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中国经济交出的这份答卷,在全球经济整体负增长的底色下,显得尤为亮眼。 艰难方显勇毅。在这场极高难度的历史大考中,中国经济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但也绝非偶然。回望中国经济一路走来,2000年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10年突破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共十八大以来,连续跨越70万亿元、80万亿元和90万亿元大关,2020年稳稳突破100万亿元。这一步步跃升台阶的轨迹,蕴藏着发展的大逻辑——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经历风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起来的。风雨洗礼更坚劲,面对风险挑战的制度优势、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和能力、多方面因素支撑的长期向好基本面……这一切铸就了中国经济的十足韧性。 极不平凡的2020年,从疫情阻击战的惊心动魄,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波澜壮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非凡,收获满满。在那些可以用数字标注的成绩之外,我们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是什么,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是什么,共克时艰的根本保障是什么,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是什么,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是什么,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答案愈加清晰,对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更为深刻。未来,中国经济巨轮面对狂风骤雨、穿越激流险滩时,将更有底气、更加自信。 充满希望的2021年,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十四五”开局之年,构建新发展格局将“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往更远方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幅画卷正在铺展。迈向新征程,我们不仅有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有基于中国发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由衷自信,而且对于今后该怎么干,我们也已有宏伟而清晰的蓝图。 对中国经济前景,国际社会已渐成共识。基于在危机挑战中的一次次出色表现,越来越多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调高对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最新报告也传递出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中国经济笃定前行,也将让世界受益。在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有强大 “溢出效应”,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也能对很多贸易伙伴带来更直接拉动。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发展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前方依然有风险挑战。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中国经济将继续书写高分答卷,创造新的辉煌。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剧蔓延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实现强劲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V型曲线。这凸显了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充沛动能。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站上百万亿元新台阶,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剧蔓延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复苏并实现强劲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走出了一条举世瞩目的V型曲线。 1月25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湛江调顺跨海大桥成功合龙。全长约9.36公里的调顺跨海大桥为广东省重点工程,跨越湛江湾连接湛江市调顺岛及海东新区,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对加快广东粤西片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连通作用。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三重冲击下实现三个“率先” 突然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猝不及防的冲击对经济社会运行造成巨大影响:2020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6.8%,为1992年有季度统计以来首次负增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和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的三重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3月下旬,我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4月中旬,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已超90%。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 新年伊始,位于江西省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昌辉门密封件系统有限公司开足马力,加紧赶制订单。虽然去年受到疫情影响,但公司仍然实现了营业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34%。据了解,该公司年生产各种密封件产品1800万片,产品还出口欧、美、日等国际市场,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汽车引擎密封系统产品制造供应商。 一个个市场主体,见证了中国经济复苏的清晰轨迹:2020年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和工业利润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 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V型曲线:一季度经济增长-6.8%,二季度强劲反弹实现3.2%的正增长,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速提高至6.5%,在全球GDP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主要经济体中,我国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工业生产持续发力、贸易总额逆势上涨、现代服务再开新局、消费升级加速推进、国内投资稳步回升、就业情况远超目标、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喜获增长——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全面还是局部、广度还是深度,中国经济都正成为全球经济分量更重、含金量更高的领跑者。 三次产业实现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384255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553977亿元,增长2.1%。 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持续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铁路营运总里程、高速公路里程、5G终端连接数均居世界第一。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即使在疫情期间,14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居民收入增长好于预期,实现了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同步。决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增长,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RCEP成功签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大幅萎缩的情况下,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1.9%。2020年1月至11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6.3%。 折射“中国之治”制度优势 2.3%!中国不仅是去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一增速还超过许多国际机构的预期。此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对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分别为2%、1.9%和1.8%。 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的“密码”是什么? “这些成绩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情况下取得的,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指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展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行了高度概括,这就是“五个根本”: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凸显了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充沛动能。 按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2019年的16.3%升至17%左右,创下历史新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也会更好贡献世界。根据经合组织2020年12月预测显示,2021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一。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V型反弹,恢复好于预期,为‘十四五’迈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第一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我国经济占全球份额大幅提升,增大了战略回旋空间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说。 筑牢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 国内外对2021年中国经济普遍持乐观预期,同时应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认为,应借助我国在防控疫情方面已经积累的思想、技术和制度优势,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防疫差距转化为2021年重要的经济错峰发展窗口,抓紧时机把今年的工作做好,争取更好的成绩。 “由于2020年一季度基数很低,今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需要关注宏观指标大幅转好而微观主体仍面临较大困难的局面。”王一鸣表示,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把握好经济恢复常态后宏观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尤为重要。 王一鸣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提质增效和增强可持续性基础上,保持适度的支出强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应对疫情的阶段性税费减免缓政策要分类调整,设置合理过渡期,加大对科技创新、结构调整、收入分配调节的支持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既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又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在促进经济恢复和防范风险之间做好跨周期平衡。稳就业要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完善就业政策工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当前,消费恢复仍相对滞后。王一鸣认为,要稳定大宗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降低高房价和居民部门高杠杆对消费的挤出效应;鼓励发展新型消费,促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形成扩大消费的制度性安排。 张立群认为,2020年我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疫情冲击造成的损失尚未完全补回。2021年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进一步稳固经济恢复的态势,推动就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政府财政等各方面持续好转。要牢牢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解决需求不足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调节的能力。 “2021年,我们要继续把中国经济的一系列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大内需加快畅通国内大循环,使中国经济尽快形成持续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并成为支持世界经济摆脱困难、走出危机底部的重要动力源泉。”张立群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
突破100万亿!11个数看懂2020年中国经济
按照日程安排,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多少?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如何?2021年各项经济数据如何走? 2020年GDP总量或破百万亿元 人均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 “持续恢复、稳定回升。” 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经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GDP总量为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从10月和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因为生产和需求都在稳步回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2020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曾表示。 宁吉喆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能保持在8%以上。张立群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第一个表现是韧性强大,在疫情压力之下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二个表现是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高成长性。” 多家研究机构也对2020年GDP增速作了预测,均值为6.0%。 浙商证券(行情60187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研报中表示,预计四季度GDP增速达到6.6%,显著超出经济潜在增速。10月份、11月份经济持续强劲复苏,供需两端数据表现良好。供给端,工业增加值连续攀升新高,11月达到7%,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而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较上月大幅提升0.6个百分点,二者增速均明显超出去年同期水平,预计12月份将会持续。 东吴证券(行情601555,诊股)分析师陶川在宏观研究报告中表示,10-11月,GDP 中二产和三产主要行业增速相对去年同期的缺口,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在三产中占比较低的行业外,四季度主要行业的产出缺口均已经转正。预测2020年四季度 GDP 增速 6.1%,2020年全年 GDP 增速为 2.2%。 中国经济展现韧性与活力 “宅经济”消费继续强势 “2020年,我国取得了抗疫和发展的显著成就,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防险能力、抗压韧性和发展活力。” 宁吉喆在接受媒体对经济评价运用韧性、活力二词。而韧性、活力的具体体现是在我国的“三驾马车”上,投资、消费、出口数据的向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前10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2020年前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前10月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研报中提到,从三驾马车的需求侧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渐进修复,四季度消费持续向上改善,并呈现加速修复,但由于秋冬疫情又出现反复,高社交属性消费增速下滑,“宅经济”消费继续强势,消费分化修复的特征再次出现。 提振消费是商务部今年工作重要内容。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 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9560亿元,同比增长2.6%。李超认为,投资数据中,地产投资依旧更具韧性,制造业投资大幅修复值得关注,主要是高技术制造业支撑、信贷着重支持及企业盈利转正的共同带动,基建投资维持低迷或主因财政资金淤积及项目不足。 对于房地产投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认为,在去年信贷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部分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地价出现高峰,部分重点城市房价有所上升。7月份后,随着热点城市房地产政策的收紧,且在地产政策三道红线的压力下,土地购置面积增速趋缓,房企融资或将受到约束,房企拿地能力与意愿也将下降。 出口方面,在1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此外,就业数据一直以来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020年前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 浙商证券预计2020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2%,维持在和11月相同水平。失业率有望连续四个月稳定在5.5%以下,就业压力总体不大。一方面,我国疫情控制较好,经济快速修复,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继10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后在11月继续稳步回升,1—11月累计利润同比增长2.4%,用工需求随之增加,部门企业甚至出现“招工难”现象,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另一方面,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会议同时指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对外公布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0,比三季度回升0.2点,实现连续3个季度回升,已升至2020年一季度以来最高点。 2021年GDP预计增长约8.5% 世行报告称中国经济将强劲复苏 1月8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对外发布2020年中国经济预测数据,预计2021年全年GDP增速为8.5%左右,我国经济将快速回升。 据预测数据,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趋势,第一季度为16.3%左右,第二、第三季度分别为7.3%和6.3%左右,第四季度为5.9%左右。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2%,第二产业增速为9.5%,第三产业增速为8.4%。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分别为4.9、3.3和0.3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加快,全年增速为7%左右。预计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比名义增速在10.7%至11.7%之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前,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中国经济将实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经济增长有望达到7.9%。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强劲复苏,反映出需求释放及生产和出口恢复速度快于预期。在中国经济回升的带动下以及区域内国家能开展有效疫苗接种的前提下,预计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将在2021年加速至7.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增速有望达到8.2%。
原标题: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即将揭晓 GDP总量或突破100万亿 中国网财经1月18日讯(记者谭梦桐)按照日程安排,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0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是多少?第四季度和全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如何?2021年各项经济数据如何走? 2020年GDP总量或破百万亿元 人均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 “持续恢复、稳定回升。” 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经济?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GDP总量为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 “从10月和11月的主要数据来看,四季度经济增长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因为生产和需求都在稳步回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2020年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时曾表示。 宁吉喆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能保持在8%以上。张立群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第一个表现是韧性强大,在疫情压力之下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第二个表现是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高成长性。” 多家研究机构也对2020年GDP增速作了预测,均值为6.0%。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研报中表示,预计四季度GDP增速达到6.6%,显著超出经济潜在增速。10月份、11月份经济持续强劲复苏,供需两端数据表现良好。供给端,工业增加值连续攀升新高,11月达到7%,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而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较上月大幅提升0.6个百分点,二者增速均明显超出去年同期水平,预计12月份将会持续。 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在宏观研究报告中表示,10-11月,GDP 中二产和三产主要行业增速相对去年同期的缺口,不难发现除了个别在三产中占比较低的行业外,四季度主要行业的产出缺口均已经转正。预测2020年四季度 GDP 增速 6.1%,2020年全年 GDP 增速为 2.2%。 中国经济展现韧性与活力 “宅经济”消费继续强势 “2020年,我国取得了抗疫和发展的显著成就,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防险能力、抗压韧性和发展活力。” 宁吉喆在接受媒体对经济评价运用韧性、活力二词。而韧性、活力的具体体现是在我国的“三驾马车”上,投资、消费、出口数据的向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415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比前10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2020年前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05374亿元,同比增长11.5%,比前10月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研报中提到,从三驾马车的需求侧来看,随着居民收入渐进修复,四季度消费持续向上改善,并呈现加速修复,但由于秋冬疫情又出现反复,高社交属性消费增速下滑,“宅经济”消费继续强势,消费分化修复的特征再次出现。 提振消费是商务部今年工作重要内容。日前,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多措并举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 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99560亿元,同比增长2.6%。李超认为,投资数据中,地产投资依旧更具韧性,制造业投资大幅修复值得关注,主要是高技术制造业支撑、信贷着重支持及企业盈利转正的共同带动,基建投资维持低迷或主因财政资金淤积及项目不足。 对于房地产投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认为,在去年信贷较为宽松的情况下,部分资金再次流入房地产,地价出现高峰,部分重点城市房价有所上升。7月份后,随着热点城市房地产政策的收紧,且在地产政策三道红线的压力下,土地购置面积增速趋缓,房企融资或将受到约束,房企拿地能力与意愿也将下降。 出口方面,在1月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 此外,就业数据一直以来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020年前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2.1%。 浙商证券预计2020年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2%,维持在和11月相同水平。失业率有望连续四个月稳定在5.5%以下,就业压力总体不大。一方面,我国疫情控制较好,经济快速修复,工业企业累计利润增速继10月份实现由负转正后在11月继续稳步回升,1—11月累计利润同比增长2.4%,用工需求随之增加,部门企业甚至出现“招工难”现象,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另一方面,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会议同时指出,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 近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对外公布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四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0,比三季度回升0.2点,实现连续3个季度回升,已升至2020年一季度以来最高点。 2021年GDP预计增长约8.5% 世行报告称中国经济将强劲复苏 1月8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对外发布2020年中国经济预测数据,预计2021年全年GDP增速为8.5%左右,我国经济将快速回升。 据预测数据,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趋势,第一季度为16.3%左右,第二、第三季度分别为7.3%和6.3%左右,第四季度为5.9%左右。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为3.2%,第二产业增速为9.5%,第三产业增速为8.4%。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速的拉动分别为4.9、3.3和0.3个百分点。预计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加快,全年增速为7%左右。预计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将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比名义增速在10.7%至11.7%之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此前,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4%,中国经济将实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经济增长有望达到7.9%。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强劲复苏,反映出需求释放及生产和出口恢复速度快于预期。在中国经济回升的带动下以及区域内国家能开展有效疫苗接种的前提下,预计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将在2021年加速至7.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复苏增速有望达到8.2%。
制定出台《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重大外资项目服务保障……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围绕中国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宏观政策等话题答记者问。宁吉喆指出,预计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2%左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于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和平稳发展,有信心、有基础、有底气。 制造业规模居世界首位 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宁吉喆表示,可用8个字形容:持续恢复、稳定回升。 宁吉喆指出,中国经济展现强大防险能力、抗压韧性和发展活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业规模连续11年居世界首位。 “六稳”“六保”明显见效。稳就业保就业保民生目标实现,2020年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1099万人;保市场主体稳预期稳金融看到实效,全国市场主体达1.3亿户。 从最新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势头继续巩固。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9%、55.7%和55.1%,均继续位于年内较高运行水平,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进入四季度,制造业复苏步伐有所加快,2020年12月份制造业PMI为51.9%,制造业总体保持稳步恢复的良好势头,景气度处于年内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综合PMI产出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表明近期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恢复向好。 打造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哪些工作将成为重点?宁吉喆表示,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着力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布局创新体系,大力推动怀柔、张江、合肥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切实加强需求侧管理。着力挖掘新型消费潜力,制定出台《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围绕“两新一重”扩大有效投资。 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制定出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施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着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动绿色发展。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制定并实施相关保障措施;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研究制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施方案;针对“一老一小”、住房保障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保持经济恢复支持力度 政策是不少市场主体关注的一大重点,2021年宏观政策如何看?宁吉喆指出,把握好宏观政策的方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同时,把握好宏观政策时度效,保持政策的稳定性,避免急转弯。 宁吉喆表示,随着经济运行逐步恢复常态,宏观政策将逐步回归常态,一些临时性救助政策将稳妥退出,但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继续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主体的政策,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将延续实施。 与前几年相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21年宏观政策取向的表述,增加了“可持续性”。宁吉喆指出,主要是考虑处理好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等关系,以政策的可持续实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加发展动力,促进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 政策给力,信心增加。植信投资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已落地宏观政策的效果会继续逐步显现,未落地的将进一步实施,这将支持2021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全年继续回升已无悬念。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称,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和政策支撑等因素,中国经济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实现复苏。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2%的增长,2021年增速加快至7.9%。
游客在海南三亚国际免税城购物。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编者按】岁末年初之际,回顾2020这一年,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产复工、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也让世界看到了从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的叠加冲击中重回正轨的希望。透视中国方案,团结、攻坚、克难、突破、开放,这五个关键词串起中国不平凡的一年。“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和政策支撑等因素,中国经济以快于预期的速度实现复苏。”时值年末,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将2020年经济增速由此前的1.6%上调至2%。无独有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预测中国2020年经济增长预计为1.8%,将是世界范围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特殊之年,中国经济克难前行、逆势增长,犹如一针强心剂,为遭受疫情冲击的世界经济注入发展信心。德国财经网直言,当欧美国家处于第二波疫情之中,经济因封锁或半封锁受到影响之时,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在继续,这是“给世界经济的一份礼物!”2020年,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不同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也不同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带来的影响,这次危机面临着供给中断和需求萎缩的双重冲击,困难可谓前所未有。从哈德逊河两畔到亚平宁半岛,从泰晤士河沿岸到东京湾,全球众多国家为防控疫情,人员活动大幅缩减,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受到巨大冲击。尽管多次调整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仍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将萎缩超过4%,美国经济将衰退4.3%,欧元区经济将衰退8.3%。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将比去年下降5.6%,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叠加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以及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经济遭遇了世纪罕见的“三重冲击”。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降6.8%,为1992年中国公布季度GDP数据以来的最低值。为化危机、应变局,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制定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投资消费,稳定外贸外资和产业链供应链。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县市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前10个月,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全年将让利1.5万亿元;“点对点”服务,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和农民工安全有序顺利返岗复工……西班牙《世界报》网站8月份刊发的文章指出,中国采取了更多财政措施,其中包括降低税收负担以促进投资和消费,以及减免企业方缴纳的社保费用;各省级政府的纾困措施也帮助了经济火车头全速运转。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指出,(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复苏得益于工业率先复工复产,以及政府的刺激性宏观政策和大规模公共投资,而下半年的复苏势头则更加均衡。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出口增速转正,6月外贸进出口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转正;二季度经济增长3.2%,实现由负转正;1—11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一个个“转正”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人民的干劲和拼劲。中国国家统计局预测,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比三季度继续加快,全年经济总量预计超过一百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福布斯》杂志近期刊发的文章指出,当西方世界正在应对危机,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发展。西班牙《国家报》在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赢得全球经济比赛》的报道中表示,中国是今年受到疫情冲击的全球主要市场中的最大例外。《华尔街日报》12月15日刊文指出,“中国经济活动在11月延续了回暖势头,出现了全面复苏,在动荡的一年接近尾声之际,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了更坚实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也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复苏带来信心。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为全球提供防疫物资,仅口罩就超过2000亿只,全世界人均30只,有力支持了世界各国抗击疫情。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举办2020服贸会、第三届进博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一系列举措,既展现了中国坚定不移的开放步伐,也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德新社12月15日在报道说,中国的例子表明,新冠危机无法长期影响经济,疫情一旦结束,经济增长很快就会恢复。新加坡亚洲新闻网12月24日刊发的文章指出,正因中国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中的关键地位,中国的复苏将助力世界早日走出低谷。当前,在人类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这次世纪疫情更让世界认识到坚持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有望在疫情中缓慢回升,各国更需携手前进。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不断释放发展潜力,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创造更多机遇。(海外网评论员)--------------------------------------------------海外网2020年终系列策划——团结,凝聚战胜世纪疫情的力量全球治理有待“重生”,疫苗合作是关键疫情让世界反思“西方中心主义”引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是“火车头”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