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这是今年预算报告的鲜明特点。今年的预算报告中一系列“重磅”政策,引起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力度空前”,这是代表委员和专家对预算报告财政政策的一致评价。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达到3.76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此外,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这一系列政策安排,符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体现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通过更大力度的政策对冲疫情影响,给经济注入更大确定性,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重大举措。去年我国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今年,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我国持续实施减税降费,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推出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为全面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预算报告明确了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将有效助力企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兰表示。 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按5%的幅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预算报告明确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行情601008,诊股)市委书记项雪龙表示,减税降费、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能够让百姓和市场主体渡过疫情难关、真正得益受惠。 根据预算报告,为保基层运转,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等渠道,切实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 “预算报告体现了民生为本理念。今年继续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做好民生兜底工作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 “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也成为今年备受关注的话题。预算报告明确,中央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2%,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地方财政也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差旅、咨询培训、论坛展会等经费。 “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为重要。在对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和重点领域切实保障的同时,对于‘六保’以外的支出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大力提质增效,通过改革和绩效管理等方式,把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切的感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少强说。(记者 曾金华)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淼
多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认为,制造业、服务业企业从多方面得到了财税政策支持,复工复产有支撑,下半年减税降费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为企业抗击疫情、生产经营提供更多支持。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期间,税务部门为公司高效办理了3.9亿元出口退税,缓解了企业现金压力,为企业发展注入信心。”全国人大代表、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在财税政策助力下,格力电器依托已有的智能装备和精密模具生产线,仅用16天就实现了口罩生产设备和防疫物资生产设备的自主设计生产。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公交运输集团一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喻春梅表示,疫情恰逢客运行业最好创收的春运期间,这对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影响较大。当地税务部门第一时间为企业办理了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近1000余万元,缓解了资金难题。公司还享受包括大型企业减半征收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950万元、免征疫情期间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420万元等多项优惠。 旅游业等服务行业也获得了“输血”。全国政协委员、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说,疫情发生以来,税务部门高效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享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1300多万元。目前,长隆集团广州、珠海园区已按规定陆续对外开放经营。 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王煜宇表示,相关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企业应抓住新经济成长时机,用活现有存量资金和财税金融政策,应用新技术成果,升级现有产业,实现高效率、低成本、普惠化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表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国家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困难群体,税务部门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下半年,减税降费力度将更大,广大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5月12日,四川和云南的省级两会闭幕。至此,31个省份的省级两会均已落幕。《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减税降费”成为2020年地方两会的热词之一,今年将继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各地的减税降费情况看,主要聚焦三个重点:一是确保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二是推动复工复产,三是扩大投资拉动消费。目的在于应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提振经济发展动能和增强民众信心,积极发挥地方主动发展优势,保持各地经济变动趋势在可控范围之内,更好地稳定全国经济发展。 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0年不折不扣落实惠企稳企一揽子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地用能成本,加大税收、房租减免力度,实施社会保险费优惠。 5月11日,在2020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李启荣表示,2019年,全省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税360.39亿元,其中,减少地方税收188.8亿元;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少社保缴费97.94亿元,实现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零。全省387.6万纳税人、98%以上的小微企业、94%的民营经济主体享受到减税政策红利,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19年,四川省将“稳增长”放在了突出位置,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及时召开全省重点项目、减税降费助推工业高质量发展等现场会,其中新增减税降费约800亿元,多渠道开源节流挖潜增效。2020年落实民营经济20条、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等政策措施,视情适当延长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加大减负、金融、财税等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帮扶。 受疫情影响,今年各地都出台了减免租金、税收,减免和缓缴社保费用等税费优惠政策,为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依群表示,此轮减税降费政策的特点在于各地重视程度高、政策落地速度快、操作灵活性强、目标指向明确,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调联动,政策的普惠性和扶持的专业性统筹结合,为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 “受疫情影响,公司的各项成本都在增加,比如物流成本、防疫成本、采购成本等。但是复工复产要有序推进,公司经营策略也要继续执行,只能压缩利润空间。”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贾秀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引进的内嵌式中低速磁悬浮系统现阶段重点向城市轨道交通及市域快轨应用领域推广,目前正处于技术开发阶段,研发费用高,前期资金投入大,造成增值税留抵税额较大。正巧这个时候,1900多万元的退税到账了,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也为公司复工复产、科技研发增加了强劲动力。 国家税务总局新津县税务局建立特快绿色通道,及时与金库对接,利用电子化退税形式,加快留抵退税办理进度。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退税,让企业感受到“税务速度”与“税务温度”。 张依群表示,下一步,需要抓紧对减税降费政策进行系统梳理,集中由地方政府统一出台,同时,要将减税降费与地方政府治理有效结合起来,以防控疫情和推动经济增长为契机,以“放管服”改革为有效抓手,通过政府治理增强减税降费效果的持续性、稳定性、有效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支持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汇报,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精准有力及时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减免;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减免各类企业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上半年达6000亿元,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惠及8400多万职工;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1400多亿元,降低电价气价上半年为企业减负670亿元。实施降准释放1.75万亿元资金;通过专项再贷款再贴现、激励国有大型银行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增加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等,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低成本贷款2.85万亿元;对110多万户中小微企业超过1万亿元贷款本息办理延期还本或付息。加大对春耕生产、畜牧业发展等支持力度。上述举措的积极成效正在显现,复工复产正逐步达到正常水平,企业困难得到一定缓解,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 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支持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各项政策,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稳定就业岗位,减轻疫情对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围绕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领域,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建设,用好已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紧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破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会议要求,要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诉求,及时推出和完善相关政策。一是针对目前疫情尚未过去的情况,允许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延缓缴纳所得税,延长支持疫情防控保供相关税费政策实施期限。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延长免征增值税时间。更大力度帮助企业渡难关。二是在年初已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9万亿元基础上,再按程序提前下达1万亿元专项债新增限额,力争5月底发行完毕。三是强化稳企业保就业的金融支持措施。对保持就业岗位基本稳定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适当延长延期还本付息政策,支持其多渠道融资,并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的“202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于2019年12月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雪松出席并介绍了2020年中国《经济蓝皮书》主报告的主要内容:2020年中国要实施一套组合性的政策,是“三位一体”的组合性政策:第一,加强逆周期调节;第二,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第三,管控好内外风险。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李雪松:做好2020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建议 2020年中国要实施一套组合性的政策,是“三位一体”的组合性政策:第一,加强逆周期调节;第二,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第三,管控好内外风险。 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是因为逆周期调节对经济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所以要提前进行逆周期调节。逆周期调节要达到一定的力度,使得扭转经济下滑的态势。扭转下滑的态势目标还是要保持就业增长,保持经济韧性,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使得就业不要滑出合理区间。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目的是为了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房地产和外部输入性风险,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就业在合理水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优化并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适当提高赤字率,增加债券发行。 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传导机制。二是适当提高赤字率,将名义赤字率从2019年2.6%提高到2020年的3%左右,重点支持职业教育和托幼、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以及科技、生态补短板。因为赤字率确实也需要提高,一些公用的事业是不可能靠专项债解决,需要提高名义赤字率。三是增加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发行,将专项债从2019年的2.15万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3.0万亿元以上,适度扩大专项债资金充当重大基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范围,发挥杠杆效应,维持必要的基建投资增速。基建投资增速现在是很低,在逆周期调节当中要扩大它的融资来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发力,使得基建投资既有利于当前的短期增长,又能够对未来的长期发展产生作用,不仅是一些大的跨区域的互联互通项目,而且对于5G等新型基建项目可以加大投资力度。 第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适度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一是保持流动性在合理水平,适当提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使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达到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的一个合理水平。二是综合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周期,价格变化和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利用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契机,通过LPR改革引导基础利率下行,顺周期降低各类融资主体实际融资成本。三是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定价和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在实质性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实现信贷投放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相吻合。四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是一个相机选择,要随着2020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变化在它的力度上可以进行适度调整,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调整,这样既不要过度的刺激,又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 第三,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稳岗增岗扩就业。 (二)加快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特别是财税、金融和科技体制改革,需要加快推进。中国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在过去的40年的高速发展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中是经过了多次改革,也总体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的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尚不能适应实体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所以需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科技体制的改革,尽快地转向有利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来。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治理攻坚战。 在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在金融领域要建立高风险金融机构市场化处置机制,加快银行业补资本工作。在房地产领域,要把握好处置房地产风险的节奏和力度,防止房地产价格大起大落,防止刺破房地产泡沫,引发金融风险。在财政领域,要多措并举,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压力。
需求释放不及预期 楼市调整有望延续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年“金九”成色不足,楼市能否重现“银十”引人关注。然而,今年国庆黄金周成交量依旧维持低位,“银十”开局不佳。专家预计,四季度楼市调整幅度料在供需拉锯状态下略有扩大,政策层面或保持严控不放松,四季度房企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凸显。 观望情绪浓厚 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2019年国庆黄金周,重点10城新房销售面积为77.22万平方米,较2018年同期下降8.1%,10城新房成交量更创下近5年来新低。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国仕英指出,一方面,在“房住不炒”调控氛围下,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另一方面,随着楼市黄金时代褪去,对楼市的关注度降低。 中国指数研究院(简称“中指院”)常务副院长黄瑜表示,今年黄金周,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需求不及预期。一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调整幅度较大,北京、上海、广州销售规模同比均出现下滑,深圳受益于供应改善,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成交规模同比增幅显著。 二线城市继续呈现内部分化格局。黄瑜介绍,武汉、宁波、苏州、南宁等地因前期需求释放较快,当前活跃度有所下降,市场出现阶段性调整。温州、福州等地市场规模经历持续深度调整后,伴随近期优质项目集中上市,购房需求较高,成交规模回升。三四线城市中,扬州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比增幅显著,但惠州、韶关、东莞仍有下行压力。 促销力度未见加大 “十一”长假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上海市多个楼盘发现,大力度降价促销的情况较少,新盘优惠力度普遍不大。上海地区链家经纪人告诉记者,除“十一”当天外,长假期间虽然每天都有“带看”4-5个楼盘,但明显感到成交力度不如往年。 中指院土地云事业部副总经理刘韧坚表示,很多企业虽在降价促销方面有所行动,但整体来看,促销力度并不大。“实际上,在黄金周期间过大的优惠力度未必能形成促销,反而可能加重市场观望气氛。”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企促销成效有待观察,部分购房者依然持观望态度。降价促销效果成色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房贷首付政策依然从紧和部分二手房交易不畅影响换房需求,且银行贷款利率政策调整期间也会出现犹豫购房的现象。 楼市料继续调整 中指院认为,四季度房地产市场调整幅度将在供需拉锯状态下略有扩大。考虑到近期房企的积极营销势头,四季度房价涨幅或进一步回落。 国仕英表示,7月以来监管层多次发布房地产金融相关政策,各相关部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监管并未弱化,仍处于严格调控状态。房贷利率“换锚”后的短期影响不大,也表明现阶段房地产调控仍以求稳为主。预计四季度政策严控不放松,尤其在金融监管方面,将继续严防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受市场长期调控影响,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入市积极性低,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或稳中有降。 中指院认为,四季度房企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凸显,进而影响房企投资开工积极性,预计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及新开工面积增速将延续放缓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