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8份建议。林印孙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的建议特别提到,要使我国生猪产能恢复正常水平,必须发挥养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帮助中小户复养,建议对养殖骨干企业给予特殊的融资支持政策。 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 林印孙称,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不少中小型养殖户出现母猪死亡、仔猪无处购买的现象,致使生猪复产、扩产面临困境。要使我国生猪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必须帮助中小养殖户复养。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发挥养殖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但目前养殖骨干企业在带动中小养殖户复养过程中,普遍遭遇资金不足的难题。林印孙举例称,正邦集团2019年专门成立子公司,下设120多个养殖服务部,通过提供猪源、饲料及技术服务等方式,带动上万个中小型养殖企业及养殖户复养、散养和合作养猪。在这个过程中,正邦集团为帮助中小户利用已有栏舍复养垫付了大量资金,还提供了大量贷款。 为了更好地发挥养殖骨干企业在生猪保产保供稳价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中小户尽快复工复产、保产保供,林印孙建议通过三条渠道对养殖骨干企业给予特殊的融资支持政策:一是金融机构尽量满足养殖骨干企业的贷款需要;二是政府财政主导的相关基金,比如菜篮子基金、农业基金等,优先支持养殖骨干企业发展;三是放宽养殖等农业上市公司融资条件。 生猪供给趋于缓和 林印孙表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开始,我国生猪产能下降,生猪供应出现缺口,猪肉涨价。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复产工作,政策不断落实到位,包括正邦集团在内的大型农牧龙头企业,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扩产,保障市场供应。2020年二季度,随着生猪供应量的提升,市场供给趋于缓和,猪肉价格呈现稳步下降趋势,消费者也从中获利。 “在此期间,正邦集团主要从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克服非洲猪瘟的影响,投入上亿元采购设备,注重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第二,带动中小农户一起发展;第三,平衡供应,平抑物价;第四,制定并实现发展目标。”林印孙介绍,当前正邦集团育肥商品猪主要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养殖,此种模式是根据公司自繁自养的成熟管理经验,将肥猪养殖业务链进行拆分,构建与农户合作养殖、分工协作的新型业务模式。公司与农户根据权责对等原则,结算成本和收益,各负其责,各享其利,在肥猪养殖业务上形成紧密的长期合作业务形态。 扩大生猪养殖规模 林印孙称,2020年正邦集团将继续推动饲料和生猪养殖板块总体发展战略。 在饲料业务板块,首先,将保持饲料总销量适度增长,争取猪料毛利水平有所提升;其次,聚焦产品力的提升,将突出对优质客户的帮扶力度,加大力度开发直销猪场客户群;第三,猪料产品向前端料倾斜,进一步提升产品盈利水平。 在生猪养殖板块,公司将继续加强生猪育种工作,提升生物安全防控力度,推动生猪业务扩大规模。一是从源头上优化生猪品质和养殖性能,为2020年乃至更长时期公司生猪生产性能的提高奠定基础。二是继续做好猪场生物安全防控,贯彻好公司总体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和执行标准。三是充分释放产能。2019年公司生猪出栏量为578.40万头,预计2020年生猪出栏900万-1100万头。四是继续向下游延伸产业,进入生猪屠宰行业。五是适度发展家禽养殖业务。公司利用禽饲料营养技术研发和广泛的营销网络资源优势,结合“公司+农户”的业务模式,尝试开展家禽养殖业务。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2020年5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农产品价格多数下调。其中生猪(外三元)每千克价格为28.1元,环比跌3.1元,跌幅9.9%。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25日电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2020年5月中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0年5月中旬与5月上旬相比,22种产品价格上涨,24种下降,4种持平。 具体来看,石油天然气价格普跌。其中,液化天然气(LNG)价格下跌至2813.8元/吨,环比下调6%;液化石油气(LPG)价格下调256.9元/吨,跌幅为8.4%。 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价格多数下调。其中生猪(外三元)每千克价格为28.1元,环比跌3.1元,跌幅9.9%。 公开资料显示,年内已完成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19次,累计投放量将达到35万吨。 对于民众关心的猪肉价格走势问题,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22日表示,随着生猪生产恢复,供求关系也会逐步改善,后市猪肉价格不会再大幅度上涨。
(原标题:养殖公司遇见好年景 股价涨幅与肉价齐飞-证券日报网) 在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中,拥有养殖业务的企业财务数据“一骑绝尘”。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农林牧渔公司中,全部来自养殖企业。业绩向好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公司的股价,同花顺数据显示,在农林牧渔上市公司中,按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计算,截至5月7日,有10家公司在年内累计涨幅超过50%,其中不乏拥有养殖业务的上市公司。猪价二季度或有反弹生猪价格的波动使得相关企业在2019年以来备受投资者关注。中信建投最新一份研报认为,2019年猪价创新高,2020年Q1维持高位。近几个月国内母猪的存栏持续回升,生猪基础产能持续恢复,但是从新生仔猪的数量来看,2月份第一次出现环比增长,对应到后期生猪出栏预计要在8月份至9月份左右。2020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供应仍面临较大压力,三季度开始市场供给将逐步增加。从外部因素来看,2020年猪肉进口会进一步增加,但受全球贸易量制约,增幅有限。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生猪生产的恢复。“预计2020年供给恢复以母猪存栏为主,2020年仍然是生猪供给紧缺的一年,生猪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的恢复,消费逐渐复苏,二季度猪肉供需面临生产基数低、进口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回升三重因素叠加的压力,猪价或在5月份至6月份迎来反弹。”此外,一些外在因素对行业的影响也有所显现。卓创资讯向《证券日报》记者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对整车合法运输种猪及冷冻猪肉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但商品猪调运正常收费。农业公司股价涨势良好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中来看,4月份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幅度仍然可观。温氏股份2020年4月份销售肉鸡7753.74万只(含毛鸡、鲜品和熟食),收入19.46亿元,毛鸡销售均价13.05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0.30%、2.96%、9.02%,同比变动分别为14.44%、18.44%、3.57%。公司2020年4月份销售肉猪86.42万头(含毛猪和鲜品),收入37.78亿元,毛猪销售均价33.24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43%、3.62%、-5.65%,同比变动分别为-53.66%、21.95%、136.25%。2020年4月份,公司肉猪销售均价同比上升,主要是受国内生猪供给偏紧所致。新希望2020年4月份销售生猪31.04万头,环比变动15%,同比变动39%;收入为11.59亿元,环比变动12%,同比变动189%;商品肥猪销售均价32.88元/公斤,环比变动0.3%,同比变动117%。而受益业绩持续表现不俗等综合原因,农林牧渔类公司在今年颇受投资者青睐,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有2家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0%,另有8家公司股价年内累计上涨超过50%。
【深度】政策红包能否熨平猪周期? “猪事繁忙。”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种部经理王忻用这四个字向界面新闻形容最近的自己。他所在的企业自8月以来收到了来自云南、四川和西藏等多个省份的投资邀请——请他们去养猪。 这些省份争相提供土地配套和资金支持,希望吸引业务涵盖饲料生产、种畜禽繁育与养殖、屠宰分割和食品精深加工等多元发展方向的企业到当地扩展业务,以解生猪供应之急。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历了非洲猪瘟的重创后,中小散户可能会加速退出,而大型养殖企业在政策扶植下将加速扩张。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规模化养殖的发展有利于降低风险,平滑猪价波动,避免暴涨暴跌的态势出现。但养猪行业要形成工业化和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母猪告急 黑龙江一名从事种猪繁育的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因为急缺母猪,很多专门培育母猪的种猪厂不得已降低了对新生母猪的筛选标准。 据这位人士介绍,在以往,乳头数在7对且排列整齐的初生小母猪是最佳选择,乳头数低于6对或者高于9对都会被淘汰。现在,随着能繁母猪数量急速下降,在多数种猪厂,即便是五六对乳头或者10对乳头的小母猪,也可以拿来繁殖小猪。这些小母猪通常在长至7个月、体重130公斤左右时才能接受配种,现在长到15公斤时就已被猪场抢着预订,即便这样,很多小型养猪场也订不到货。 母猪存栏数不够,仔猪以及育肥猪自然减少,奇货可居的现象比比皆是。王忻告诉界面新闻,过去可以以1800-2100元的价格买到一头50公斤左右的二元母猪,现在价格已经涨至4000元以上,差不多翻了一番。 养猪成本提高,终端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根据农业农村部9月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2019年8月份第4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为24.69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8.7%,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80%。除广西活猪价格有所下降外,其余省份价格均上涨,上海涨幅最大,达17.1%。 搜猪网报道称,2018年,中国全年猪肉产量5404万吨,进口猪肉182万吨,两者相加,一年猪肉消费量近5600万吨。另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在经历非洲猪瘟疫情的重创之后,今年中国生猪至少会减产30%,也就是说,猪肉缺口将达1600多万吨。通常来说,每年四季度到春节前是猪肉消费旺季,猪价可能还会上涨。 政策红包 为了确保百姓碗里不缺肉,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一系列围绕猪肉保供稳价的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8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全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地方要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规的生猪禁养、限养规定。对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内关停搬迁的养殖场(户),要安排用地支持异地重建。 9月4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做好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对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和补助经费的发放方式上做出明确调整,主要包含6条内容(业内称作“猪六条”):落实强制扑杀补助;完善种猪场、规模场贷款贴息;加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提高生猪保险保额;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力度。 在中央多次明确“喊话”稳猪价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政策上为养猪企业“开绿灯”。界面新闻梳理发现,截至9月6日,至少已有10多个省份出台了相关政策,采取发补助、限价、加大生猪生产信贷支持力度等措施稳定市场供应。 比如,广东省在7月底发布通知,要求各地级以上市生猪出栏量不得低于《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18-2020年)》规定的目标任务,并且要将最低生猪出栏量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为了保障猪肉供应,广州市发改委表示,计划于9月7日至30日,按照低于市场价10%组织投放1600吨储备猪肉。 8月26日,四川省发布“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九条措施”(俗称“猪九条”),提到发放生猪生产稳定专项补贴,财政奖补种猪场、标准化养殖场和屠宰场建设等等。连同“猪九条”一同印发的《四川生猪保障任务》还给出了具体方案,将全年4008万头出栏量目标任务分解到19个市(州)。 散户弃养 尽管利好多多,但中小散户——我国生猪养殖户的主流——补栏意愿并不强。据农业农村部7月26日至31日对400个县11191户养猪场户开展的问卷调查,仅有32.3%的场户年底前有意扩大规模。 按照业内的预期,生猪生产最快要到明年方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后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业内人士指出,对中小散户来说,除了有猪瘟的阴影,还有猪周期和环保等因素制约。 我国养猪行业一直存在着“猪周期”的说法,即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通常来说,一个循环为4-5年,涨2年,跌2年。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8年我国生猪养殖场户约有2600万户,其中,达到规模场户标准的(即年出栏500头以上)约18.7万户,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户仅有4000户左右,生猪养殖规模比重不到50%。生猪散养模式的缺点是快进快出、生产极其不稳定,所以也造成了猪周期的暴涨暴跌。 对小散户来说,如果现在贸然扩大养殖规模,且不说是否能扛得过猪瘟,在下一轮下行周期到来时,能否保持盈利是一个相当大的未知数。以养猪龙头企业温氏股份为例,该公司销售毛利率在2016年三季度,也就是上一轮猪价上行周期的顶点,达到30.8%,随后一路下滑,今年一季度该公司销售毛利率不到5%,净利率则跌到-3.3%,为上市以来首次跌入负值。 另外,环保问题也是小养殖户无法回避的门槛。十三五期间,环保是绝对的主旋律,《新环保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各项政策法律密集出台,将环保力度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忻也对界面新闻表示,虽然当前政府放宽了对生猪养殖的用地限制,“但对环保并没有做出任何放松”。 山西小养殖户王金民已经放弃养猪,前来北京打工。他的猪圈因为太靠近农村居民生活区被迫拆除,在今年春节前,他将去年养的200头猪全部以3.5元/斤的价格出售,每头亏损约300-500元。 “环保、耕地、畜牧的手续都得齐全,猪圈要距离乡道、河道500米之外,而且不能靠近居民区,按照这样的标准,在村里基本没办法养了。”王金民对界面新闻记者说。来到北京后,看到猪价不断往上涨,王金民曾有过重新养猪的打算,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价格好是好,但风险也比以往更大,小老百姓承担不起这种亏损。”他无奈地说。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也对界面新闻表示,自去年下半年非洲猪瘟蔓延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防疫手段,很多中小养殖户为了降低风险、减小损失,选择退出养猪业。 扩张之路 不过,有道是“彼之毒药,我之蜜糖”。虽然一大批散户可能会因为严格的环保政策、缺乏应对疫情的有效手段、融资渠道受阻而退出,但对管理手段先进的大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次难得的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王忻就认为,这一波从中央到地方鼓励养猪的政策更有利于大型企业。“从目前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财政补贴的重点是规模化、集团化、产业链的企业,”他对界面新闻表示。 王忻指出,养猪行业是一个重资产、高风险的行业,未来规模化生产是趋势,缺乏技术和资金的小养殖户会进一步依附于大企业,分工合作。事实上,国家也一直在引导养猪行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次政策契机将进一步促进大型养殖场,提高行业集中度。 目前,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已纷纷发布公告,宣布扩充产能。 温氏股份在最新发布的半年报中称,将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之下催生规模化养殖,加快养猪项目建设和投产、复产工作。公司提出,以拥有7000万头生猪为第一期战略目标,将公司在中国生猪市场的份额提升至10%。 牧原股份拟斥资1.2亿元,在黑龙江依安县、辽宁康平县、河北辛集市、河南夏邑县、安徽怀远县、云南石林县6家知名养殖县设立子公司,以提升市场占有率。 大北农公告称,预计9-10月份全面开始复产,预计2019年的规模大概在200万头左右,明年有望达到500万-600万头。 分析师指出,规模化养殖可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拉长猪周期,平抑猪价波动,减少价格的暴涨暴跌。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分析师付一夫对界面新闻指出,一方面,大型养殖场产能分布较广,抗风险能力要强于小型养殖场。另一方面,此次猪瘟必会导致未来政府监管进一步趋严,养殖成本进一步上升,资金实力更雄厚的大型养殖场对成本上升的敏感度较小,从而价格波动也会比较小。 冯永辉表示,规模化养殖能够在一定程度拉长猪周期,但未来的关键或者说从长期来看,是要在扩大规模化和工厂化养殖的同时推进产业化和标准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龙头养殖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形成一个更加稳定的购销关系。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政策支持,养猪行业要形成类似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还必须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下功夫。 “我理解的规模化生产是类似于工业化的模式,工业化要求的是标准化,通过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及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来实现规模化带来的高效率、低成本。但现在,技术操作和管理标准在企业间,甚至企业内不同的猪场都是不通用的。这一点阻碍行业的发展非常严重。”王忻对界面新闻说。 此外,他特别提到专业化人才缺失的问题。养猪产业链涉及到育种、营养、防疫、污水排放处理、专业运输等一系列问题。“职业化培训我们做的太少,人才培养目前几乎全靠企业自己培训。”王忻说,希望未来高校和职业学校能开设专门的课程,为养猪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