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这一话题带着网友的各种疑问冲上热搜。支付宝客服表示,目前只是部分用户群接入了央行征信,未来会对用户全量覆盖。根据客服的提示,在花呗《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中,如果有《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那么你的信息已经接入征信。如果仅有《花呗服务协议》、《芝麻服务协议》以及产品说明则你的相关信息还没接入征信。看来,以后“花呗消费完卸载支付宝,不提示就不用还”的梗也不灵了。将陆续覆盖全部用户群不同于花呗的消费借款,借呗、京东金条、微粒贷等都是直接可以借现金的,即直接用于提现。以支付宝为例,借呗申请的额度可以直接到账支付宝中的“余额”,也就是可以提现到银行卡取出。这种模式属于小额借贷,是必须要上征信的。此前花呗由于只能用于消费,不拥有此类产品属性,并没有纳入到征信体系内。此前,花呗逾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个,第一,花呗逾期后花呗功能会直接限制无法使用,后续还款后能否恢复由系统不定期评估,人工无法干预;第二,逾期后相应的逾期负面记录会报送芝麻信用,影响芝麻分;第三,逾期还款将产生相应的逾期费用。芝麻信用和央行征信中心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信息目前不共享,因此,芝麻信用不会将客户的逾期记录直接报送央行征信中心。近期支付宝用户反馈,从6月开始陆续都收到了花呗服务升级的通知,内容显示为:为持续向您提供优质的花呗服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需要确认完成本次升级。其中,征信报送的授权书就在此次升级服务的内容中。支付宝官方回应称,自2018年5月花呗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以来,已经有数十家金融机构参与共同服务花呗用户。而近期出现了大批用户接入央行征信的现象,是由于“近期根据部分合作金融机构的要求,为了持续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需要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协议进行升级,其中包括用户需同意征信授权。”而支付宝客服还表示,目前花呗升级是邀约制,首先是优质客户,未来会对用户全量覆盖。支付宝客服还强调称,只要用户不授权,用户相关信息就不会报送至央行征信中心。用户如何得知是否上征信?在“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栏目中,若页面出现《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的用户会接入征信,而仅有《花呗用户服务合同》《芝麻服务协议》与产品说明的用户则未接入征信。▲已接入的用户截图▲未接入的用户截图长期以来,花呗被部分用户看做是一种“支付工具”,虽然提供的服务非常类似于信用卡,但其本质并非信用卡。从《花呗服务协议》来看,这是一种消费金融产品,或称“花呗·消费信贷”,其他电商系平台的如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和唯品花等,都是与其同一性质的产品。这几个产品都已先于花呗将用户使用信息,尤其是逾期信息上报征信,其中,据京东白条披露,其上报征信形式为个人贷款业务。花呗接入征信意味着什么花呗采集授权的对象为小额借贷公司,这和使用信用卡的征信被银行采集有很大的区别。在《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中显示,其授权对象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因为授权对象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央行征信报告中,在花呗的记录就为个人消费贷款。根据花呗客服的反馈,花呗征信在央行征信报告中的呈现形式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机构为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放了多少钱个人消费贷款,显示业务号、归还或结清、信息更新日期等数据,并有账号状态,逾期分类、本金余额等内容,一般按月上报。根据详细版征信报告,信用卡只会显示当前的信用卡负债,以及近半年的消费情况。相比之下,花呗个人消费贷款的记录更为频繁且详细。那频繁使用花呗等于频繁进行小额贷款,这样的记录在征信里是否会影响个人信用,是否对以后再银行贷款等产生影响?花呗客服表示,如果在使用花呗的过程从未逾期,便不会对征信产生影响,但其和银行之间尚未有协议等来区别对待花呗和其他贷款平台的的小额贷款征信记录。“您去银行贷款的话,不同机构审核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就像您这边征信授权了,只要没有逾期,对您的征信就没有负面影响。”客服表示。业内人士表示,在不逾期的情况下,对于用户来说,上征信并不是坏事,也会留下良好的还款记录。同时,花呗此后对于个人约束力将会显著增加。对此,网友们评论都炸锅了。有的人表示每月准时还款,毫无压力。有的人则瑟瑟发抖,惶恐不安。央行调查联合消费贷,单列花呗、借呗近日还有一个消息涉及央行和花呗。据上海证券报,人民银行近期下发紧急通知,向各银行统计消费类联合贷款业务的相关信息,包括贷款余额、不良率等。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联合消费贷款,是市场上互联网贷款的主流形式。所谓联合消费贷款,按照通知的定义,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值得注意的是,在统计表中,各法人银行与蚂蚁花呗、蚂蚁借呗的合作情况,央行要求是填报重点,需单列填报。具体内容包括贷款余额、加权平均利率、不良率等。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是消费信贷机构巨头,发展势头一直较猛。仅与蚂蚁花呗合作的金融机构就有数十家。虽无相关公开数据,但通过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全国小贷公司数据可以管窥一二。该数据显示,重庆小贷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贷款余额排名全国第一,为1526.53亿元,占全国13.2%。而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运营载体就是注册在重庆的小贷公司。考虑到近期蚂蚁花呗以服务升级的模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虽然只是部分客户,但仍然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市场认为,这也是为了防范共债风险。所谓共债,是指在多个平台上同时存在债务的现象。典型共债者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超出收入能力可负担的消费需求。
“蚂蚁花呗”开启服务升级模式并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一时间引发市场热议。 用户普遍关心,花呗账户纳入央行征信后,是否会影响自己在银行贷款买房、买车?花呗纳入征信到底是不是坏事?花呗纳入征信是否有具体的时间表?一些用户出于担心甚至直接关闭了这一借款渠道。 记者从支付宝方面了解到,根据部分合作金融机构的要求,花呗对部分用户的服务协议进行了升级,但需用户同意征信授权。 目前,花呗纳入征信尚未覆盖所有用户群体。而对于花呗纳入征信带来的影响,综合市场观点来看,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贷款逾期情况,如消费者能够按时履约,未来总体影响并不大。 尚未全量覆盖 在信用卡之外,近年来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为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信贷选择。 不过与借呗等小额借贷产品不同的是,此前花呗作为消费贷款产品并没有纳入到央行的征信体系内。 近日,不少支付宝用户反映称,从6月开始陆续收到了花呗服务升级的通知,内容显示为:为持续向您提供优质的花呗服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需要确认完成本次升级。而在用户同意升级服务后,账户的基本信息、花呗额度及还款情况将会以月度为单位上报至央行征信系统。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花呗纳入征信并未覆盖所有用户群体,而是在经过用户同意后逐步、分批次纳入。目前,已有部分用户收到了花呗升级、纳入征信的通知。 支付宝方面对记者表示,近期,根据部分合作金融机构的要求,为了持续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需要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协议进行升级,其中包括用户需同意征信授权。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花呗之所以没有对全量用户进行覆盖,是由于纳入征信系统还在技术准备过程中,需要一个调测的过程。 在业内专家来看,花呗接入征信意味着信贷数据将被金融机构共享,无论是对金融机构而言,还是支付宝方面来说,均是利好。 “整体上是互惠的。”北京大学金融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新海对记者表示,花呗没有接入征信时,属于体外循环,一些消费者的征信记录不好,例如大量信用卡逾期,也能在花呗上借到钱;一旦花呗上了征信,这些消费者就要露馅了。对花呗来说,也能够及早发现恶意贷款者。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花呗接入征信可能会造成一部分用户的流失。一位花呗用户对记者表示,与借呗相比,花呗无法套取现金,与信用卡、借呗等信贷额度相比又很小,一旦纳入征信,花呗的优势相对降低。“我们使用花呗的用途大多数是网购,谁会冒着万一忘记还款而产生的逾期风险、影响征信记录,用花呗去买一条裤子或者衣服呢?” 是否会影响银行贷款 部分花呗用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一时间引发热议。 有受访者担忧,一旦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频繁使用会对个人征信造成影响,所以会选择直接关闭这一借款渠道。“听到花呗可能纳入征信后,我就把花呗关了,害怕以后对我去银行申请房贷或者别的贷款产生影响。” 不过,也有受访者相对淡定。“如果我不逾期,不会影响我的征信记录,上不上征信影响不大。” 用户普遍关心的问题是:花呗纳入征信到底是不是坏事?纳入征信后,是否会影响其在银行贷款买房、买车? “因为几千块钱没及时还,几百万的房贷就不能贷,这种情况过去也常见。”刘新海表示。 一位股份行人士也对记者表示,花呗接入征信后,肯定会对银行放贷有影响。“一些用户不仅有花呗,还有借呗、信用卡等多个借贷记录,叠加在一起,我们会考虑借款人是不是太缺钱了。这些客户如果没有结清贷款,就属于负债,这就很麻烦,我们要按照借款人的收入覆盖负债2到2.5倍的标准,才能进行放款。” 不过,该人士也强调,“当然,如果没有逾期并且已经结清贷款,是不会有影响的。现在很多房产中介会让购房者在申请房贷之前还清所有信用卡、网上借贷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在刘新海看来,小额信贷的信用行为和传统的信用评估规则相比,信用评分模型不一致,业务特点差距比较大,不能用一套信用风险管理标准来处理,银行也会逐步调整规则和模型,总体未来可能影响不大。 强监管联合贷款 实际上,借呗、花呗均是蚂蚁集团与商业银行合作助贷、联合贷款的主要产品。记者从支付宝方面了解到,自2018年5月花呗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以来,已经有数十家金融机构参与共同服务花呗用户。 “在早些年的阿里小贷模式下,由于央行接入了部分网络小贷公司的征信,花呗全量客户也可以接入征信的,但可能是考虑到接入征信一旦逾期会影响征信记录降低对于C端用户的吸引力,而支付宝代扣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还款保障,所以阿里没有全量接入。但联合贷模式下,这些客户是银行放贷客户,接入征信则成为必然。”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对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央行也开始开展商业银行线上联合贷款调查,并要求与“蚂蚁借呗”合作、与“蚂蚁花呗”合作要单独列明。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央行排查线上联合贷款以及将花呗分批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均出于对联合贷款风险把控的考虑。此前,不少监管人士也多次提醒了商业银行开展联合贷款、助贷业务时需要关注信用、声誉等风险隐患。 陈文认为,目前消费贷的真实资金流向并不是很明确,尤其是助贷、联合贷模式下加大了出资方银行对于资金实际流向的监督难度。而当前部分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因为消费贷贷后管理不当频频被监管处罚,说明了对于消费贷资金流向的监管趋严,尤其是防止资金流向房地产、股市等投机领域以及诸如网络赌博等不法活动领域。 “接入征信,强化了对于违约者的惩罚力度,这里的惩罚主要体现在征信报告中的污点记录可能会影响违约者包括按揭贷款等的获批,以及获批额度及利率,但具体影响多大,还要看各家银行的风控模型。”陈文称。
花呗上征信,会影响房贷、车贷吗?还会有更多网络借款平台接入吗 “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这一话题热度不减,目前,广大网友更关心花呗上征信后是否会在《个人信用报告》中频繁出现小额贷款的记录,另外,还关注这些记录是否会影响个人后续的贷款。 花呗用户晓然(化名)也对记者道出了上述疑惑:“我之前一直都把花呗当信用卡用,准时还款,但看有的网友说商业银行对小额贷款记录不友好,有多次小额贷款容易影响后续房贷、车贷的获批,这是真的吗? 针对这些疑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征信专家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使用了花呗只要到期还清,不逾期,是不会出现在征信信息里的,即便报送,也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另外,频繁出现小额度贷款记录,则会按照贷款账户数量显示,这或许会成为银行发放贷款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整体来说,只要不逾期,就不会出现实质性影响。 有用户1月底花呗上征信 但最新信用报告中仍无记录 根据官方介绍,花呗是互联网时代依托于场景的信用消费工具,用户在消费时,可以使用花呗的额度,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花呗的功能与信用卡相似,但本质上又不同于信用卡,特别是经营主体不同,信用卡一般由银行发行,而花呗的运营主体则是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简称“蚂蚁小微小贷”),因此,《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中的授权对象也是蚂蚁小微小贷公司。 那么,花呗用得多是否真的会“铺满”征信?又是否会对后续的购房、购车贷款造成影响呢?在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中查询,《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赫然在列,且授权书生效日期为今年1月31日,这说明杨燕(化名)的花呗此前已接入央行征信。 授权书上规定,因本人办理授权业务的需要,同意被授权人在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的前提下,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使用本人的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 7月28日,杨燕在看到相关新闻后,便通过某银行APP查询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她的花呗在今年1月底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但最新的信用报告上贷款或其他业务一栏却没有相关记录,更不存在所谓的多次小额贷款记录,“我的花呗每个月都是提前还款的,从来没有逾期过。” 记者咨询支付宝客服了解到,花呗是在获得客户的授权之后,根据国家相关征信管理要求的规定,有序进行上报,具体以央行查询的征信报告实际情况为准。 杨燕的这份征信报告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专家的观点,“使用了花呗只要到期还清,不逾期,是不会出现在征信信息里的,即便报送,也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另一位匿名专家对贝壳财经记者坦言:“不逾期的话对客户来说是没什么影响的,但如果小额贷款记录非常多,则在实际执行中会成为银行放贷的一种参考因素,毕竟银行也要考虑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还款能力等,但总体而言,没有逾期记录就不会有大的影响。” 后续将有更多网络借款平台接入?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微粒贷、京东白条等主流借款平台此前早已接入央行征信。公开信息显示,微粒贷是微众银行旗下产品,在微信-支付中即可找到微粒贷借钱的入口,早在2016年的一篇官方介绍中,微粒贷就表示:“您申请(开通)微粒贷和向其他银行申请贷款一样,受理银行均会查询您的人行征信记录。在您使用微粒贷借还款的过程中,我行会将相关记录报送人行,只要信用状况良好,不会对您的信用记录造成影响。” 京东白条在回答“白条逾期是否会上报征信”这一问题时也表示:“我们会按照您的使用情况如实上报征信,具体请以您的个人征信报告为准。” 伴随着央行征信对接部分花呗用户,个人征信的采信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容。 近年来,越来越多线上借贷产品接入央行征信的背后,也引发了市场各方的思考,征信扩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后续是否仍将有更多的平台接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对贝壳财经记者解释称,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业务发展,大量人群开始使用线上贷款类产品,因此,把这种大家普遍使用的金融服务纳入央行征信体系是合理的,也是一个该有的程序,纳入之后,个人金融信用状况、承担债务能力的评估都会更准确。 “另一方面,对接征信后也能更好地防控、识别出个人,特别是长尾用户的债务风险问题,能够评估及衡量总体债务的杠杆情况,对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稳定有很大帮助。同时,平台接入央行征信还对完善征信体系,营造良好的线上消费信贷营商环境,打击逃废债、降低共债风险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尹振涛坦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贝壳财经记者解释称,完善的征信体系是重要基础设施,首先,征信记录可以看到一个客户总共借了多少钱、在什么地方借的钱、是否有违约记录,这些信息对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评估借款人的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举个例子,本来银行评估某个客户可以借10万元,且之前没有在银行借款的记录,但他却在其他渠道借了几十万元,而这个渠道又没有纳入征信体系,这时,银行极有可能向客户放贷,这种情况下,征信体系就因没有全面反映客户征信情况,而无法帮助金融机构更好识别评估风险。 曾刚进一步表示,征信体系还能促进社会信用的形成,一旦借贷行为纳入征信,任何逾期都会影响个人整体的风险评估,及其未来的贷款申请,正因为“无处藏身”,个人对借贷行为的守信约束力就会更强。从上述两个角度来看,征信体系的完善都要求不断扩大采信范围,完善自身体系,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征信体系来更好发挥作用。 “之前,一些小贷公司没有被接入央行征信,个人认为不光是体量的问题,还涉及监管部门对这些机构的资质认可问题,下一步应期待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的正式发布,以进一步明确央行征信采信扩展的范围,进一步明确哪些机构需要被接入,而哪些不会被接入。”曾刚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央行紧急调查银行线上联合消费贷款 花呗借呗相关指标单独统计 昨日,多位银行人士透露,已收到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 业内人士提供的资料显示,为掌握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创新情况,央行决定开展这次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调查对象为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所涉及的线上联合消费贷款,是指金融机构经由互联网获取合作机构推送的客户信息,并与其他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约定比例向同一借款人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 根据《通知》,银行需上报的是今年1月到6月每个月月末以及2018年12月、2019年06月、2019年12月三个半年节点的相关数据,具体包括:月末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当月发放线上联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当月发放全部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信用卡透支)加权平均利率、月末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不良率、月末全部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含个人信用卡透支)不良率、个人信用卡透支不良率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月末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的两项统计中,都要求金融机构分别单独列出与“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合作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当月发放全部个人消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一栏,则需要列出与“蚂蚁借呗”合作的利率。 这一调查让人不禁想到在7月17日刚刚出炉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办法》(以下称《办法》)。《办法》明文规定,商业银行与其他有贷款资质的机构共同出资发放互联网贷款的,应当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本行与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的管理机制,并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商业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提供资金用于发放贷款,不得与无放贷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共同出资发放贷款。同时还要商业银行应当独立对所出资的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和授信审批,并对贷后管理承担主体责任。 不过,总体来看,《办法》对联合贷的规定比较笼统,并没有明确实际操作中的细节问题。比如,在联合贷款中“双债权人”的放贷比例及违约处理等。 对于央行此次要求银行将与“蚂蚁借呗”“蚂蚁花呗”的相关情况单独列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蚂蚁借呗、花呗规模较大,在行业中具有很重要的代表性地位。 相关 部分花呗用户信息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目前已有部分蚂蚁花呗用户的信息经过本人授权后已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没有同意授权的用户使用花呗暂时不受影响。支付宝客服表示,如果政策有变化,不排除未来所有花呗用户都必须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据介绍,用户如果不清楚自己是否已经接入央行征信,可以在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中”中找到答案。如果产品协议中仅有《花呗服务协议》、《芝麻服务协议》以及产品说明,则表明相关信息还没接入央行征信;如果有《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和《花呗签章和存证协议》,这说明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据悉,花呗必须经过客户自己授权同意才会将相关信息报送央行征信系统。到底哪些客户会收到相关提示呢?据客服介绍,客户在申请花呗提额或是收到服务升级提醒时,都会看到相关页面。 此次花呗数据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各大互联网巨头支付贷款体系中的主流借贷产品均完成与央行征信系统的对接。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中国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十分有益。对用户来说,也不要害怕多了约束,毕竟征信系统的数据越完善,守信的用户会获得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据了解,蚂蚁花呗、蚂蚁借呗主要是通过其在重庆等地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向借款人放贷。央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余额为1373.49亿元,占全国贷款余额的13.27%,是全国小额贷款余额最多的城市。 根据《办法》,商业银行应当按照适度分散的原则审慎选择合作机构,制定因合作机构导致业务中断的应急与恢复预案,避免对单一合作机构过于依赖而产生的风险。 记者 程婕
吓坏网友!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还能想用就用吗? “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7月28日一早,这一话题带着网友的各种疑问冲上热搜。 “每月最低还款会有影响吗?”“是不是虽然全部还清,但也影响以后的贷款。”“能否明明白白肯定地告知。不然引起恐慌,谁还敢用花呗”。记者注意到,还有网友称,“我还完花呗白条立即关闭”。 对此,蚂蚁集团方面当天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自2018年5月花呗宣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以来,已经有数十家金融机构参与共同服务花呗用户。近期,根据部分合作金融机构的要求,为了持续给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需要对这部分用户的服务协议进行升级,其中包括用户需同意征信授权。 花呗这一变化对普通用户而言意味着什么?又有哪些改变值得关注?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被接入央行征信? 根据蚂蚁集团方面的回应,近期的确对部分用户的服务协议进行了升级,其中就包括用户需同意征信授权。 贝壳财经记者发现,目前本人当前的支付宝账户花呗就已经授权上传征信,授权之后,即可在支付宝APP中查到《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 记者通过咨询支付宝客服了解到,用户可以通过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查询,如果有《个人用户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也就意味着信息已经接入征信。 授权书上规定,因本人办理授权业务的需要,同意被授权人在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的前提下,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使用本人的信用信息和信用报告。 其实,据记者了解,早在去年就有用户签订了授权书,只是此次上报数据的用户群较为广泛,因而吸引了更多关注。 针对花呗的此次操作,网友态度不一,有网友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对于后续银行评估用户的个人信用等级有正面作用”,但也有网友表示不满,直言“还完后就直接把花呗关了” 。 对普通个人用户有何影响? 记者在咨询支付宝后了解到,此前,花呗逾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三个,第一,花呗逾期后花呗功能会直接限制无法使用,后续还款后能否恢复由系统不定期评估,人工无法干预;第二,逾期后相应的逾期负面记录会报送芝麻信用,影响芝麻分;第三,逾期还款将产生相应的逾期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芝麻信用和央行征信中心是相互独立的,数据信息目前不共享,因此,芝麻信用不会将客户的逾期记录直接报送央行征信中心。 但在对接央行征信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这件事情,对用户使用层面没有影响,但从风控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就能知道客户的借贷总额是多少,是否有违约记录,违约情况如何等,这能让包括花呗在内的机构在给客户提供信用服务时,更好地进行定价、确定额度以及风险控制。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接入央行征信后,其借贷总额、违约记录等都能查询,因此会增加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也是好事,能合理地确定个人信贷额度,避免过度借贷,对规范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是有好处的。”曾刚表示。 逾期还款会影响贷款? 据了解,信用记录能够全面、真实地记录个人在银行借债还钱、遵守合同和遵纪守法情况,既有按时还钱的记录,也有不按时还钱或者借钱不还的记录。目前个人信用记录主要储存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并以信用报告的形式向本人提供查询。 良好的信用记录有助于快速从银行获得贷款,同等条件下,信用记录优质的客户能更快从银行获得贷款,享受更低利率,且有可能获得不需要抵押的信用贷款。 同时,近年来,一些单位在招聘时也将信用记录纳入考察范围,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信用记录更好的应聘者。 但如果长期恶意欠贷或透支不还款,则会被银行起诉至法院,可能会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会被多个政府部门实施联合惩戒,个人出行将遇到各种阻碍,高消费也会被限制,如不能乘坐飞机等。 现实生活中,个人在买房、买车、消费、创业时都可能会涉及银行贷款服务,因此,若信用不佳,将可能影响日常的贷款活动。 为了保持较好的信用记录,个人要量入为出,不要过度负债,谨慎选择还款方式,确保按时、足额还款,避免出现逾期,如果已有逾期记录,应尽快还款,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同时也不要随意为人担保,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对信用记录造成不良影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继借呗、分期乐、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之后,拥有超3亿用户的小额借贷产品花呗,近日也以服务升级的模式,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 用户想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被接入征信很简单,只需要打开支付宝-花呗-我的-相关合同及产品说明,如果协议中有《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一项,说明信息已经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否则,就还没有接入征信。 据了解,目前花呗升级还只是邀约制,只有部分用户接入了央行征信,未来将逐步覆盖至全体花呗用户。用户接入央行征信后,其基本信息、花呗额度以及还款情况等数据将会每月合并一次上传到央行征信系统;而还未授权升级服务、接入征信的用户,无论花呗是否逾期归还都不会上报,只会影响芝麻信用分。 花呗接入征信系统的传闻由来已久。早在今年4月起,就有部分支付宝用户陆续收到花呗服务升级的通知。通知中声称,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需要用户确认完成本次升级。而征信报送的授权书就已经包含在这次升级服务的内容之中。 作为阿里旗下消费信贷产品的蚂蚁花呗,自2015年4月上线以来,依托于阿里和蚂蚁集团的生态系统,在年轻用户群中得到快速扩张,成为很多用户消费后的优先付款选项。 但在此之前,花呗的相应数据只在支付宝内部使用,花呗逾期会对部分功能进行限制,如限制使用花呗功能、影响芝麻分、产生相应的逾期费用,对于用户而言约束力并不显著。 如今接入央行征信,意味着花呗用户数据的封闭性被打破,用户发生的借贷行为,其相关信用信息都将及时全面报送至央行征信。倘若有逾期记录,会被记入个人征信报告,今后用户在贷款、消费、出行、子女受教育等方面或将受限,用户的逾期成本增加了不少。 和此前的借呗、京东白条等一样,此次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意味着各类正规的互联网金融借贷产品都在逐步与银行征信接轨。
马云前脚刚退休,腾讯就开始动手,瞄准支付宝的腹地,正面对决蚂蚁花呗! 有消息称,微信支付的信用产品将取名为“分付”,其目前已经在内部孵化中,预计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上线。 “分付”或许与“花呗”和“白条”一样,采用先消费体验,后还账的模式,类似信用卡。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9月10日,马云刚刚正式宣布“退休”卸任阿里董事局主席。 没过几天,腾讯就忽然出手,要“狙击”支付宝的花呗产品。 出手的正是腾讯的明星团队微信支付,在2014年的春节,曾经用微信红包偷袭了马云的支付宝,事后马云这样评论称“确实厉害,此次春节‘珍珠港偷袭’确实计划和执行得完美。” 这一次,腾讯能否再创奇迹? 微信版花呗将上线 花呗、白条面临劲敌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暂定产品名称)。 将来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或许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在账期内延长时间付款或者将账单进行分期付款。 据悉,“分付”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线,由微信支付团队运营,目前处在与部分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洽谈合作的阶段。未来“分付”或像“微粒贷”一样,通过开放白名单形式和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助贷、联合贷的模式来运营。 这个问题之前也有坊间说法,微信说是会推出类似于花呗、京东白条这样信用支付产品,但是一直没有落到实处,似乎腾讯只是有这个打算。 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微信支付曾经低调推出微信支付分,它是微信支付对标蚂蚁金服“芝麻信用分”的产品。 据其官方介绍,微信支付分主要由身份特质、支付行为、守约历史三个维度构成。如果确定拥有内测资格,则可以查看自己的微信支付分及分数构成。同时,在微信钱包的支付中也会出现微信支付分的入口。 例如,在一款名为租借共享充电宝的“小电”小程序中,微信支付分达到550分以上便可以免押金使用,而如果没有达到相应分数,仍需要缴纳押金。 网友热议 消息传开后,网友也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目的只有一个:让你始终觉得自己有钱花。” “以后要是不还钱,“分付”直接把信息发到你朋友圈。” “有花呗就好了,微信别来了,多了伤肾!” “玩了玩了,我的花呗还没有还完~” “放过年轻人吧!现在的年轻人本来就存不住钱,又来一个分付?以后会负债更多了.....” 微信为什么要推出“分付”? 在花呗为蚂蚁金服赚了不少钱之后,大家似乎看到了消费金融领域的有利可图。 只是这一领域的门槛还算比较高,不是巨头可能还玩不起来。而且,不是每个巨头都有勇气去跟阿里硬碰硬。 蚂蚁花呗是阿里在2015年4月份正式上线的支付产品。 而京东白条更早,2014年2月份就已经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同时这也是是业内第一款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 像花呗、白条本身的性质与信用卡很相似,都是一种贷款之后的产品,它需要一个很大的平台来支出。 对于阿里来说,体系之中有淘宝与天猫这两大电商品牌的支持,京东白条有京东商城做支柱。相对于微信来说只是一个社交产品,并没有一个电商在前提支持。 微信支付,只是为了响应庞大的微信用户人群而产生的,这并不是主要的产业链,所以对于花呗、白条,腾讯并不需要有绝对的理由推出,这也是为什么腾讯迟迟没有推出信用支付的功能。 从腾讯自身角度来看,也是需要推出一款产品来刺激腾讯金融业务增长。 如今微信已经拥有超10亿的庞大用户规模,且拥有十分高频的交易次数,而分付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支付欲望,同时能进一步增加商家的销售量,又能刺激新用户的增加。 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腾讯在财报中开始单独披露“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数据,至此,其商业支付、金融服务相关的数据才在公众视野中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8月14日,腾讯控股发布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从营收数据来看,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已经成为腾讯的第二大业务。腾讯的金融科技业务主要集中在腾讯FiT平台,从官网资料来看,主要有理财、支付、证券和创新金融四大板块。 而目前看,却是缺少了消费金融这一环。再来看看支付宝的花呗一年挣多少钱,数据显示,现在蚂蚁花呗拥有3亿用户,2017年营收65.96亿元,净利润34亿元。 腾讯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二季度收入228.88亿元,同比增长37%,环比增5%,是四个主营业务板块里同比增速较快的,对营收的贡献排第二位,占比26%。截至第二季度,理财通总客户资产达人民币8000亿元。 对于金融科技的未来,腾讯高管称: “短期的趋势是让用户把更多的钱留在生态中,短期来看是影响我们的收入,用户的提款是变少了,我们的盈利率当然受到影响。在长期来看,我们是以增值服务来变现。在目前的环境中,金融科技产品线有很大潜力,风险控制也比较合适,在接下来的几年有更好的发展。” 腾讯加入能三分天下吗? 在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占有绝大多数的份额。 在信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京东金融走在了前列,是因为支付宝和京东有支付场景,推出的时间早也在情理之中,不过,近几年,微信支付一直在开疆扩土,建立广大的支付生态,包括微信支付在线下已经扩展了许多线下商户。 此次腾讯加入到这个领域里是否能够形成三足鼎立的状况呢? 当然首先要考虑的是瞄准这一领域的,并不仅仅只是腾讯一家,还包括很多巨头比如美团也在尝试进入这个领域。 蚂蚁金服目前仍然是整个行业的领导者,而旗下的主导产品蚂蚁花呗作为信用支付的创始者以及信用支付的老大,也都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和使用场景,包括完整的一个生态体系。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而其他产品目前也只能照猫画虎学习相关的规则,由此能够让用户迅速的脱离陌生感,不过想要进入这个领域,其实首先还是要让用户有使用场景,阿里巴巴包括京东能够在这个领域里做出创新级别的表现,完全是仰仗于自己的电商体系巨额的流水,能够支撑起这样的需求。 对于微信支付来说,显然是有比较大的优势,原因就在于目前可能除了阿里体系的阵营之外,几乎都是支持微信的线上支付,同时包括大的线下支付市场,这个支付市场已经扩张到了中国广袤农村的边边角角,所以理论上确实有无限的想象可能。 不过微信支付的用户群体庞大,却并没有相关的数据来支撑用户的信用报告。相比于阿里的电商体系来说,微信的用户可能存在一些不确定性,腾讯所能做的是和第三方的银行平台合作,获得一部分的信用报告。 微信金融科技在腾讯里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变现方面跟支付宝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微信支付的商业地位提升,加上微信支付的支付场景已经成熟,所以,分付的出现也是顺应天时地利,相信一经推出,会瓜分相当部分的市场份额。也许中国信用支付的长期格局会被彻底改写。 京东白条、支付宝花呗有多挣钱? 花呗可以理解为一款“类虚拟信用卡产品”,在功能设计上“对标”的是银行信用卡。 信用支付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的支付欲望,同时能增加商家的销售量。 花呗的收入结构也和银行信用卡类似。比如花呗的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 1、利息:包括延期还款服务费、账单分期服务费、交易分期服务费,都可以算是利息收入; 2、交易手续费:即对商户收取的每笔交易手续费; 3、惩罚性收入:即逾期费用。而银行信用卡收入来源也主要是三处:息费收入(含分期或逾期)、刷卡回佣(也即交易手续费)、年费收入。信用卡的交易额规模,体现着持卡用户的消费刷卡量(规模)和活跃度(频次),与之挂钩的刷卡回佣,长期以来也是信用卡收入的主要来源。不过近年来,信用卡的账单分期收入占比正快速提升,今年初,银联统计,银行信用卡分期收入占比提升高达36.7%,为信用卡业务第一大收入来源。 花呗最新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花呗的经营主体蚂蚁小微小贷公司总资产为217.36亿元,表内贷款余额为112.8亿元、同比2017年末减少25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6.85%。2018年全年,花呗的营业收入23.09亿元、净利润3.67亿元,相比上年大幅缩减。2017年,花呗净利润高达34亿元,营收能力远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 去年下半年开始,支付宝推出一系列整合营销中,大力推广花呗分期、拓展花呗线下支付场景,除了天猫、淘宝、饿了么等线上消费,还积极拓展家居、家电、家具、教育、生活服务等消费场景鼓励用户线下使用花呗。支付宝数天前的报告显示,过去一年,“90后”用花呗购买教育类产品和服务的金额上涨了87%;同时使用花呗和余额宝的群体中,“90后”占6成,三四五线城市用户占6成、多于一二线城市。 京东白条方面,公开信息显示,京东金融集团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目前有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众筹、保险、证券、金融科技等十一大业务板块。 京东金融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三大业务网板块——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支付业务。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其中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的起家业务,也是一直以来都保持盈利的一个业务板块。官方数据显示,供应链金融早在2015年便已实现盈利,京东供应链金融业务服务京东体系外客户营收2017年增长超过300%。 此外,消费金融是京东金融的主要收入来源,其消费金融产品京东白条,更是京东金融的明星产品,凭借京东商城这一天然的巨大流量入口,自上线以来亦获得迅速发展。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末,白条营收账款余额344.49亿元。 白条“掌舵人”许凌曾观察使用过京东服务的用户消费前后5个月的表现,用户在使用白条后和使用前对比,月均消费订单比例提升了52%,月均消费金额增长97%。 从公开数据来看,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这两部分贷款业务构成了京东金融总收入的66%,可以说是京东金融的支柱性收入。 微信支付的珍珠港偷袭 图片来源 / 图虫创意 早在2014年,微信支付就曾经成功偷袭过支付宝。 在移动支付市场,过去是支付宝一家独大。2015年,移动支付超过互联网支付。这一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在移动互联网支付交易市场的份额为74.92%,腾讯旗下财付通仅为11.43%。 但是现在却是双寡头局面。根据易观国际数据,2018Q4,支付宝以53.78%的市场交易份额占据移动支付头名,腾讯金融则为38.87%。支付宝和腾讯金融二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92.65%,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这一切都归功于2014年春节腾讯推出的微信红包。2014年初,脱胎于财付通的微信红包横空出世,一战成名。 当年春节,据统计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八,有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抢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很多人为了抢红包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这场突如其来的抢红包风潮,让微信支付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大量用户,对支付宝形成了强势冲击。 对于那次微信红包的偷袭,马云1月29日在其个人“来往”账户上称,“几乎一夜之间,各界都认为支付宝体系会被微信红包全面超越。体验和产品是如何如何地好。尽情地激发着各种未来的畅想以及阿里如何地担心睡不着觉。” 马云还表示:“确实厉害!此次‘珍珠港偷袭’计划和执行完美。幸好春节很快过去,后面的日子还很长,但确实让我们教训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