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六保”频现国务院议事桌 中国经济直面风险隐患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 记者梳理发现,“六保”这一议题近期已多次出现在国务院议事桌上。如5月11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时说,政策调节着力点要放在六稳、六保上,突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5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把做好“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4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视频座谈会时说,当前应对疫情严重冲击,稳住中国经济基本盘,必须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切实做到“六保”,努力实现“六稳”。 为何官方如此重视“六保”?最新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越是不确定性增加,“保”的意义就更大。 拆解“六保”目标不难看出,其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如疫情之下中国就业压力加大,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居“六保”前两位,凸显官方对民生问题的关切。而作为经济运行最基本的单位,保市场主体又有助于防止疫情对经济影响从短期发展为长期,从而为兜底民生打基础。 此外,当前全球疫情拐点尚未到来,内外形势复杂严峻,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则是将经济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前提。 谈及如何实现“六保”,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加大宏观调控对冲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 此前,中国官方已经公布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一揽子政策。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中国经济面临“二次冲击”,从会议透露的信号看,相关政策料将进一步加码。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压力:疫情使经济几乎一度陷入“停摆”;同时,中国经济又处于转型阵痛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向深水区推进,这就使扩需求、稳增长、稳就业相关举措非常必要,为此应找到准确抓手。 “为应对疫情冲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高度重视‘新基建’,并将其作为促进创新以及应对经济放缓的财政手段之一。”在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安仁礼(JérômeJeanHaegeli)看来,“新基建”有望成为这一抓手。 他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这标志着中国正立足国内,通过提振内需缓解今年因全球经济衰退、疫情导致供应链中断等外部阻力造成的风险。 此外,作为一直以来中国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亦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直面风险隐患的重要武器。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完善打基础、利长远的制度机制上多下功夫,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通过扩大开放,在促进与各方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能。 安仁礼注意到,不久前中国官方公布了首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他认为,此举体现出中国将提高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同时加快发展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字化经济发展。“这将使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济体系韧性打下坚实基础。”(完)
对于中国经济何时走出负增长区间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回应说,从目前趋势看,虽然月度之间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收窄,个别指标转正,但要弥补前期疫情严重冲击仍然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