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31日报收于5897.76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92.23点,跌幅为1.54%。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下跌。 个股方面,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服务类个股领涨,位于涨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商用物业公司土地证券集团股价上涨3.19%,网络安全软件公司Avast股价上涨2.86%,金融投资公司3i集团股价上涨2.44%,地产商英国土地公司股价上涨2.41%,皇家太阳联合保险股价上涨2.17%。 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工业类个股领跌,位于跌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国际联合航空集团股价下跌9.00%,英国电信集团股价下跌8.60%,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股价下跌5.58%,英美烟草股价下跌4.97%,烟草集团帝国品牌公司股价下跌4.85%。 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4783.69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69.25点,跌幅为1.43%;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2313.36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66.29点,跌幅为0.54%。
赌王何鸿燊大殓,殡仪馆门口记者云集,他们拍尽了两岸三地的政要巨贾,竟然没有发现李嘉诚家族的一个影子。在何鸿燊治丧委员会的名单上,李嘉诚大名在列,可李嘉诚家族为何连个代表都没有出现?李嘉诚去了哪里? 香港有个扶灵的习俗,有名望、有江湖地位的政要巨贾去世,都有地位相当的尊者在出殡当日为其扶灵,送最后一程。李嘉诚作为香港首富,能成为扶灵人,自然是死者家族的荣耀。很遗憾,赌王家族没有得到李嘉诚的荣光照耀。李嘉诚去了哪里呢?也许,李嘉诚哪里都没去,他只是不想面对当天的很多政要商贾,更不想面对公众。 曾经,李嘉诚脚下的土地各种势力暗流涌动,李嘉诚在各大报纸上重金刊发“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广告。看上去只有短短八个字,每一个人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解释,可是黄台摘瓜的典故是一场血淋淋的宫廷争斗。李嘉诚成了诸多民众,甚至政要口诛笔伐的对象。 李氏家族发迹于香港,在通往首富的道路上,衣食住行都在李氏家族的生意网络中。李嘉诚不是给民众提供生活便利的救苦救难的菩萨,他同时在攫取高额的利润。财富的黄台之上,李嘉诚跟他的朋友们已经将脚下的瓜果摘了无数遍,才有了今天长实系、和黄系,才有李氏家族的富可敌国。 任何的风云变幻,在李嘉诚的眼中都是生意。40年前,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李嘉诚闻风而动,北上开疆拓土,成为北京的座上宾,拿下北京长安街最热门的地块。那个时候,从西北刚到北京的潘石屹站在长安街头感叹,如果有一天能够在长安街造房子,多好啊。 潘石屹的偶像就是李嘉诚。李嘉诚拿到土地,没有进行立即开发,而是囤地皮。李嘉诚利用自身财富以及附着在财富身上隐形的权力光环,在全国各地囤地皮,一囤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从2012年开始,李嘉诚家族开始从大陆撤离,那个曾经仰望他的潘石屹也跟着超人的脚步。 李嘉诚从大陆撤离的资金开始转移向欧美,炒地皮、买酒吧,能源通讯,只要是跟老百姓生活相关的,李嘉诚都下重注,短短几年就砸下了4000多亿。现在,李嘉诚差不多买下了半个英国,25%的电力分销市场、30%的天然气市场、40%的电信市场。李嘉诚把在香港的战略复制到了英国,让英国人给自己首富的王冠增光添彩。 李嘉诚缺席赌王大殓背后,正在伦敦谋划一个更大的棋局。如果早年在英国的投资只是生意,现在伦敦的香港城项目,李嘉诚已经不再是在商言商,跟唐宁街10号的攀附已经让商业长出了权力的牙齿。15年前,英国跟欧盟热火朝天,李嘉诚看上了亨利八世的皇家造船厂,那是大英帝国海上崛起的根据地,地处泰晤士河畔,紧邻格林威治,距离伦敦金丝雀码头三公里左右,可谓寸土寸金。 那个时候,香港的新世界、新鸿基等豪门巨富都在泰晤士河畔跑马圈地,他们大兴土木时,李嘉诚笑看风云,囤地待涨。直到拿地8年后,才将项目开发计划提交时任市长的鲍里斯伦敦市政府,鲍里斯批准了开发许可。但是项目进展缓慢,直到2020年6月李嘉诚才拿到正式的首期规划许可,旨在打造成千亿规模的“香港城”。 近日,英国政府称将向香港BNO护照持有者提供移民路径,李嘉诚的大生意就拿下规划许可,外界认为这正是为香港移民提供居住地。李嘉诚是为香港移民提供伦敦的避风港吗?非也,只是李嘉诚赚钱的一笔生意。李嘉诚早年曾经联合新世界等香港财团到加拿大,搞过同样类似的项目,为香港移民提供一条龙服务。现在伦敦的项目只是想再次上演黄台摘瓜的游戏。 香港城位于伦敦最繁华的地段,能够在李嘉诚香港城置业的,一定是非富即贵者,鲍里斯也已经从伦敦市长竞选为首相了,他推动的英国脱欧,让英国无论是政府的财政,还是国家的财富,都可谓九死一生,现在英国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大量的财富,李嘉诚的香港城项目除了让英国鲍里斯政府看到了筑巢引钱的光芒,更暗合伦敦方面的国际政治游戏,十年项目一朝获批,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锱铢必较的是商人,高瞻远瞩的是政客。李嘉诚有一句口头禅:谁利润更大才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虚假的道德说教。有一点是李嘉诚难以回避的,那就是他从香港到大陆投资,获得了大量的资源、资金、人才的支持,才有了李嘉诚在大陆几百上千亿的大生意,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北上,还是几十年离奇的囤地,李嘉诚的生意显然已经超出了游戏规则。 李嘉诚说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商业的归商业,政治的归政治,自己只是一个商人,会努力去理解政治,他的行动就是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大规模从大陆撤离,以至于曾经仰慕他的潘石屹也开始仿效。 李嘉诚为首的地产行业,曾经是中国经济的柱石,随着经济的发展跟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经济面临着转型,当大量资本撤离到在国际政治中跟中国不断争端升级的对手一边,这是生意的考量?还是在下政治的赌注?一个显著的现实就是,一定程度上蛀蚀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根基。李嘉诚说自己绝不僭越政治,可是在敏感时期开始在伦敦搞香港移民城,李嘉诚的僭越边界又在哪里呢? 从李嘉诚的商业头脑,高瞻远瞩的判断能力,伦敦的香港城势必会成为他商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移民到英国的香港同袍,其实如同在香港一样,你的每一项消费,只会让李嘉诚的首富王冠更加华光溢彩。面对李嘉诚的伦敦大生意,也许,老百姓会说:那都是油漆泥菩萨,还是那副心肠。
观点地产网“超人”远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的一个项目动态,霸屏了这个周末的头条。 7月10日消息称,李嘉诚家族旗下和记黄埔地产于近日已正式获得伦敦Lewisham区政府的规划批准,允许动工新建价值10亿英镑的大型地产项目Convoys Wharf,并形容该项目是犹如港版太古城的“千亿香港城”。 有报道称,该项目开工纸具体于上月批出。对于缘何于这个时机获批开工,媒体有不少的猜测与联想。 但反过头来,我们或许也可以观察,这个在新闻漩涡下的这场开发计划,同样有着李嘉诚家族过往房地产发展的一惯手法。 15年囤地记 资料显示,Convoys Wharf地处伦敦东区,正位于英国泰晤士河畔,离泰晤士河约500米,毗邻北格林威治;地块对面则是伦敦金丝雀码头,距离在3公里左右。 该地块前身是造船厂,为亨利八世在1513年建立的第一座皇家造船厂,是德普特福德的心脏地带。 项目之所以称“香港城”,其中原因也与大体量及齐全的规划相关。据悉,地块面积为174.24万平方英尺,折合约16.6万平方米,相当于约9个维多利亚公园。 最早在2005年,和记黄埔斥资1亿英镑从英国新闻国际公司手中购得Convoys Wharf地块,彼时和记黄埔称会对该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更新。8年之后,于2013年,和记黄埔将Convoys Wharf项目的开发计划提交给政府,并于2014年获得时任伦敦市长鲍里斯批准的初步开发许可。 于2015年3月份,项目规划正式达成法律协议。5年后,于2020年6月,地块终于拿到首期规划许可,可以正式破土动工,预估开发价值高达10亿英镑。 该项目的总体规划大纲事实上已于2015年获得许可,共包含3个大的地块、22个小地块。根据和记黄埔发布的计划,将在Convoys Wharf地块新建3座40层高的住宅楼,共提供3500套住宅,其中525套为福利房,余下可以对外销售。 除住宅外,项目还新建超过33700平方米的新公共开放空间,15500平方米的商业空间,以及酒店、学校、医院和公共休闲设施等。此外,项目预计将会为当地创造2000个全职及1200多个建筑工作岗位。 根据规划文件,这次英国政府批准的住宅项目仅是Convoys Wharf的第一期,预计和记黄埔将会在短时间内新建456套公寓。熟悉英国房地产的分析师纪言迅称,近来英国拟暂时减免房产印花税以及汇率等因素,这对于刺激买家消费来说是有利的因素。 同时纪言迅称,目前该项目周边也已开发一批住宅项目且对外销售,加之正对着金丝雀码头,是一个有潜力的发展区域。 据悉,伦敦东区泰晤士河畔可以说聚集了一圈香港开发商所建设的楼盘,如新世界的Greenwich Peninsula,新鸿基开发的Millharbour Quarter和Goodluck Hope等等。 相比于其他项目,和记黄埔从2005年首度拿下项目,到2020年破土开工,近15年的漫长时间使得这一项投资被贴上了“囤地”的标签。 事实上,业内几乎形成共识,“囤地”是李嘉诚旗下长实系房企的一贯慢开发节奏——第一个进入区域开发,最后一个开盘。这种操作模式的逻辑,即是较早拿地,缓慢分期开发,坐等周边配套成熟、土地升值,稳赚取土地溢价,坐享收益之利。 过去这样土地开发节奏于李嘉诚在内地的三四十个项目中亦普遍存在,基本上它们开发周期都很漫长,少则三五年,多则二十年有余,如1993年长实集团拿下的北京誉天下别墅项目,直到2018年才全部开发完,跨越时间长达25年。 再如上海真如项目,拿下项目时间与该伦敦东地块仅相差一年,2006年拿地、2013年才入市,直到2019年6月首次推出住宅产品“领寓”。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与香港、英国并不相同。相比来说,内地大多对于开发商在土地交付日至开工、竣工时间有一定限制,例如1年内开工、3年内竣工;而在香港,英国来说,住宅建设周期均在5年以上,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长期开发、精耕细作并最终享受溢价是较为通行的开发手法。 “在英国卖地流程都是比较公开的,什么时候交规划、开工,要建造多少规模的房子,这些都是有协议规定的,所以周期长短,也不一定是开发商主观的结果。”不过也有房地产业内人士如是解说。 对此因果,也有相关报道指出,彼时该Convoys Wharf项目因可能会威胁到皇家造船厂遗址而被英国当地政府反对,部分人担心大量的发展有破坏该地区特色的危险。而鲍里斯曾公开表示,英国需要在首都建造成千上万套新的住宅,Convoys Wharf项目提议已经拖延了太长时间,后于隔年2015年确定开发建设的法律协议。 超人英伦投资 “囤地”到底是否为李嘉诚家族在英国投资房地产的一个策略,或许还可从其在英国的投资图谱进行观察。 李嘉诚踏入英国尤其伦敦的房地产市场,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业内人士告诉观点地产新媒体,前期和记黄埔在伦敦投资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多是以高端公寓项目进行试水。 截至目前,李嘉诚系公司在伦敦的地产项目有6个,其中有4个为高级公寓项目。首个项目为1998年和记黄埔在伦敦落成的皇家门肯辛顿(Royal Gate Kensington),这也是其在海外的首处住宅开发项目。项目位于伦敦高档社区肯辛顿与切尔西之间,占地约2444平方米,包含了132套住宅。 此后,于2000年、2001年、2003年,和记黄埔前后落成蓬特威特罗(Montevetro)项目,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巴特西区,由五栋建筑组成,占地约7725平方米;贝尔格瑞维亚(Belgravia Place)项目,位于贝尔格莱维亚区,占地约4047平方米,拥有自己的私人广场;以及阿尔贝恩河岸(Albion Riverside),同样位于巴特西区,占地1.5万平方米。 “这些公寓还蛮受移民英国的香港客欢迎的,入住率不低。”业内人士称。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李嘉诚开始瞄准一些位于核心地段的大型项目地块,且建设周期都不短。 2003年同年,长江实业还投资建设了位于西伦敦的切尔西海滨(Chelsea Waterfront)住宅开发项目,这一项目体量相比前面投资项目大得多,占地近4万平方米,计划建设两栋高37层和25层的塔楼,将囊括近200套公寓,以及拥有600米长的滨河区域。 此后便是于2005年投资了位于东伦敦的敦康沃斯码头项目,这两个大型项目均处于建设中。 而放眼到整个英国,李嘉诚最为瞩目的还不是地产投资,而是各类公用事业资产。有调侃称,李嘉诚家族在英国市场的投资几乎可以用“买下了半个英国”来形容。 早前有数据显示,李嘉诚旗下公司在英国投资累计已经超过了4000亿港元,控制着英国超40%的电信市场、约四分之一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三分之一的码头等等。 其中包括不少大手笔投资,如2010年10月,长江基建以700亿港元作价收购英国电网,成为李氏父子海外收购的最大项目,也令长江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电力供货商之一;一年以后,长江基建又以588亿港元收购英国供水网络Northumbrian Water等等。 此外,业内人士称,这些公用领域的投资或将转化、补充一些土地资源。其称,长实在香港的不少住宅项目也是用原来的工业旧址申请改建而成的。
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3日报收于6157.30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3.06点,跌幅为1.33%。欧洲三大股指当天全线下跌。 个股方面,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消费类个股领涨,位于涨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餐饮及酒店集团惠特布雷德股价上涨1.62%,贵金属生产商弗雷斯尼洛股价上涨1.42%,在线餐饮外卖公司Just Eat Takeaway股价上涨1.32%,家庭服务公司HomeServe股价上涨0.78%,苏格兰按揭投资信托股价上涨0.71%。 当天伦敦股市成分股中服务类个股领跌,位于跌幅前五位的个股分别为:罗尔斯罗伊斯控股公司股价下跌10.02%,服装零售商Next股价下跌4.61%,投资公司梅尔罗斯工业公司股价下跌2.82%,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股价下跌2.52%,电视运营商ITV股价下跌2.49%。 欧洲其他两大主要股指方面,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报收于5007.14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42.24点,跌幅为0.84%;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报收于12528.18点,比前一交易日下跌80.28点,跌幅为0.64%。
中国太保公告,公司已确定本次发行的最终价格为每份GDR17.60美元。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则以及国际市场惯例,本次发行的GDR预计于2020年6月17日(伦敦时间)开始附条件交易(conditional trading);在附条件交易期间,投资者交易的GDR将以本次发行的GDR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交割的前提条件。公司预计本次发行的GDR将于2020年6月22日(伦敦时间)正式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自正式上市之日起,投资者交易的GDR的交割将不附前提条件。
靠‘搭便车’赚得千亿身价,这家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有人说,股市是一国经济的晴雨表。 在英国,最受瞩目的不是女王居住的白金汉宫,而是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金融城。这里的面积只有 1.12 平方英里(约合 2.90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 8000 人,每天却有超过 30 万人涌入,从事着与金融服务相关的工作。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日交易量占到全球总交易量的 32% ,全球 90% 以上的有色金属交易都在此进行。 在这 1 平方英里的土地上,有被誉为‘酸黄瓜’的瑞士再保险大厦,也有‘针线街上的老妇’之称的英格兰银行,但最牵动人心的建筑,莫过于圣保罗大教堂旁边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它是全球第四大、欧洲第一大证券交易所,承载着 3233 家上市公司的股价涨跌。 今年 9 月 11 日,香港证券交易所打算斥资 296 亿英镑(现约 2981 亿港元)收购伦敦证券交易所,可惜后者无情拒绝,还认为这场收购‘毫无价值’。为什么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身价’这么高,它也是一家公司吗? 事实上,伦敦证券交易所一开始没想过能做这么大,甚至没想过成为一家公司,它所做的事情,和原始的菜市场差不多。 16 世纪末,欧洲各国航海贸易如火如荼,普通人集资赞助帆船出海,等船回来后按比例瓜分利润,已经成了当时人们流行的‘投资方式’,这种赞助留下的凭证,就叫做‘股票’。股票一出现,就催生出一种新型职业:经纪人,他们到处打听出海的帆船,不仅向人宣传航海贸易的巨额利润,还四处奔跑,向人推销股票,并从中抽取佣金。 在经纪人的眼中,股票也是一种商品,他们和普通商贩没什么区别,所以也想进入当时的‘百货商店’:英国皇家交易所。谁知道,因为经纪人们大多出身底层,举止有些粗鲁,皇家交易所为了脸面拒绝了他们。无奈之下,有个经纪人就发起倡议,让 150 个经纪人一起出资,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只要缴纳年费,就能获得信息和交易资格。 这就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雏形,它的创立不为了赚钱,也赚不了多少钱,只是给会员们提供一个安全交易的地方,方便买家卖家沟通信息,和提供摊位的菜市场没什么两样。 有意思的是,令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顶尖证券交易所、一家年收入超过 21.35 亿英镑的大公司的幕后推手,不是最初的 150 个创始人,而是其它成天想着如何获得利润的公司,乃至整个英国。 1600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递给国会的申请被批准了,他们获得了代表英国向东印度地区进行贸易的独占权。这家公司做的事情,正是之前所说的航海贸易。获得授权之后,东印度公司以股票的方式,向社会筹集了资金,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它的海上征途。 众所周知,英国是岛国,海上力量向来是发展的重心,英国东印度公司原以为拿下英国国会的授权,就代表着拿下了欧洲的大部分市场,谁知道船还没开到亚洲,就碰上了一颗硬钉子。 就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久,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成立了。这家公司仿照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向议会申请了‘独占权’,不仅如此,还给自己做了个‘氧气瓶’:成立了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这是全球第一所证券交易所,以固定股本的方式,公开向社会募资。因为这一举措,荷兰东印度公司越过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了全球第一家‘上市公司’。 有了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全球对航海贸易的狂热,都化作资本涌入荷兰。大家在海上冒的风险都一样大,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金来源总是比英国东印度公司稳定,能够快速扩充规模,连带着荷兰也成了欧洲的金融中心。 在随后的十几年里,英国东印度公司开着船,辛苦奔忙于英国和印度之间,虽然航行了十几次,偶尔利润率也能高达 320% ,但眼看着隔壁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发展出了一大支船队,不仅去了印度,还到了中国台湾、日本甚至是印尼的爪哇岛,带回的货物又多又丰富,英国东印度公司坐不住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古今中外通吃的道理。要知道, 1566 年,荷兰还不是荷兰,只是西班牙的附属国尼德兰,如果不是起义时得到了英国人的军事援助,荷兰甚至不能独立,昔日的小弟荷兰东印度公司怎么可能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竞争对手? 英国东印度公司吃了亏,立马掉头,仿照着对手,也设立了固定股本,这家英国历史上重量级的上市公司终于悄悄进入了伦敦证券交易的市场。伦敦证券交易所蓄势待发。 除了求助证券市场,英国东印度公司还不停地朝英国国会使力气。1650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没经过英国政府同意,荷兰不能和英国殖民地通商。第二年,英国议会又颁布《航海条例》,白纸黑字处处限制荷兰贸易。 很快,荷兰难以忍受这样的刁难,英荷战争爆发,一次不足以解决矛盾,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四次,直到 1795 年法国征服了荷兰,这场海上贸易霸权的斗争才真正结束。 也是在 18 世纪最后的 50 多年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市场被英国东印度公司一点点蚕食,全球金融中心也渐渐从阿姆斯特丹转移到了伦敦。 1799 年的最后一天,荷兰东印度公司宣布解散,不到一年,伦敦证券交易所便正式挂牌成立。可以说,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诞生,是英国战胜‘海上马车夫’的战利品,也是英国确立海上霸权的见证。 正式挂牌后,伦敦的股票经纪人们终于不用忍受皇家交易所的傲慢了。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城,伦敦证券交易所不仅拥有了一席之地,还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会员和经纪人越来越多,不得不再三扩建。 这时,距离瓦特改进蒸汽机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英国的手工劳动业飞速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资本家在诸如‘英格兰银行’之类的银行资助下,建起了一座座工厂,农民涌入城市,拥有固定工资,商品对外倾销,不停地为英国补充黄金血液。 在这个崭新的世界金融中心里,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了激发英国工业革命的重要能量来源。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先锋,英国满世界收割殖民地,他们自豪地声称,只要站在英国的领地上,太阳永远不会落下。 有了难以想象的海外市场,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来登记,只为了能成为‘上市公司’,获得廉价资金,扩充生产规模。英国人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希望和自豪感,不管有钱没钱,人们都愿意买些股票攥在手里。 在这种狂热的股票买卖情绪里,一个伦敦证券交易所已经无法满足英国人了,没多久,曼彻斯特、利物浦的证券交易所也先后开业,股票真正成了英国人的‘全民商品’。 然而,股票市场再红火,也得‘靠天吃饭’。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伦敦证券交易所遭受重创,近一千名成员退出交易所,面对《凡尔赛和约》,所有人都惴惴不安。23 年后,悬在欧洲大陆上方的另一只战争靴子还是落地了。虽然早有预判的交易所工作人员转入地下室,利用电话继续交易,然而大轰炸给英国、欧洲大陆带来的损失难以估计,世界金融中心再一次因为战争发生转移,这一次,轮到了美国纽约。 战后的二十来年,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至暗时刻’。大股灾和战争让全球政府始终不敢放松对股市的管控,战后又在集中注意力恢复金融体制稳定,丘吉尔下台后,用一篇演讲拉下东西方冷战的‘铁幕’,每个人都在担心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到来,证券市场干涸得像冬天的稻田。 1973 年,面对势不可挡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新兴的东京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下定决心,试图从古老的会员俱乐部形式,向现代化公司转变。这一年,英国垄断与合并委员会宣布,所有女性和外国成员都能参与交易所会议,此外,伦敦证券交易所将和其它 10 个英国的区域交易所合并,由‘首席执行官’统一管理。 历时 170 多年,被英国公司和英国人推上全球顶尖证券交易所之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终于迈出了自强的第一步。 1979 年,撒切尔夫人上台,立即着手放松金融市场管制。7 年后,伦敦证券交易所决定,放弃传统的交易厅报价,改为电子屏报价交易,允许股票经纪人自己也能买卖股票。这一次改变对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影响巨大,从前的碌碌无为一扫而空,由报价竞争驱动的市商系统和 SEAQ 系统,重新盘活了英国证券市场。 因此,大家都称这一次改革为‘大爆炸’,在物理学模型里,这是宇宙膨胀的起点。 之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发展顺风顺水。2000 年,它先剥离了作为英国上市公司管理局的职责,移交给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之后便正式改弦易辙,成了伦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并在自己的主板上市了。 一个总给人提供摊位的菜市场,如果自己开始卖菜,吆喝声说来就来。 2003 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收购了一家国际股票衍生品业务公司,以及一家做实时市场数据和交易系统的供应商,不仅如此,靠着之前和《金融时报》合伙提供信息服务的收入,伦敦证券交易所还抽空搬了个家,彻底利用计算机系统和交易室取代了面对面交易。 信息服务、贸易后结算服务、资本运营、科技服务……拿着几千家上市公司详尽的报表,伦敦证券交易所联合各大券商、金融媒体挣得盆满钵满。 2007 年,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意大利证券交易所合并,成立了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而意大利证券交易所是意大利唯一的证券交易所。 总是旁观公司起起伏伏,这一次,伦敦证券交易所也成了其中一员。很显然,先后拒绝过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收购邀约的它,不想输。 回顾伦敦证券交易所走过的 200 多年,背后有英国、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助推,也少不了一群股票经纪人为了自己的职业而奔忙。从一个小小的俱乐部,到年收入超过 21.35 亿英镑、身价超过 296 亿英镑的顶级公司,伦敦证券交易所的成功有国运、地理位置、工业革命的‘先天优势’,也有主动学习、自我更新的魄力。 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才成立不足 20 年的公司,其本质是服务商,还得兼具监管角色,面对犹疑未定的英国脱欧、愈发猛烈的交易所并购浪潮,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考验还在后面。 或者说,丢开了‘搭便车’带来的文明杖,伦敦证券交易所,乃至整个英国金融业的算盘,才刚刚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