商户活动和流量采购等开销减少,我们看到Q1到店、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22.0%,同比降13.5pcts、环比降14.7pcts,表现相对韧性。 新业务层面,Q1新业务投入产出控制持续保持良好,经营亏损约14亿元,同比亏损27.5亿元收窄明显、环比亏损13亿元略有扩大。Q1期间新业务中出行业务基本停摆、快驴等ToB业务影响较大,但同时投入也相应收缩;此外ToC业务中买菜、闪购在疫情期间订单量和AOV均实现高速增长,经营利润率改善显著。 ▍核心业务竞争优势巩固,硝烟再起新零售。 外卖业务竞争格局来看,我们认为短期内美团在市占率方面的领先优势继续保持。根据阿里财报披露,饿了么外卖业务Q1收入端下滑约8%,剔除非餐业务(Q1收入同比增约88%,假设占订单比重约15%),饿了么餐饮外卖业务收入下滑幅度预计略超过美团的11.4%,侧面印证美团在餐饮外卖的市场份额仍保持优势。但随着饿了么、达达等竞争对手加大对非餐和新零售相关品类的资源投入力度,后续竞争焦点或阶段性转向各平台新场景、新品类的探索。 目前到店、酒旅业务预计整体恢复至疫情前约6-7成水平,复苏进度相对较慢,消费者信心重建、重启消费需要一段过程。商家因需求端疲软仍面临一定压力,因此预计对平台的到店业务也将形成一定的抑制。预计至Q3线下消费将上一台阶,我们对到店业务中长期变现率提升空间仍然保持乐观。 综上,我们对2020年预测略微修正为:考虑外卖恢复良好,成本端继续优化,预计外卖业务收入658亿/+20.1%(yoy),Non-Gaap OP 33亿(vs原预测28亿元);到店、酒旅业务恢复进度较为缓慢,预计收入下降4.5%,Non-Gaap OP约69亿(vs 原预测74亿);疫情后新零售业务AOV回落显著,同时市场竞争加剧,公司或继续加大对买菜、闪购等新业务的投入力度,预计全年Non-Gaap亏损约67亿(vs 原预测约55亿)。 ▍风险因素: 疫情再度扩散,严重情况超预期;互联网政策性风险;平台补贴、竞争加剧导致业绩释放低于预期等。 ▍投资建议: 公司核心成长逻辑未受疫情影响,长期或更受益于线上消费习惯强化。外卖刚需高频特征下需求快速回升,消费者在疫情中线上消费习惯也在被促进提升;疫情冲击商户线下业务,突显线上平台价值,美团平台粘性不断加深,生态价值继续巩固,财务的负面影响预计Q3前将消化。 调整预测至:2020-2022年净利18.9/131.9/215.0亿元(原预测27.1/131.2/215.1亿元),经调整净利51.4/170.6/254.4亿元(原预测59.6/169.6/254.2亿元)。美团的平台价值显著,建议作为港股的核心资产进行持续配置。基于2021年预测:外卖业务Non-GAAP经营利润130亿元、到店酒旅业务Non-GAAP经营利润115亿元,15%所得税率、30倍PE估值对应价值6,250亿元;新业务0、现金628亿元,合计市值6,878亿元人民币,折合7,642亿港元(每股131.3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上市公司进入半年报业绩密集披露期,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昨日收盘,已有514家公司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业绩预告类型显示,预增公司78家、预盈17家,合计报喜公司比例为18.48%;业绩预亏、预降公司分别有137家、115家。 业绩预喜公司中,以预计净利润增幅中值统计,共有38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100%;净利润增幅在50%~100%之间的有24家。 具体到个股看,新五丰、大北农等4只个股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倍。新五丰预计净利润增幅最高,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中值为2亿元,同比增长3227.32%;大北农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中值为2725.53%,增幅位列第二,两家公司业绩上升的原因均与生猪价格上升,盈利能力增强有关。三利谱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中值为2408.02%,排名第三。 分行业看,上半年业绩增幅预计翻倍股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房地产等行业,分别有5只、4只、3只个股上榜;所属板块来看,业绩预计翻倍股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7只、30只、1只。 数据宝统计显示,业绩预计翻倍股4月以来平均上涨12.71%,表现强于沪指。个股来看,4月以来涨幅最大的是申通地铁,累计上涨79.29%;雅克科技、亚玛顿4月以来分别上涨57.05%、42.01%紧随其后。股价下跌个股中,佛慈制药跌幅最大,累计下跌12.16%,跌幅较大的还有*ST融捷、海得控制,累计跌幅分别为6.95%、4.66%。 资金流向方面,业绩预计翻倍股中,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较多的有申通地铁、深圳能源、威创股份,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1.19亿元、1165.60万元、457.4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金额较高的有大北农、达安基因、劲胜智能,资金净流出金额分别为7.46亿元、5.23亿元、1.43亿元。
“交通运输项目开工率达99.7%,新增项目库投资额超8000亿元。”在19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要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确保计划新开工项目应开足开、能开快开。 安排专机、专列和专车,保证4.3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驰援湖北;累计向湖北运送防疫和生活物资150多万吨,运送生产物资290多万吨;开行“点对点”农民工返岗包车19万多辆、铁路专列400多列、民航包机570多架,累计运送农民工超过480万人…… “疫情防控期间,交通运输系统4000多万名干部职工每日都奋战在抗疫一线,努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李小鹏说。 “下一步,我们还将以保障物流需要、加快系统建设、出台支持政策、研究发展规划为重点,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李小鹏说。 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表示,“通过优化政务办事流程,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物流简证减费、提质增效,预计今年全年降低物流成本1300亿元以上,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企业的负担。” 据介绍,自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的工作方案印发以来,通过降低公路、港口等收费,发展多式联运,提升城市配送发展水平,以及推动货车“三检合一”等各种方式,去年公路水路领域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约804亿元。 今年相关工作还将持续推进。从2月17日到5月5日,收费公路3次延长了免费通行的政策,共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多亿元,全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李小鹏介绍,根据有关计划,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14.6万公里,覆盖大约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大约3.9万公里,继续领跑世界。公路总里程将达到51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将达15.5万公里左右,连通了超过99.8%的20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记者 李心萍)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杨
[摘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5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副部长戴东昌,副部长刘小明介绍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发布会要点: 交通运输部:将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预计新增交通项目投资8000多亿元 可适时开工建设 5月19日上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交通运输部:春节期间三次延长免费通行政策 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亿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经国务院同意,今年春节期间的收费公路三次延长了免费通行的政策,其中从2月17日到5月5日共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多亿元。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 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以保障物流需要、加快系统建设、出台支持政策、研究发展规划为重点,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我们要努力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我们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 5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截至2019年底,已经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1%。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约1.8万亿元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表示,补短板主要是聚焦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拓展资金来源,继续扩大有效的投资,注重防范化解风险,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继续当好先行。预计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约1.8万亿元,力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5月19日(星期二)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副部长戴东昌,副部长刘小明介绍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以下为发布会要点: 交通运输部:将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下一步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制定促进自动驾驶发展的相关意见。 交通运输部:预计新增交通项目投资8000多亿元 可适时开工建设 5月19日上午,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国新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为对冲疫情影响,交通运输部在现有项目库的基础上,新增储备了一批项目入库,预计新增投资8000多亿元,如果需要可以适时开工建设。 交通运输部:春节期间三次延长免费通行政策 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亿 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经国务院同意,今年春节期间的收费公路三次延长了免费通行的政策,其中从2月17日到5月5日共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1590多亿元。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 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以保障物流需要、加快系统建设、出台支持政策、研究发展规划为重点,全力做好国际物流保通保畅保运保供各项工作。我们要努力保障进出口货物“进得来、出得去”,我们要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国际物流运输体系。 交通部部长李小鹏: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 5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表示,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地方因交通而掉队。截至2019年底,已经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贫困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1%。 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约1.8万亿元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表示,补短板主要是聚焦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力度,拓展资金来源,继续扩大有效的投资,注重防范化解风险,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继续当好先行。预计今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约1.8万亿元,力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交通运输部: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高铁大约3.9万公里 继续领跑世界 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到14.6万公里,覆盖大约99%的20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其中,高铁(含城际铁路)大约3.9万公里,继续领跑世界。公路总里程将达到51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里程将达15.5万公里左右,连通了超过99.8%的20万人口及以上的城市。全国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将达到2530个,民用运输机场将达到2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