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厦门港务大厦的落地窗边,远处的邮轮母港,近处的“海上世界”尽收眼底。作为一个带着海洋基因的城市,厦门的城市封面、城市符号,都与海洋紧密相连。 从航运起家的招商局,亦是向海而生。永不停息的开拓精神,是这艘巨舰前进的动力。从“改革开放排头兵”到“美好生活承载者”,2020年,招商蛇口在海西再度出发,前瞻性地制定了“新海西战略”,以五大战略擎动海西新格局。 在全新战略的指引下,招商蛇口在海西会有哪些新的变化?如何在海西实现稳健深耕?在行业的风云变幻中,如何达到应有的规模和位置?乐居独家对话招商蛇口福建公司副总经理、厦门邮轮城副总经理江波。看招商蛇口如何开启海西发展的全新篇章。 焕新升级 稳健深耕海西 江波清楚地记得,自己是2007年11月7日入职招商,至今已满13个年头。销售出身的他,当初因为负责一个商办项目,与招商结缘。从江苏到福建,他见证、参与了招商蛇口这些年来的发展。 从1992年落子福建,设立“漳州经济开发区”,招商蛇口在海西已走过28载历程。作为深耕海西的大本营,招商蛇口以先行者的角色,紧跟城市发展的脉络。于此开启城市建设、升级人居生活,以卡达凯斯为代表作的一个个项目,已成为滨海人居的标杆。经时间验证,如今漳州经济开发区板块已蝶变为高价值板块。 目前,招商海西以打造城市人居住宅、超级综合体为主线,布局厦门、漳州、福州。以稳健发展为底色,聚焦海西核心城市拿地。江波表示,招商蛇口在海西的布局,是以厦门为主体,未来会深耕福建有机会的一些城市,比如厦门、福州、泉州,包括莆田,都是未来有可能落子的地方。 江波表示, 2020年,招商蛇口在海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重组整合以后,公司在人力资源整合上,尽可能的把公司认为有能力、有拓展力的一些领导干部聚在了一起,并且希望能够以公司更优质的资源,对整个海西做进一步的精耕和更加有颗粒度、更加细致的发展。未来希望能够在规模、业态上,和产品的丰富度上,为整个海西做更多的贡献。 对于招商蛇口在海西的未来发展,江波也充满了信心。他认为在优质的人力和资源整合下,招商蛇口在海西能够找到应该匹配的规模跟位置,再立时代潮头。 打造超级综合体 为城市注入新活力 一个企业的背景和基因,决定了其特有的发展模式。比如“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模式,则是招商蛇口独有的发展路径及竞争优势。 对于“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模式,江波做出了阐述,即把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逻辑综合起来,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再配套城市新区开发,从而实现成片区域的整体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近几年也在快速复制。厦门海上世界,即是其走出深圳的首次对外落地。 江波介绍道,厦门海上世界是招商蛇口与厦门国有资本强强联合之作。双方联袂,能够实现资源融合,优势互补。未来,招商还将继续广结善缘,积极地与福建各类企业进行接洽和合作,做更多的资源嫁接,更加全面地整合优质资源,构建良性产业生态链条。 招商蛇口在布局海西过程中,吸收了蛇口邮轮母港的建设经验,在厦门东渡港区,倾力打造厦门海上世界。作为全国第二座海上世界,厦门海上世界项目总投资超160亿元,总建筑面积超100万㎡,是集“船、港、城、游、购、娱”一体联动的厦门最大城市综合体,为厦门呈现出崭新的国际滨海生活方式,更将成为厦门新地标。 除了提供优质的居住的场所以外,未来更将打造成一个新的城市的会客厅,全面提升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接待能力,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江波认为它对整个城市的贡献来说更加立体、丰富和更加多元。 此外,江波表示,对于海上世界未来购物中心和商场的打造,在招商这一块团队也做了很多的思考,将来会引进一些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符合厦门这种小资文艺气质的一些商户,打造更多的“打卡点”,并且未来能够在这种沿海的甲板文化、滨海文化中间做更多的演绎。他相信10年以后,等飞机降落厦门的时候,海上世界项目一定可以给游客带来惊艳和惊叹的感受。 庚子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进行中的工程按下了暂停键。但江波指出,虽然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海上世界总体反而加快了开发速度,计划明年年底海上世界的商业能够开放。此外,今年的10月份也顺利地竣备了两栋海上世界的写字楼,这个写字楼也是目前整个厦门岛内最好的最优质的。首先是地理位置优越,第二是产品的品质也极为高端,所以,也希望能够通过一些优秀的产品能够对海西的商业市场做出更多的社会贡献。 精细化运营 做好产品与服务 在住宅板块方面,招商蛇口也在海西加快了布局步伐。今年10月份,招商蛇口与厦门当地国企海翼地产合作,斩获漳州龙海新地块。此后,又在福州滨海新城与保利携手共同开发一个新的地块。江波表示,未来这两个新项目将打造为招商蛇口在海西的全新封面作品。此外,近期招商蛇口于海沧的焕新之作——招商1872也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当房地产行业进入精细化运营和服务时代,技术和数据正在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招商蛇口研发的健康科技住宅体系(4+X)包含绿色健康、智慧科技两大模块共28项领先技术,具备人脸识别、动态测温、自动派梯等便捷功能。而针对此次疫情,还会加大健康科技住宅的推广。 江波认为,做产品和做服务其实是有区别的,要在力保产品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从产品的预设上为未来的服务,能够预埋更多可能性,提供更多周到的服务,让业主的生活既便捷又贴心。同时,要做好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构建社区全龄生活场景。 在采访中,江波多次提到了“责任”一词。他认为,百年央企的金字招牌,让招商蛇口无论何时,都会把对客户的服务,对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从对老业主的关怀到对新业主的关爱,都是未来整个公司经营的方向和目标。所以他也更多地希望能够以招商的稳健,招商的靠谱,可持续不断的为业主去提供优质的服务。 秉承“美好生活承载者”的愿景初心,2020年,站在全新的开局,焕新而来招商蛇口在海西将如何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值得期待。
9月14日晚,日月股份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公司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8亿元,投向年产22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海洋产业是当前开发热门产业,备受国内外各方面关注。其中,尤其以海上风机、海洋工程为代表的海洋能源、工程领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大型重工装备铸件是大重型装备的关键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海上风电、海上工程装备等各领域。随着海洋装备等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高质量装备铸件的市场需求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泰证券指出,在弃风限电改善和抢装带动下,2020年风电新增装机或达34GW,同增约28%,考虑海风、陆上第二波抢装、大基地项目以及平价周期开启,2021年需求或达30GW,需求不悲观。在此背景下,风电产业链中零部件环节龙头受益于大型化以及海外市场放量有望穿越周期。 日月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近年来海上风电迅猛发展,公司不断加码海上风电产品产能的建设,已经成为海上风机铸造产品的主要供货商。随着公司海上风电产品产能不断提升,公司将致力于成为全球海上风电产品的重要供货商。 记者了解到,随着2019年9月份年产18万吨(一期10万吨)海上装备关键部件项目建成投产,日月股份已拥有年产40万吨铸件的产能规模,最大重量110吨的大型球墨铸铁件铸造能力。2020年将继续建设年产18万吨(二期8万吨)海上装备关键部件项目。 公司首发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建设项目”已形成年产10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能力,未来年产“12万吨大型海上风电关键部件精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即使满产,公司自主精加工产能也仅能达到22万吨/年,尚不足以完全覆盖公司需要精加工交付的铸件产量。 与此同时,随着海上风电机组进入8M+、陆上机组进入4MW+时代,机组大型化要求铸件企业具备从毛坯到精加工“一站式”交付需求的响应能力。客户更倾向于选择技术实力雄厚、品控能力强、具备“一站式”交付能力的供应商合作。 此次定增募资,日月股份拟在象山经济开发区临港装备工业园内建设年产22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生产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2.91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21.60亿元,项目建设期为36个月。 日月股份方面表示,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年产22万吨大型铸件精加工能力,进一步实现公司精加工工序的内移,完善公司内部生产工序,快速响应客户“一站式”交付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此外,随着日月股份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公司的铸件生产产能将持续提升,与之配套的铸件精加工项目建设也将继续推进,流动资金需求量呈现显著增长。因此,公司拟将本次募集资金中的6.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表示,通过本次发行补充流动资金,可以更好地满足公司业务发展所带来的资金需求,为公司未来经营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9月15日,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采取“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我国第一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圆满成功。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德渤3”号12000吨抬浮力打捞工程船,作为海上发射平台执行了本次海上卫星发射任务。该船由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设计、天海防务全资子公司上海佳船工程监理发展有限公司监造,由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德渤3”号抬浮力打捞工程船于2017年1月交付烟台打捞局,该型船是当时我国单边抬浮力最大的打捞工程船。该船总长159.6米,最大船宽38.8米,型深10.9米,最大载重量20500吨,单边最大抬浮力12000吨;采用全电力推进,配备DP 1动力定位和4点锚泊定位系统,具有快速调载功能。 该船列编渤海湾救捞队伍后,主要用于大型遇险破损船舶、舰艇的应急抢险打捞、破损船舶的装载与运输。同时兼顾海上大型设备及钢结构件、海上石油开采平台、厂房、船舶分段等超大件的运输任务,具备大型车辆、甩挂车辆等的滚装能力和危险货物适装能力。 本次海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实现了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打破了以往火箭生产与发射场分离的格局。火箭在港口完成总装测试后,采用有动力海上发射平台到达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大幅提高了发射效率,为未来海上发射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9月14日,中海油对外宣布,我国海上首座大型稠油热采开发平台——旅大21-2平台在渤海顺利投产。此举填补了我国海上油田稠油规模化热采的技术空白,标志着中国油气行业在开发开采海上稠油和特稠油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记者了解到,渤海油田在数十亿吨的石油地质探明储量中,有一半以上都是稠油,但每年超3000万吨的油气年产量中,热采稠油产量占比不足1 %,将稠油储量变产量是实现我国海洋石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和资源保障。 稠油油品粘度高、凝点高,流动性差且容易凝固。本次投产的旅大21-2平台主体热采区域稠油地层粘度均值接近3000毫帕/秒,开采出的稠油犹如“黑泥”一般厚硬、固执,只能通过加热才能“化”解。据中海油天津分公司辽东作业公司总经理张春生介绍,这样的稠油从地层采到地面再完成输送,对采油技术、流程处理、海管外输等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被公认为世界级开采难题,而在海上隔着一层海水开采稠油更是难上加难。 张春生表示,为了实现海上稠油规模化热采的技术突破,中海油先后在南堡35-2油田,旅大27-2油田等先导试验区实施试验性稠油热采作业。在充分吸收陆地热采油田经验基础上,着力解决海上平台空间狭小、淡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难题,稳步推进相关研究和技术攻关,积累经验,积蓄力量。旅大21-2平台作为我国首座采用稠油热采整体开发方案的海上平台,从建造起就全部应用热采工艺技术,拥有专门用于开采稠油的规模化热采集成装置,平台部署井和配套工程设施可全部进行热采生产。 中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旅大21-2平台的投产是中国海油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中海油正积极推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开发开采海上稠油资源,提高有效石油战略储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持续贡献海油力量。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了解到,近日,由该中心牵头、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协助实施的海洋二号B卫星(HY-2B)扫描微波辐射计海上平台定标试验正式开启。 据悉,此次海上试验在黄东海光学遥感检验场海上平台开展,试验主要内容是对海洋二号B卫星进行同步现场测量,包括海面和大气辐射,以及海面温度、风速和大气温湿压剖面数据,可获取海洋二号B卫星扫描微波辐射计同步观测亮温并进行绝对定标。 目前,已开展一次同步测试观测,数据质量良好。(总台央视记者 郑天皓)
据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消息,随着“润江1”船舶抵达舟山,标志着海洋一号D(HY-1D)卫星在轨测试海上现场同步观测试验任务圆满完成。 据悉,此次海上试验是海洋一号D卫星在轨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测量参数包括:水体表观光学量、水体固有光学量、大气光学、水样分析、水文气象参数等,为卫星载荷性能评价、产品真实性检验等提供真实、可靠的海上同步观测数据。本次试验由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牵头组织,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舟山润禾海洋科技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实施。目前,测试工作已进入数据处理分析阶段。 海洋一号D卫星于2020年6月11日成功发射,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它与之前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开展大幅宽、高精度、高时效观测,具备全球1天2次的水色水温探测覆盖能力,可更好地满足海洋水色水温、海岸带和海洋灾害与环境监测需求,同时可服务于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生态、应急减灾、气象、农业和水利等行业。(总台央视记者 郑天皓)
8月19日晚间,明阳智能发布半年报。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832088.02万元,同比上升107.24%;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58.95%。 上半年,公司风机制造板块实现营收75.25亿元,同比大增125%;风机制造毛利率达到19.41%,较去年同期提升近一个百分点,而整体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7.29个百分点。公司成功穿越低价订单周期后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对外销售容量2023MW,同比增长141%,其中陆上风电约1682MW,同比增长177%,海上风电约341MW,同比增长47%。 有分析观点认为,公司公告已并网风场容量没有大的变化,亦即发电业务板块净利润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仅略增,而公司今年上半年并未公告风电场转让,几个因素叠加,不难发现,公司风机制造主业对净利润的贡献大幅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明阳智能深耕风电市场多年,基于半直驱技术独特的先天优势,把握风机大型化的趋势,并抢先布局海上风电市场,不断推出具有竞争力的风电产品以及风电一体化解决方案,始终以推动新能源平价上网为前进方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在海上风电和陆上大机组领域的领先地位。 资料显示,在机组大型化方面,从各主流整机商的产品布局情况可以看出,明阳智能在海上风电大型化路线上较友商走得更快更扎实。近期公司刚刚推出了11MW的海上机组,目前单机功率国际排名第三位,仅次于西门子歌美飒14MW和GE12MW。近几年不断上升的市场占有率,也体现出公司大型化产品布局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从开发区域来看,目前海上风电仍处于近海开发,传统的固定桩式基础正在不断体现出规模效应,但随着离岸距离与水深不断增加,固定式基础费用需要新的技术来打破传统的发展路径,这也是公司正在做的,漂浮式的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漂浮式技术与深远海开发完美契合,是海上风电的未来与必经之路。 此前,公司宣布拟募资不超过59亿元,用于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设计研发项目、汕尾海洋工程基地(陆丰)项目明阳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工程、北京洁源青铜峡市峡口风电等9个项目。作为海上风电龙头,公司高调宣布进军漂浮式风机领域备受关注。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开发10MW级海上漂浮式风机的总体设计及关键系统集成设计技术,以进一步巩固海上风电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