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火叔 来源 | 新股 提供IPO领域专业资讯,关注新股 2020年新冠疫情使各行各业都面临巨大挑战,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但医药板块相对优势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2020全年上证指数上涨12.35%,可是医药生物指数2020年全年涨幅却达到了34.85%,涨幅排在申万子行业中第四位,跑赢大盘涨幅22.5%。 在医药板块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存在。作为“手套王者”的英科医疗,在疫情至今经历股价持续暴涨,涨幅超过三十倍。同时,其可转债价格也涨了近三十倍,被称为债中茅台。 1月29日,英科医疗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开启H股上市的进程,其港股上市是否会给投资者一个参与的机会?而递交的招股书又有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图:疫情以来股价爆发 资料来源:富途证券 800亿估值的手套“小”生意 英科医疗,主打一次性医用手套,主要产品为丁腈手套和PVC手套。根据英科医疗的H股招股书,按2020年上半年的销售收益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及世界第二大的一次性手套供货商,而按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产能计算,公司是中国最大及世界第三大的一次性手套供货商。 一次性手套,给人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卫生与廉价。的确,一次性手套单价十分低。一次性手套按材质分为乳胶手套、丁腈手套、PVC 手套和 PE 手套, 上述四种材质依次从高端向低端排列。乳胶手套价格较高,可用于医疗手术,但由于可能导致部分人群皮肤过敏,逐步被丁晴手套代替。丁腈手套由于防化学试剂渗透、原料价格波动小、上色方便、不含乳胶中易使人体过敏反应的蛋白质,是手套中最贵的分类。而根据英科医疗招股书,2019年丁晴手套的价格仅为23.1美元/千只,哪怕疫情导致原材料与需求上涨,丁晴手套才38美元/千只,折合人民币两毛多一只。 资料来源:招股书 说起手套制造这门生意,大部分人对此应该留有“低端制造”的印象。事实的确也如此。2019年,英科医疗的毛利率为21.06%,净利率仅8.56。。公司外销收入占九成,而外销以 ODM 为主,并不拥有自主品牌。一次性手套全球市占率第一玩家,Top Glove Corporation Berhad,2018年的净利润也才8个亿,净利率也仅为10.30%。一次性手套,的确是一门薄利多销的生意。 可廉价的手套、薄利的生意,不代表没有成长性。以英科医疗的年报来看,2015年-2019年,英科医疗的营业收入从9.98亿元增长至20.83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1.46%,净利润从0.64亿元增长至1.79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9.32%。但股价毫不为所动。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是英科医疗由于收入体量最小,基数原因使得增速高于同行业公司;二是,2018 年由于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干扰,公司放慢了扩产进度,收入增速放缓明显,遭遇戴维斯双杀。 英科医疗的股价表现乏力,直到疫情的到来。 图:英科医疗自上市后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富途证券 疫情之下股价上天 一次性手套可阻断接触传播的病菌,是家庭防护和院感防控的好帮手。过去数年,全球一次性手套市场已经步入成熟期,2015年-2019年,全球一次性手套市场由3,859亿只增长至5,290亿只,复合年增长率仅为8.2%。 但疫情改变了一切——全球疫情持续发酵,带来一次性手套防护用品的需求高增。一次性医疗手套需求爆发式增长,2020年全球一次性手套销量约为6421亿只,同比增长21.4%;尤其是丁腈手套,预计销量同增接近三成。一次性手套按其材料分类,主要包括丁腈、 PVC及乳胶。一次性丁腈手套由100%合成丁腈胶乳制成,适用于医用检查、食品处理及一般工业用途,是疫情下的紧俏商品。而疫情下手套的定价走高,预计2020年全球市场收入达168亿美元,同比接近翻倍。 此外,疫情重塑了供给格局。比如马来西亚传统龙头企业开工、扩产受疫情拖累。而国内疫情恢复良好,龙头企业优先承接全球产能转移。英科医疗大幅扩产,手套业务量价齐升。英科医疗的招股书披露,2020年新增产能约170亿只一次性非乳胶手套,增长率为89.5%。 后疫情时代的最大风险 量价齐升下,2020年英科医疗迎来业绩大爆发。根据递交港交所的招股书披露,2020年前三季度,英科医疗实现营业收入87.71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15.20亿元增长485%。1月24日,英科医疗A股发布业绩预告,归母净利润68亿元–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高达3713.45% - 3993.85%。涨了三十倍的股价背后,是涨了超过三十倍的盈利。 支撑英科医疗股价的上升动力,是真金白银的业绩上涨。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英科医疗是否还能业绩保持爆发式增长? 市场的供需格局将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供给方面,东南亚的疫情恢复情况,将成为供给格局的最大变量。根据马来西亚手套行业协会数据,2019年,马来西亚一次性手套产量,占全球总产量高达 63%,其次是泰国占比18%,越南产量占比3%,东南亚三国占比超过84%,而中国的产量仅占10%。东南亚具有更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成本优势显着。比如,马来西亚是橡胶原产国,因此是世界上一次性手套的主要生产国。 图:2019 年全球一次性手套产量分布 资料来源:马来西亚手套行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 来自东南亚等国的大厂在世界具有较强竞争优势。2019年,马来西亚的Top GloveCorporation Berhad(顶级手套有限公司)、 HartalegaHoldings Berhad(贺特佳控股有限公司)、 Kossan Rubber Industries Bhd.(高产柅品工业有限公司),在全球一次性手套市场份额排名前三,占领了近四成市场。 而疫情干扰原龙头的生产常态,订单转移至英科医疗。英科医疗成为“全球前三”的领导者地位,有可能是疫情期间的“限定”。东南亚的疫情情况,将强烈影响其在2021年的成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英科医疗招股书披露,公司一次性非乳胶手套的年产能将可在未来12至15个月增加至约1,200亿只,使全球产能大增。如全球疫情受到控制,需求增速下降,英科医疗或面临量价齐跌的尴尬局面。 但从短期看,全球龙头们的产能恢复仍未见期限。从东南亚的疫情防控局面来看,泰国、缅甸疫情得以控制,新增病例已下降至每日200例和450例以内;但疫情前全球TOP3都来自马来西亚,马来西亚的疫情仍严峻,新增病例增长至11000、3500例/日。 图:东南亚日新增疫情 资料来源:申万宏源 英科医疗未来走向何方?一言蔽之:看疫情。
独角兽被视为衡量经济体创新能力和新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中国独角兽已经从2014年的19家增长到2020年的266家,成为全球拥有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国家。然而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国际形势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未来的独角兽企业也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商业决策和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独角兽企业如何积极求变,引领创新? 2021年2月3日发布的《普华永道中国独角兽CEO调研2020》(下称《调研》)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并未对独角兽企业产生太大影响,独角兽企业总体仍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更有不少独角兽企业表示疫情还蕴含积极因素。 根据《调研》,新冠疫情仅被38%的独角兽企业视作有重大影响。在将新冠疫情视为重大或中度影响的企业中,有51%的企业认为其积极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并且,大部分受访企业对营收增速十分乐观,估计2020年营收增速50%以上的受访企业占比高达57%,预计2021年营收增速 50%以上的受访企业比例高达74%。 高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磊此前表示,外部环境冲击是一场难得的压力测试,这些挑战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催促企业补足短板。“我们不能浪费一场危机,让企业和我们自己真正成长。” 运去哪COO及联合创始人徐杨也表示,这次疫情最好之处就是锻炼了整家公司的快速响应能力,“平常你是没有这种机会的,‘打仗’的好处是,首先,让我们快速识别哪些员工可以长期发展;其次,增加团队凝聚力。” 展望2021年中国独角兽的发展前景,《调研》总结了九大趋势:更具韧性;聚焦国内;兼顾海外;注重科技创新;数字化赋能转型;注重企业效率;拥抱长期主义;更注重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 具体来看,中国经济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巨大的国内市场已然为中国独角兽发展提供了强壮的根基,独角兽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56%的受访企业认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对公司未来1-3 年会带来中度到重大影响。得益于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提速,并考虑到美股上市政策的不确定影响,计划在境内上市的受访企业占比从2019年43%上升至2020年59%。 此外,受新冠疫情叠加国际政经形势影响,独角兽企业出海节奏有所放缓。表示暂缓或尚未有海外拓展计划的企业比例从2019年25%上升至2020年59%,亚太地区继续蝉联独角兽海外拓展的首选。 根据《调研》,未来中国独角兽企业将更加重视自主研发,58%的受访企业将技术视为核心竞争优势,遥遥领先位居第二的商业模式;42%的企业将内部研发作为新兴科技的获取方式,跃居第一,相比前两年有明显增长。 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加持下,独角兽企业正积极赋能传统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大数据(74%)、人工智能(51%)、云计算(51%)连续三年都是独角兽企业认为有重大影响的前三位新兴技术,且大数据与云计算的重要性比去年有明显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国家密集部署新基建规划,为中国独角兽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49%受访企业将新基建发展规划视为未来1-3年对企业有“重大/中度影响”的外部因素,其中68%的受访企业表示新基建发展规划将有利于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如智能制造、智慧建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 五源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表示,中国企业以前以市场换技术,把别人20年前走过的路再走了一遍。但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找不到简单的国外成熟方案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了,就得自己解决。 “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 高质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十四五’期间,对科技研发投入和支持将显著提升,更多硬科技明星独角兽将会脱颖而出。” 普华永道中国科创与民营企业服务联合主管合伙人黄翰勋表示,独角兽企业应更加积极引领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智 能制造,致力于提升员工数字化技能,增强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数字信任,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普华永道中国创智中心合伙人郭誉清也表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借助资本市场改革的红利,中国市场将会涌现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巨头。无论科技,还是商业模式,相信中国独角兽企业都有无限潜能,在为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的同时,也为世界带来更多中国经验与智慧。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国内6家上市航司预亏合计逾千亿元。2021年春运,受局部散发疫情影响,国内出行人数大幅下降,航空运输业复苏步伐放缓。此外,各大航空公司2020年三季度加大了短期借款力度以增厚现金流抵御行业寒冬。 机构表示,虽然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对春运需求带来负面冲击,但随着疫苗接种稳步推进,旅客信心将逐渐恢复,航空业也将得到复苏。 ● 2020年预亏损逾千亿元 国内航空公司日前陆续发布2020年年度业绩预告,全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业绩普遍亏损。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海南控股、吉祥航空及春秋航空6家上市航空公司预计亏损合计901亿至1049亿元。 公告显示,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2020年合计预亏312.07亿元至388.61亿元。其中,中国国航预亏135亿元至155亿元,2019年盈利64.09亿元;东方航空预亏98亿元至125亿元,2019年盈利31.95亿元;南方航空预亏79.07亿元至108.61亿元,2019年盈利26.51亿元。 海航控股2020年亏损最大,预计亏损580亿至650亿元。海航控股表示,公司本次业绩预亏主要是由于本年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公司经营大幅亏损;同时,因海航集团等公司重要关联方被债权人申请重整,导致公司所持关联方的股权投资、应收关联方款项、金融资产及飞机资产等预计可能出现损失。基于审慎原则,公司对所持关联方的股权投资、应收关联方款项、金融资产、飞机资产等计提大额减值及对关联方担保计提担保合同损失。 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亏损金额则相对较小。公告显示,春秋航空预计亏损5.38亿元至6.29亿元,2019年盈利18.41亿元;吉祥航空预计亏损4.2亿元至4.9亿元,2019年盈利9.94亿元。 民航专家林智杰表示,民营航空公司船小好调头,疫情下的转向和应对相对比较灵活。其优势在于体量小、飞机不多,每天损失的绝对量相对较小。 疫情影响持续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民航客运量一度断崖式下跌。民航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319.1亿吨公里,为去年同期的50.8%;完成旅客运输量1.5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45.8%;完成货邮运输量299.7万吨,为去年同期的85.2%。 国际航线方面,从2020年3月下旬起,民航局发布“五个一”政策,即国内任一航司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一条,且一周只能安排一个航班;任一外国航司至我国的航线同样只能保留一条,且一周只能安排一个航班。 随着国内疫情稳定,航空业逐步复苏。2020年6月4日,民航局发布《民航局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对此前执行的国际航班“五个一”限制政策进行调整,允许更多外国航空公司在“五个一”大原则下入境。 中国国航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尽管国际客运政策有所调整,但较疫情前,国际客运业务仍处在大规模停滞状态。国际航班入境需要落地城市的‘接收函’。此外,民航局增设了航班熔断措施,同一航班上新冠肺炎感染人数超标的,航线将被限时停飞。” 民航客运运输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民航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38.2%,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分别同比下降32.1%和86.1%。 近日,国内区域性零星偶发病例时有发生,同时国际疫情仍在持续,疫情防控工作不容放松。2021年春节,全国倡导就地过年、减少人员流动,民航客运复苏步伐再度放缓。 负债率普遍提升 2020年中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国航资产负债率为69.64%,较上年末上升了4.09个百分点;东方航空的资产负债率为78.84%,较2019年末上升3.72个百分点;春秋航空的资产负债率为54.66%,较2019年末上升5.88个百分点。 2020年三季报显示,各大航空公司短期借款金额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中国国航短期借款为239.04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76.2%;东方航空短期借款为118.17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437.14%;春秋航空短期借款为52.2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51.08%;吉祥航空短期借款为65.6亿元,较2019年12月31日增长92.49%。 除了增加短期借款缓解公司现金流压力外,航空公司也在积极通过产品创新、发展副业增加公司经营收入。2020年6月,东方航空率先在国内推出了“周末随心飞”产品,并引来行业争相追随。南航“快乐飞”、春秋航空“想飞就飞”、海航“嗨购自贸港”等产品相继推出,刺激了国内出行。 疫情期间,不少国内航空公司,如春秋航空,开启了网络直播带货新模式,产品不仅局限于主业机票,更涵盖食品、生活用品、文创产品等。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大部分“现金奶牛”航线被大型航空公司占据,部分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只能通过低价抢占市场,航空主业利润空间较薄,在疫情冲击下,利润受损严重。直播带货等副业不失为一种创收方式,其中的利润空间未必比主业小。 方正证券在研报中提示,危机仍是一个随机游走的变量,阶段性冲击、风险再度发生的概率并不比疫情之前小。需注意现金流断裂导致破产风险、低价巨额增发导致股份被动大幅稀释风险。 光大证券表示,虽然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反复,对春运需求带来负面冲击,但随着疫苗接种的稳步推进,旅客信心将逐渐恢复,进而推动国内航空需求的恢复。展望海外市场,疫苗全球范围接种、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不同国家地区放开旅行限制、海外旅游需求恢复,航空公司海外航线收入将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也将随之恢复。
经济日报北京2月1日讯(记者齐慧)春运启动以来,客流量较往年明显减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1日,春运进入第5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1770万人次。其中铁路预计发送333万人次,公路1360万人次,水路29万人次,民航48万人次,全国高速公路预计流量2628万辆,均显著低于往年。 为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在公路方面,各地加强春运期间疫情防控,严格落实通风消毒、“一米线”等客运防护措施,严格做好货运服务疫情防控,强化一线作业人员防护。河北石家庄等地区正有序恢复城市公共交通和道路客运服务;在水运方面,海事部门统筹加强水上交通疫情防控和安全监管,紧盯通航密集区、渡口、重点桥区等水域,压实四方责任,严格做好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工作。 各地铁路警方紧紧抓住影响旅客群众出行安全的问题,把打击制贩假票等涉票违法行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认真分析涉票违法活动新特点,组织民警加强车站广场、售票厅巡查,多渠道搜集倒票线索,加强数据研判,对各类线索逐一调查,顺线追击。
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济持续恢复,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娄飞鹏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行为也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是出现了一些表面看违反经济理论常识的现象。在这其中,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中国出口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本币升值将会恶化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条件,随着本币升值,本国商品出口会减少。回顾2020年全年的人民币汇率和出口,数据表面呈现出的特点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并没有恶化贸易条件,也没有影响出口。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主要是在下半年,而出口增加也集中在下半年,从而易于给人留下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汇率越升值出口越增加的印象。对此,需要有正确合理的认识。 2020年,人民币汇率总体呈现上半年贬值下半年升值的态势,中国出口规模也呈现上半年同比下降下半年同比上升的态势。从人民币汇率看,2020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值为6.9元,与2019年均值持平。202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2019年末升值6.9%。就分月度的数据看,2020年1~6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6.97元降至7.07元,5月份一度降至7.15元,7~12月从7.07元升至6.54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下半年升值态势明显。从出口数据看,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金额2020年全年增长4%,1~7月累计同比负增长,8~12月累计同比正增长;如果从当月同比数据看,则从2020年4月份开始中国出口同比就呈现正增长态势并持续至当年底。简单来看,人民币汇率与出口数据变化有悖于经济学理论常识。 对上述情况,需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贸易活动,以及正确认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这两方面来综合考虑。 从疫情影响经济贸易活动看,关键的因素是国内外疫情出现时间不一样以及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新冠肺炎传染性较强,对经济贸易活动尤其是需要人力参与的经济贸易活动有较大影响。中国疫情暴发较早,2020年2、3月份达到高峰期,此后逐步回落并得到控制。疫情暴发初期和疫情高峰期,中国国内为了有效控制疫情而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经济活动受到限制,从而出口出现大幅度下降。随着中国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国外疫情从2020年2月份以后陆续暴发并且持续蔓延,其经济活动受到影响,从而对中国的出口产品需求较高。尤其是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后经济持续恢复,2020年二季度GDP就实现了单季同比正增长,三季度GDP实现累计同比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数据也在三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中国经济的持续恢复为扩大对外出口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国外有较大需求并且中国供给能力逐步恢复,因疫情导致国内外供求时间错位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看,汇率的深层次决定因素是经济基本面,2020年疫情应对的金融货币政策等也对汇率有较大影响。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经济持续恢复,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国外为应对疫情采用零利率、负利率,大规模投放货币的情况下,中国仍然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大规模降息,结合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需要合理安排流动性投放,也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从全年情况看,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约4%,年度的波动幅度处于中游。至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问题,这个确实存在。但这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并且单日新增病例一再创新高,美国大规模投放流动性并且采用零利率政策,流动性在满足经济需求的同时也大量配置在风险资产领域,多种因素影响下美元本身存在较大贬值压力。如美元指数在2020年下降6.73%,其对多种国际主要货币都存在贬值。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人民币汇率需要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考虑,2020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同时,对欧元贬值2.95%,诸如这些保障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基本稳定。 综上,2020年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稳定,出口数据较好但总体也是稳定的。至于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和出口同比高增长同时出现的情况,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国内外疫情发展时间错位,国内率先控制疫情并且经济持续恢复,传统出口优势行业优势继续维持,疫情防控所需物资产能和产量快速增加。国外在疫情持续蔓延的情况下,正常的经济活动受到影响,对中国出口商品的依赖度增加,同时为应对疫情也高度依赖中国出口的口罩、医疗器械等防疫物资。这意味着,国外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刚性较强,因而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且仍然在合理范围内的情况下,并没有明显影响到中国的出口规模。因此,总体来看,2020年中国人民币汇率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出口及其变化趋势,受疫情影响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但结合数据理性分析后可以认为其仍然是合理的。 至于2021年的人民币汇率和出口走势,人民币汇率预计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出口大概率有较强的支撑持续较好。目前来看,国外疫情新增病例仍然在持续快速增长,疫苗研发进展较快,尤其是发达国家疫苗能够相对较快的注射有助于疫情防控,但疫情总体发展态势还有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仍在持续有力恢复,从经济基本面上有效支撑人民币汇率。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的带动作用,有助于全球经济恢复。全球经济恢复,各类生产消费活动开展,也会增加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从而支撑我国的出口。与2020年相比,由于支撑出口的主导因素不同,预计出口结构会有所变化,具体表现在防疫物资出口可能下降而设备、零部件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改善。考虑到短期内欧美疫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上半年中国出口更有望保持高景气,全年出口同比增速有望超过2020年。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 题:确保“疫情不因春运扩散”——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回应春运热点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1月28日,2021年春运大幕开启。今年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春运,回家路安全顺畅吗?如何确保“疫情不因春运扩散”?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当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提倡“减”字 突出“防”字 “今年的春运比较特殊,情况比较复杂,形势也在不断变化。”吴春耕说,据最新统计,今年春运期间预计累计发送旅客11.52亿人次左右,比2019年下降六成多、比2020年下降两成多。 虽然春运客流量少了,但人员流动较大,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吴春耕说,为了做好春运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交通运输部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成立了春运工作专班,并印发了2021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总体工作方案。 吴春耕表示,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确保“疫情不因春运而扩散”—— 提倡“减”字,减少人员的流动聚集,减少在途时间。完善运输组织方案,优化运力调配,强化客运场所、旅游景区景点、农村地区等运力投放和应急调度,提高疏运能力,减少旅客分散流动、减少集中聚集。 突出“防”字,严格做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全面严格落实乘客测温、查验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一米线”、控制客运载客率等防控措施,提高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频次。严格落实国际客运航班熔断措施。严格进口冷链物流及入境人员疫情防控。 优化服务 保障畅通 吴春耕说,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将进一步做好运输服务保障,优化路网运行服务,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理等相关工作。 据介绍,交通运输部已印发《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明确提出春运期间除因疫情防控需要或出现其他必须关停情况外,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应保持开通正常运营状态,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关闭。 此外,将加强路网运行监测,落实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加强对重要运输通道、旅游风景点周边道路等路段的运行监测,确保遇到有关情况及时处置;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公安部、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加强协调联动,共同做好恶劣天气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保通保畅等工作。 “做好风险路段排查和整治等相关工作,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风险排查,完善风险等级较高路段安全防护措施,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吴春耕说。 强化进出中高风险地区客运管控 近期河北、北京等地出现局部疫情,部分地方采取了相关应对措施。吴春耕说,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委加强统筹调度和工作指导,采取综合举措,全力做好河北、北京等地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工作。 组建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会同公安部、民航局等部门和单位组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交通管控与运输保障专班,24小时运转,通过专班加强指挥调度,强化路网运行监测,全力做好重点人员、医疗物资、重点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工作。 做好应急物资运输保障。联合公安部、国家邮政局印发紧急明电,指导各相关地区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向全社会公布应急运输保障电话,24小时协调解决应急运输事项。指导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会同相关部门在定州市、邯郸市、深州市设立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 强化进出中高风险地区客运管控。指导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切实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原则上暂停所有进出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省际、市际客运班车、包车、跨城公交,以及出租汽车、顺风车跨城和城内拼车业务。
据新华社消息,据日本广播协会(NHK)和共同社28日报道,安倍晋三由于担心宿病恶化而影响执政,基本决定辞去日本首相职务。受此消息影响,今日(8月28日)午后,日经225指数直线跳水,跌幅一度扩大至2%。美元兑日元短线下挫60个基点,刷新日低至106.11,随后略有反弹。在宣布计划辞职消息的同时,安倍晋三还表示,将从9月份开始允许外国居民重新入境日本,并将新冠疫情相关就业补贴延长至12月底。刚成为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据新华社日前报道,截至8月24日,安倍晋三自2012年再次就任首相以来连续在位时间长达2799天,打破了日本首相连续在位时间最长纪录。不过,安倍近来频繁前往医院看病,引发人们对其健康问题的担忧。2006年9月,安倍第一次担任首相,成为首位战后出生、战后最年轻的首相。然而,2007年9月,安倍突然以身体健康原因辞去首相职务。2012年12月,日本举行众议院选举,安倍率领自民党赢得大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此后,安倍就连续执政至今。8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安倍患有溃疡性结肠炎,这是一种慢性炎症,他的第一次首相任期仅持续一年(2006年至2007年)就结束,便与此有关。后来,一种药物的问世帮助他控制了健康状况,让他得以重返政坛。然而,在安倍此次进入医院之前,就已经出现有关其健康的猜测,因为安倍看上去很疲惫,而且在过去两个月中拒绝召开记者会。一家电视台甚至追踪了安倍花费多长时间从办公室入口走到电梯:东京放送(TBS)称,安倍现在需要走21秒,而4月份时他只要18秒。公共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NHK)的一项跟踪民调显示,安倍的支持率为34%,47%的民众不支持他,这是自他2012年开始第二个首相任期以来的最低水平。据海外网,近期,“谁将成为安倍继任者”也成为热门话题。对此,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26日当时回应称,“安倍的任期还有一年,现在讨论继任者还为时过早”。据日本《每日新闻》26日报道,日本政坛目前被认为可能成为安倍继任者的包括自民党前干事长石破茂、副首相麻生太郎和防卫相河野太郎等人,菅义伟本人也是热门人选之一。对于这一系列猜测,菅义伟26日在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回应称,“我自己完全没有相关考虑,现在最主要的课题是如何全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据《环球时报》,一位熟悉日本政治的学者表示,作为日本政坛近年来少有的长期执政首相,安倍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也留下了一些成果。但这些成果尚未对日本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比如日本的老龄少子化问题依然严峻、日本经济依然深陷通缩状态等。这可以说是安倍长期执政的不足或失败之处。如果最终仅是留下“日本史上任期时间最长的首相”之名,不论对安倍个人还是对日本而言,都将是巨大的遗憾。逃离疫情?日本首都圈人口净流出日本政府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严重的背景下,以东京都为中心的首都圈7月流出人口首次超过流入人口。共同社援引总务省的人口移动报告报道,7月东京都和周边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流入人口为29103人,流出人口为30562人,净流出1459人,是2013年7月以来流出人口首次超过流入人口。7月流入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16.1%,流出人口同比减少5.7%。仅东京都而言,7月净流出人口2522人。今年5月25日,安倍晋三曾宣布“日本模式”在抗击新冠病毒上取得了胜利。时隔七周之后,他解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紧急状态。在记者会上,他表示,在没有实施欧洲或美国采取的强制性封锁措施的情况下,日本避免了病例的爆炸性增长。“以一种具有日本特色的方式,我们在过去一个半月里基本控制住了这场流行病。”安倍表示。“这无疑彰显出日本模式的力量。”不过,7月中旬以来,日本新冠肺炎又经历一轮暴发,新增确诊数远超3月和4月。据NHK统计,截至27日20时(北京时间27日19时),东京都新增新冠确诊病例250例,累计确诊超2万例,达20096例。7月以来,东京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几乎一直保持在三位数,8月1日达到472例,为疫情发生以来最高。知事小池百合子7月中旬把疫情警戒级别提升至最高级。数据还显示,日本当日已新增新冠确诊病例859例,连续6天低于1000例,累计确诊65763例;新增死亡病例11例,累计死亡1241例。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7日统计,日本确诊病例中已有52823人出院或结束隔离,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式检测人数约为139.7万,检测人数较前一日增加约2.1万。疫情下的日本经济何去何从?据中新网援引日本《东方新报》报道,8月25日,日本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西村康稔公布了一项经济复苏目标,计划在2022年3月之前,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恢复到新冠疫情发生前的水平。据报道,西村表示,“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经济就能重回增长轨道”,他认为,为实现GDP恢复的目标,有必要加速发展数字化经济。不过,日本民间对该国经济前景的预判较为悲观,民间智库预估,日本的GDP在2023年3月之前,都无法恢复到2019年度的水平。8月17日,日本内阁府公布的第二季度GDP速报值显示,日本实际GDP比上一季度减少7.8%,按年率换算更是骤减27.8%,系二战后最大减幅。日本GDP增速为应对疫情对日本经济的大幅冲击,日本央行此前史无前例地加大了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4月27日,日本央行宣布将无限量购买日本国债,取消了此前以每年80万亿日元速度购债的宽松指引。另外,日本央行也将增加购买企业债券和商业票据的规模,取消了购买每种公司债券的上限。日本将从每个发行人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的最高限额分别上升至5000亿日元和3000亿日元,并积极购买ETF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J-REIT)。据纵相新闻,近日,日本内阁府公布了最新至七月的景气动向指数。景气动向指数主要用于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运行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份开始,日本的景气现状指数就已经开始出现下降,并且2、3、4月连续走低,甚至在4月份时跌下10,降至7.9。其中最为夸张的就是3月份的餐饮行业的景气指数仅为0.7,甚至不到1。由此可见新冠疫情对于日本经济状况打击有多么沉重。景气现状指数表景气预期指数表同时在景气预期指数中,2月份至6月份的预期指数都高于现状,从而能够看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超过人们的预期,并且从7月份的预期指数重新出现了下降,并且低于现状指数,说明由于疫情的长期化以及第二轮疫情的暴发,人们对于经济的预期出现了下降。新冠疫情的暴发,让安倍经济学光芒顿失。安倍经济学建立在“三支箭”的理念基础之上:政府增加支出、日本央行放松货币政策、以及一系列旨在提高经济长期增长率的结构性改革。从效果来看,反映价格变化和经济规模变化的名义增长率提高了,政府债务与国民收入的比率几十年来首次企稳。但是,结构性改革仍困难重重。事实上,在新冠疫情之前的2019年四季度,日本GDP环比折合年率便已萎缩6.3%。纵相新闻作者张建华、陈源认为,预期低迷其实比经济低迷更可怕,民众的预期下降,担心未来的经济低迷,从而不敢消费,减少需求。这将导致企业的产品积压,停工停产。同时,由于预期的低迷,投资者开始恐慌,容易引起大量撤资,企业的融资出现障碍,资金周转不灵,企业也自身难保。海外的投资者收回大量资金,伴随着本国的资金大量外流,币值出现压力,股市出现压力,而这再次引起民众的预期降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恢复以及后续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日本当前所遭遇的应当是比“泡沫危机”时期更严峻的情形,如何在这样的困境中找到一条复苏的道路,弥补不足,开拓创新,以及如何制定新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来摆脱这次的疫情危机,都是当前日本政府应该思考与探讨的。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中新网、环球时报、纵相新闻、英国金融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