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年终策划】我的2020 2020即将过去,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被不少人称为“糟糕”的一年。 “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年里,中国由于率先控制疫情,经济逐渐复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搜狐财经将目光聚焦各行各业最普通的个体,讲述他们的2020故事,希望通过每个个体的故事,拼接出最真实的经济世界。 今天推出专题第七期,体悟多重冲击下海淘代购者的跌宕2020。 你预想中的2020是什么样子? “预想中,2020年应该是规模更上一层楼的一年,想在国内招几个代理扩大客户规模,希望业务量能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提一提。“ 现在呢? “年中业务几乎完全停滞了4、5个月。和去年相比,即便是现在,流水也整体打了对折,少了一半还多。” 2020年,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一时间,封城、停运、街道萧条、店铺歇业……在此背景下,以旅游和留学产业为主要动力源的代购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现在已经不是能够靠做代购发财的年代了” “想要换一种生活方式”,2017年,丹阳登上了前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飞机,开启了留学生涯。 一开始丹阳只是帮家人、朋友代购一些澳洲的小玩意儿,后来在朋友的推动和鼓励下,才逐渐发展成了副业。 如今,丹阳拥有自己的代购群,通过客户们的口碑营销,群成员已近300人,月流水十数万。 在澳洲的商品中,最受国人欢迎的无非奶粉和保健品了。 每天十点,丹阳会从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家中出发前往附近的商业街,那里有着许多家大型超市和药店,也是丹阳最主要的采购地。 采购后,丹阳会将商品统一打包成箱寄回国内的家中,之后由母亲帮忙寄往国内各地。 丹阳说,2019年是她做代购以来收入最好的一年,每月流水超过20万,月平均净收入达2万人民币,“但今年非常不好,过年的时候,突然一下,完全停滞了” 。 受疫情影响,丹阳的代购生意停滞了近5个月,直到6、7月,国内和澳洲的疫情都相对稳定后,她才逐渐恢复营业。但采购频次降为1-2周才去一次,每次购买一大批,7、8月后,才恢复到原来每日一买的模式。 国际运输放缓对代购生意的影响也很大。丹阳说,商品从澳洲寄往国内,正常来讲,物流周期在1-2周,但现在最快也要3周才能到。而在疫情最为严重的阶段,直飞航班中断,国际航班通航情况瞬息万变,丹阳甚至遇到过一箱商品辗转各国历时三个月才得已抵达国内的情况。 疫情、物流等诸多因素对代购行业的影响很直观地体现在了收入上。 丹阳透露,现在她每月流水大概在11-12万,平均利润在1万人民币左右,且极不稳定,“和去年同期相比,现在流水打了对折,少了一半还多”。 月入一万,听起来足够高,但在澳大利亚这个高收入高物价国家,1万元人民币仅够丹阳支付每月房租费用,不含水、电、网络。 丹阳和朋友们在塔斯马尼亚合租了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房租每周500澳元,折合每月房租9900元人民币;另有网费折合每月500元,水电按季度缴纳。 “现在已经不是能够靠做代购发财的年代了”,丹阳感叹道。 有人黯然离场,有人伺“机”启航 在澳大利亚,购买奶粉是有限额的。在药房,一人一次性最多可以购买四罐奶粉,超市则更为严格,一次购买最多只售两罐。 “很多留学生都在国内出不来,导致代购少了很多。去年人最多、代购最夸张的时候,超市会有营业员专门盯着买奶粉的人,防止有人买完两罐后又重新排队继续买。”丹阳说。 据统计数据,疫情前,澳大利亚约有15万人从事代购行业,除了专业代购,还有许多游客和留学生充当着临时代购的角色。 2019年,澳大利亚代购行业价值已超过25亿澳元(约118亿元人民币)。同时,得益于代购行业的火热需求,澳大利亚有近1000家的实体专卖店开放了代购业务。 然而,受疫情、山火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赴澳游客、留学生数量急剧减少,澳大利亚的代购行业也随之进入“寒冬”,目前已有约30%的代购专卖店宣布暂时或永久关闭。同时,澳洲最大的代购物流公司蓝天物流,也已在今年5月宣布破产。 但正所谓“有危便有机”,有人离开,自然便有人逆势入行,陈然便是其中之一。 陈然的代购生涯始于今年8月,虽然也是兼职代购,但不同于丹阳的“独立买卖”模式,陈然只负责“卖”,业务模式类似于代购代理。 陈然家中在韩国做旅行社生意多年,但其主营业务并非带团旅游,而是承接国内旅行团及个人的消费服务。 在韩经营多年,陈然家中积累下了许多韩国免税店和连锁商场的资源,因而往往能够拿到比商场活动更低的折扣。 也因此,“许多大代购都和我们家有合作关系,他们用我们的账户采购,一来我们的黑卡拥有最低的折扣,二来还有店铺返点”。 但“疫情也使得代购们亲自来国外采购变得艰难”,陈然家中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冲击,“自救式转行”迫在眉睫。 结合自家在韩多年的经营优势,陈然家将目标瞄准了代购们的上游市场——国外采购端——为不便出国的广大“韩代们”提供商品,降低成本。 同时,陈然家还在深圳建立了货物仓库并组建了专业的国内代理团队,陈然便也由此入行。 虽然具体盈利情况陈然不便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转型是成功的,目前陈然家的业务已逐步走出韩国,“现在和日本、欧洲的一些公司都达成了合作,全平台在售商品种类已经突破400了”。 “一单平均只赚10块钱” “今年代购行业的惨淡,疫情影响占七成,另外三成是国内电商和直播的影响。双11的时候,国内直播间卖的保健品,价格比澳洲药房还要便宜”,丹阳叹息道。 2019年时,申万宏源证券便已对全球19个大牌的52款明星产品的专柜价、免税店价格以及天猫双11预售价三种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其数据表明,最为大众流行的52款化妆品中,有37款的天猫双11预售价不但比专柜便宜,更是便宜过免税店。 需求永不灭,促销永不眠。在商家活动、电商平台补贴满减、直播间主播独家福利的层层优惠加持下,近年来,电商平台的大牌商品价格连年走低,销量也自然水涨船高。 而与此同时,代购群体面临的却是潜在客户群体的缩小和利润空间的一再降低。 除了国内电商的竞争,在化妆品行业,陈然认为,“压死”代购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品牌专柜和免税店的大幅降价。 由于疫情期间线下门店人烟稀少和民航近乎停滞等因素,各大品牌专柜和机场免税店纷纷“出招儿”以求“自救”,开放线上平台、开放线下直邮,甚至启动“跳楼式降价”。 中免集团免税店里,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曾打出了3件及以上6折的优惠,150ml的海蓝之谜修护精萃液价格更是低至513元每瓶(官网价830元/瓶)。不过很快,上海浦东机场日上免税店的促销活动,就因价格过低影响了国内专柜的销售而被投诉取消。 对此,积极响应疫情前期“囤货潮”的代购小七也怨声载道,“年初,雅诗兰黛小棕瓶100ml卖720元,我囤了十几瓶,结果免税店活动一来,不赚钱也就算了,每瓶还倒赔120,就像被免税店割了韭菜”。 陈然也表示,“之前日上(免税店)搞活动的时候,小程序崩了整整一天。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跳过了代购这个步骤,通过线上直接和免税店建立联系了,代购的日子更难过了”。 内外重重压力之下,代购的利润空间业被压缩得越来越小,“现在一单平均就只能赚10块左右了”,陈然无奈道。 “如果疫情反弹的不是很严重,国内的经济能再景气些,明年应该还是会继续做这个行业的。但现在代购确实越来越不好做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未来还持续这种很难很难的模式,也许会放弃吧” ,面对未来,丹阳这样展望。 (文中丹阳、陈然、小七均为化名)
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及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经济发展答卷。(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熊丽)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施的减税降费政策,无论绝对额还是相对GDP比重,都比较大。目前来看,“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的目标任务将如期完成,大规模减税降费正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董碧娟) 在困境和压力之下,中国外贸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方面,中国外贸企业迎难而上,在市场压力下茁壮成长。另一方面,中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为世界经济贸易合作注入活力。(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冯其予) 当前,消费仍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商品销售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随着我国经济加快恢复,再加上一系列促进消费增长政策落地落实,消费仍将保持回暖态势。(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冯其予)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不利气候影响,为确保粮食安全,全国各地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积极落实支农惠农、种粮补贴、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粮食播种面积止跌回升。(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慧) 面对疫情冲击,我国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保基本民生力度持续加大,及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济等保障标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熊丽)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重点群体就业得到较好保障,就业大局总体稳定。特别是各地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扶持政策,强化兜底保障,稳住了就业基本盘。(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韩秉志) 今年以来,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投资政策不断落地见效,特别是随着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陆续下达,投资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增速不断回升,结构继续优化。(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熊丽)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巨大冲击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不利环境,工业领域率先扭转生产大幅下滑的局面,呈现出增速逐季加快的持续稳定恢复性态势,表明我国工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黄鑫) 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市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服务业复苏态势持续。1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9月份以来持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文/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熊丽)
海外网12月24日电 台外事部门今天(24日)表示,台“驻英代表处”一名职员上周末汇报出现发烧及呼吸道症状,23日接获检验结果确认感染新冠肺炎,“代表处”已启动防疫应变计划。据“中央社”报道,台外事部门24日下午表示,台“驻英代表处”一名职员此前出现发烧及呼吸道症状,依防疫规定居家隔离并通报英国国民保健署(NHS)要求接受检验,于昨天(23日)接获检验结果确认感染新冠肺炎。报道称,台“驻英代表处”已立即启动防疫应变计划,包括维持居家及分组分流上班、安排办公室立即及定期全面消毒,并依据接触史请相关同事居家隔离及自主健康管理。台外事部门称,由于欧洲疫情仍然严峻,将继续密切注意英国疫情发展,采取必要防护措施。英国出现变异新冠病毒,传播速度比原先发现的新冠病毒要快。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22日表示,自12月23日零时起,伦敦往返台北的客机航班数减半,自英国入境旅客及过去14天有英国旅游史者,入境后送集中检疫场所14天,检疫期满前进行采检。(海外网 杨佳)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浏览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信息。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深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遭受新冠疫情重创的世界经济明年有望复苏,但世界经济或将呈现非均衡复苏,不同经济体、不同行业的复苏路径可能出现分化。 梁国勇说,在疫情的空前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负增长、大规模失业、货币放水、财政赤字和负债率飙升,成为过去一年世界经济的关键词。 他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大幅萎缩压低了增速计算的基数,因此明年世界经济有望呈现“V型”强反弹。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依然不足,中期或将呈现弱复苏态势。 梁国勇强调,明年世界经济复苏或将呈现非均衡特点。首先,不同经济体的复苏轨迹或因疫情形势、政策空间等不同而出现分化。他表示,今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明年中国经济有望再上层楼,强劲增长。 其次,不同行业的复苏力度和路径将呈现明显差异,具体与疫情冲击程度和经济政策力度相关,也取决于疫情对微观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结构的影响。 梁国勇认为,疫情在带来短期破坏的同时,也将对世界经济造成“长期和深远”影响。即使在疫情结束后,部分在疫情冲击下关闭的企业和消失的就业岗位也难以恢复。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空前规模的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难免带来后遗症,特别是飙升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压缩了未来政策空间,或将在中长期抑制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思客特别策划《预见2021》,邀请多位智库专家围绕他们心中的“2021关键词”,谈谈未来中国与世界的发展之路。 本期专家为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孙兴杰,他的“2021关键词”是:韧性。 2020年年底,新冠病毒的疫苗比人们的预期更早地“降生”,这意味着,2021年,新冠病毒很可能不再是左右人们生活的主要因素。新冠疫情是百年来的大流行病,造成了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锁闭”。在2020年,对每个个体、国家,以及整个国际体系的最大考验就是韧性,即能不能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流行病中挺过来,恢复如初,甚至能够从灾难中“凤凰涅槃”。韧性,体现在抗击灾难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组织化水平、技术和思想创新能力,以及自我修复能力。2021年,我们会从韧性中看到未来国家治理、国际秩序的轮廓,以及未来的方向。 在“常态”之下,人们关注的是效率,是增量的提升,国家之间的竞争更直白地落实到了经济增长以及战略能力的提升。而在“非常态”的情景之下,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换句话说,带有“黑天鹅”性质的考验对人类社会秩序是一次“韧性”测试。 如果我们以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看,就会发现,真正考验一个国家或者群体的就是这种“黑天鹅”式的突发事件,比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瘟疫等等。例如研究罗马帝国兴衰的历史学家凯尔·哈珀在《罗马的命运:气候、疾病和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得出的结论,罗马帝国的兴起是在一个非常适宜的气候条件之下,是人类在“全新世”中非常特殊的气候条件下的“偶发”事件,才让罗马帝国构建起一个囊括地中海的大帝国。但气候变化、城市化等因素也为病毒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大瘟疫考验着罗马帝国的“韧性”。 新冠疫情是一场比罗马帝国时期更加广泛的大流行病,这场大流行病发生在一个高度全球化、互联互通的世界中,一场瘟疫从地球一角蔓延到全球只需要一张机票。在2020年,新冠疫情对全球进行了一次极限条件下的“韧性”测试。2021年的世界取决于每个国家或者群体在疫情期间的韧性以及复苏能力。扛过疫情的冲击,就会有更大的反弹空间和复苏能力,世界的不平衡发展会更加凸显,由此造成的加速度会造成世界的分化和调整。 疫情对人类社会组织或者秩序的考验就是谁能够活下来,活得更好。新冠疫情是在人类医学空前发展的时代中暴发的疫情,一年多以来,人类社会与病毒之间是一种“协同演化”的进程,病毒在变异,而科学家们也在研发新的防控和诊疗方案。从历史长时段来说,新冠疫情造成的生命损失并不是最大的,但是,疫情造成的恐慌和恐惧是一样的。在病毒面前,古老的检疫隔离制度依然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具有高水平组织能力的国家和社会能够将“生命第一”作为防控的目标。 在病毒面前,人类意识形态、思想观念的区别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能不能形成“以系统对抗系统”的疫情防控策略。社会的组织能力以及自我组织能力,经历过疫情“检测”之后,会成为新的生产力。2020年11月,中国出口增速创20个月新高,中国在疫情考验之下的组织能力、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有目共睹,这是客观事实。 疫情也是对国际体系韧性的考验。不可否认,新冠疫情与国际体系的变局相互叠加,在国际秩序中造成了更多的断层线。大国之间的主题从经贸合作向地缘政治、战略威慑“转移”,但是全球化的韧性犹存,基于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全球互联互通体系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疫情之后,各国都要谋求经济社会生活的“复原”,修复和弥合全球断层线是2021年面临的首要挑战。 新冠疫情让人们面对和反思“非常态”下的生活。韧性,具有了压倒性的价值和意义。在今年入冬之初,东北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冻雨,很多树木被压折,造成了比较大经济损失,笔者所工作的校园有一条路,路两旁是十几年的柳树,为了避免树枝砸伤师生,这些柳树的树冠被锯掉了,着实可惜。但是,明年春天,这些已经根深的大树会更“疯狂”地生长,这就是一种韧性。
亚洲经济复苏前景面临威胁。随着2020年接近尾声,许多投资者将亚洲视为明年经济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因为该地区对新冠病毒疫情的控制相对较好。但一些分析人士警告称,最近亚洲一些国家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该地区的经济前景转淡。 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表示,“对一些亚洲大国来说,新冠肺炎疫情不太可能在除夕夜12点的钟声敲响之时就有所好转。” 可以肯定的是,亚洲许多地区的每日新增病例与欧洲和美国相比显然低得多。但一些亚洲国家目前正在与卷土重来的疫情做斗争,而且当前疫情比之前更为严重;即使那些此前成功遏制病毒的地区也无法幸免,例如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 日本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截至目前,日本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10744例,死亡人数达2967人。数据还显示,日本每日报告的感染病例11月开始再次上升,上周首次超过3000人。 据媒体报道,日本医疗团体警告称,医疗保健系统正承受大流行病的巨大压力。但日本首相菅义伟没有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尽管他表示将暂停一项旅行刺激计划来减缓冠状病毒的传播。 万神殿宏观经济公司的经济学家在周三(11月23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日本政府“相对宽松”的社会隔离规则似乎没有奏效,这可能导致该国未来几个月采取更严格的措施。 “因此,不能排除日本明年初再次宣布进入全国紧急状态的可能性,”经济学家们表示。他们补充称,这将给日本2021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带来压力。
据人民网(603000,股吧)安徽频道27日报道: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党组织书记陈诗一,拟提拔交流担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资料图据公开简历,陈诗一1970年2月生,籍贯、出生地江苏海安,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学位,教授,中共党员。他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博士生导师。陈诗一2006年从韩国庆北国立大学获得计量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工作至今,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据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网站介绍,陈诗一的学术研究方向主要有:风险管理与经济效率、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经济学、中国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应用计量经济学等,主持绿色金融、沪港发展、可持续发展智库研究团队。他在多个英文期刊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了《计量经济学》本科教材等,并获得了许多学术荣誉:2012年获首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4年获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他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主持人。2019年底,陈诗一教授论文荣获第十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今年疫情期间,陈诗一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主编了《经济战“疫”》一书,于今年7月出版。该书从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金融的冲击、如何稳妥开展复工复产、如何实现既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提高相关领域的公共治理能力等重大现实议题入手,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经济影响展开分析,提出建议。今年8月,陈诗一在一场研讨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作为超大型国际性都市和交通枢纽的上海,显然无法独善其身。由于整体应对有效及时,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较好地控制,疫情对上海经济的冲击仅仅是短期性的,可以被其后的经济恢复性增长所吸收和消化。因此,不仅要提高短期应急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应该与中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原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的是王群京。他生于1960年7月,已年满60岁,籍贯安徽砀山,2007年6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7年3月任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并明确为正厅级。据官网介绍,安徽大学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该校1928年创建于当时省会安庆市,是安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抗战期间,学校被迫西迁,并一度流散,1946年复校,时为国立安徽大学。几经调整,学校于1956年迁建合肥市,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这一天被定为校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