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近两年,跨界养猪成为一种新潮流,互联网、房地产、医药、建筑、园林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先后入局生猪养殖业。 天域生态1月4日晚间发布公告,为匹配公司发展战略,采用轻资产并尽快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业务,公司及其相关控股子公司拟分别在武汉市蔡甸区和贵州省盘州市签订《猪场租赁服务协议》。 天域生态此次拟在武汉承租的猪场改造完毕投产后,年出栏量约12万头;拟在贵州盘州市承租的猪场改造完毕投产后,年出栏量约18万头。经计算,两地猪场承租并完成改造投产后,年出栏量合计约30万头。 战略转型 加码布局生猪养殖业 天域生态主营园林生态工程业务、田园业务及生态农牧业务。其中,公司传统园林生态工程业务主要以市政项目为主;天域田园业务则是以自有IP开展乡村全域开发建设,项目涵盖田园综合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一二三产示范园区等类型。 不过,在近两年,天域生态多次对外表示,已将生猪养殖看作是公司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2019年8月份,天域生态曾公告,拟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罗卫国先生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天域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选择生猪养殖领域作为未来发展的主业方向。 2019年9月份,天域生态又与皮埃西(张家港)种猪改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IC中国”)友好协商,就种猪扩繁合作签署了相关协议。根据协议,PIC中国将以成本价提供曾祖代、祖代和终端公猪给天域生态建群使用。 此外,公司曾在2019年报中披露,已与崇明生猪养殖场签订租赁协议,母猪引种投产工作也处于接洽中。 天域生态表示,考虑到生猪养殖业在未来几年内很有可能继续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且在经营性现金流、周期波动等方面能够与公司原有园林生态业务形成互补和风险对冲,公司拟利用自有的生态技术优势,采取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介入生猪养殖业务。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告诉记者:“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生猪出栏数锐减,再加上非洲猪瘟影响,导致我国猪肉市场供不应求,猪价持续在高位运行,标志着生猪养殖行业正式进入‘最强猪周期’。” 羡慕高毛利跨界养猪 需警惕背后风险 “最强猪周期”让生猪养殖业站上了风口,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房地产等大佬抢着养猪。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生猪养殖业是“市场热、赚钱快”的热门行业。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养猪产业可以说是最赚钱的一个产业,其核心原因在于猪肉的需求量大,但是集约化生产程度并不是特别高,特别是非洲猪瘟以后,这个时候如果可以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的话,其投入产出比较高。” 宋清辉坦言,生猪养殖业平均毛利率常年都维持在高位,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入局此领域,意欲获取巨额利润。 公开数据显示,养猪头部上市公司如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在2020年上半年的生猪养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39%、63.27%、42.60%,同比增长均在20%以上。 此外,近两年生猪养殖业在政策层面也迎来“窗口期”,农业农村部和自然资源部曾出台多项有关保障生猪养殖用地的政策。 跨界养猪虽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仍需警惕其背后的风险。宋清辉向记者表示:“企业跨界入局生猪养殖业,面临的挑战或难点不容忽视,毕竟生猪养殖行业具有投入产出周期长、养殖技术标准高等特点,属于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沉下心来搞研发和生产。” “跨界毕竟隔行如隔山,非专业领域要做好的难度很大,而且各家企业的基因不同,养猪所需要的管理难度也不一样,非专业化的生产有可能成本会更高。”江瀚如是说。
牧原股份2021年1月3日晚间带头披露的2020年12月份销售数据引得北向资金抢筹猪肉概念股。2021年1月4日晚间,金新农也披露2020年12月份销售情况,数据同样亮丽。 2021年1月4日,猪肉概念股全线大涨,龙虎榜数据显示,涨停股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现北向资金净买入。具体来看,牧原股份获买入3.53亿元,遭卖出1.6亿元,估算净买入1.93亿元;正邦科技获买入2.4亿元,遭卖出5276万元,估算净买入1.87亿元;新希望获北向资金买入1.5亿元,遭卖出1.19亿元,估算净买入3064万元。 公告显示,金新农2020年12月生猪销量合计18.87万头,销售收入合计5.26亿元,生猪销售均价39.96元/公斤(剔除仔猪、种猪影响后商品猪均价为33.34元/公斤),生猪销量、销售收入和销售均价环比变动分别为50.66%、179.03%和-19.15%。 2020年,金新农累计销售生猪80.36万头(含前10个月托管生猪销售4.37万头),累计销售收入21.5亿元。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金新农畜牧养殖板块营业收入为7.27亿元。以上述数据推算,金新农2020年业绩将大幅增长。 实际上,牧原股份率先披露的去年12月份销售数据,已经预示生猪养殖企业在2020将收获一个“肥年”。 公告显示,牧原股份2020年12月份销售生猪264.1万头,销售收入66.86亿元;12月份,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30.15元/公斤,比11月份上涨14.55%。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262.4万头,后备母猪存栏为131.9万头。 2020年,牧原股份共销售生猪1811.5万头,销售数量同比增加了76.68%。其中,公司销售商品猪1152.4万头,仔猪594.8万头,种猪64.3万头。
“尽管今年受到新冠疫情和猪价下行的冲击,新希望今年的营收、利润都将创公司成立以来的历史新高,合并营收预计首次历史性超过千亿。”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希望”)董秘胡吉在近日召开的分析师会议上如是说道。 新希望在会上介绍,2020年公司的各项业务进展总体顺利。饲料业务方面,预计全年外销量超过1700万吨,加上内销量后的总量将接近2400万吨,预计将是行业里第一个年总销量突破两千万吨的企业;禽板块今年由于行情因素导致整体利润回落,但在关键的战略举措上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商品代自养比例提高较快;食品板块方面,明星产品“小酥肉”继续提升,全年营收超6亿元,成为一大爆品;养猪业务方面,公司已顺利完成了出栏800万头的年度出栏总目标,预计在年底会“略高于800万头”。 明确2021年2500万头出栏考核目标 2020年是新希望养猪业务发展最快的一年,胡吉在会上表示:“如果回顾起来看,2017年公司外销生猪大概170万头,2018年是250万头,2019年是350万头,今年超过800万头,3年实现了超过4倍的增长。如果到明年能实现内部考核目标2500万头,3年可能会实现接近10倍的增长。增长速度在行业历史上是非常快的。” 据介绍,截至12月中旬,新希望的种猪总存栏达到216万头,其中父母代能繁超过100万头(加GGP\GP能繁超过120万)。相较2018年、2019年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将为公司未来更长时间的生猪产业发展和出栏奠定较好基础。而伴随着相关工程建设紧锣密鼓的推进,新希望在2020前三季度有250多亿元资本开支,全年超过300亿元,预计2021年资本开支超过300亿元。“到明年年底,公司这三年累计新增投资700亿以上,这是公司在发展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周期。”胡吉说道。 对于市场关注的养猪成本问题,新希望表示,公司的成本面临着一些压力,不考虑筹建公司费用,预计2021年上半年的成本会维持在15元左右,随着满负荷的持续运营,2021年第四季度争取不超过14.5元,2022年成本有望每季度持续下降,希望2022年第四季度成本不超过13.5元,努力做得到更好。以期在猪价的下行期保持较大成本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新希望在当天的分析师会议上坦言,相比市场的预期和公司内部在年初制定的挑战目标,养猪业务“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包括出栏结构、自产仔猪育肥的完全成本、发展速度、自育肥出栏方面还存在差距。公司认为,上述方面的不达预期有一个大的共同点,它们都属于大踏步、超常规、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阶段性挑战和问题。“2021年,公司已经明确了出栏考核目标,就是2500万头出栏。基于当期的现状来说,这一目标还是极具挑战。公司会调集匹配各类资源去解决问题,全力以赴去实现目标。具体从生产角度看,将会围绕出栏目标实现、非瘟防控、出栏成本降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新希望表示道。 此外,针对市场较为关心的股权激励、股份回购等问题,新希望进行了回应。据悉,涉及股权激励的内部沟通协调“已经完全达成共识”,大的框架思路已经确定,预计会在一季度左右完成新一期的股权激励。伴随着股权激励方案的确定,公司的回购动作也会匹配股权激励的进度,会在一季度之内“较快落地完成”。 2021年猪价和头部猪企有望逐步走稳 从行业来看,12月份国内猪价震荡上涨,中下旬涨幅被认为超越了业内预期。接受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猪价在短期内较稳,养猪行业头部企业在未来的行业周期波动中依然有望占据优势。 卓创资讯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12月28日,本月外三元出栏均价33.78元/公斤,环比涨幅12.71%。“本月国内猪价呈震荡上涨走势。进入12月份,南北终端市场消费全面复苏,腌腊、灌肠等传统习俗的开启导致大规格肥猪消化速度加快,自月初起,猪价便呈现快速上涨走势。进入下旬,受冬至提振,北方屠企多有提量动作,国内生猪供应量再度收紧,猪价继续攀高。”卓创资讯分析师牛哲向记者表示,在消息面无重大利空的背景下,明年1月份行情或高位运行,月内猪价振幅较本月或收窄。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猪价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太大变化,而“翘尾效应”可能也会产生影响,所以至少在短期内在春节这段时间对猪肉市场较为看好。“我觉得对于生猪头部养殖企业来说,2021年依然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他们拥有市场竞争优势,从目前来看,生猪周期依然处于比较高位运行的状态。” 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看来,随着国内生猪养殖产能的逐步释放,猪肉国内供需情况已相对缓和,猪肉和生猪价格在今年下半年以来已呈现走低之势。近期猪肉和生猪价格波动且涨幅明显,应该是受春节临近消费预期拉升和美豆大幅上涨带动饲料原料豆粕上涨所推动的成本效应所致。他告诉记者:“未来国内猪价走势一则受到大量产能释放的影响,二则受到国际饲料大宗原料如玉米、豆粕、鱼粉等价格走势的影响,估计随着巴西大豆收获季节的到来和头部猪企大量产能的释放,2021年猪价和头部猪企都将呈逐步走稳之势。” “春节即将到来,猪肉价格会存在回升的可能,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实际供需,近年来不少企业尤其是房企加入到养猪行业,生猪供应逐渐提升,未来直接考验到猪企的产业链渠道畅通与否,打通上下游产业链需求,以量换价,这可能也是猪企发展出路,但随着加入者越来越多,猪企可能存在一轮洗牌过程,头部猪企或产业链畅通的猪企未来竞争优势更明显。”腾讯证券研究院专栏作家郭施亮向记者表示道。
12月30日上午,供深生猪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深圳市工商物价大厦成功举行,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分别与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牧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供深生猪产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该协议的签订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供深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加强对供深生猪源头质量把关,保障深圳猪肉市场平稳供应。同时,也标志着京基智农在快速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生猪销售渠道,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条,成为深圳“菜篮子”工程的有力保障。京基智农总裁巴根(右)代表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签约 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黄敏,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黄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等政府领导;京基智农实际控制人、京基集团董事长陈华,京基智农总裁巴根、副总裁谢永东等企业领导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现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致辞 稳产保供全产业链模式提供优质猪肉产品 仪式上,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生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是深圳促进生猪产销对接、保障市场平稳供应的一大举措,是大企业、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强强联合的一个典范。京基智农、新希望六和、牧原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养殖上市企业,技术先进,资本雄厚,3家企业将在广东及周边地区规划建设超过3000万头的生猪规模养殖场,项目投产后,将以深圳为中心,向粤港澳大湾区每年提供超过1500万头的生猪及各类肉制品。 作为深圳本土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京基智农长期致力于深圳菜篮子供应,积极响应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稳产保供的号召,在广东及邻近省份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一年多时间内,连签11个生猪产业链项目,签约总规模约1300万头,全力保障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猪供应。 除了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助力生猪稳产保供之外,京基智农更是加速落实“发展智慧农业,利用先进技术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战略定位,采用高标准、国际领先的立体楼宇养殖模式,通过搭建智慧养殖平台建设集饲料生产、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及冷链物流于一体的生猪产业链项目,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全产业链全周期可追溯管理,为深圳以及大湾区市民提供绿色、安全、放心、可追溯的优质猪肉产品。 深化合作打造超大型粤港澳安全食品供应平台 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京基智农拟在深圳市内利用光明自有地块高标准建设集研发、冷链物流、战略储备为一体的“菜篮子”综合体,助力深圳市“菜篮子”应急保障、食品安全体系和深圳国际食品谷项目的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9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京基智农迅速部署,规划配套建设屠宰加工厂和冷链物流运输平台,以减少生猪长距离运输,完善畜禽产品冷链加工配送体系,实现从“运猪”向“运肉”的升级转变,通过“点对点”调运管理,降低疫病传播风险,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事实上,这并非京基智农首次参与深圳食品安全建设,在2019年制定首批供深食品标准之时,京基智农牵头制定了猪肉等产品标准,并成为首批供深食品企业。嘉宾合影 此次战略合作签约是在前期友好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京基智农将充分发挥生猪资源和供销渠道优势,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定义生猪产业领域品质农业的发展路径,引领猪肉消费需求,推动生猪养殖、屠宰及肉品经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 (CIS)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4日讯 12月11日晚间,牧原股份披露了关于《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 12月9日晚间,牧原股份发布的《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预案(修订稿)》显示,公司本次拟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00亿元(含100.0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用于23个生猪养殖项目、4个生猪屠宰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证监会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债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要求牧原股份说明,募投项目是否经有权机关审批或者备案,是否履行环评程序,是否在有效期限内,是否取得项目实施的全部资质许可;募投项目用地是否落实,是否履行用地所需的决策或审批程序,是否符合土地用途,是否存在占用基本农田等违法违规行为;募投项目与公司主营业务的联系,是否涉及拓展新业务,是否符合相关行业政策和当前市场情况,募投项目实施风险是否充分披露。 牧原食品在回复中表示,生猪养殖项目和生猪屠宰项目已履行了项目备案与环评程序,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无需履行项目备案与环评程序。本次生猪养殖项目和生猪屠宰项目已履行了必要的备案和环评等审批程序。生猪养殖项目和生猪屠宰项目是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的产能扩张,并非新增的业务领域,项目的实施无需取得特殊的资质许可。本次募投项目投产前,公司将及时办理项目实施所需的各项业务资质,确保项目实施的合法合规性。 回复显示,截至反馈意见回复出具之日,本次生猪养殖项目的用地均已落实,并履行了用地所需的决策或审批程序,符合土地用途,不存在违法违规占用基本农田等行为。公司通过承包或租赁的方式取得集体所有或国有的土地使用权,用于生猪养殖项目。
(原标题:上市猪企谈猪价:短期内回落,但仍将处在相对高位) 2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回落。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第1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31.89元/公斤,环比下降2.2%,11周累计回落15%;猪肉平均价格49.95元/公斤,环比下降2.2%,11周累计回落16.2%。对于猪价下滑,上市猪企怎么看?龙头猪企新希望(000876)有关负责人5月15日回复澎湃新闻记者称,本轮猪周期已经逐步进入下行期。近期猪价下跌符合正常的年内小周期的“春节后下行”特征,也与当前新冠疫情导致复工复学不充分、需求没有完全打开有关;同时在供给侧,行业里有相当数量企业及农户,采用三元猪回交的办法,也使母猪和肥猪数量有所恢复。新希望方面认为,猪周期虽进入下行期,但价格仍将较长时间里处在相对高位。“三元猪回交的生产效率较低、母猪淘汰较快,使得产能恢复的时间会加长;同时根据年内小周期规律,在秋冬季往往还会出现一轮猪价上行,且新冠疫情全面稳定之后,需求也有望进一步回升。”该负责人说。天邦股份(002124)5月11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对于猪价,公司年初还是比较乐观的,认为全年保持在30块以上没有任何问题。最近也感觉到新冠疫情对经济有一些影响,造成经济不景气,消费疲软等,但是从供给端来看猪还是紧缺,可能五六月份是一个淡季,会下行一些,但后面应该还是会再有所反弹。金新农(002548)同日向投资者表示,“猪价很难判断,高价位肯定没问题,但具体数据很难讲清楚”。谈及短期猪价持续回落原因,该公司称,现在猪价跟消费还是有很大关系,每年这个时候也是消费淡季。行业恢复到非瘟前还为时尚早,能繁母猪存栏还在低位,加上前期很多公司提倡搞三元猪,但三元猪效率较低,肯定不断淘汰。基于对猪价判断,上市猪企扩产热情依旧。新希望今年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出栏800万头,在2021年确保实现1500万头生猪出栏,2022年确保实现2500万头生猪出栏。新希望方面透露,根据目前推进进展情况,原定的2022年实现2500万头目标会比较大幅度的提前实现,相应的2022年的计划出栏量可能也会有所调整,会继续冲击更高的目标。前述负责人表示,受猪瘟防控、环保和城镇化等综合影响,生猪行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养猪成本、生产效率、全产业链控制、非洲猪瘟防控及持续优化迭代的环保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新希望将在优势区域布局聚落化养猪,内部进行饲料、养殖、屠宰的合理配套,并采用合作育肥与自养育肥并重的养殖模式,以实现安全生产和成本优化。“公司现在正在筹建的猪场和正在建设扩大的猪群,实际上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下一次的猪价下跌。现在主要集中规划的这些猪场,已经在布局上,特别是工艺流程上有了很大的优化。已建在建的猪场配套了自育肥场,特别适合于将来精准营养措施的实施。”他说。 温氏股份(300498)计划在2020年新增高效化猪场项目开工产能810万头、竣工产能688万头,自建养殖小区项目开工产能824万头、竣工产能317万头,力争全年新增肉猪饲养能力500万头以上。据其微信公众号消息,4月27日、28日,温氏股份分别在四川乐山、贵州铜仁签下10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项目投资均为20亿元。牧原股份(002714)近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今年公司资本开支预计在200亿以上,一季度末的生猪产能在2800万头左右,年底产能预计在4000-5000万头左右,具体主要看建设进度。牧原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4月3日表示,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公司也全面加快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全国共计开工278个项目,新增生猪产能1500万头,其中河南省内新建88个项目,新增生猪产能600万头。
龙大肉食抢滩东北市场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12月16日晚,龙大肉食公告披露,公司与安达市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公司拟在安达市投资建设安达生猪屠宰及肉制品深加工项目(下称“安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为3亿元,预计建设规模为年屠宰生猪150万头,肉制品深加工项目60吨/天。 今年以来,受国内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等影响,龙大肉食养殖、冷冻肉和熟食等业务盈利能力增加。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81.09亿元,同比增长66.53%;净利润6.14亿元,同比增长299.62%。公司最新经营数据显示,因育肥猪前期存栏量增加,11月份全资子公司龙大养殖销售生猪3.35万头,同比增长120.39%;在销售价格和销售数量同比增加的情况下,11月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03.23%。 同时,龙大肉食拓产扩能、加快全国化布局、加深产业链合作的脚步明显加快。7月,公司完成可转债发行募集资金9.5亿元,主要投资安丘市石埠子镇新建年出栏50万头商品猪项目;8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15亿元投向山东新建年出栏生猪66万头养殖项目等;12月,龙大肉食分别与厦门古龙、中牧实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利用各自优势共同服务生猪全产业链项目…… 此次,龙大肉食安达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实施主体为公司拟在安达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安达龙大,注册资金1亿元。 对于此次合作,龙大肉食表示,作为传统养猪大省黑龙江的肉食产业重镇,安达市具有明显的区位和周边市场辐射优势。与安达市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公司领先的生猪屠宰、深加工技术优势,产品品控、研发优势以及遍布全国的渠道、服务等综合优势,对公司布局东北市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