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1年2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均与上月持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一、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但步伐有所放缓。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1.4%,比上月回落0.6和1.3个百分点,但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9.4%,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 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生产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力度弱于上月。 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增长有所放缓。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0%,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降幅收窄。 从业人员指数为48.4%,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景气度有所下降。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较上月放慢。 表1 中国制造业PMI及构成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PMI 生产 新订单 原材料 库存 从业人员 供应商配送时间 2020年1月 50.0 51.3 51.4 47.1 47.5 49.9 2020年2月 35.7 27.8 29.3 33.9 31.8 32.1 2020年3月 52.0 54.1 52.0 49.0 50.9 48.2 2020年4月 50.8 53.7 50.2 48.2 50.2 50.1 2020年5月 50.6 53.2 50.9 47.3 49.4 50.5 2020年6月 50.9 53.9 51.4 47.6 49.1 50.5 2020年7月 51.1 54.0 51.7 47.9 49.3 50.4 2020年8月 51.0 53.5 52.0 47.3 49.4 50.4 2020年9月 51.5 54.0 52.8 48.5 49.6 50.7 2020年10月 51.4 53.9 52.8 48.0 49.3 50.6 2020年11月 52.1 54.7 53.9 48.6 49.5 50.1 2020年12月 51.9 54.2 53.6 48.6 49.6 49.9 2021年1月 51.3 53.5 52.3 49.0 48.4 48.8 表2 中国制造业PMI其他相关指标情况(经季节调整) 单位:% 新出口 订单 进口 采购量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出厂 价格 产成品 库存 在手 订单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 2020年1月 48.7 49.0 51.6 53.8 49.0 46.0 46.3 57.9 2020年2月 28.7 31.9 29.3 51.4 44.3 46.1 35.6 41.8 2020年3月 46.4 48.4 52.7 45.5 43.8 49.1 46.3 54.4 2020年4月 33.5 43.9 52.0 42.5 42.2 49.3 43.6 54.0 2020年5月 35.3 45.3 50.8 51.6 48.7 47.3 44.1 57.9 2020年6月 42.6 47.0 51.8 56.8 52.4 46.8 44.8 57.5 2020年7月 48.4 49.1 52.4 58.1 52.2 47.6 45.6 57.8 2020年8月 49.1 49.0 51.7 58.3 53.2 47.1 46.0 58.6 2020年9月 50.8 50.4 53.6 58.5 52.5 48.4 46.1 58.7 2020年10月 51.0 50.8 53.1 58.8 53.2 44.9 47.2 59.3 2020年11月 51.5 50.9 53.7 62.6 56.5 45.7 46.7 60.1 2020年12月 51.3 50.4 53.2 68.0 58.9 46.2 47.1 59.8 2021年1月 50.2 49.8 52.0 67.1 57.2 49.0 47.3 57.9 二、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较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非制造业保持恢复态势,但势头有所放缓。 分行业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0%,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1%,低于上月3.7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航空运输、道路运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 新订单指数为48.7%,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市场需求减弱。分行业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51.2%,比上月回落4.6个百分点;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2.9个百分点。 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4.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企业用于经营活动的投入品价格总体继续上涨。分行业看,建筑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60.0%,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5%,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销售价格指数为51.4%,虽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销售价格总体涨幅有所收窄。分行业看,建筑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2.9%,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服务业销售价格指数为51.1%,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从业人员指数为47.8%,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表明非制造业用工景气度回落。分行业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为52.8%,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为46.9%,比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1%,比上月回落5.5个百分点,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多数非制造业企业对行业发展保持信心。分行业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6%,比上月回落9.9个百分点;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3%,比上月回落4.8个百分点。 表3 中国非制造业主要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商务活动 新订单 投入品 价格 销售价格 从业人员 业务活动 预期 2020年1月 54.1 50.6 53.3 50.5 48.6 59.6 2020年2月 29.6 26.5 49.3 43.9 37.9 40.0 2020年3月 52.3 49.2 49.4 46.1 47.7 57.3 2020年4月 53.2 52.1 49.0 45.4 48.6 60.1 2020年5月 53.6 52.6 52.0 48.6 48.5 63.9 2020年6月 54.4 52.7 52.9 49.5 48.7 60.3 2020年7月 54.2 51.5 53.0 50.1 48.1 62.2 2020年8月 55.2 52.3 51.9 50.1 48.3 62.1 2020年9月 55.9 54.0 50.6 48.9 49.1 63.0 2020年10月 56.2 53.0 50.9 49.4 49.4 62.9 2020年11月 56.4 52.8 52.7 51.0 48.9 61.2 2020年12月 55.7 51.9 54.3 52.3 48.7 60.6 2021年1月 52.4 48.7 54.5 51.4 47.8 55.1 表4 中国非制造业其他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 单位:% 新出口订单 在手订单 存货 供应商配送时间 2020年1月 48.4 43.6 47.2 52.1 2020年2月 26.8 35.2 39.3 28.3 2020年3月 38.6 43.0 46.1 46.4 2020年4月 35.5 43.4 47.0 51.0 2020年5月 41.3 44.3 47.8 52.9 2020年6月 43.3 44.8 48.0 52.1 2020年7月 44.5 44.9 48.1 51.9 2020年8月 45.1 44.6 48.5 52.4 2020年9月 49.1 46.3 48.5 52.2 2020年10月 47.0 44.9 48.7 52.3 2020年11月 49.0 45.2 48.8 51.8 2020年12月 47.5 44.7 47.0 51.2 2021年1月 48.0 44.0 47.4 49.8 三、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运行情况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8%,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表明近期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 附注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指数。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月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43个行业大类,4200家调查样本。 3.调查方法 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分类指数采用扩散指数计算方法,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由于非制造业没有合成指数,国际上通常用商务活动指数反映非制造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2)制造业PMI指数的计算方法。制造业PMI是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制造业PMI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3)综合PMI产出指数的计算方法。综合PMI产出指数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求和而成,权数分别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指数均为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1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2021年1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 2021年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近期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暂时受到一定影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应对、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景气度总体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3%、52.4%和52.8%,比上月回落0.6、3.3和2.3个百分点,均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降低 1月份,制造业PMI降至51.3%,但连续7个月位于51.0%及以上区间。春节前后是我国制造业传统淡季,加之近期局部聚集性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制造业总体扩张势头有所放缓。本月主要特点: 一是大中型企业景气度总体稳定,小型企业景气度回升。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1.4%,虽低于上月0.6和1.3个百分点,但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大型企业PMI连续8个月位于52.0%及以上,对支撑制造业稳步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型企业PMI为49.4%,虽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景气度仍偏弱。 二是产需两端扩张力度弱于上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5%和52.3%,较上月回落0.7和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6.0%,行业增长较快;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位于临界点以下,产需有所回落。从地区情况看,本月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有调查企业反映近期生产、采购、运输等活动面临一些困难。 三是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前期圣诞季海外需求集中释放,叠加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等因素,部分企业外贸订单有所减少,本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2%和49.8%,低于上月1.1和0.6个百分点。虽然制造业进出口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但农副食品加工、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位于51.0%以上,反映出这些行业的外贸业务比上月有所增加。 四是价格指数继续高位运行。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7.1%和57.2%,虽低于上月0.9和1.7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较高运行水平。从行业情况看,农副食品加工、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的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70.0%,表明相关行业原材料采购价格和产品销售价格上涨明显。 五是假日效应带动消费品行业回暖。消费品行业PMI为52.3%,高于上月1.8个百分点,行业增长加快。从产需情况看,消费品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制造业总体,分别为54.1%和55.2%,比上月上升1.5和4.3个百分点,显示出随着春节假日临近,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消费品行业市场需求释放明显,企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 调查结果还显示,本月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有较大幅度回落。有调查企业反映,疫情影响员工正常到岗,加之部分人员提前返乡,企业用工缺口加大;同时,有些地区物流放缓,部分企业产品外销与原材料购进活动受到影响。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有所回落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低于上月3.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恢复有所放缓。 服务业景气度下降。受局部聚集性疫情等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上月3.7个百分点,为51.1%,尽管服务业仍保持恢复态势,但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本月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6.2%和49.1%,低于上月2.0和6.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仍保持较高景气水平,生活性服务业景气度则回落至收缩区间。从行业大类看,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业务总量持续较快增长。调查结果显示,本月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式、聚集性消费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幅度较为明显,均位于收缩区间。另外,近期一些地区物流放缓,加之商务往来和居民出行减少,道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行业活跃度有所下降。从市场需求看,新订单指数为48.3%,低于上月2.9个百分点,服务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弱。从价格指数看,投入品价格指数为53.5%,高于上月0.4个百分点,服务业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大。 建筑业高位回落。受冬季低温天气及春节假日临近等因素影响,建筑业进入施工淡季,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60.0%和51.2%,低于上月0.7和4.6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扩张放缓。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3.6%,低于上月9.9个百分点,认为未来3个月内业务活动减少的企业比重有所上升。 三、综合PMI产出指数扩张放缓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8%,低于上月2.3个百分点,表明近期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扩张,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5%和52.4%。
本报北京1月31日讯(记者熊丽)1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月份,企业景气度总体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3%、52.4%和52.8%,比上月回落0.6个、3.3个和2.3个百分点,均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1月份,制造业PMI降至51.3%,但连续11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连续7个月位于51.0%及以上区间。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春节前后是我国制造业传统淡季,加之近期局部聚集性疫情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制造业总体扩张势头有所放缓。 “1月份PMI指数继续下降,但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恢复态势。从历史走势看,大多数年份1月份PMI指数均较上个月下降,可能与岁末年初的季节性特点相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1月份,制造业产需两端扩张力度弱于上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5%和52.3%,较上月回落0.7个和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从地区情况看,本月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有企业反映近期生产、采购、运输等活动面临困难。 1月份,大、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1.4%,虽低于上月0.6个和1.3个百分点,但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大型企业PMI连续8个月位于52.0%及以上,对支撑制造业稳步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型企业PMI为49.4%,虽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景气度仍偏弱。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企业成本面临较快上升的问题。”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1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7.1%和57.2%,虽低于上月0.9个和1.7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较高运行水平。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低于上月3.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恢复有所放缓。 受局部聚集性疫情等影响,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上月3.7个百分点,为51.1%。赵庆河表示,尽管服务业仍保持恢复态势,但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本月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6.2%和49.1%,低于上月2.0个和6.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仍保持较高景气水平,生活性服务业景气度则回落至收缩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表示,当前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较好控制疫情的蔓延,疫情对服务消费相关行业的影响是短暂的,服务消费相关行业有望在节后回升。 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8%,低于上月2.3个百分点。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5%和52.4%。 文韬表示,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不断推进,经济平稳上升趋势较好。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认为,由于春节假期和防疫措施将继续对制造业、服务业活动构成抑制,预计2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指数将进一步回落。3月份、4月份以后,国内经济活动回暖步伐有望逐步加快。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大精准支持力度,促进制造业和小型企业加快复苏。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同期,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4%和52.8%,比上月回落3.3个和2.3个百分点,均继续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近期我国多地接连发生局部聚集性疫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暂时受到一定影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应对、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企业景气度总体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研究员文韬认为,我国PMI连续7个月位于51%及以上,显示在局部疫情反弹的情况下,经济仍保持较快上升势头。分项指数变化显示,1月份市场供需增速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好水平,其中消费品行业发展势头较好。大中小型企业均保持稳定运行,市场对后市预期较为乐观。 季节等因素致PMI小幅降低 今年1月份,制造业PMI降至51.3%。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PMI下降符合预期,有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也存在疫情影响因素。”随着春节临近以及气温变冷,生产活动逐渐放缓,PMI指数呈下降特征,属于正常的季节性波动。除了季节性因素,1月份PMI指数下降还受近期疫情局部散发的影响,其中服务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分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2.1%和51.4%,虽分别比上月低0.6个和1.3个百分点,但均位于景气区间,其中大型企业PMI连续8个月位于52.0%及以上,对支撑制造业稳步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型企业PMI为49.4%,虽比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但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景气度仍偏弱。 从分类指数来看,1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5%和52.3%,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但较上月分别回落0.7个和1.3个百分点,产需两端扩张力度弱于上月。从进出口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50.2%和49.8%,分别比上月低1.1个、0.6个百分点,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 金融业运行向好也是1月份PMI指数的一个鲜明特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武威表示,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3个月稳定在65%以上,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也有所上升,表明金融相关活动运行稳定向好,有利于支撑非制造业继续向好发展。同时,继续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仍将是2021年金融政策的重中之重,企业融资环境有望持续改善。 此外,1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7.1%和57.2%,分别比上月低0.9个和1.7个百分点,但持续位于较高运行水平。文韬表示,这反映出当前企业成本面临较快上升问题。企业调查显示,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占比达50.7%,连续9个月上升。且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出厂价格指数近10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增速明显高于出厂价格。物流成本也有所上升,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占比较上月上升5.3个百分点至36.7%。结合来看,企业成本压力加大。 服务业景气度下降拉低非制造业PMI 今年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4%,较上月低3.3个百分点。武威表示,从指数水平看,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保持在52%以上,表明非制造业整体稳定恢复态势并未改变。一些主要行业指数变化显示,非制造业具备继续趋稳运行的基础。 专家普遍认为,服务业景气度显著回落是主要影响因素。唐建伟表示,非制造业PMI中,服务业PMI降幅大于建筑业PMI降幅。1月份,服务业PMI为51.1%,比上个月显著下降3.7个百分点,是影响非制造业PMI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受冬季低温天气及春节假日临近等因素影响,建筑业PMI季节性回调,下降0.7个百分点至60%,仍然保持在较高扩张水平。 分行业来看,赵庆河表示,1月份,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居民服务等接触式、聚集性消费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幅度较为明显,均位于收缩区间。另外,近期一些地区物流放缓,加之商务往来和居民出行减少,道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行业活跃度有所下降。 “疫情局部散发对服务业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唐建伟表示,服务业受局部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导致服务业PMI连续两个月累计降幅达到4.6个百分点。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疫情发展趋势及其对服务业的影响,服务业恢复将是2021年经济继续复苏的关键。 制造业仍将保持上升势头 今年1月份PMI虽有所下滑,但无碍经济延续上升势头和制造业稳定复苏态势,市场对后市也持有较为乐观预期。1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9%,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9.0%,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9.0%,较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综合来看,企业对后市信心较好,相应增加了存货储备,以备后市生产销售。 文韬认为,随着疫情趋于缓解,受影响地区制造业或将迅速回升,各地提倡“就地过年”也有利于企业组织生产节奏,预计春节后企业生产有望加快上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场需求也有较大上升空间,就业人数或较快回升。长期来看,随着新发展格局的不断构建和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经济将保持平稳上升趋势。 谈及下一步政策取向,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大精准支持力度,巩固复苏基础,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和小型企业加快复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人员流动等安排,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升就业质量。 武威表示,在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宏观调控政策应坚定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特别是要聚焦需求侧改革,重点是稳步推进最终消费增长,在稳定存量消费的同时积极开拓消费增量,进一步增强消费稳增长的动力。
表1: 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100.3 102.3 147.9 唐 山 100.3 111.2 153.9 天 津 100.0 101.1 134.1 秦 皇 岛 100.0 103.5 153.2 石 家 庄 99.9 102.8 160.1 包 头 100.2 102.6 126.8 太 原 99.8 99.0 128.9 丹 东 100.6 106.6 136.8 呼和浩特 100.2 105.1 158.3 锦 州 100.2 107.5 128.6 沈 阳 99.6 105.0 148.7 吉 林 99.7 104.1 140.1 大 连 100.2 104.8 143.3 牡 丹 江 99.3 99.0 122.3 长 春 99.6 102.3 141.0 无 锡 99.7 106.3 162.5 哈 尔 滨 99.4 100.8 144.2 扬 州 100.8 106.6 161.1 上 海 100.2 104.2 156.0 徐 州 100.0 110.0 173.2 南 京 100.1 104.9 161.0 温 州 100.0 104.3 125.9 杭 州 99.7 104.5 154.1 金 华 100.5 105.0 141.1 宁 波 99.8 104.4 144.9 蚌 埠 100.3 105.3 136.6 合 肥 100.7 103.6 166.6 安 庆 100.4 98.0 124.0 福 州 100.7 104.4 151.4 泉 州 100.5 105.5 122.1 厦 门 100.6 104.5 164.2 九 江 100.1 104.1 148.4 南 昌 100.5 100.8 141.4 赣 州 100.3 104.2 134.1 济 南 99.9 99.0 140.2 烟 台 100.1 105.5 149.9 青 岛 100.3 102.8 142.9 济 宁 100.4 108.3 146.2 郑 州 99.8 99.2 143.5 洛 阳 100.0 102.1 146.6 武 汉 100.3 104.5 168.1 平 顶 山 100.1 103.4 134.4 长 沙 100.3 105.0 153.7 宜 昌 100.1 102.5 133.3 广 州 100.7 105.2 164.4 襄 阳 100.2 104.0 140.7 深 圳 99.9 104.1 157.4 岳 阳 100.0 101.0 121.8 南 宁 100.2 105.2 159.0 常 德 100.1 98.6 126.1 海 口 100.1 102.7 152.5 惠 州 100.4 107.6 151.9 重 庆 100.3 104.6 149.3 湛 江 99.8 100.5 131.5 成 都 99.7 106.3 163.4 韶 关 99.8 99.6 122.4 贵 阳 100.5 102.5 150.0 桂 林 100.2 100.9 131.7 昆 明 100.3 105.6 155.6 北 海 99.5 97.0 137.3 西 安 100.5 106.9 181.2 三 亚 100.5 105.7 161.8 兰 州 100.3 105.2 133.3 泸 州 99.8 99.8 120.9 西 宁 100.7 109.1 148.5 南 充 99.9 99.1 127.5 银 川 100.5 114.2 147.0 遵 义 99.9 100.1 129.0 乌鲁木齐 99.5 103.1 120.3 大 理 99.8 101.7 150.5 表2: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城市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100.5 106.3 153.7 唐 山 100.2 108.3 142.6 天 津 99.9 96.0 128.9 秦 皇 岛 99.7 102.7 135.1 石 家 庄 99.7 97.5 123.1 包 头 100.1 101.9 115.6 太 原 99.9 96.9 125.5 丹 东 100.4 104.7 122.9 呼和浩特 99.6 99.2 132.1 锦 州 99.8 99.3 102.8 沈 阳 100.1 107.8 139.6 吉 林 99.6 98.5 121.5 大 连 100.6 106.1 129.2 牡 丹 江 99.8 90.0 98.4 长 春 99.4 99.8 125.4 无 锡 99.9 107.4 158.7 哈 尔 滨 99.3 97.0 130.8 扬 州 100.9 104.7 135.3 上 海 100.6 106.3 148.1 徐 州 100.4 108.5 137.8 南 京 100.4 104.5 152.4 温 州 100.2 105.2 122.4 杭 州 100.5 106.9 154.5 金 华 100.8 104.5 126.2 宁 波 100.6 108.5 144.8 蚌 埠 100.4 103.9 130.2 合 肥 100.7 104.7 168.7 安 庆 99.7 98.4 115.8 福 州 100.8 102.5 133.4 泉 州 100.6 104.5 121.9 厦 门 100.7 104.8 148.7 九 江 100.3 101.8 133.0 南 昌 100.5 99.6 132.0 赣 州 99.9 102.8 133.1 济 南 99.5 97.2 125.6 烟 台 100.1 98.7 125.2 青 岛 99.8 97.9 123.6 济 宁 100.6 105.3 144.6 郑 州 99.9 96.4 123.6 洛 阳 100.3 103.2 132.2 武 汉 99.7 100.2 145.3 平 顶 山 100.1 103.4 126.6 长 沙 100.5 101.3 136.1 宜 昌 99.8 99.2 117.8 广 州 100.7 107.5 158.1 襄 阳 99.9 98.7 120.8 深 圳 100.5 114.1 185.7 岳 阳 100.0 100.8 113.6 南 宁 100.3 103.7 141.5 常 德 99.8 98.5 111.8 海 口 100.3 102.4 116.2 惠 州 100.3 103.6 139.8 重 庆 99.9 99.4 127.6 湛 江 99.8 97.9 108.5 成 都 99.7 108.2 127.6 韶 关 99.7 99.2 115.3 贵 阳 99.6 96.5 114.9 桂 林 99.8 102.5 114.6 昆 明 100.1 103.0 137.6 北 海 99.9 96.5 118.9 西 安 100.2 102.4 124.2 三 亚 100.6 100.0 119.9 兰 州 100.4 104.3 129.9 泸 州 99.9 96.9 116.5 西 宁 100.5 107.9 133.3 南 充 99.7 94.6 114.4 银 川 100.2 108.5 123.8 遵 义 99.8 99.0 113.1 乌鲁木齐 100.5 105.8 131.8 大 理 99.8 102.5 133.3 表3: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一)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99.9 101.9 130.1 100.1 101.7 147.6 100.7 103.0 161.8 天 津 99.6 100.5 139.3 99.7 100.3 132.0 100.6 103.0 134.2 石 家 庄 100.4 102.1 156.1 99.9 103.1 162.8 99.5 102.5 155.7 太 原 99.9 100.1 136.9 99.7 99.1 129.2 99.8 98.6 125.6 呼和浩特 100.6 105.1 149.8 100.1 105.2 157.9 100.2 105.0 163.6 沈 阳 99.3 104.2 147.1 99.4 105.4 149.1 100.3 106.0 151.0 大 连 100.2 105.1 143.4 100.0 104.3 146.8 100.5 105.6 136.6 长 春 99.7 102.5 148.4 99.8 102.5 136.8 99.3 101.7 138.4 哈 尔 滨 99.2 100.7 141.5 99.2 100.5 142.7 99.9 101.4 149.6 上 海 100.1 103.7 158.7 100.5 104.8 156.9 99.9 103.9 154.3 南 京 100.2 104.9 166.2 100.1 104.8 160.1 100.0 105.1 158.2 杭 州 99.8 105.1 163.7 99.7 103.5 149.8 99.7 104.6 146.9 宁 波 100.0 104.7 152.5 99.8 104.6 146.6 99.9 103.9 139.4 合 肥 100.5 102.4 163.2 100.7 103.7 167.0 100.9 104.8 170.3 福 州 101.6 102.5 145.1 100.7 104.5 148.7 100.4 105.2 158.4 厦 门 100.3 104.5 158.1 100.6 103.9 168.1 100.9 105.5 162.1 南 昌 100.0 100.4 143.1 100.5 100.9 139.9 100.7 100.5 145.5 济 南 99.7 98.5 140.7 100.0 99.1 139.4 99.7 98.7 142.7 青 岛 100.5 102.9 145.1 100.3 102.8 142.5 99.9 102.9 139.5 郑 州 99.6 98.9 146.4 99.7 99.2 141.1 100.3 99.8 141.4 武 汉 100.3 104.9 173.7 100.4 104.1 166.5 99.6 105.3 165.9 长 沙 100.8 104.3 150.6 100.2 104.5 152.4 100.0 106.3 157.6 广 州 100.1 106.9 172.2 100.8 105.5 162.8 100.8 103.9 163.0 深 圳 99.9 104.5 157.9 99.8 103.1 153.3 100.1 104.3 159.6 南 宁 100.1 104.8 159.8 100.2 104.8 157.2 100.4 106.7 162.1 海 口 100.1 102.1 146.2 99.9 103.4 154.4 100.7 101.4 153.5 重 庆 100.1 105.1 158.3 100.0 104.3 144.7 101.3 104.1 143.0 成 都 99.7 108.1 167.3 99.9 103.8 156.3 99.5 106.8 167.3 贵 阳 100.9 101.7 151.6 100.4 102.7 151.0 100.5 103.0 145.1 昆 明 100.9 106.9 156.5 100.1 105.1 156.6 100.1 105.4 152.7 西 安 100.1 109.0 191.1 100.5 106.1 179.7 100.8 106.1 174.4 兰 州 100.0 106.3 139.8 100.5 104.6 131.2 100.2 104.8 128.4 西 宁 101.0 108.0 144.8 100.6 109.3 149.8 100.6 109.1 146.3 银 川 101.1 112.5 144.2 100.4 114.8 147.6 100.6 113.8 147.1 乌鲁木齐 100.0 103.6 121.7 99.3 102.4 121.8 99.6 104.5 115.1 表3: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二)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唐 山 99.7 109.2 144.7 100.6 112.4 158.3 100.2 110.3 154.0 秦 皇 岛 99.9 103.3 152.5 100.0 104.0 156.3 100.3 101.8 143.2 包 头 99.9 104.8 134.2 100.5 101.6 125.3 99.7 103.5 126.0 丹 东 100.6 106.2 137.2 100.6 107.0 138.2 100.8 106.1 131.2 锦 州 99.8 104.6 124.1 100.4 108.9 130.3 100.5 105.8 130.9 吉 林 99.9 103.2 140.0 99.5 105.0 140.7 99.6 103.3 138.1 牡 丹 江 99.3 100.4 121.5 99.3 98.2 122.9 99.5 99.1 121.7 无 锡 99.7 105.9 172.7 99.5 106.8 163.6 99.9 105.4 153.2 扬 州 100.9 107.1 165.7 100.9 106.4 160.3 100.3 107.0 160.9 徐 州 100.1 110.5 178.0 100.1 110.4 173.6 99.5 108.0 166.5 温 州 100.0 106.3 125.4 99.9 104.0 127.2 100.0 103.2 124.7 金 华 101.1 104.4 146.1 100.6 105.5 141.8 99.7 104.8 134.9 蚌 埠 100.2 104.6 136.3 100.3 105.6 137.3 99.8 106.3 129.2 安 庆 100.3 97.9 122.6 100.4 98.1 125.3 100.1 97.7 119.1 泉 州 101.1 106.1 125.4 100.4 105.4 120.7 100.3 105.2 122.3 九 江 100.0 104.2 151.9 100.1 104.4 147.5 100.3 102.6 150.0 赣 州 100.7 103.5 133.1 100.1 104.2 132.9 100.6 104.7 140.2 烟 台 100.0 105.0 146.8 100.2 105.5 153.3 100.1 106.8 145.8 济 宁 100.6 107.7 144.6 100.4 108.3 148.3 100.5 108.6 141.8 洛 阳 99.8 101.0 154.3 100.0 102.1 145.6 100.1 102.9 143.9 平 顶 山 99.0 104.5 134.2 100.4 102.9 134.6 100.5 103.9 133.9 宜 昌 100.8 102.3 137.4 99.8 102.4 132.2 100.4 103.1 134.4 襄 阳 100.1 104.0 148.5 100.4 103.5 139.2 99.3 106.0 138.3 岳 阳 99.9 100.5 120.8 99.7 101.0 119.4 100.6 101.1 127.9 常 德 100.4 99.1 131.5 100.0 98.0 124.2 100.0 99.7 121.8 惠 州 100.3 108.6 153.3 100.2 107.0 150.9 100.8 107.9 152.7 湛 江 99.9 100.1 131.7 99.9 100.4 131.3 99.5 101.7 131.9 韶 关 100.9 100.8 125.3 99.9 99.8 122.6 99.3 98.9 121.4 桂 林 100.7 100.0 127.3 100.3 100.7 131.9 99.6 102.4 135.4 北 海 99.8 97.3 138.6 99.1 96.5 135.2 99.5 97.2 136.4 三 亚 100.4 106.7 164.3 100.6 105.5 162.1 100.4 104.3 157.3 泸 州 99.5 100.1 121.8 99.9 99.6 120.5 99.9 100.7 121.3 南 充 99.5 99.5 128.9 100.0 98.9 127.1 99.7 100.2 125.9 遵 义 100.0 100.0 134.0 99.7 100.3 127.6 100.9 99.1 128.4 大 理 100.2 100.8 151.7 99.9 102.1 155.0 99.5 101.7 145.9 表4: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一)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北 京 100.4 105.3 152.5 100.3 105.9 152.1 100.8 109.5 159.6 天 津 99.5 96.1 129.3 100.0 96.0 131.0 100.4 95.5 121.9 石 家 庄 99.5 98.0 124.1 100.0 97.0 121.8 99.8 97.5 123.9 太 原 100.5 96.3 126.4 99.6 97.5 126.8 99.0 97.4 121.5 呼和浩特 100.0 99.5 132.9 99.3 98.5 131.0 99.2 100.3 132.2 沈 阳 100.2 107.8 138.4 99.9 107.0 142.5 100.0 110.0 140.7 大 连 100.6 105.7 127.3 100.4 106.4 131.4 100.6 107.4 131.8 长 春 99.3 100.3 128.3 99.6 99.1 122.5 98.9 99.4 121.3 哈 尔 滨 99.8 97.0 129.3 99.1 96.7 130.7 98.5 97.4 134.0 上 海 101.0 106.2 148.3 100.1 106.5 148.5 100.4 106.4 146.7 南 京 100.3 103.6 139.9 100.4 104.6 155.9 100.9 105.7 170.5 杭 州 100.8 107.9 158.4 100.3 106.0 154.0 100.4 106.3 147.7 宁 波 100.8 109.1 148.1 100.4 108.1 144.9 100.5 108.5 138.9 合 肥 100.6 104.3 169.3 100.9 104.8 167.9 100.0 105.5 170.3 福 州 101.4 101.8 132.3 100.6 102.5 131.4 100.3 103.3 137.8 厦 门 100.6 105.5 152.2 100.8 104.9 146.4 100.6 103.6 148.4 南 昌 100.4 99.4 134.9 100.6 99.5 129.8 100.4 100.5 128.4 济 南 99.4 97.3 126.4 99.5 97.1 124.8 99.7 97.4 125.6 青 岛 100.0 97.6 124.4 99.8 98.3 123.9 99.4 97.9 121.0 郑 州 99.8 96.6 123.7 99.8 96.1 123.6 100.5 96.6 123.6 武 汉 99.8 99.9 150.2 99.8 100.8 142.1 99.2 99.6 143.8 长 沙 101.2 100.7 132.9 100.4 101.4 136.3 100.0 101.6 139.2 广 州 100.8 106.9 156.7 100.6 108.5 160.9 100.8 106.9 155.1 深 圳 100.8 115.8 192.5 100.2 113.7 176.6 100.4 111.4 185.0 南 宁 100.5 103.8 139.6 100.3 103.6 139.5 100.1 103.6 149.3 海 口 100.1 102.6 114.4 100.2 102.8 120.0 101.2 100.1 111.1 重 庆 99.7 98.8 126.8 99.8 99.9 130.6 100.3 99.8 121.9 成 都 99.6 108.4 130.0 99.9 107.6 124.9 99.4 108.9 127.5 贵 阳 99.5 97.2 113.7 99.5 95.8 113.2 100.0 97.5 121.0 昆 明 99.9 101.7 133.9 99.9 102.6 136.6 100.8 105.5 144.9 西 安 100.4 101.0 127.4 100.0 103.4 122.0 100.2 102.5 124.0 兰 州 100.2 105.9 131.1 100.8 103.6 131.0 100.4 102.7 126.4 西 宁 100.9 108.3 131.0 100.2 107.2 133.9 101.0 109.1 134.4 银 川 99.9 108.1 123.0 100.3 109.1 124.6 100.7 107.8 123.3 乌鲁木齐 100.3 106.7 132.3 100.5 105.0 131.9 101.1 105.7 129.0 表4:2020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二) 城市 90m2及以下 90-144m2 144m2以上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上月=100 上年同月=100 2015年=100 唐 山 100.1 108.3 144.8 100.2 108.8 142.6 100.3 106.9 133.2 秦 皇 岛 99.2 103.5 136.2 100.1 102.3 136.6 100.0 101.9 124.2 包 头 100.5 101.5 114.0 99.7 102.7 118.9 100.8 99.8 109.2 丹 东 100.1 104.3 121.3 100.9 105.6 127.2 100.3 103.6 117.1 锦 州 99.9 99.0 103.9 99.7 99.5 101.5 99.9 100.8 102.2 吉 林 99.4 98.6 122.3 99.6 98.1 121.2 99.9 99.1 119.7 牡 丹 江 99.6 89.9 99.2 100.2 90.2 97.6 99.9 89.3 89.7 无 锡 100.2 108.5 161.4 99.6 106.9 156.7 100.0 106.3 158.5 扬 州 100.6 104.7 137.7 101.1 104.7 133.0 101.1 103.8 133.9 徐 州 100.3 108.8 140.2 100.2 108.7 135.9 101.0 107.0 138.2 温 州 100.5 104.6 131.4 100.3 105.5 122.0 99.8 105.4 114.9 金 华 101.0 105.8 132.5 100.4 104.0 123.1 101.1 103.0 120.9 蚌 埠 100.3 104.1 132.2 100.5 103.3 &n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5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20年12月份,各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多策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绳国庆介绍,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稳中略涨。 绳国庆表示,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总体稳定,初步测算,12月份,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上涨0.3%、0.2%和0.7%,深圳下降0.1%。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0.5%、0.6%、0.7%和0.5%。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均上涨0.1%,涨幅均与上月相同。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和0.2%,涨幅均与上月相同。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有扩有落。经初步测算,12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3.9%,涨幅与上月相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4.0%,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和1.4%,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和0.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