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将低风速分散式风电开发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平原地区低风速风电场建设逐步提速。由于低风速风电发展空间巨大,业内甚至将其称为风电产业下一片“希望的田野”。未来,平原地区低风速风电能否再次打开风电产业增长空间?低风速风电能否实现平价上网?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瓶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近日对全国首座整场大规模采用高塔的平原风电场——汤阴风电场进行了采访调研。 2.17亿千瓦、2.16亿千瓦,这分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的累计装机量。5年前,这一数据分别是1.29亿千瓦和4318万千瓦。随着装机增速连年放缓,原本具有先发优势的风电产业正面临被光伏产业反超的局面。好在随着风电技术不断进步,平原低风速风电场迎来快速发展,逐步打开了风电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 风电开发向平原地区转移 驱车从河南省鹤壁市向北出城,驶上京港澳高速不久,三五成群的高大风机便映入眼帘,在豫东平原上格外显眼。由于风速较低,我国中东南部的风电场通常修建在风速更高的大山上,像这样在人口稠密的中东南部平原上修建风电场并不多见。 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平原低风速风电场,由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南安阳汤阴风电场让人们看到了低风速风电产业的市场潜力。该风电场一期工程安装有69台远景120米高全钢塔筒、2.X平台智能风机,装机容量15.18万千瓦,2017年9月投资建设,2018年12月并网,实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般情况下,平均风速达到每秒6米以上才具有风电开发的技术条件,因此在七八年前,我们认为河南并不具备开发风电的条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起初并不看好平原低风速风电发展。 秦海岩的顾虑有其原因。此前,我国风电建设主要集中在高风速的“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和中东南部山地,这些地区的风资源都明显好于平原地区,且这些区域往往地广人稀,建设环境良好。 近年来,随着风电技术进步,平原低风速风电场迎来快速发展。10多年前,在每年风电新增装机中,中东南部只占20%,其余大部分是在“三北”地区;但近三五年来,中东南部地区占比已经达到了60%至70%,风电项目建设总体开始向中东南部转移。 谈及转移原因,秦海岩认为,一是“三北”地区电源建设比较多,而当地用电负荷有限,产生了一些弃风限电问题;二是中东南部是我国电力消费中心,有利于风电消纳。“以前风机技术不具备经济性,但是近几年随着风机控制策略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塔筒增高、叶轮直径增大、单位千瓦扫风面积增加,以及制造成本降低、效率增加,平原地区、低风速地区也具备了开发条件。”秦海岩说。 在人口密集地区大规模开发分散式风电其实早有先例。德国跟我国中东南部地区情况比较类似,其风电开发以小规模分散式风电为主,并没有大规模发展风电基地,德国98%的风电场风机数量不超过5台。但在这种模式下,德国风电装机仍然高达6000万千瓦,单位国土面积装机量达每平方公里175千瓦,反观我国中东南部装机密度高的地方也仅为每平方公里20千瓦。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表示,近年来,风电产业在认识上发生了转变,原来认为按照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只能靠西电东送发展,现在则认为,只要中东南部充分利用好风光资源,完全可以实现能源自给。 “中东南部风资源理论上是没有‘天花板’的。”秦海岩说,对风资源的调查评估显示,在中东南部地区,地面风速定到每秒6米以上可以实现2亿千瓦装机量;地面风速定到每秒5.5米以上保守估计可具备10亿千瓦的开发潜力。 事实上,自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以来,经过政策催化与技术积累,我国分散式风电已呈现加快发展特点。去年,黑龙江、内蒙古、广西、河南、安徽、青海等省份新增分散式风电核准容量1120万千瓦,超过集中式风电。其中,2019年新增并网容量73万千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南、内蒙古和辽宁等地。 技术进步推动平价上网 行走在汤阴风电场,可以很清晰地发现风机的特别之处——塔筒更高,叶片更长。对于这样特殊机型的选择,华能集团河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廖毛雄表示,在风速条件方面,河南平原地区的要求比“三北”地区要低,且风切变较高(高空风速更大)。为了捕获较高风能,需要选择更高塔筒、更大叶轮直径即单位扫风面积更大的风机。 记者了解到,汤阴风电场项目设计年平均风速低至5.62米/秒,采用远景2.X平台120米高度全钢塔筒低风速智能风机,该机型可最大程度地发掘和利用河南平原地区高切变风资源优势。 随着风电技术快速进步,资源优良、建设成本低、投资和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已初步具备与燃煤标杆上网电价平价的条件。今年是我国陆上风电国家提供补贴的最后一年,为提高风电市场竞争力,去年5月我国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风电平价上网项目。今年以后,中国陆上风电将主要以无补贴平价上网形式发展。 未来,能否提高经济性,实现平价上网,是平原低风速风电能否大规模推广的关键。据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介绍,汤阴风电场建成已有两三年,属于我国比较早期的平原风电场,采用的是第一代平原风机,特点是“双120”,即120米的塔筒高度加上121米的叶轮直径,这种技术特点在当时还无法实现平价上网,基本是在原有国家补贴的基础上实现经济价值。 不过,按照当前的技术能力,实现平价上网已不是难题。远景能源根据平原地区风资源高切变特点,把塔筒的高度从以前的80米、90米抬升到了120米、140米甚至150米。风机叶轮直径也不断加大,用于增强风机扫风面积,获取风资源的可开发性。 田庆军说,远景能源去年推出的第二代平原风机是“双140”,140米高的塔筒搭配141米叶轮直径,基本实现了准平价。今年推出的第三代平原风机是“双150”,150米高的塔筒加上156米叶轮直径,在平原地区可以有效地把风资源大幅度提升,从而实现平价上网。 以第三代平原风机为例,如果搭建3兆瓦150米塔筒156米叶轮直径的风机,年发电利用小时数可以在现有2.2兆瓦121米高塔筒风机基础上提升800个小时,达到3000小时以上。在单位造价7500元/千瓦情况下,可以将全生命周期千瓦时电成本降到0.3元/千瓦时,对比河南0.3779元/千瓦时的标杆上网电价,意味着一台3.0兆瓦的风机,平价上网以后每年纯利仍然可以接近150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随着技术不断创新,新材料、新控制算法应用会让未来的风机更加高效、发电量更高。”田庆军表示,以现有技术而言,在未来一两年内,中国几乎所有的中东南部省份都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其中500多个县是平原县域,初步估算平价上网后可供开发的平原项目有1亿千瓦以上。 廖毛雄认为,由于中东南部地区人口稠密,未来制约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制约,而不是技术与经济因素。此外,地方政府能否批准建设更多风电项目,对风电行业而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风电场成了网红打卡地 “刚开始以为这个项目会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没想到却成了风景区。”谈起自家门口的风电场,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宜沟镇香寺村村民张树亮对家门口的风电项目竖起了大拇指。如今,汤阴风电场已经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共生。 记者发现,在风机塔筒设计上,该项目改变了传统白色烤漆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创意涂装。图案选用了汤阴精忠报国、甲骨文等文化元素和太行山水画面,宣传的是地方文化和人文景观,这在全国尚属首创,也让风机成了文化艺术品和网红打卡地。 走进风电场升压站,映入眼帘的不是简陋的厂房,而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建筑内部独具现代科技特色的控制中心将古今、科技、环境等元素相融合。在汤阴风电场的上空也看不见传统风电场密布的杆线,场区内7条集电线路全部以地埋电缆形式铺设,不但保持了空间环境特色,也为政府后期规划留足了空间。 “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修建风电场,最大的难题是与当地群众和政府沟通。”廖毛雄说,群众觉得项目占用了土地,政府认为影响了环境,因此在这些项目建设中,应考虑如何做到协调发展,解决风电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平原低风速风电场普遍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挑战,如何合理规划并使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非常关键。田庆军表示,在项目规划阶段,华能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充分调查拟规划区域的土地可利用性,随着项目输入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华能采用自主研发的格林威治云平台,在给定的限制性因素下对可开发区域做精细化资源评估及收益复核,通过平台智能寻优最终产生最优微观选址方案,在少占用耕地的前提下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平原地区修建的风电项目在土地复耕后,一个机位仅需占用100平方米空间,建设期还能帮助当地实施道路硬化,完善路网建设。在景观设计方面,风机上可做的文章也不少。“风机的大塔筒既可以彩绘,也可以做电子屏。随着风电行业发展,未来的项目创新一定会层出不穷。”田庆军说。 此外,对于没有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的贫困地区而言,发展风电是拉动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秦海岩透露,一个行政村只需要拿出200平方米土地,安装两台3兆瓦风机,在平价上网前提下,一年可为村集体贡献近300万元净利润。 “所以说,风电不仅能够解决当地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贡献清洁电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还能给当地创造一个新的人文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秦海岩表示,让更多群众接受风电,这样风电的发展空间就打开了。 对于风电产业下一步规划,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表示,中东南部区域靠近电力负荷中心便于消纳,是近期风电开发重点区域之一,但受限于风能资源与土地资源影响,今后将以协调风电发展与生态保护、促进低风速利用为工作重点,不断提升风电在当地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8月19日晚间,明阳智能发布半年报。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32088.02万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58.95%。 上半年,公司风机制造板块实现营收75.25亿元,同比大增125%;风机制造毛利率达到19.41%,较去年同期提升近一个百分点,而整体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7.29个百分点。公司成功穿越低价订单周期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2023MW,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风电约1682MW,同比增长177%,海上风电约341MW,同比增长47%。 有分析观点认为,公司公告已并网风场容量没有大的变化,亦即发电业务板块净利润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仅略增,而公司今年上半年并未公告风电场转让,几个因素叠加,不难发现,公司风机制造主业对净利润的贡献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明阳智能深耕风电市场多年,基于半直驱技术独特的先天优势,把握风机大型化的趋势,并抢先布局海上风电市场,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品以及风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始终以推动新能源平价上网为前进方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在海上风电和陆上大机组领域的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在机组大型化方面,从各主流整机商的产品布局情况可以看出,明阳智能在海上风电大型化路线上较友商走得更快更扎实。近期公司刚刚推出了11MW的海上机组,目前单机功率国际排名第三位,仅次于西门子歌美飒14MW和GE12MW。近几年不断上升的市场占有率,也体现出公司大型化产品布局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从开发区域来看,目前海上风电仍处于近海开发,传统的固定桩式基础正在不断体现出规模效应,但随着离岸距离与水深不断增加,固定式基础费用需要新的技术来打破传统的发展路径,这也是公司正在做的,漂浮式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漂浮式技术与深远海开发完美契合,是海上风电的未来与必经之路。 此前,公司宣布拟募资不超过59亿元,用于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设计研发项目、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项目明阳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工程、北京洁源青铜峡市峡口风电等9个项目。作为海上风电龙头,公司高调宣布进军漂浮式风机领域备受关注。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开发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的总体设计及关键系统集成设计技术,以进一步巩固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
7月7日晚间,明阳智能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0年上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亿元至5.6亿元,同比增加34.80%到67.75%;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38亿元到5.48亿元,同比增加55.93%到95.08%。 据明阳智能公告,净利润同比增加主要是因为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9〕882号)政策影响,2020年上半年风电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在手订单增加及公司风机交付规模上升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增加;公司报告期内持有电站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发电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此外,公司2020年半年度非经常性损益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主要因新冠肺炎疫情履行社会责任对外捐赠支出所致。 公司表示,时隔多年,风电行业再次迈入景气周期,今年上半年整体风电行业需求旺盛。明阳智能作为该行业的头部企业,在陆上和海上风电领域均有着长期而深厚的技术积累。凭借着低成本、高稳定性、高发电量等特性,明阳智能的紧凑型半直驱风机获得了下游业主的一致认可,去年明阳智能的新增订单和在手订单均出现了大幅的增长。 有分析认为,2020年上半年明阳智能业绩增长的最大贡献增量或来源于其风机制造板块。这一量利齐升的局面,一方面得益于明阳智能手握大量的在手订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其独特的紧凑型半直驱技术路线所带来的毛利率优势。 占据广东地区的地理优势,明阳智能近十年聚焦于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掌握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技术,打破西方国家对重大装备尖端技术的垄断,使东南沿海丰沛的海上风电资源开发从不可能到可能。近年来,公司更是凭借着海上大风机和抗台风技术优势首先一举占领国内海上风电市场,随着陆上风电逐渐向海上风电迁移,海上业务优势亦逐渐凸显。 得益于公司不断加强的技术研发投入,在风浪数据收集、海上风机创新研发和海上风电施工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积累,公司近几年业绩持续不断高增长。 据介绍,近期,明阳智能公开发布了MYSE11MW风机,这一全球第三大风机拥有203米的叶轮直径,为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电机组。在大风机技术路线上一路领跑的明阳智能,还前瞻性地布局了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公司围绕深海漂浮式技术与国内外优秀研究机构进行了多次技术交流合作及技术攻关,为深海台风海域提供一种载荷传递合理、结构安全、运动响应平稳的半潜式漂浮式基础及创新型漂浮式基础,为明阳智能大兆瓦风电机组走向深海提供了安全可靠、成本可控、发电性能优异的深海型风机解决方案。 有业内人士认为,鉴于海上风电存在较高的技术和市场壁垒,国内海上风电整机制造行业基本已处于高度集中状态,类似明阳这样拥有机组研发及制造核心竞争力的整机制造商正迎来黄金时代。 除风机业务增长外,风电场运营业务也给明阳智能带来了增量业绩。公司持续推动风电运营“滚动开发”战略,形成了风电运营板块轻资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了风机制造板块的竞争力。据介绍,目前公司在运营风电场遍布全国各个区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成熟业务形态,随着持有电站并网容量的增加,发电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了一定的增长,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全球风电企业洗牌进行时:西门子歌美飒将收购Senvion大部分业务 Senvion的拳头产品6.X M风机。 图源:windmesse.de 全球风电行业的整合浪潮仍在继续。 9月16日,曾经位列全球第九大风机制造商的卢森堡公司Senvion宣布,已经与全球第二大风电厂商西门子歌美飒签订了一份“独家但暂无法律效力”的协议。 根据协议,西门子歌美飒将收购Senvion盈利能力相对最佳的风机服务业务和陆上风机业务。具体的收购细节将在9月底之前全部敲定。 今年4月9日,现金流已经枯竭的Senvion向运营总部所在的德国汉堡法院递交了破产申请。根据德国法律,Senvion的破产清算程序已于7月1日正式开启。 在不来梅、汉堡等多个德国联邦州政府的背书下,Senvion获得了为期两个月的贷款还款宽限期。其目的除了避免出现大规模裁员潮外,还旨在让Senvion获取足够时间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买家。 在Senvion和其委托的罗斯柴尔德银行看来,Senvion算得上优良资产:其拥有涵盖功率从2 MW-6 MW的完善产品线,以及堆积如山的订单簿。在业内部分人士看来,Senvion走到破产末路,仅是因为过于关注欧洲本土市场而导致了海外市场失利。 Senvion宣布破产仅一个多月后,市场先后传出西门子歌美飒和日本东芝即将整体收购Senvion的消息。 对于西门子歌美飒而言,收购Senvion将成为其超越丹麦维斯塔斯问鼎全球第一风电企业的关键之举。2007-2015年,Senvion曾隶属于印度风机制造商苏司兰(Suzlon),其在印度的渠道优势也是西门子歌美飒所看重的。 自2003年起,日本东芝集团旗下的东芝能源系统公司(Toshiba ESS)就和Senvion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过去十几年以来,两家企业共同在日本本土和沿海建设了17个风电场项目。 除了东芝和西门子歌美飒,市场消息称,Senvion也引起了美国私募基金公司黑石(Blackstone)的兴趣。 印度市场依然是Senvion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图源:Senvion 事实证明,一切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直到8月28日,Senvion仍未与任何一名潜在的买家达成一致,最终只能宣布放弃整体出售计划,将公司肢解后再进行出售。 因为已等不起。今年上半年,Senvion的新增装机容量创下公司历史新高,但已发不出8月的员工工资。 “今天的这份协议标志着,我们即将为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和部分员工找到了安全港。在艰难的环境下,这是个好消息。”Senvion董事会主席兰诺(Yves Rannou)或许感到了如释重负。 但西门子歌美飒仅解决了Senvion在德国的500名员工就业问题,其在德国共有1800名员工。Senvion海上风电等其他业务将何去何从,目前仍不得而知。 根据德国工会组织IG metall的估算,Senvion三分之二的员工最终或只能去领取失业救济。 Senvion并不是近年来第一个倒下的风机制造商。过去数年来,全球风机制造商的名单一直在变短。 自从欧债危机大规模爆发后,欧洲各国政府对于风电项目的补贴均出现大规模萎缩。特别在欧洲风电第一强国、世界风电第三大国的德国,于2016年开始执行的《新能源法案》(EEG),将原先一刀切的统一电价补贴政策改为了竞价补贴模式。 在惨烈的价格战中,欧洲风机制造商开启了抱团取暖、兼并融合之路。2015年,通用电气的风电业务与法国阿尔斯通风电业务合并;2016年,德国风机制造商Nordex吃下西班牙的Acciona;2017年,西门子风电业务和西班牙歌美飒进行了大合并;在经历了2018年短短一年的平静期后,今年年初,又传出了印度风机制造商苏司兰和丹麦维斯塔斯即将联姻的“绯闻”。 步入2019年,德国风电市场更是加速俯冲。上半年,全德范围内的新增装机容量仅为287MW,比去年同期下跌82%。 Senvion并不会是风机制造商死亡名单的最后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