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6日电(左宇坤)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城市的烟火正在回归。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中,不少人是在愉快的“买买买”中度过的。不同于以往的是,此次的假日消费中多了消费券的助力。 据粗略梳理,全国有20余个省份的60余个城市在“五一”期间进行了消费券的发放。加上各地之前已经投放的仍然有效的消费券,总金额近百亿的消费券涉及到餐饮、旅游、家电、汽车、文娱等方方面面,为这个假期“添了一把火”。 消费券遇上小长假,“券”动消费几成? 在北京,4月22日,北京西城区宣布将累计发放1.5亿元消费券,“五一”正是首批消费券的集中使用时段;5月2日,总额5000万元的北京市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启动发放。北京长安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五一”小长假较前一周周末客流上升近三成,销售环比上升80%。 政府之外,许多商城、电商平台等推出了以消费券为代表的促销活动。北京朝阳大悦城表示,截至5月5日,商场小程序上已有10.3万人购买了消费券。5月1日,销售额超1800万元,恢复至去年同期的八成;客流5.3万人,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五成。 5月5日,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北京百家企业“五一”期间销售额39.6亿元,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94.1%。 “五一”假期,上海市举办的“五五购物节”系列活动则吸引了阿里巴巴、拼多多、苏宁、美团等众多企业参与,均计划在此次购物节中发放消费券、购物券。自“五五购物节”启动以来,单是上海新世界城就共带动消费增长10000多万元,市民到店客流增幅超100%。 上海市商务委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各大企业承诺发放消费券额度累计已超过200亿元;自5月4日20:00购物节启动至5月5日14:12,上海地区消费支付总额已超100亿元。 而在湖北武汉,4月30日中午12点,武汉第二批消费券正式开领,使用有效期为4月30日至5月6日。当天的12:00至12:20的短短20分钟内,支付宝平台就已核销4000张武汉消费券,美团平台和微信平台也已分别核销约2000张。 在天津,河西区、武清区、津南区在假期前分别投放了500至1000万元的消费券,各区消费券拉动比都在10倍以上;在厦门,各区在5天的假期中准备了上亿元的消费券提振消费,预计可拉动消费16亿元;在沈阳,5月1日至3日的三天里共有18.5万张消费券在22482户商家被核销使用,用券消费带动交易额达3968.9万元…… “撒券”俩月,1块带动3块5 “提前列好购物清单,算好来买的”“1万张300团400的消费券,不到一个小时就被抢光了,排队换券的顾客在商场里绕了几圈”…… 为了对冲疫情造成的冲击,刺激消费回暖,从3月起,多地跟进出台扩大消费政策,“消费券”成为了关键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蚂蚁金服研究院基于蚂蚁金服支付大数据对杭州消费券的最新研究发现,与没有消费券时的日常消费量对比,每1元消费券能带动3.5元的新增消费,并建议全国再发5000亿元消费券。 这么多消费券投向市场,对商家而言,哪些行业受益最大? 研究显示,消费券面额较小时对“必需型”消费拉动效应显著,如杭州市3月27日发放的小额消费券拉动效果最高的是食品和餐饮服务行业;而当4月3日消费券投放面额增大后,美妆服饰等“享受型消费”行业受拉动较大。 对消费者而言,消费券也得到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青睐。 研究发现,使用消费券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事。在其拉动的新增消费中,最明显的是中老年群体。其中41-50岁人群的消费拉动效应最高,为4.2倍,中老年人释放的消费力不可小觑。 《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也显示,2020年3月,加入移动互联网大军的41岁以上用户增长了965万,占了增长总量的一半以上,且更多46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开始使用支付应用。 目前来看,在老年人中,微信因为其社交属性更容易触达中老年用户,相比支付宝拥有更大的优势。对支付宝来说,此次消费券的发放也是打开中老年用户群的一块“敲门砖”。 不只买买买,小“券”拉动大转型 除了直接拉动消费,消费券还为经济生活带来了许多其他的变化。 如此大额的消费券,如何送到消费者手上是一个大问题。目前看来,消费券的主要发放渠道为当地政务公众平台和支付类APP两种。 有些地方的消费券通过以公众号为主的当地政务公众平台发放,比如南京的“我的南京”、济南的“济南本地宝”以及北京西城区的“西城消费”公众号。更多的是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云闪付、美团、翼支付等众多支付APP均以不同形式参与了消费券的发放活动。 “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消费券的优势首先在于避免所谓的‘灰色市场’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表示,互联网平台的数据能保证政府的资金流入到真实的场景中去,也有助于政府评估消费券的使用效率。 在使用消费券的过程中,消费者被引导至线下,大量商家也随之转移到线上。消费券不仅带来了新用户,更重要的是覆盖更多线下商家,起到了加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 “4月以来,全国每周平均有近100万商家开通收钱码,开始数字化经营第一步。”支付宝称,在每周新增的百万“码商”中,有35%商家来自四线以下城市,餐饮、服饰、家具、生鲜、超市等5大行业的实体店是投身数字转型最多的。 支付宝数据还显示,“五一”期间,在消费券刺激下,全国800多万小店实现逆风翻盘,单日收入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500多万小店单日收入是去年五一的两倍以上。多位经济学家认为,随着消费券发放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也将进一步提速。 “五一”假期已经过去,但消费券的发放并没有结束。在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端午小长假时段,不少地方的消费券已经安排上了。 消费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对消费券该如何发有了更多的思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未来应该采取“双层”消费刺激方案,对低收入群体和疫区民众发放现金券,同时在全国更多城市通过数字化方式发放消费券,有效进入实体经济。 你“五一”拿到消费券了吗?你更期待怎样的刺激消费方式呢?
关于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 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办理小微企业贷款借贷搭售转嫁成本问题的督查情况通报 近期,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问题线索,国办督查室在先期暗访的基础上,协调中国银保监会及北京银保监局组成核查组赴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简称建行北分)和平安银行北京分行(简称平安北分)就借贷搭售、转嫁成本等问题依法进行现场核查。核查发现,两家银行部分分支机构未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部署要求,执行监管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抵押类小微企业贷款存在借贷搭售、转嫁成本等问题,变相抬升了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了小微企业负担。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建行北分个别客户经理违规向小微企业借款客户搭售人身险产品 核查发现,建行北分下辖通州分行个别客户经理违背客户真实意愿、强制要求小微企业借款客户在办理贷款过程中购买“贷无忧”人身险产品。该产品以借款人为被保险人,以意外伤害身故及残疾为保险责任,以银行为第一受益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建行北分下辖通州分行新发放抵押类小微企业贷款137笔、累计发放金额5.92亿元。其中47笔、累计发放金额1.93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的借款人购买了“贷无忧”人身险产品,占全部发放金额的32.60%,占全部发放笔数的34.31%,保费合计47.91万元。 此外,建行北分部分客户经理在推介“贷无忧”人身险产品时,利用银行优势地位,通过话术变相误导客户,使其认为该人身险产品为发放贷款所必须的风险防控措施,导致部分客户错误理解并购买了“贷无忧”人身险产品。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建行北分新发放抵押类小微企业贷款2114笔、累计发放金额98.11亿元。其中160笔、累计发放金额6.1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的借款人购买了“贷无忧”人身险产品,占全部发放金额的6.31%,占全部发放笔数的7.57%,保费合计201.85万元。 二、建行北分违规将押品评估费转嫁给小微企业借款客户承担 核查发现,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建行北分新发放抵押类小微企业贷款2114笔,上述2114笔贷款押品评估费用均由借款人承担,涉及评估费约为295.58万元。 三、建行北分未区分押品风险状况,要求所有小微企业借款客户为抵押物购买财产保险并承担相应保费 核查发现,建行北分未对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是否属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影响而造成损失的押品”进行区分,“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小微企业借款客户为抵押物购买财产保险,并承担相应保费,客观上增加了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建行北分新发放抵押类小微企业贷款2114笔,上述2114笔贷款抵押物全部购买财产保险,并由小微企业借款客户承担保费,保费合计849.22万元。 此外,建行北分部分客户经理存在变相引导客户到指定保险公司购买财产保险的行为。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间,建行北分新发放抵押类小微企业贷款2114笔,上述2114笔贷款抵押物全部购买财产保险。其中,1393笔购买了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的财产保险,占比65.89%。 四、平安北分违规在个人经营贷款过程中搭售高额人身险产品 核查发现,平安北分违规向个人经营贷款借款人搭售平安福人身险产品。该产品以重大疾病、身故、意外伤害身故及残疾为保险责任,交费频次为年交、交费年期10至30年。2017年6月14日至2019年4月30日间,该行办理个人抵押经营贷款业务4721笔,累计发放金额133.73亿元。其中1295笔、累计发放金额41.58亿元个人经营贷款的借款人购买了平安福人身险产品,占全部发放笔数的27.43%,占全部发放金额的31.09%,保费合计2327.78万元。核查组对部分借款人进行了电话回访及见面访谈,其中13位借款人反映该行在办理贷款过程中,存在强行将购买保险与贷款进行挂钩、违背借款人真实意愿、损害其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办理贷款时必须上保险,贷款额度与保费金额挂钩(客户经理要求保费一般为贷款额度的1%),不买保险则贷款利率上调等。 从督查情况看,建行北分、平安北分对国家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的重大决策部署认识不到位、落实不彻底,未切实全面履行社会责任,未真正落实对小微企业服务优惠和减费让利原则,对监管部门明令禁止的借贷搭售、转嫁成本等行为搞变通、打擦边球,内部监督检查缺失,业务、合规、审计三道防线未能切实发挥作用,对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行为治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并有效遏制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的违规行为,影响了国家有关惠企利民政策举措的落实效果,削弱了小微企业的获得感。此外,两家银行过于重视发展中间业务收入等经营效益类考核指标,对保险销售设定的激励机制较高,使得基层业务人员多以短期利益为先,忽视了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小微企业客户利益受到损害。 中国银保监会对督查发现的问题高度重视,已经约谈建设银行总行、平安银行总行,责令其立查立改,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全行存在的问题。北京银保监局按照相关规定,对建行北分、平安北分有关违规行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采取相关监管措施,责成两家银行严格落实整改要求,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建行北分已经暂停向小微企业借款人销售“贷无忧”保险,明确由银行承担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物评估费,对不容易受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影响造成损失的押品不再要求办理抵押物财产保险。平安北分已经停止向个人经营贷款借款人销售保险产品。 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要任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要带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确保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在2018年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有关部门要推动和引导其他金融机构全面履行社会责任,落实对小微企业服务优惠和减费让利原则,实质性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就业扩大和新动能成长。有关监管机构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贷款中附加不合理条件、变相抬升企业融资成本、对冲减费让利政策效果的行为,必须坚决整治查处、绝不姑息。国办督查室将对相关工作部署落实情况持续关注,加大督查力度,切实维护中央政令畅通,确保令行禁止。 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 2019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